『壹』 誰給一份醫院處理醫療糾紛情況的數據給我呀
只能在期刊論文里找找.
在數據信息平台也許也可以申請的,最好還是給錢買.
『貳』 醫療糾紛發生率怎麼算醫療事故發生率怎麼算低風險患者死亡率怎麼算
前不久,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為進一步了解醫院中醫療糾紛和侵權事件的發生狀況,對全國326所醫院進行了多項選擇式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醫療糾紛發生率高達98.4%。調查發現,醫療糾紛發生率與醫院床位和住院病人數及手術人次數呈正相關的發展趨勢,三級醫院的醫療糾紛多於二級醫院,二級醫院多於一級醫院。調查數據顯示,一級、二級和專科醫院的醫療糾紛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下,三級醫院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上,24.5%的三級醫院超過了每年30例。由此看出,醫院越大,收治的疑難重症病人多,病人愈後結果不良,是產生醫療糾紛多的一個因素。
全年賠償四十二億
在326所醫院中,2000年一年發生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為1-5萬元的佔29.4%,5-10萬元的佔22.1%,10-20萬元的佔15.6%,20-50萬元的佔12.9%,50-100萬元的佔6.4%,100萬以上的佔7.1%。其中三級醫院的索賠數額較高,10萬元以上數額的賠償佔60%,100萬元以上的賠償佔11.5%。據統計,2000年一年中326所醫院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總計約6000萬元左右,平均每所醫院是21萬元。目前全國共有縣以上醫院近2萬所,按照病人索賠金額20萬元/年/院這個平均數推算,全國一年醫院醫療糾紛的索賠金額高達42億,佔全國縣以上醫院醫療收入的5.9%。
七成多有過激行為
發生了醫療糾紛後,73.5%的病人及其家屬曾發生擾亂醫院工作秩序的過激行為,其中43.86%發展成打砸醫院。這些過激行為對醫院設施直接造成破壞的有35.58%,導致醫務人員受傷的有34.46%。
另外在326所醫院中有86%至96%的醫院發生過因醫療糾紛導致病人滯留醫院、不住院或不繳納醫療費用的現象,此種情況也已成為醫院面臨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問題。
醫療糾紛高發的原因
通過對多項選擇式問卷調查的分析發現,在第一大類「社會因素」選項中,63.5%的人選擇了「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快,自我維權保護意識普遍上升」導致醫療糾紛多發;選擇「由於新聞媒體炒作,製造轟動效應,誤導病人和家屬」的有88.6%;選擇「由於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負葯費比例增加引發糾紛」的有34.77%。
在第二大類「醫院內部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引發糾紛」的有49.5%;選擇「因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存在問題引發糾紛」的有29.6%;選擇「醫院管理不足引發糾紛」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務態度生、冷、硬是引發醫療糾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第三大類「患者方面的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病人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結果期望值過高,引發糾紛」的有93.8%;選擇「因希望少交醫療費而引發糾紛」的有51.5%;選擇「因對治療不滿意而引發糾紛」的有37.6%;選擇「因患者或家屬無理取鬧引發糾紛」的有49.5%。
如何減少醫療糾紛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部負責人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通過開展此次調查發現,各醫院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人員素質、技術水平、醫院管理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認為要減少醫療糾紛還是應該首先從醫院自身做起,加強自律。通過調查發現,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避免醫療過失的產生,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關鍵。
她說,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醫患雙方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認識到醫患雙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不容侵范,也是避免糾紛發生的重要一環。這位負責人認為,最重要的措施是應盡快建立一套適合當前形勢發展需要,且符合我國國情和醫療特點的法律,用以調整醫患糾紛。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才能減少人為處理的不公平因素,有利於醫療糾紛的解決。(《法制日報》記者杜海嵐)
『叄』 醫患關系糾紛中真真的屬於醫療事故的有多少
來源於抄健康報網的消息。
記者2009年7月1日從北京醫學會獲悉,北京市醫療糾紛案件逐年上升,但醫療事故率由2006年的45.52%降至2008年的32.09%。與會專家分析,由於規避行政處罰和賠償金標准不同等原因,北京醫療事故鑒定出現邊緣化傾向,將不利於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醫院醫療質量及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
據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辦公室主任庄立君介紹,由於醫療技術發展和門急診量不斷加大,發生醫療糾紛的幾率也相應上升,但醫療事故率卻呈下降趨勢。據統計,2006年北京市醫療事故率達45.52%,2007年為35.77%,2008年年底降至32.09%。庄立君稱,由於專家庫非常龐大,對醫療事故概念的把握也有分歧,全國醫療事故率差別很大,一些地區醫療事故率高達70%左右,而有些地區事故率不足10%。
『肆』 造成目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頻發的原因有那些
本人根據工作經驗總結:
1、最大的因素是患者的期望過高,因為我們要專知道醫生不是屬神仙,不是所有病都能治癒。
2、社會上各地的不負責任的小媒體及記者誤導社會輿論導致的,因為醫患關系還是相對融洽的,發生糾紛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比例實在是很低。
3、大家都知道,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會產生糾紛或矛盾,現在部分患者往往很喜歡利用社會媒體將時間擴大化,扭曲化,在這里我要說的還是媒體,因為有些不負責任的記者為了利益將黑白顛倒,曲解醫院給予患者的解釋,進一步激化醫患的矛盾
4、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導致患者死亡或未能康復等
5、醫院極小部分醫療技術缺陷
6、醫院存在極小部分醫護人員不負責任
7、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往往不願意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導致一起起惡性的醫鬧事故的發生
『伍』 發生醫療糾紛應賠償哪些項目,醫療事故賠償的計算公式
醫療事故賠償的釋義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後經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構成醫療事故由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的賠償。
醫療事故賠償計算公式:
1.醫療費賠償金額=已發生醫療費用(不含原發病醫療費用)+預期醫療費用
2.誤工費賠償金額=誤工時間×收入標准(患者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
3.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時間×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
4.陪護費賠償金額=陪護天數×陪護人數×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5.傷殘生活補助費賠償=傷殘等級×醫療事故發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賠償期限
6.殘疾用具費賠償金額=普及型器具的費用
7.喪葬費賠償金額=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
8.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被撫養人的人數×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撫養年限
9.交通費賠償金額=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單據數額之和
10.住宿費賠償金額=住宿天數×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
11.精神損害撫恤金賠償金額=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年限(死亡最長不超過6年,殘疾最長不超過3年)
『陸』 醫患沖突主要表現為哪些
當醫院和醫生都希望病人越多越好,患的病越嚴重越好的時候,我不再覺得醫院是個真心治病救人的地方, 現在的醫療走入了很大的誤區,極少能讓病人真正治癒, 一、 主觀方面 (一)我們國家倡導平等的人道主義,白求恩精神,確實在衛生戰線有相當多的這樣的模範。他們奉公廉潔、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建立和深入發展,人們的商品意識增強了,物質水平提高了。少數醫務人員以行醫作為謀私利的手段,坑害病人,導致病人意見很大,有的花了很多錢,醫不好病,在心理上很不平衡,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此其一。其二,由於客觀上正常收入不能滿足醫生物質需要,少數醫生趁治病機會搞行業不正之風: 「回扣」、「紅包」,損害了患者利益。其三:部分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不夠高,對患者冷、硬、推、頂,使患者發生不滿心理,沖突、糾紛不可避免發生。這是由於部分醫務人員存在封建恩賜思想:你來求醫,是在求我,你得聽我的,這種沒有絲毫同情心的思想,不導致醫患關系緊張才怪。其四:部分醫生愛病不愛人,只關心對己之科研、課題有用病人,對其他病人愛理不理,這對於敏感的病人無疑是一個打擊,肯定會發生糾紛。 (二)在管理方面,醫院管理不著力也有一定原因:(1)制度不健全,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監督機構,使少部分醫務人員有機可乘。管理混亂使醫療活動失去准繩,醫院整體醫護素質差,所以當前我院有目的及時開展了以「病人為中心」,「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仁心仁義、方便為懷」的措施有一定效果,對於改善當前較為不滿意的醫患關系有一定好處。(2)部分醫院經營思想偏差。由於客觀上存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醫院在兩個效益上更注意經濟效益。特別是科室經濟獨立核算後,科室自負盈虧了,只能打經濟算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不良風氣,給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響,認為社會主義國家醫院快變成「醫療交易所了」,逐漸變味了! 二、患者方面 在醫患雙方矛盾問題上,醫方固然有責任,但患者有時也是沖突主要挑起者。主要表現在:(1)有些患者對醫療期望值過高,認為是小病應治癒,有的是道聽途說,這種病怎麼醫成這種樣子,產生不滿心理。在醫院鬧了起來。有些修養較差的家屬侮辱醫生。(2)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資格醫生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滿足,出了一些合並症,將認定是年輕醫生造成的,發生糾紛。(3)有些病會產生不良心理影響,如癌症、慢性病、長期不愈,患者發生不滿,絕望心理,將會遷怒於醫務人員。 (1)要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技術水平,改善服務態度,本著同情、安慰的心理醫治患者,特別在今天已是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情況下,對醫生的要求更高了,既要醫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狀態,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時有一個良好的心境,配合醫生治療,我們感得「將心比心」是很有說服力的,當你無視病人的痛苦時,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醫生怎麼對你,另外,醫學科技迅猛發展,醫務人員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事業心,努力掌握先進的醫學科技,為患者服務。在儀表上、行動上、語言上、醫療工作過程中,使患者放心、滿意、高興,這對醫院的兩個效益很有好處。 (2)患者方面:在醫院裡面,患者相對是弱者。需要醫生的關心、愛護。我們認為,只要醫護人員對得起患者,便幾乎沒有患者對不起醫生的。要加強對患者的宣教活動,包括醫學方面的常識,醫院的規章制度。使患者慢慢與醫生配合,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重要性。 (3)管理防腐:繼續執行黨的衛生方針政策,採取有力的措施,改變醫患雙方的緊張局面。 (4)澄清媒體對衛生系統的不良炒作,多宣傳社會主義國家醫院的面東西,使社會上群眾感到社會主義制度醫療保障。學習國內外、兄弟醫院的先進管理經驗、取長補短。 (5)在本系統內開展行風評議,自我剖析,在政治思想上內強素質,提高醫護人員服務素質、態度質量。與晉升、獎罰掛鉤。用組織紀律約束醫護人員行為。
『柒』 醫療糾紛用法律解決所佔的百分比
每年法院受理醫療糾紛的案件數是可以統計出來的,但是每年各個醫院發生的醫療糾紛數未必能統計出來,因為醫院不會自暴家醜的。所以,這個比例恐怕沒法獲知。
『捌』 醫患糾紛的根源是什麼
醫患糾紛的根源就是患者對醫生不信任,總感覺醫院要賺他們的錢。這種信任關系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建立,但摧毀只需要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