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聯合運輸合同糾紛要怎麼解決,我不是很清楚的
1.關於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的資質。1995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9條對設立房地產開發企業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本案發生在該法施行之後,應嚴格按該法的規定辦理。即使對於該法施行之前的此類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第1條也明確規定:從事房地產的開發經營者,應當是具備企業法人條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並發給營業執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資格的企業與他人簽訂的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內容的合同,一般應當認定無效。因此,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必須具有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
2.聯合開發房地產的有關審批手續。涉及土地使用權的房地產聯合開發合同,是土地使用權轉讓的一種特殊形式,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辦理聯建審批手續和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這些手續的欠缺,將直接導致合同的無效。
2. 運輸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訴訟地如何選擇
運輸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法院為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內
侵權糾紛容案件的管轄法院為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 一個運輸合同糾紛的案例
從我從業運輸三十多年來,第一次遇上你所說的這起事兒。不過發生的這起被詐騙貨物的案件還是存在著很多地方和環節方面的蹊蹺之處的,首先,這台車輛的主人不知是否是你絕對信得過的主兒;要貨物交接過程中的事實是否是真實可信的;最終結果你和車主都同時上當受騙的整個過程是難以置信的。
說實話,在當今物流,還是貨運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操作過程都是將運輸和貨款的收取都是分別進行的。如果讓承運方一並同時接受運輸和貨款的收取一起運作的話,不僅加大了承運人的風險,你自己的經營風險也不僅沒有得到規避,反而是將其風險陷於無人可負的境地,你所發生的這起案件就明證。
假設,我們現在按照正常的操作模式來運作,當你有了買家後,價格已協商完畢,結算方式已經確定,事先派員到達交貨地,等到貨物運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有這起案子的發生?或者是你的收款人隨車同行,也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無這起案子的發生。車方只是承擔運輸責任即可。
不過,承運人對於這起受騙後所產生的結果,還是負有不可推卸責任,那麼也應該負有賠償責任的。我個人認為,如果此案值較高的話,你應該親自到實地考察,對受騙上當的情景進行調查,一是可以進一步證實車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二是可以為早日破案找到蛛絲馬跡,和證據。
如果是你現在無所作為,想靜候回應的話,也就只有按照你所述[的這起官司打到如此地步,也只有聽天由命了,等到詐騙者捉拿歸案後,才能夠有所進展了。
4. 法院對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一、貨物運輸合同的特殊性
(一) 合同主體的特殊性
1、 承運人:提供運輸服務,其基本條件是應當具備相應的運輸工具;
2、 托運人:可以是貨物的所有人,也可以是貨物所有人委託的運輸代理人或者貨物保管人;
3、 收貨人:雖未參與運輸合同的訂立,但是運輸合同的收益人,享有接收貨物的權利的同時,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如及時提貨、支付運費、負檢驗義務等。
(二) 合同形式的特殊性
運輸合同通常是標准合同,基本形式有托運單或者貨物運單,當事人也可以通過簽訂具體的書面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
(三) 合同變更、解除條件的特殊性
托運人享有法定的單方的合同變更、解除權,但對變更、解除合同造成的損失及費用,應當予以賠償。
(四) 運輸合同的不得拒絕性
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指具有獨佔地位以及其提供的服務具有公用事業性質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
(五) 法律適用的特殊性
由於運輸行業的特殊風險,法律對承運人的某些權益予以特殊保護。故除合同法外,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調整的,應當遵循普通法和特別法的適用原則。
二、關於當事人的訴訟主體資格
(一)承運人、托運人均可成為適格原、被告;
(二)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情況下,托運人起訴與其簽訂合同的承運人的,應將損失發生區段的承運人列為共同被告;
(三)托運人的過錯造成多式聯運經營人損失的,即使托運人已經轉讓多式聯運單據,適格被告仍應為托運人而非受讓人;
(四)收貨人是合同的利害關系人,可列為案件第三人。
5. 運輸合同糾紛
運輸合同主要包括:客運合同、貨運合同、多式聯運合同,這三種類型內主要是由運輸的主體決定的容。
運輸合同糾紛管轄權的界定:
首先看是否有合法有效的約定管轄的協議,如果有的話,則協議約定的法院有管轄權;如果沒有約定,則根據法定管轄來確定管轄法院,即被告住所地法院肯定有管轄權。如果合同已經履行的,則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轄權,如果合同未履行,雙方約定的合同履行地在合同任何一方住所地的,此約定的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轄權,否則合同履行地法院無管轄權。
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6. 運輸合同糾紛應該由哪個法院管轄
在運輸合同中,不論是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還是聯合運輸合同的糾紛,因此而提出的訴訟,一般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在諸多形式的運輸中,有兩個運輸方式而成立的合同是例外。其一,如果是海上運輸而產生的糾紛,應當由海事法院管轄;其二,如果是鐵路運輸合同的糾紛以及與鐵路運輸有關的侵權糾紛,應當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7. 怎樣確定運輸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運輸合同可能是單一的運輸工具來完成,比如由路上運輸或者水上運輸或者空中運輸單獨完成,也有可能採取的是多種運輸工具聯合運輸,路上運輸還存在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之分。採用不同的運輸工具,就可能形成是由普通法院管轄還是由專門法院管轄的問題。實踐中處理這一問題的基本原則是:(1)如果是採用單一運輸工具,則按運輸工具不同來確定管轄法院,比如採用水運,則由海事法院管轄,採用鐵路運輸,則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2)如果是採取聯合運輸,根據具體情況,凡是與海事有關的,由海事法院管轄,與鐵路運輸有關的,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3)在聯合運輸中,如果同時存在水運和鐵路運輸的,如何確定管轄法院,法律並未作出具體規定,在這處情況下,可以由當事人選擇法院管轄。
8. 是運輸合同糾紛還是侵權糾紛
如果是基於運輸 合同內容 的糾紛是合同糾紛,如果是因運輸過程造成別人傷害可以是侵權糾紛,有部分重疊的當事人自己選擇
9. 計程車運輸合同糾紛計程車交通事故無責任
首先計程車公司沒有提出上訴但又沒有執行判決,會被強制執行賠償責任。內
法院判的容是重大交通事情的賠償案件,而出租出要起訴你們的是違反合同的糾紛 ,兩個不是一回事,所以法院肯定會受理,就目前的形勢來說肯定會做出比較有利計程車公司的判決。如果計程車公司當初被判連帶責任賠償10萬的話,計程車公司可以以你們違反合同造成10萬的經濟損失來起訴你們,到時候你們會負主要責任,賠八萬是有可能的。 主要還是看合同條文,有沒有針對車輛交通事故的賠償條款和沒有不準私借給他人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