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論文侵權賠償多少

論文侵權賠償多少

發布時間:2021-03-29 11:16:29

著作權官司,一篇3000字文章侵權賠多少錢

這個很難說的,要看對方侵權的情況!是做了什麼!如果是拿來盈利了,可能賠償會多寫,但是也要根據對方的經營時間,銷售量,利潤等等結合計算的。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歡迎追問

② 我的本科畢業論文被人剽竊了,那人說賠償我點錢,我要10000.但是我沒有威脅他說不給就告他!這樣算勒索嘛

哎,小夥子那麼在意搞么事,你又不是很牛的人物,人家用你的東西是看得起你
你還鬧得滿城風雨
真是無語了,還居然獅子大開口要一萬
你要是碩論或者博論被盜用了,你可以去告一下
本論都是抄過來的,有多少學術而言,你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③ 侵犯著作權訴訟的主體及賠償標准

.根據依據《著作權法》和國務院頒布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規定,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代表文字作品作者進行相關維權,具有訴訟主體資格。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是文字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是經國家版權局許可設立的,旨在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從事著作權服務、保護和管理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2. 根據我國的《民事訴訟法》訴訟管轄的規定,侵權案件的由侵權行為地或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轄。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或結果發生地。因此,具體到你找個案件,對方可以在你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訴訟,或選擇在發現你侵權的地方法院起訴也即可以在他自身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訴訟。
3. 若被法院認定構成侵權的話,具體賠償多少,則需要對方提供具體損失證明,對方提供賠償標准一般是依據版權局有關的基本稿酬的3-5倍支付賠償,基本稿酬標准為:
(一)原創作品:每千字30-100元
(二)演繹作品:
(1)改編:每千字10-50元
(2)匯編:每千字3-10元
(3)翻譯:每千字20-80元
(4)注釋:注釋部分參照原創作品的標准執行。
需要指出的是,侵權賠償不是以你是否獲利為考量的,而是以權利人是否受到實際損失為考量,但你沒有獲利可以作為法院減輕賠償的依據。
4. 我建議你跟對方律師接觸下,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可以查實下文字著作權協會是否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你侵權,以及他要求的賠償數額。初步掌握對方的相關材料及要求,你可以視情況進行協商解決或選擇法院訴訟解決,一旦選擇法院訴訟解決的話,你可以依據前期跟對方律師的接觸來制定自己的應對策略。
5.關於出版社的責任問題,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出版社對出版作品負有合理注意義務,若能夠證明出版社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而出版發行侵權作品的,則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出版社能夠證明出版物有合法來源的,只承擔停止出版發行等侵權法律責任,而不需要承擔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④ 抄襲別人的論文怎麼賠償

屬於侵權行為。要看被侵權人的主張 ,如果被侵權人認為對自己損害很大,就會提出高要求。沒有統一標准。

⑤ 有人盜用我的文章發表在金融時報,請問我該如何維權,要求多少賠償

首先准備好相關證據,證明文章是你的作品;
保留刊登有你文章的報刊,證明是誰侵權,盜用你的文章;
賠償多少錢一般根據對方的行為造成你多少損失作依據,需要你舉證。

⑥ 論文在雜志上發表了侵權怎麼賠償

查過去案例比對下

⑦ 求高手,專業人士解決!!! 論文題目: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

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

「摘 要」在侵權行為法中,精神損害賠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國家賠償法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法,應該包含精神損害賠償內容,國家侵權精神損害是指因國家侵權損害自然人的人身權,致使其精神活動出現障礙而產生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我國《國家賠償法》上應建立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應當包括物質性人格權侵害的賠償和精神性人格權侵害的賠償;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應確立「金錢賠償為主,精神補救為輔」的原則,算定精神撫慰金時應兼采「不同損害不同賠償」和最高賠償限額兩種方法。

「關鍵詞」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

近年來精神損害賠償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許多學者主張《國家賠償法》中應當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如何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國家賠償責任體系,以及應當構建一套怎樣的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既有的著述對上述問題的研究略顯薄弱且分歧頗多。本文將嘗試討論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幾個基本問題,並在此基礎之上結合《國家賠償法》的修改建構我國的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一、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界說

精神損害賠償獲得金錢賠償的理念,已經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所接受。根據導致精神損害的原因行為不同,精神損害可大別為民事侵權精神損害和國家侵權精神損害。民事侵權精神損害存在於具有平等地位的民事主體之間,是指某一民事主體侵犯另一主體人身權而致對方遭受的精神痛苦。當然,精神損害並不僅僅發生於民事領域,在公權力活動中也有可能發生精神損害,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國家侵權精神損害。確切地講,國家侵權精神損害是指因國家侵權行為侵害自然人的人身權,致使其精神活動出現障礙而產生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國家對其實施的侵權行為導致的精神損害所承擔的責任即為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有三:第一,國家侵權行為。國家侵權行為是相對於民事侵權行為而言的,它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或者不履行其職責和義務的行為。「執行職務」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包括行使權力的行為和非權力行為,也包括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還包括作為和不作為行為。第二,精神損害。國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國家的侵權行為已經給相對方造成精神損害。廣義說認為精神損害是指精神利益損失的一切狀態,不僅包括失常、失落、痛苦、焦急、能力減損等精神不良狀態,而且包括因此失去的財產利益。狹義說認為,精神損害限於純粹精神利益的損失,即非財產性損失。目前,狹義說為通說。第三,因果關系。在民法理論上,因果關系是客觀事物之間的前因後果的關聯性。認為某種原因在特定情形下發生某種結果,還不能斷定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只有在一般情形中,依照當時當地的觀念,普遍認為也能發生同樣結果的,才能認定有因果關系。「國家賠償中的因果關系,實質上是國家機關與受害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只要國家機關違背了對權利人所承擔的特定義務並因此導致其損害,且權利人無法通過其他途徑受償的,我們就認為存在國家賠償責任中的因果關系。」「只有與損害結果有直接聯系的原因,才是賠償責任的因果關系中的原因。」 這一分析同樣適用於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領域。

我國現行《國家賠償法》並未規定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30條規定了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犯了公民名譽權、榮譽權時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根據該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違法行使職權,若造成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1]

二、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問題

(一)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2]:(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它人格權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這一規定對於《國家賠償法》中精神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國家對於下列精神損害不應給予賠償:第一,因違約行為造成的精神損害。對於因侵權行為致受害人精神損害,受害就其所蒙受的精神損害得以金錢賠償,各國法律及判例學說均持肯定態度。第二,侵犯財產權造成的精神損害。有觀點認為,「造成精神損害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人格權以及人身權受到損害,財產權的損失以及其它合法權利的受損也會造成精神損害」。

(二)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人

哪些主體有權請求國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這是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重要問題。

第一,法人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根據《民法通則》第36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這是其與自然人之間的根本區別。精神活動是自然人所特有的,法人並不可能向自然人那樣具有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不可能產生精神痛苦,遭受精神損害。並且,我國司法界也認為法人無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最高人民法院早在1993年就已在《審理名譽權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明確否定了法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2001年的《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5條也明確規定:「法人或者其它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在國家賠償法中承認法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則會導致國家法律的不統一。故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成為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人。

第二,死者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民法學界的通說認為死者不能成為損害賠償的主體。死者沒有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不能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當然也就不能成為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法律賦予公民以民事主體的地位,其宗旨和目的是使其能夠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律上的民事主體是以公民人格權存在為前提的,「人格」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利益,包括自然人的生命、身體、健康、自由、尊嚴、名譽等。自然人的人格基於死亡而消滅,行為人對其生前人格法益所進行的侵害,對死者而言無所謂損害或不損害。因此,死者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精神損害賠償的方式與精神撫慰金的算定

在形態上,精神損害是無形損害,難以通過量的方式來精確計算,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最難解決的問題是其賠償金的確定。貝勒斯指出:「很顯然,痛苦的價值是無法精確地計算的。確定原告事實上遭受了多少痛苦常常是很困難的,所以應對其補償多少錢就不清楚了。」[3]精神損害賠償金,各國稱謂不同。德國民法上稱之為「金錢賠償」,在判例及學說上多稱為「痛苦金」,在瑞士法上稱「慰撫」或「金錢給付之慰撫」,不論稱謂如何,都是指在精神損害賠償案件中由法院判令侵權人向受害人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目的在於慰撫受害人精神痛苦並適當補償其損失。在國外關於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原則主要有如下幾種:(1)酌定原則。不制定統一的賠償標准,而是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酌定。英美法系法院通常根據具體案情,法官自由裁量賠償金的具體數額。(2)比例賠償原則。通過確定與有關醫療費的一定比例而使痛苦和遭遇賠償的數額標准化。德國的痛苦和遭遇的賠償額是通過醫療費用的價值數額估算。(3)標准賠償原則。確定每日賠償標准。如丹麥法院判決每日賠償標准為住院的25丹麥馬克,不住院的為10。

我們認為,我國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額的時候除了要參照和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外,還要結合我國的實際,針對精神損害的特點,建構起一些指導性原則。下列原則可以作為立法上的參考:1、撫慰為主、補償為輔[30].這一原則是由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精神損害不同於其他形式的損害,無法以貨幣等價物予以度量,因此數額不宜太高。但數額也不能太低,否則起不到撫慰的作用。2、法官自由酌量原則。這是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額的基本原則,它賦予法官在處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時,依自由裁量權,確定具體數額。雖然目前很多學者及法官提出了許多量化或參考的標准及方法,但在很多情況下,仍然難以量化或准確量化。3、綜合考慮、區別對待原則。在法官自由酌量原則的基礎上,於具體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額時,必須對精神損害的有關因素綜合考慮,並對不同個體、不同利益因素區別對待,根據不同特點,不同的單元,計算出單項應賠償的數額,最後酌定總的賠償金數額。實行綜合考慮、區別對待的原則,有利於克服自由酌量原則的不利因素。從總體來看,我國對於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確定(包括民事法律領域),現階段尚處於摸索階段,一個普遍認可的計算方式還沒有形成。

三、《國家賠償法》修改建議

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至於如何在《國家賠償法》中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學界則有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可以對《國家賠償法》進行簡單修改,只要籠統加上「除依本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即可解決這一問題[4],而且這種方法可能更具靈活性,更能適應社會發展而隨時調整。 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在《國家賠償法》中增設專條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筆者認為,僅在《國家賠償法》中籠統地加上「除依本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的做法過於簡單,應將具體修改條文為:

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或者因公有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缺陷,侵犯公民人格權利造成精神損害的,受害人有權獲得精神撫慰金。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賠償義務機關除應當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外,還應根據受害人的請求賠償相應的精神撫慰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要求獲得精神撫慰金的,不予支持。

參考文獻:

[1]佟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疑難問題解答(第一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42頁。

[2] 王志民《論國家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載於《政法學刊》2004年第1期第17頁。

[3] [美]邁克爾•D•貝勒斯著:《法律的原則——一個規范的分析》,張文顯等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318頁。

[4]虞福生《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構建》,載於《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三期,第36頁。

⑧ 易律師:您好!我的朋友因發表論文被告抄襲,要求協商賠償,請問這類案例需如何賠償金額多少

沒有參考標准,個人認為可參考論文級別,是sci還是核心期刊,還是一般文章。

閱讀全文

與論文侵權賠償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