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遇到服務商標侵權案件,該如何定性處罰呢
一、服務商標又稱服務標記或勞務標志,是指提供服務的經營者為將自己提供的服務與他人提供的服務相區別而使用的標志。與商品商標一樣,服務商標可以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而構成。它一旦被服務企業所注冊,該企業也就擁有了對該服務商標的獨占專有使用權,並受法律的保護。二、如何取得服務商標侵權案件的證據。服務商標與商品商標相比有很大不同。服務商標是區別不同服務來源的標志。服務商標侵權行為主要是通過服務場所的招牌、宣傳廣告等使公眾知曉,達到誤導的目的。因此,在取證時應先通過拍照、攝像等手段保留證據,以免證據滅失。三、如何計算服務商標侵權案件的非法經營額。在實踐中,確定服務商標侵權案件當事人的非法經營額缺乏明確的依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的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對於侵犯服務商標的行為如何確定非法經營額,法律法規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對方商標侵權的行為,你要及時解決,你可以委託我替你處理,以維護貴校的合法權益。
⑵ 商標侵權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一、要以包括相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判斷。
商標的基本功能就在於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服務時便於識別這些商品和服務,以及他們的來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也一般發生在市場中,受影響的主要是相關的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所以事後法官審判案件在認定甄別商標相同、近似時,判斷注意力也要回歸到此種情景,也要以相關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的注意力為標准。這種注意力不是該領域相關專家所具有的注意力,專家的注意力過於專業可能出現判斷標准過嚴的情況。但也不是一個與一般消費者有別的粗心大意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以他們的注意力判斷又可能施之過寬,可能出現漏掉已經構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形。要以前邊所提兩者中間選擇大多數相關公眾通常的、普通的、一般的注意力為標准。這就涉及到行為主體的一種行為能力的判斷,審判實踐中也稱為認定商標相同或近似的主觀標准。法官在分析判斷和採納有關證據作為定案依據和產生心證過程中,都要堅持以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的標准。
二、准確地掌握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整體、要部和隔離的比對方法。按照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的感知規律,審判和行政執法實踐中常常運用商標整體、要部比對和將商標隔離開比對的方法,來判斷商標的相同,特別是商標的類似。
(一)整體比對,又稱為商標整體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而不是僅僅將商標的各個構成要素抽出來分別進行比對。這是因為商標作為商品或者服務的識別標志,是由整個商標構成的,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的是該商標的整體印象,而不是構成該商標的某些單個要素。因此,當兩個商標在各自具體的構成要素上存在區別,但只要將它們集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因此而產生的整體視覺,仍有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就應當認定為近似商標。反之,如果兩個商標的部分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即整體視覺不同,就不能認定為近似商標。
(二)要部比對,又稱為商標主要部分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中發揮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抽出來進行重點比較和對照,是對整體比對的補充。此種比對方法也是根據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與商品的具體感受和記憶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地說,消費者對商標的感受和留下最深的記憶,是商標的主要部分或者稱要部,即商標中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當兩個商標的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就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就可以判斷為商標近似。
(三)隔離比對,又稱為對商標的隔離觀察比較,是指將注冊商標與被控侵權的商標放置於不同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進行觀察比對,不是把要比對的兩個商標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觀察。這是一種基本的商標比對方法,無論在進行整體比對還是要部比對時,都應當採用隔離比對的方式。一般地說,消費者尋找自己所要的商品,總是憑著以往頭腦中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宣傳所遺留的商標印象,在市場中尋找所感知的某種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務。在市場中,不同商標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同時擺放在同一個櫃台中。在消費者的思維中,多數情況下不是兩種要比對的商標同時存在,而是存在以前見到過在頭腦中記憶的商標,與當前見到的商標的比較。
在事後的侵權判定中,利用消費者的此種思維模式採用隔離觀察比對的方法,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被控商標所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和程度。將兩個商標放在一起進行比對,不同於消費者在市場中實際購買交易的情況,有可能使法官更關注兩個商標的不同點,不能准確地判斷消費者實際交易中可能產生的混淆。
⑶ 服務性商標是指什麼有哪些
1 商標國際分類一共45個類別,前34類為商品商標,後11類為服務商標
2 知名的服務商標例如:蘇寧、五星電器、合家福等等
(解釋:均為銷售品牌,所銷售產品不是自己生產的)
3 服務商標類別如下:
第35類
廣告,實業經營,實業管理,辦公事務
第36類
保險,金融,貨幣事務,不動產事務
第37類
房屋建築,修理,安裝服務
第38類
電信
第39類
運輸,商品包裝和貯藏,旅行安排
第40類
材料處理
第41類
教育,提供培訓,娛樂,文體活動
第42類
科學技術服務和與之相關的研究與設計服務; 工業分析與研究; 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設計與開發
第43類
提供食物和飲料服務;臨時住宿
第44類
醫療服務;獸醫服務;人或動物的衛生和美容服務;農業、園藝或林業服務。
第45類
由他人提供的為滿足個人需要的私人和社會服務;為保護財產和人身安全的服務。
⑷ 服務性商標侵權非法經營額如何計算
我認為必須刨除人員開支和發生的合理費用,但商品的成本有爭議,我說不準!
⑸ 如何對侵犯服務商標專有權的行為進行認定
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關於保護服務商標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商標法及其實施細則中關於商品商標侵權行為的有關規定同樣適用於服務商標,判斷商品類似和商品商標近似的原則同樣適用於類似服務和近似服務商標;具體而言,類似服務是指在服務的目的、方式、對象等方面相關,或者存在著特定聯系的服務;近似服務商標是指在文字的發音、字形、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及顏色或者文字與圖形的整體結構上,與注冊商標相比較,易使消費者對服務來源產生誤認的服務商標。服務行為與提供該服務所使用的商品之間存在特定聯系的,該服務與為提供該服務所使用的商品視為類似。 下列行為,屬於服務商標侵權行為: (一)在相同或者類似服務上,擅自使用與他人服務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服務商標的; (二)在相同或者類似服務上,擅自將與他人服務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服務名稱使用,並足以造成誤認的;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服務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他人服務商標標識的; 上述行為主要是指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該服務行業所使用的、帶有他人服務商標標識的物品(如餐飲業的餐具等); (四)利用廣告、宣傳媒介或者其他引導消費的手段,擅自使用與他人服務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服務商標,並足以造成誤認的; (五)故意為侵權人實施侵權行為提供場所、工具、輔助設備、服務人員、介紹客戶(消費者)等便利條件的;或者為侵權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帶有服務商標標識的物品等便利條件的; (六)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有權造成其他損害的,這種損害包括損害的可能性。 而在下列情形中使用服務商標,視為服務商標的使用: (一)服務場所; (二)服務招牌; (三)服務工具; (四)帶有服務商標的名片、明信片、贈品等服務用品; (五)帶有服務商標的賬冊、發票、合同等商業交易文書; (六)廣告及其他宣傳用品; (七)為提供服務所使用的其他物品。 他人正常使用服務行業慣用的標志,以及以正常方式使用商號(字型大小)、姓名、地名、服務場所名稱,表示服務特點,對服務事項進行說明等,不構成侵犯服務商標專用權行為,但具有明顯不正當競爭意圖的除外。
⑹ 如何定性查處服務商標侵權案件
你問的問題很寬泛,簡單來說就是首先,關於商標侵權的定性,應該分兩個階段來看:合同期和非合同期。 合同期是不侵權的,因為你有代理合同。如果能證明注銷的公司是對方的分公司,那麼是合理授權,當然不侵權。如果不能證明注銷的公司是對方的分公司,那麼結合代理合同,你可以根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在這種情形下即使被判侵權也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非合同期你已經知道沒有授權還在賣,絕對構成侵權。不過你可以以你積極與對方公司聯系代理事宜的事實來答辯,以期法院能根據實際情況減輕你的賠償責任。 其次,關於商標侵權的賠償。 賠償的時間最多隻能從起訴之日起向前計算2年。如果代理期間不侵權的話,時間上還沒有2年,只是非合同期的一年多時間。依據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的規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注冊商標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賠償的額度,商標法五十六條明確規定: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