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民事訴訟中,一般由哪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中,一般由起訴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我國實施「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明責任,即由起訴方的當事人對其主張的事實提供證據並予以證明,若訴訟終結時根據全案證據仍不能判明當事人主張事實的真偽,則由該當事人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
B. 民事訴訟是誰主張,誰舉證,那刑事訴訟是什麼呢
首先糾正一下民事訴訟中也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例如過錯推定。所以誰主張誰舉證不準確。
刑事訴訟中,由公訴機關負責舉證,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不負責舉證,但是在被告提出刑訊逼供和法定迴避申請的時候負責初步舉證。如果公訴機關舉證不能,或者證據存在瑕疵則推定無罪。
C. 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
這是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D. 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的一些問題
有
一、違約責任中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及詳解
1.《民法通則》第111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採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2.《合同法》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合同法》第110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4.《合同法》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條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從上述規定,我們可以得出,在合同法中貫徹的是「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對此,學術界存有爭議,有的學者認為,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編者注),即首先假定違約方有過錯,然後由其就合同不履行為客觀事由或債權人的怠於行使權利而非自己的過錯所造成負舉證責任。
二、侵權責任中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及詳解
在侵權訴訟中,通常有三大事實需要證明:第一,損害事實;第二,損害由侵權人的過錯所造成;第三,侵權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聯系。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並不意味著上述事實均由對侵權行為持否定態度的被告承擔,而只是將侵權案件中較難以證明的對象倒置於被告,通例為,損害事實的舉證責任歸於原告,而其他兩種事實則由於具體侵權類型的不同分屬於原告,被告或全歸於被告,以下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的八種特殊侵權為例:
1.產品專利侵權案件。司法解釋中規定,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被告負嚴格責任,其不能以無過錯為抗辯事由,同時,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被告也要負嚴格責任,其不能以無過錯為由而推卸責任,但是可以以原告的故意為抗辯事由。原告也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3.環境侵權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實行的是嚴格責任,但是與上述兩種情形不同的是,被告還要負擔舉證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原告的責任因此而減輕。
4.高空物體脫落致人損害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被告要對其對損害發生無過錯負舉證責任,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5.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被告是否有過錯不是成立此種責任的構成要件,原告負擔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6.產品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實行的是嚴格責任,但被告可以以法律規定的事由而抗辯,同時,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7.共同侵權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原告要首先證明兩個侵權人之間存在共同的故意,然後由被告舉證其共同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
8.醫療事故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醫療機構的舉證責任相對較重,其不僅要證明其不存在醫療過錯,還要證明其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
E. 打官司,是否誰主張誰舉證,可是原告沒有能力舉
對於民事訴訟,沒有能力舉證的,那就承擔不能勝訴的結果。如果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民事訴訟的舉證制度是:「 誰主張 誰舉證 」。即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如果原告提出請求的,原告應當舉證;如果被告反訴的,被告也應當舉證。
1、《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1款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以上法律法規闡明了我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同時也確立了法官在審判中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的權利。
F. 誰舉證的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的原則
1、《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1款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以上法律法規闡明了我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同時也確立了法官在審判中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的權利。
G. 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出自哪部法規哪條哪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