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要制定侵權責任法有民法通則了還不夠嗎
侵權行為雖然在民法體系中有間接性的規定,但是還不完善,且侵權行為責任體系相當龐大,民法不足以囊括,單獨制定侵權責任法對維護受害方是很有保障的
❷ 侵權責任法規則原則是什麼
一、過錯抄責任原則
首先是過錯責襲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就是第六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原則。它的含義是指行為人因過錯而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這個表述首先是強調過錯責任的歸責依據是過錯,不是損害或者其它的因素。
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過錯推定就是說根據一定的基礎事實,直接推定行為人有過錯,並採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法。如果行為人不能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那麼就應當承擔責任。機動車事故損害賠償中90﹪范圍內適用過錯推定。發生機動車事故,機動車一方把人撞了,可以從機動車撞人這個基礎事實推定機動車一方是有過錯的,然後要由機動車一方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如果機動車一方證明的事由是法律上承認的減輕或者免除責任的事由,則在90﹪的范圍之內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責任。但是你要證明不了,就要你來負責,這就是過錯推定的含義。
三、嚴格責任原則
第七條關於無過錯責任或者說嚴格責任的規定。所謂嚴格責任就是指,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以後,不管行為人有沒有過錯,依據法律規定要承擔責任的,仍然要承擔責任。
❸ 侵權責任法問題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在工作中受到傷害應該由這個企業承擔責任,對於第三人的責任,企業享有對其員工的追償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屬於《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1]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❹ 侵權責任法是什麼
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一條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條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4)侵權責任法知識點總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第三十三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醉酒、濫用麻醉葯品或者精神葯品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❺ 侵權責任法的特點
侵權責任法的特點: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一條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❻ 侵權責任法要怎麼學啊
基本上目抄前是兩種觀點:
1.侵權屬於債的內容之一,因為侵權必然導致侵權賠償之債,因此很多市面上大部分的教材把侵權責任放到債編里。
2.另一種觀點,以人民大學的王利民教授為首認為,侵權不能夠完全被債給包容,因為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其自身的復雜性,因此,其建議說在中國未來的《民法典》中應當把侵權獨立成編。
不管是哪種觀點,法條在學習中首先是第一位的,熟悉法條,熟悉現實生活中侵權的各種情況,不斷地推理,在熟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來研究法理,這應當是正確的方法。
❼ 侵權責任法
你好:
在《侵權責任法》頒布之前產生,本案當時適用《民法通則意見》第148條第二款的規定,乙教唆七歲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甲實施侵權行為,乙應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即使盡了監護責任,也只能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而不能免除監護人的責任,因此甲的監護人的責任是一種無條件的按份責任。
按現行《侵權責任法》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乙教唆七歲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甲實施侵權行為,乙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只有通過證據證明甲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時,甲的監護人才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在本案乙與甲的監護人之間本無關系,因此無補充責任之說。如果確有證據證明甲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那甲的監護人應負相應責任(即比例責任、按份責任),否則甲的監護人無責任。
附:相關法條
《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民法通則意見》
148、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教唆、幫助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主要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