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涉外民事訴訟的法律適用
由於各國民事立法的差異,對同一涉外民事案件適用不同國家的法律,往往導致不同的結果,此即國際私法上的法律沖突問題。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時,需要運用沖突規范來確定各類涉外民事關系應適用的法律,從而達到解決法律沖突的目的。我國《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就此作了相應的規定。具體而言:
(一)關於人的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
關於人的行為能力,適用其本國法,即國籍國法。但是,外國人在我國境內進行民事活動,依其本國法無行為能力,而依我國法為有行為能力,則應認定為有行為能力;我國公民定居國外,並在定居國進行民事活動的,可以適用定居國法律。
(二)關於合同關系的法律適用
關於合同關系,適用當事人協議選擇的法律;如果沒有選擇,則適用予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但是,在中國境內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應適用中國法律。
(三)關於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關於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不過,對於發生在中國境外的行為,如依中國法律不屬於侵權行為,則人民法院不以侵權行為處理。
(四)關於不動產關系的法律適用
關於不動產關系,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五)關於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
關於婚姻關系,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
(六)關於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關於遺產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七)關於撫養關系的法律適用
關於撫養關系,適用與被撫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根據「信守國際條約」的國際法原則,如果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法律有不同規定,則應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如果我國法律和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都沒有規定,則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根據國際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應適用的法律為外國法時,如果適用該外國法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社會公共利益,則不予適用,而應當適用我國相應的法律。
B. 簡述我國關於涉外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一般規定
《民法通則》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作了如下規定:
第一百四十二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依照本章的規定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第一百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定居國外的,他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適用定居國法律。
第一百四十四條 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五條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六條 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八條 扶養適用與被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九條 遺產的法定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五十條 依照本章規定適用
外國法律或者國際慣例的,不得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公共利益。
C. 我國關於涉外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適用原則的規定具體有哪些
《民法通則》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作了如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依照本章規定適用,外國法律或者國際慣例的,不得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公共利益。
(3)涉外侵權法律適用案例擴展閱讀
涉外民事關系的三個標准:
(1)主體:凡民事關系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是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法人的;
(2)民事關系的標的物在外國領域內產生的;
(3)產生、變更或者消滅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外國的;均為涉外民事關系。
在國際私法上所稱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從廣義上來講的,實際上是指民商事法律關系。它包括國際物權關系、國際破產關系、國際信託關系、發生在國際民商事領域的各種債權關系、國際知識產權關系、國際婚姻家庭關系、國際財產關系以及國際勞動關系等等。
兩層含義:
(1)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
(2)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同一主權國家內部有獨立法律體系的法域。
D. 試述涉外侵權法律適用及我國的立法
一般來說,國際私法上規定 侵權適用行為地法,目前大多數國家是這樣規定的。對於具體的行為地則認定不同,有的國家採取侵權行為實施地,還有的損害結果發生地也算,不可一概而論。
判定的時候根據具體國家的沖突規范指引的實體法規則來確定適用。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這是一般規定。如果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這是國際習慣做法,最早可見我國唐代化外人相犯的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126條規定:「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當事人沒有 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民法通則》第145條1款規定:」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只有在法律另有規定時不使用的原則。法律對某幾類涉外合同以及合同某些有關問題的法律適用另外做了規定。
如:
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適用訂立時賣昂營業場所所在地法律。如果合同時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談判訂立的合同,或合同主要是依買方確定的條件,應買方發出的招標訂立或者合同明確規定賣方須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履行交貨義務則適用合同訂立時買方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2、銀行貸款或擔保合同,適用貸款銀行或擔保銀行所在地法律。
3、保險合同,適用保險人營業所所在地法律。
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1、當事人選擇的法律來處理合同爭議,包括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成立的實踐、合同內容的解釋,合同的履行,違約責任合同的變更、中止、轉讓、解除中止。
2、當事人選擇的法律可以使中國法、港澳地區法和外國法。
3、當事人作出的法律選擇必須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
4、選擇的方式必須是明示的。
5、選擇的時間是訂立合同起直到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之前。
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八條的規定是否有例外求高人,能否舉個例子
第八條涉外民事關系的定性,適用法院地法律。
該條款規定屬於識別問題識別又稱為歸類和定性,是指在適用沖突規范時,依照某一法律制度,對有關事實或問題進行分類和定性,將其歸入一定的法律范疇,並對有關沖突規范進行解釋的過程。 是國際私法中的特有概念。
在國際上有關識別的依據主要有如下幾種主張:依據法院地法識別說,依准據法識別說,分析法學和比較法說,對不同的案件依據不同的法律進行識別說。上述第二、三、四種學說雖各有可取之處,但在國際私法實踐中,各國大都以法院地法作為識別的主要依據,同時於必要時兼顧其他有關根據的法律。
國際私法識別制度在實踐中的著名案件是:奧格登案
F. 試述涉外侵權行為之債的法律適用
【摘要】:正 一侵權行為之債指因不法行為侵害他人人身或財產權利,並致他版人遭受損害而應承擔權民事責任所構成之債。在這種債權債務關系中,受損害一方為債權人,加害一方為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種債,當它含有涉外因素時,就構
【關鍵詞】: 侵權行為地法 涉外侵權行為 法律適用 損害賠償 債權人 債務人 民事賠償責任 我國法律 民事責任債權債務關系
【正文快照】:
·侵權行為之債指因不法行為侵害他人人身或財產權利,並致他人遭受損害而應承擔民事責任所構成之債。在這種債權債務關系中,受損害一方為債權凡加害一方為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種債,當它含有涉外因素時,就構成了國際私法中的涉外
G.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關於涉外侵權的法律適用有何規定
您好!第一百四十二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依照本章的規定版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權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H. 國際私法案例分析
1,按最密切聯系地原則,在涉外侵權行為案件中,法院應考慮與侵權行為有關的各種因素,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對侵權行為地法、法院地法、當事人本國法、住所地法和慣常居所地法等各個連結點加以權衡,並從中確定適用於侵權行為的法律。,2最密切聯系地說3.適用與案件有最密切聯系地的法律,這一主張又稱為「侵權行為自體法」。
在涉外侵權行為案件中,法院應考慮與侵權行為有關的各種因素,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對侵權行為地法、法院地法、當事人本國法、住所地法和慣常居所地法等各個連結點加以權衡,並從中確定適用於侵權行為的法律。,這一理論是英國學者莫里斯首先指出。實踐中最早採用侵權行為適用與侵權案件有最密切聯系地的法律是1963年美國紐約州上訴法院對貝科克訴傑克遜(Babcockv.Jackson)一案的判決。該案事實為:紐約州住所者傑克遜夫婦邀請他們的朋友貝科克於周末乘他們的汽車一起去加拿大旅遊,不料車子行駛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時候出了事故,致使貝科克受到傷害。回到紐約後,貝科克向法院起訴,要求傑克遜夫婦賠償其損失。按照美國法院的沖突規范的指定(即侵權行為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本案應以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法律為准據法。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法律規定,免費乘客沒有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但審理案件的法官富德(Fuld)認為,單純適用侵權行為地法不能導致公正的結果。富德認為,本案中除了事故的偶然發生地是在安大略省以外,與本案有關的各項因素均與該地無關。與之相反與本案有關的各項因素卻與紐約州有著更密切的聯系,應適用紐約州法律作為本案的准據法,而紐約州法律規定免費乘客也有損害賠償的請求權。結果法院適用了紐約州的法律,滿足了原告的訴訟請求。該案作出判決後,揭開了美國國際私法革命的序幕。此後,1971年美國《沖突法重述》確定了最密切聯系原則。這一原則注重的是法律適用的合理性,它並不是鼓勵法院自由的關系有更密切的聯系為前提。
這一主張又稱為「侵權行為自體法」。按最密切聯系地原則,在涉外侵權行為案件中,法院應考慮與侵權行為有關的各種因素,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對侵權行為地法、法院地法、當事人本國法、住所地法和慣常居所地法等各個連結點加以權衡,並從中確定適用於侵權行為的法律。這一理論是英國學者莫里斯首先指出。實踐中最早採用侵權行為適用與侵權案件有最密切聯系地的法律就是1963年美國紐約州上訴法院對貝科克訴傑克遜(Babcockv.Jackson)一案的判決。法官富德認為,本案中除了事故的偶然發生地是在安大略省以外,與本案有關的各項因素均與該地無關。與之相反與本案有關的各項因素卻與紐約州有著更密切的聯系,應適用紐約州法律作為本案的准據法,而紐約州法律規定免費乘客也有損害賠償的請求權。結果法院適用了紐約州的法律,滿足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該案作出判決後,揭開了美國國際私法革命的序幕。此後,1971年美國《沖突法重述》確定了最密切聯系原則。這一原則注重的是法律適用的合理性,它並不是鼓勵法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而是要求其他法律的適用須比侵權行為地法與該債的關系有更密切的聯系為前提。
I.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關於涉外侵權的法律適用有何規定
我國有關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規定:
(1)關於一般涉外侵權法律適用的原則: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2)關於特殊涉外侵權法律適用的規則:
①船舶碰撞:船舶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碰撞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律。
②航空器對地面第三人損害:民用航空器對地面第三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民用航空器在公海上空對水面第三人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我國在確定一般涉外侵權行為之債的准據法遵循的原則:
(1)侵權行為地法原則。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律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律。如果兩者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選擇適用;
(2)當事人的共同屬人法原則。這是補充原則;
(3)重疊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和法院地法原則。這是特殊原則。
(9)涉外侵權法律適用案例擴展閱讀:
行為分類
(1)按構成要件分
一般侵權行為:指行為人基於過錯直接致人損害,因而適用民法上一般責任條款的行為。
特殊侵權行為:行為人雖無過錯 但依民法特別責任條款或民事特別法應承擔責任的行為 。
(2)按侵害對象分
侵害財產權行為:包括侵害物權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行為。
侵害人身權行為:包括侵害他人身體和心理的行為。
(3)按致害人的人數分
單獨侵權行為:致害人僅為一人的侵權行為。
共同侵權行為:致害人為二人以上的侵權行為 致害人應負連帶的損害賠償責任。
(4)按行為性質分
積極侵權行為:指致害人以積極作為的形式致人損害的行為。
消極侵權行為:指致害人以消極不作為的形式致人損害的行為。
承擔責任
實施行為的人有過錯,或雖無過錯,但仍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在實施某一行為時明知行為的損害後果,或者應當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或已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
例如,某出版社或個人明知某一作品有著作權,或者沒有確切根據地以為它沒有著作權,而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就出版了該作品,這種故意或者過失就是過錯,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
如果某出版社在不知情和作者乙進行擔保的情況下出版作者乙的作品,而後有作者甲提出作者乙的作品是侵權產物後,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並調查核實,出版社就沒有過錯,通常僅由作者乙承擔侵權責任;
如果出版社沒有停止出版,在作者乙的作品確是侵權產物情況下,出版社就有過錯,因而與作者乙作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如果法律明確規定行為人即使無過失,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行為人實施的也是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