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分立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實踐中,很多企業在合並或分立後便紛紛開始減員,對原有企業的勞動者以企業主體發生變化為由解除原來簽訂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34條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至此,勞動合同承繼有了明確的勞動法依據。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分立或合並後,分立或合並後的用人單位可依據實際情況與原用人單位的勞動者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變更勞動合同。如果雙方無法就勞動合同的變更達成協議,可以協商解除合同。
同時,第37條根據《民法通則》第44條第2款「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的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分立或合並後,分立或合並後的用人單位可依據其實際情況與原用人單位的勞動者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變更、解除或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在此種情況下的重新簽訂勞動合同視為原勞動合同的變更,用人單位變更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能要求經濟補償。
可見,企業合並、分立後,雙方也可以通過協商變更、解除或者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但如果雙方沒有作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勞動關系首先是承繼的。
《司法解釋(四)》第11條明確規定:「變更勞動合同未採用書面形式,但已經實際履行了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且變更後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當事人以未採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所以,如果員工對分立後的崗位及工資安排有異議的要在一個月內書面提出,否則就視為認可。
B. 勞動合同糾紛-2家公司合並後
1. 根據你提供的信息「在2009年12月的時候原單位A與新單位B合並(託管,具體屬於什版么性質單位一權直未說明),B與員工簽訂新合同」可以得知原單位A與新單位B合並既是:原單位A與單位B合並,合並後使用本單位的名稱,屬於公司法上的A+B=B的吸收合並。你的勞動關系即將發生變化。
2. B與員工簽訂新合同,在簽合同之前簽訂了一個意向書,有3個選擇:1是本人自願與A解除合同,並與B簽訂合同 ,只是簽訂了一個意向書,並不是簽訂了勞動動合同。「由於現場因素,催促我們簽訂,所以匆匆選擇了1後,馬上就與B單位簽訂了合同(該合同上沒有寫明工資標准)」該份「合同」是意向書,不具有合同效力。
3. 你和A單位的勞動關系,勞動合同並沒有解除。「A單位領導說在意向書上選擇1就等於與A解除合同了,」不具有法律效力,勞動關系仍在A單位。
4. 要想和A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你可以提前一個月遞交辭職報告,沒有經濟補償,最好同意是自己打辭職報告,多給2個月工資。
5. 但是,到B單位,一定要簽訂標準的勞動合同,而不能只簽訂沒有法律效力的意向書。
C. 有關勞動糾紛方面的問題,公司被兼並後續簽勞動合同方面的,還請不吝指教!
1、這個合同不算霸王條款,但是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精神,所以即使簽了你也不用承擔風險,因為法律規定的非常清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單位如果開除你的話,是需要支付2倍的經濟補償金的。如果你新簽了B單位,和A單位沒有任何的勞動關系,怎麼可能要A來承擔賠償責任呢,所以B公司純屬痴人說夢!
2、你可以拒簽B公司合同,並要求繼續履行原合同,同時你的工齡、休假等不會有任何變化;
3、如果你要仲裁,有幾個是必須要注意收集的,勞動合同(在A企業的所有合同,越齊越好)、工資單銀行流水、社保清單(蓋章)、考勤單(如果能拿到的話)、工資單、A單位工作證之類的,其他身份證類的自備。
D. 公司合並債權債務應該怎麼處理
公司合並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的規定,不經過清算程序,直接合並為一個公司的行為。公司合並的形式有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之分。《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公司合並可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吸收、合並被兼並企業的債務由兼並企業承擔。
E. 合同糾紛和債務糾紛
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四條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第一百七十五條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節錄)
第三十一條 企業吸收合並後,被兼並企業的債務應當由兼並方承擔。
第三十二條 企業進行吸收合並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吸收合並後,債權人就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隱瞞或者遺漏的企業債務起訴兼並方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筆債權,兼並方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行向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筆債權,則兼並方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
第三十三條 企業新設合並後,被兼並企業的債務由新設合並後的企業法人承擔。
第三十四條 企業吸收合並或新設合並後,被兼並企業應當辦理而未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債權人起訴被兼並企業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企業兼並後的具體情況,告知債權人追加責任主體,並判令責任主體承擔民事責任。
F. 幾家企業合並重組成新的企業後,在原來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發生糾紛應由誰來承擔責任
新的企業會負責,它不僅合並了老企業的財產,也包括債務和各種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