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不知情盜版軟體侵權

不知情盜版軟體侵權

發布時間:2021-03-26 20:44:41

『壹』 網上下載的盜版軟體是否涉及侵權

當然侵權

『貳』 使用盜版軟體侵權的問題

你這個問題應該放到法律欄。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侵權了,你們如果用了那個版軟體並且造成了盈權利。不管你最後卸載了沒,都應該是侵權。不管是不是員工裝的,這都應該算是公司行為。

不過中國法律是誰主張誰舉證。如果你是碰到官司,告你的人,如果拿不出證據證明你用那個軟體盈利過的,應該就拿你沒辦法

『叄』 Coreldraw公司說我單位使用了盜版軟體侵權了,怎麼辦

使用單位提供購買Coreldraw軟體的相關票據,證明自己是合法購買的,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但應停止使用該軟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修正)》第七十條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該條規定,證明產品合法來源是免於承擔賠償責任的關鍵,下列情形屬於能證明產品合法來源:

(一)有供貨單位合法簽章的供貨清單和貨款收據且經查證屬實或者供貨單位認可的;

(二)有供銷雙方簽訂的進貨合同且經查證已真實履行的;

(三)有合法進貨發票且發票記載事項與涉案商品對應的;

(四)其他能夠證明合法取得涉案商品的情形。

因此,面對侵權指控,使用單位應當積極搜集進貨相關票據,證明自己產品合法購買。

(3)不知情盜版軟體侵權擴展閱讀:

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修正)》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肆』 員工在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使用盜版軟體造成軟體公司起訴到企業,這樣企業應該承擔他的個人責任嗎

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1年進行了修改,並於2001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該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意味著軟體的最終用戶,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使用盜版軟體即為非法,可能被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甚至承擔刑事責任。該條例一出台,立即引發網民在網上大發議論。2001年12月23日,新浪網上發表了一份《關於合理保護軟體知識產權的呼籲書》,十幾位評論家和業界人士聯名呼籲,認為我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超越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現實水平,超越WTO標准,超世界水平。 在新的《計算機軟體條例》中,對軟體版權的保護延伸到了最終用戶,明確規定了最終用戶的責任,對最終用戶並沒有區分是單位還是個人,是贏利機構還是普通個人用戶。 國家版權局某高級官員認為:應該從源頭上打擊盜版行為,應當追究最終用戶責任。並認為對最終用戶追究法律責任,早在1991年發布的原條例中就有規定,並不是新條例中的新規定。它已經存在了十幾年,所以不能說它超前了。 由於軟體的技術特性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知識產品,它復制起來太容易了。因此,為了維護軟體著作權人的經濟利益,發展我國軟體產業,就必須加強立法及懲罰力度。因為軟體產業是以智力創造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它的發展不僅需要在投資、稅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知識保護環境。 軟體業界公認盜版是阻礙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如果軟體用戶使用未經授權的軟體,軟體公司就無法獲得合理的收入和回報。那麼,他們就無法擴大對軟體研發的投入,從而削弱了中國軟體企業的競爭力,使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無法立足。所以,為了從源頭上打擊盜版行為,就必須提高公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需要強調的是,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刑事打擊的盜版行為主要是以營利為目的、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情節嚴重者,民事、行政處罰目前主要針對單位用戶。一般的個人用戶是以說服教育為主,從而提高民眾的整體素質。 上海大學教授壽步教授在微軟訴亞都案引發的關於軟體最終用戶問題的論戰中提出了「三個台階論」。 壽步教授認為:第一台階並不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任何最終用戶。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 就屬於「第一台階」; 「第二台階」是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部分最終用戶,如明知是未經授權軟體而作直接營利使用的視為侵權; 「第三台階」是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所有最終用戶,即不論單位、家庭還是個人,不問其目的如何,只要使用未經授權軟體就構成侵權。 在《新軟體保護條例給國人帶來什麼》一文中,壽步教授提到,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也只是區分最終用戶的不同情況,將軟體侵權的最終界限延伸到部分最終用戶,即處於「第二台階」。 壽步教授認為我國將軟體侵權延伸到個人用戶是「超世界水平」,從而反對將軟體侵權責任延伸到個人最終用戶。 軟體侵權最終界限定位問題,是一個涉及全社會的重大問題,決不應當由個別人任意解釋。我國目前經濟尚不發達,軟體最終用戶涉及千萬個單位、家庭和個人,不宜將軟體的保護水平一下子提高到超出世界的保護水平,不應該將千萬個普通家庭或個人用戶也作為打擊對象。 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軟體最終用戶被法院判決賠償的案例,但是我們的著作權管理部門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有的地方甚至採取了比較激烈的行動。我們呼籲政府部門在打擊最終用戶時應慎行,我們期待立法機關對《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24條進行修改或做相應限制性的解釋。不要將軟體最終用戶侵權責任延伸到非贏利的個人用戶。 所以,個人只要不是非贏利的用戶,就不會有責任.

『伍』 面對盜版軟體侵權,你會怎麼辦

軟體著作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
一、如果被侵權作品系職務作品,則作者應向所在單位查詢單位是否許可了第三方使用該作品。
二、確認對方行為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作品合理使用的規定。
三、通過著作權集體組織或者中國版權信息網等途徑查詢相關方是否已支付了有關的使用費
四、確認對方確系未經授權擅自使用或剽竊後,應及時固定侵權證據:
1、侵權作品在紙面媒體發表的,則應取得相應紙面媒體的原件;若無法取得原件,則應到圖書館取得加蓋圖書館收藏章的復製件。
2、侵權作品在計算機網路上發表的,則應去任意一個公證處做相關互聯網資料的證據保全公證;權利人可委託他人辦理證據保全公證,但需要出具委託書並提交作者本人的身份證件原件。若選擇互聯網侵權資料的律師見證,則存在一定的訴訟風險。律師見證書的性質是證人證言,其效力遠不及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
五、可採取的維權方式
1、與侵權者協商,要求其停止損害行為以及賠償;
2、申請版權行政管理機關進行調解;
3、直接向法院起訴;
4、書面合同中有仲裁條款,可申請仲裁機構仲裁。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處以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4.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錄音錄像製品,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5.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6.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鄰接權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8.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陸』 我用protel盜版軟體被告侵權

啊?!這怎麼會被逮到啊?!protel國內一般都用的盜版的吧…

『柒』 使用盜版軟體構成商標侵權嗎

您好,抄根據法律規定,持有盜版軟體的人只有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知道該軟體是盜版的,才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但也要停止並銷毀該盜版軟體,如果銷毀軟體將給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所以明知是盜版軟體而購買構成侵權。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三十條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但是一般侵犯的是著作權而非商標權。希望能幫到您。

『捌』 公司用了盜版軟體被發現 需要負什麼樣的責任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二十四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

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 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賠償數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確定。

第三十條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

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玖』 明知是盜版軟體而購買並安裝使用,屬於侵權嗎

根據法律規定,抄持有盜版軟體的人只有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知道該軟體是盜版的,才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但也要停止並銷毀該盜版軟體,如果銷毀軟體將給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所以明知是盜版軟體而購買構成侵權。

相關法律可參考: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三十條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閱讀全文

與不知情盜版軟體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