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勞動糾紛問題,不服判決對方上訴了
對於仲裁的結果,勞動爭議雙方的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這種訴訟會有三種情形,一是員工起訴,二是企業起訴,三是雙方都起訴。若員工起訴,那麼員工一般是在勞動合同履行地起訴,這樣就不會出現仲裁管轄地與法院管轄地不一致的情形;若企業起訴,那麼就有可能出現起訴地與仲裁地不一致的情形;若雙方都起訴,那麼從便於勞動者的角度出發,應當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轄。
如果對於在他們公司所在地的管轄不服,可以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
⑵ 勞動爭議一審終審還能上訴
我國實行二審終來審制,對一審自判決不服可以提起上訴。
如果是小額訴訟案件,即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制,不可以上訴。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⑶ 勞動爭議二審終審後,上訴人不服還有什麼補救措施
《行政訴訟法抄》規定: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我第一次所經歷的是一審判決後,單位不服上訴,提交答辯狀至一審法院,一個半月多一審法院移卷至二審法院,然後等開庭等了將近三個月(那一次趕上年底,遭遇年底不立案的潛規則)。第二次沒趕上年底,三個多月二審審結。
現實中,超期審理的現象不是個別的,你耐心等待吧,估計也快了。
⑷ 勞動爭議案件,不服一、二審判決,怎麼樣向高級法院上訴
不可以再上訴了。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於勞動爭議案件等普通的民事案件,我國實行的是二審終審制,二審的判決或裁定屬於終審判決或裁定,自二審判決或裁定送達之日即生效,當事人不可以再上訴。
如果當事人對二審法院所作的判決或裁定不服的,只可以向法院申請再審,或向檢察院申請抗訴。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八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⑸ 勞動仲裁終審判決後企業能上訴嗎!
單位不服勞動仲裁裁決書是可以到法院起訴的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九條 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的,當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⑹ 勞動糾紛案,仲裁已裁決單位不服上訴法院,法院多久可以出結果二審法院還需要多久
如果仲裁裁決是終局裁決,生效之後就可以申請強制執行,用人單位去中院申請撤銷的,一般都不會得到法院支持。如果是非終局裁決,用人單位起訴的,雙方又未能調解一致的,案件會拖比較久,簡單來說,一審審限簡易程序三個月,普通程序一般六個月,二審三個月。算上送達判決的時間和法院之間移送案件的時間,整個程序走完往往需要一年左右。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⑺ 請問勞動糾紛,二審是不是終極判決還可以在上訴嗎要走什麼程序
通過二審後終審,二審終審後判決、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不能再上訴,只能向二審法院的上級法院申訴,但一般申訴案件受理的可能性不大,勞動糾紛的民訴案也不例外。二審判決後,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
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⑻ 不服勞動仲裁終審,想上訴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申請仲裁的主體不適格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經審查,確屬主體不適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
(8)勞動糾紛終審裁決上訴擴展閱讀:
上訴期限應從判決書裁定書送達當事人的第二日起算。判決書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當事人的,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次日起算。
對刑事二審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對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理由和范圍的限制。對刑事上訴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對被告人的處罰。而民事二審案件,二審法院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述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但是一審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⑼ 一般的勞動糾紛案件到什麼程度就是終審了呢
我國對勞動糾紛實行「一裁兩審制」,即發生勞動糾紛後,應當現由勞動仲裁委員會仲裁,對仲裁結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
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實行一裁終局制,即勞動仲裁委員會做出的仲裁裁決是終局裁決,用人單位不可以向法院起訴,勞動者不受此限制。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二審終審制,對一審法院做出的判決、裁定不服可以上訴,二審法院做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判決、裁定。
小額訴訟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簡單案件)一審判決即是終審判決。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第四十八條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9)勞動糾紛終審裁決上訴擴展閱讀:
一、普通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程序
立案受理: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接到仲裁申請書後,七日內作出決定。決定不予立案的,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七日 內製作不予受理通知書,送達申訴人;
決定立案的,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向申訴人發出書面通知,將申訴書副本送達被訴人,並要求其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書和證據。被訴人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組成仲裁庭: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應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內組成仲裁庭。仲裁庭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於開庭四日前,將仲裁庭組成人員、開庭時間、地點的書面通知送達當事人。
當事人接到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在開庭期間未經仲裁庭同意自行退庭的,對申訴人按撤訴處理,對被訴人作缺席裁決。調解:仲裁庭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應當先行調解。
裁決:調解未達成協議,或仲裁調解書送達前當事人反悔的,以及當事人拒絕接收調解書的,仲裁庭應及時裁決。結案: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從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內結案。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報仲裁委員會批准後可適當延長,但最長延期不得超過三十日。
二、集體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程序
職工一方在三十人以上的集體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自收到集體勞動爭議申訴書之日起三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委員會在作出受理決定的同時,組成特別仲裁庭,用通知書或布告形式通知當事人;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仲裁庭處理集體勞動爭議應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調解書自送達或布告公布之日起即發生法律效力。調解或協商未能達成協議的,仲裁庭及時裁決。
仲裁庭作出裁決後,製作裁決書送達當事人,或用「布告」形式公布。仲裁庭處理集體勞動爭議,自組成仲裁庭之日起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報仲裁委員會批准,可以適當延期,但是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
⑽ 二審判決已終審的勞動爭議案件單位不服還能不能上訴到高院勞動者對二審判決結果能不能申請強制執行
已經有了滿意答案,我看見對法律條文有誤區,想要再回答。
***********************
【1】根據民事訴訟法版第178條規定,當事權人申請再審,對已經發生效率的法律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是不停止判決執行。
【2】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9條規定,應當再審的情形:
1、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2、原判決裁定、裁定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3、原判決、裁定的事實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5、對審理案件需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法院調查收集,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6、原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
7、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8、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
還有五條。一共13條,可以當事人在判決和裁定二審生效後,可以提起再審。但是不影響二審生效的判決、裁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