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構成工傷又構成侵權,能夠得到雙重賠償嗎
【第十二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同時又構成工傷,能否獲得侵權和工傷雙重賠償。
【第三人 工傷保險待遇 追償】《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由於第三人的專原因造成工傷,第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新修訂《工傷保險條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3. 解析:勞動者因第三人侵權構成工傷,可否獲雙重賠償
【第十二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 第三方侵權引起的工傷死亡怎麼賠償是只賠差額還是雙重賠償,河北省有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
【第三人造成 工傷范圍】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民事)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二、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三、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四、因工出差或者調動工作赴任途中遭遇非本人所應負責任的意外事故而造成的負傷、殘廢或者死亡。
五、集體乘車開會、聽報告、各種勞動,出了非本人應負責的意外事故,造成職工負傷、殘廢或死亡。
六、在緊急情況下從事對企業或者對社會有益的工作而造成的疾病、負傷、殘廢或者死亡。
七、企業以臨時工棚作職工集體宿舍,工棚倒塌,職工負傷、致殘或被壓死者。
八、在政治運動和日常工作中,敵對分子或被壞人謀害負傷、致殘或者死亡者。
九、因嚴重的醫療責任事故而使病傷惡化或者致成殘廢、死亡,並經醫務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屬實者;
十、在本單位集體食堂就餐,因食物中毒,造成疾病或死亡而非本人所應負的責任者;
十一、職工參加本企業體育比賽或者正式代表本企業參加各種體育運動比賽時負傷、殘廢或死亡者;
十二、企業指派或組織職工參觀各種展覽會、政治性活動,造成負傷、死亡而非本人應負主要責任者。
最建議你通過 http://tieba..com/p/4313323854去咨 問律師 了解了
5. 受到第三人侵權死亡能要求雙重賠償嗎
您好!
因第三人侵權行為造成的勞動者工亡,勞動者既能獲得第三人的侵權損害賠償,也能獲得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賠償,即雙重賠償。用人單位已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費用的,應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向勞動者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相關費用。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6. 雇員受害賠償(不是工傷)可以和侵權賠償雙重賠償嗎有相關案例嗎
不可以
雇員受傷的依據就是侵權責任法
7. 第三人侵權(交通事故)與工傷事故」競合時能否獲得雙重賠償 ,各地索賠規定不一,各地勞動仲裁委員會或
本來按照復法律的原則是制應該損失有多大,賠償就多大,即法律傾向於恢復原狀,避免產生以此牟利從而增加發生的幾率,所以主觀上來看是不應該雙重賠償的。
但從法律要件來看,雖然是一個行為但其觸發的是兩個法律機制,即公力救濟和工傷保險,兩者途徑不同,互不幹擾,所以不能以彼此為理由推脫。
我在網上查過類似的新聞,在實際的判例中好像是有雙重賠償過的,但我國不是判例法國家,各地方及各時期情況不同都有可能有變動,個人偏向於不能雙重賠償,因為商業性的保險就不能雙重賠償
8. 員工遭遇工傷,可以獲得第三方和用人單位雙重賠償嗎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該規定明確了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法定情形,只要符合上述法定情形,職工所受傷害無論是否由第三人侵權引起,都應當認定為工傷。換言之,是否存在第三人侵權不影響工傷的認定。
《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因此,第三人侵權造成他人身體傷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侵害人依法享有獲得賠償的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該條第二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該規定,勞動者因工傷事故受到人身損害,有權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賠償,如果所受人身損害系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所致,勞動者同時還有權向第三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享有工傷保險賠償請求權,因第三人侵權享有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二者雖然基於同一損害事實,但存在於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之中,互不排斥。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為本單位全體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因工傷事故受到人身損害的職工有權獲得工傷保險賠償、享受工傷待遇。只要客觀上存在工傷事故,就會在受傷職工和用人單位之間產生工傷保險賠償關系,而不論工傷事故發生的原因。同時,基於第三人侵權事實的存在,受傷職工作為被侵權人,與侵權人之間形成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有權向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侵權之債成立與否,與被侵權人是否獲得工傷保險賠償無關,即使用人單位已經給予受傷職工工傷保險賠償,也不能免除侵權人的賠償責任。
綜上,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勞動者具有雙重主體身份--工傷事故中的受傷職工和人身侵權的受害人。基於雙重主體身份,勞動者有權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賠償,同時還有權向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即有權獲得雙重賠償。用人單位和侵權人應當依法承擔各自所負的賠償責任,不因受傷職工(受害人)先行獲得一方賠償、實際損失已得到全部或部分補償而免除或減輕另一方的責任。
9. 職工因第三方侵權死亡能否獲雙重賠付
一般來說,要看受傷賠償的性質,屬於工傷賠償還是人身損害賠償
如果走工傷賠償,是按照相關法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賠償的,這樣處理的話,可以申請勞動部門介入,相對而言,成本低一些。
如果走人身損害賠償的話,那就根據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要求侵權責任人(根據案情確定是只有第三方還是第三方和用人單位都有責任)對受害人的損害進行賠償,同樣,也有法定的賠償標准。這種途徑相對麻煩,因為要找第三方的責任,走法律途徑的話,只能去法院,勞動部門無權介入。
無論要求什麼性質的賠償,都只能要求一次(因為用人單位賠償完你的工傷之後,也有權找第三方要求賠償的),換句話說,我國法律沒有「雙重賠償」的概念,不支持也不反對這種情況。想要獲得雙重賠償,那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國家和法律不是你的後盾。
10. 工傷與第三人侵權競合時可否獲雙重賠償
《最來高人民法院關於因第三人造成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後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問題的答復》(2006年12月28日 [2006]行他字第12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後,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
所以,侵權與工傷可以同時適用。
順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