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地役糾紛判決書

地役糾紛判決書

發布時間:2021-03-06 17:16:33

⑴ 如何定性地役權糾紛

你要區分地役權和相鄰關系的性質。
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內其效益而按照合同容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甲乙是鄰居,乙回家必須經過甲的門口,那就是相鄰關系;乙想要利用甲的門口放置材料,那麼乙和甲約定給他一定的錢允許乙放置材料,這就是地役權。

所以你要首先確定糾紛是否屬於地役權。
(一)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之上的物權
(二)地役權是以他人不動產供自己的不動產便利之用的權利

地役權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而使用的權利。
(一)設立地役權的形式: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

⑵ 相鄰關系糾紛與地役關系糾紛

法院不會支持甲的訴訟請求,分析如下:

  1. 乙對地為有權轉讓,合同有效!

  2. 地役權以登回記為對抗答要件,且丙在受讓時也不知曉,為善意第三人,此地役權不能對抗丙!甲只能要求乙承擔違約責任!

    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五十八條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⑶ 地役權,具體到下面我的案子怎麼解釋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根據現有你給的這些信息給你做分析如下。我國《物權法》關於地役權的規定為:增加自己土地(需役地)的利用價值,而在他人土地(供役地)上設置的某種權利。地役權對地役權人來說是其權利的擴大,而對地役人來說是一種義務或對自己權利的限制。設定地役權需要你和你的鄰居通過訂立書面合同設立,也就是說,你們之間只是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並不導致地役權的產生,那麼你的鄰居把地轉讓給人之後,也就不存在地役權的問題,新鄰居當然可以拒絕你從他們地里經過,即便起訴到法院也不可能得到支持。
但是另一方面,你們可以通過和鄰居協商,簽訂一份書面的地役權合同,訂立書面合同產生的法律現實效果包括兩個,一個是地役權自合同生效時設立,第二個是當你的鄰居要轉讓該地的時候,基於地役權的從屬性,受讓該地的人(也可以說是你的新鄰居)就應當在合同范圍內承受該合同義務。當然這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地役權採取登記對抗主義,你們簽訂的合同如果沒有去有關機關登記的話,對新的受讓人不發生法律效力。打個比方就是,你和你舊鄰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你給他們兩萬元,他們的地2年內給你們通過,但一年後賣給了新鄰居,如果你們的合同去相關機關登記了,那麼在合同沒有失效的情況下,即便你們沒有經過新鄰居的同意他們也要繼續履行一年的合同;但是如果你們沒有去登記,新鄰居則可以對抗你們,你們地役權也就用不上了。
希望能幫上你們。

⑷ 根據以下材料,寫一份第一審刑事判決書

刑事判決書
(2012)x刑初字第xx號
公訴機關某省某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鄒某,男,1962年5月5日出生,漢族,高中文化,某省某市某鄉某村農民。因涉嫌犯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於1999年7月9日被逮捕。現羈押於xx看守所。
辯護人徐某,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某省某市人民檢察院以x檢刑訴(2012)xx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鄒某犯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於2012年4月20日向我院提起公司,我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某省某市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院笑xxx、xxx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鄒某及其辯護人徐某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某省某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鄒某於1999年4月11日下午5時許,酒後闖入本村村委會,砸碎玻璃,砸壞擴音器、電話機、驗鈔器等,給村委會造成經濟損失2 012元,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構成毀壞公私財物罪,請求依法判處。

被告人鄒某對公訴機關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沒有異議,但其認為:1.砸了村委會是事實,但是沒有砸那麼多東西;2.村委會應當保護村民的合法權益,但是他們(指村委會幹部)在執行不公平的情況下,一聲不吭,不為我說話,反而幫助法警查封、破壞我的酒廠;3.對調解書的執行是不公正的,我不怪法院,但村委會有責任幫我說話,他們不說,我事後為這事跟他們吵,一氣之下才砸了東西。

被告人鄒某的辯護人對公訴機關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沒有異議,但其認為:1.村委會的東西是在鄒某與村委會吵架時被砸的,村委會也有責任;2.鄒某主觀惡性不大;3.鄒某文化不多,不懂得以法律手段保護自己。請求法庭對其從輕處罰。

經審理查明:
1993年4月,被告人鄒某因與他人發生購銷合同逾期付款糾紛,經某市某縣人民法院調解,鄒某同意在4月30日前給付所欠對方的貨款,逾期給付則以被某縣人民法院查封的3個3噸鋁酒罐抵頂此債務。該縣人民法院的調解書送達後,鄒某不予履行。同年9月,該縣人民法院應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在發出執行通知無效後,決定強制執行。執行人員抵達本村後,鄒某外出躲避。執行人員遂依法要求本村委會協助執行。村委會幹部將執行人員帶領到鄒某的酒廠,執行人員在村委會幹部在場的情況下,將已查封的3個3噸鋁罐裝車拉走,並要求村委會幹部轉告鄒某到該縣人民法院辦理相應手續。鄒某回來後,以被執行的財產遠超出其所欠對方債務為由,責怪村委會幹部不該協助外地法院執行,無理要求村委會給其賠償「損失」。此後,鄒某一直對村委會耿耿於懷,連續三年以不交公糧表示抗議,並且多次揚言要報復。1999年4月11日下午5時許,鄒酒後又闖入村委會,砸碎了窗戶玻璃14塊,砸壞了辦公室內的擴音機、電話機、驗鈔器、鋁壺、鐵爐子和桌椅等,燒毀計劃生育帳卡,給村委會造成經濟損失2 012元。

上述事實,有經過庭審舉證、質證,本院予以確認的下列證據證實:

1、證人xxx的證言證實:
2、現場被毀壞物品的照片證實:
3、價格事務所的估價鑒定結論書證實,被損毀物品價值人民幣2012遠。
4、被告人鄒某供述:
……

本院認為,被告人鄒某無視國家法律,故意毀壞財物,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關於其辯稱的沒有砸那麼多東西,村委會幹部在執行不公平的情況下沒有替自己說話,自己是一時氣憤才砸東西的意見,經查,村委會協助縣人民法院執行生效的調解書,符合法律規定,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被告人的意見基於客觀事實不符,又與法律規定相悖,本院不予採納。關於其辯護人提出的,村委會也有責任,鄒某主觀惡性不大,文化程度不高的意見,經查,村委會系依法配合人民法院執行公務,並不存在有不當之處,被告人鄒某無視國家法律,其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此不構成對其從寬處罰的理由,辯護人的辯護意見,本院不予支持。

綜合本案具體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5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鄒某犯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刑期從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止,判決之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XXX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兩份。

審判長 xxx
審判員 xxx
審判眼 xxx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書記員 xxx

⑸ 怎樣認定和處理地役權糾紛,有什麼注意事項

你好,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就是通過限制別人的權利,可以提高自己的收益,當然一般情況下都會付費以補償對方因此的損失。這樣的情況,在土地上的各種權利限制,就體現為地役權。那麼,在遇到類似這樣的事情時,如何去認定這是否是地役權糾紛呢?下面,小編帶大家從四個方面認定。

《物權法》第156條規定:「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這就說明地役權也是屬於非所有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動產依法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怎樣認定地役權糾紛,這要從地役權的概念、地役權的法律特徵、地役權的屬性和種類來進行分析。

一、地役權的概念

所謂地役權,是指土地上的權利人(包括土地所有人、土地使用權人),為了自己使用土地的方便或者土地利用價值的提高,通過約定而得以利用他人土地的一種定限物權。地役權制度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所共採的一種獨立的用益物權制度。地役權一般涉及兩塊土地,且這兩塊土地分屬於兩個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其中一塊土地向另一塊土地提供服務。需要役使他人土地的地塊稱為需役地,而供他人役使的地塊稱為供役地;需役地土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被認為擁有地役權,稱為地役權人,供役地土地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被認為負有供役的義務,稱為地役人。

二、地役權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地役權是對他人所有或使用的土地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權。

供役地必須是他人所有或使用的,因此地役權人原則上不得在自己的不動產上為自己設立地役權;但是,有的國家允許所有權人在自己的不動產上設定地役權。筆者認為,當兩塊土地同歸一個人所有或使用時,確無設定地役權的必要;但是,由於地役權不僅調整土地所有權人之間的關系,因此當兩塊同歸一人所有的土地,其中一塊歸他人使用時,所有權人就存在為自己使用的那塊土地的便利而在自己所有、歸他人使用的另一塊土地上設定地役權的必要。《物權法》對此無須加以禁止。

2、地役權的權利主體既可以是土地的所有權人,也可以是土地的使用人。

從《物權法》的規定來看,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包括土地的所有權人和房屋等土地上的附著物的所有權人;而不動產的使用權人主要是指用益物權人,即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等。再次地役權的客體通常是土地。從《物權法》第156條的規定來看,地役權的客體既包括土地,也包括建築物等土地上的附著物。筆者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在現代社會隨著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產生,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之間也完全存在設定地役權的必要性。

3、地役權是權利人為了對自己所有或使用的土地上的便利而設定的用益物權。

筆者認為在地役權制度中需役地的「效益」至少應當具備兩種性質:一是效益應當僅限於經濟層面上,而不能完全以土地所有權人或使用人的個人便利為轉移;二是需役地因從供役地獲得了此種便利而解除了其所有權或使用權上的限制。

三、地役權的屬性

1、從屬性。

地役權的從屬性是指地役權不得與需役地相分離而單獨為轉讓,也不得單獨成為其他權利的標的。《物權法》對地役權的從屬性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第164條規定:「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並轉讓,但合同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規定的具體所指的:一是需役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不能自己保留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而單獨將地役權讓與他人;二是需役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不能保留地役權而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讓與他人;三是不能將需役地的使用權與地役權分別讓與不同的人。第165條規定:「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並轉讓。」這說明只有在需役地的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被抵押時,地役權才能同時被抵押。

2、不可分性。

地役權的設立是為了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化,而實踐中無論是需役地還是供役地都可能發生分割,因此為了確保地役權的宗旨能夠實現,法律上有必要規定地役權不因為抑或需役地的分割而有所變化。這就是地役權的不可分性。《物權法》第166.167條作了明確規定。由此可見,地役權的不可分性是指地役權的發生、享有以及消滅就需役地與供役地而言,均及於其全部,不得分割為數部分或僅為一部分存在。

四、地役權的種類

1、依據地役權的內容的不同,可將地役權分為積極地役權與消極地役權。積極地役權是指供役地人負有容許需役地人為了其土地的便利而在自己的土地上從事積極作為的義務的地役權,如汲水地役權、通行地役權。消極地役權是指供役地人負有為需役地的便利而消極不作為的義務的地役權,如不在需役地附近種植植物的地役權、不在一定的距離內建造建築物的地役權。

2、依據地役權行使的方法是否持續,可將地役權分為持續的地役權與不持續的地役權。持續的地役權是指權利的行使不是每次都需要地役權人的行為的地役權,如不在一定距離內建造建築物的地役權。不持續的地役權則是指必須有地役權人的每一次的行為才能真正實現權利的地役權,如汲水地役權。

3、依據地役權行使的外觀上的差異,可將地役權分為表現的地役權與不表現的地役權。表現的地役權是指能夠通過權利行使的外部標志加以識別的地役權。反之,則為不表現的地役權。

地役權是一個法律概念,如何將生活中的事件認定為地役權糾紛,不僅要從地役權的法律特徵,法律屬性(從屬性和不可分性)來看,還需要從地役權的種類來綜合判斷。地役權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價值,從目的上和相鄰權相似。如果想知道相鄰權和地役權的區別,可以從相鄰權的相關規定出發,或者直接咨詢專業人士。

網頁鏈接

⑹ 法院判決書下來了,聯系被告不去拿怎麼辦

被執行人拒不履行法院判決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法院判決書下來後,專不聯系被告直接強制執行判屬決結果是不可以的。只有在被執行人拒不履行法院判決時,才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一,法院的判決書一般都規定了被告方履行期限。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一經生效,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但法院的判決書一般都根據被告人實際情況,規定了被告方履行期限,如判決生效10日內、30日內、3月內等期限,判決生效後,原告法也要遵守判決,給原告合理的履行時間。

二,被執行人拒不履行法院判決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判決書或裁定書規定的履行最後期限到了被告仍沒有履行,或者拒不履行,可從判決期限到期後第二天起向一審法院執行局或被告所在地基層法院執行局申請強制執行。

三,應掌握強制執行兩年期限。應注意的事,判決書生效後,申請強制執行期限為兩年,兩年內原告方不申請強制執行,則喪失強制執行的申請權。

四,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會構成犯罪。對於具有履行能力而拒絕執行生效的法院判決裁定的,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刑法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⑺ 關於地役權糾紛案件的審理和審查

現在審理肯定是不能按照物權法規定來辦的
其實民法通則以及一些
地方法規
和規章中有相關的規定
至於沖突應該沒有
比如說生效條件都是採取
登記對抗主義

⑻ 何某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一審刑事判決書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第二百七十七條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犯罪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法發[2007]29號)
……
一、對下列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行為,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一)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二) 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 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 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二、對下列暴力抗拒執行的行為,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以妨害公務罪論處。
(一) 聚眾哄鬧、沖擊執行現場,圍困、扣押、毆打執行人員,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二)毀損、搶奪執行案件材料、執行公務車輛和其他執行器械、執行人員服裝以及執行公務證件,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其他以暴力、威脅方法妨害或者抗拒執行,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三、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實施本《通知》第一條、第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對該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和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分別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和妨害公務罪論處。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本《通知》第一條第四項行為的,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責任。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或者濫用職權,有本《通知》第一條第四項行為的,同時又構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五、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
六、以暴力、威脅方法妨害或者抗拒執行的,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後,應當立即出警,依法處置。
七、人民法院在執行判決、裁定過程中,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行為人涉嫌犯罪的,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⑼ 關於地役權案件

現在審理肯定是不能按照物權法規定來辦的 其實民法通則以及一些地方法規和規章中有相關的規定
至於沖突應該沒有 比如說生效條件都是採取登記對抗主義的

閱讀全文

與地役糾紛判決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