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金中融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國金中融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國金中融),是一家專新三板企業股權投屬資管理公司,以新三板基金投資為發展戰略的金融服務型公司。公司位於北京市通州萬達廣場C座,正式成立於2016年1月,公司注冊資金為5000萬元。
法定代表人:趙婷婷
成立時間:2016-01-25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2060118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將台鄉酒仙橋路甲12號五層5022
『貳』 國金通用金是什麼
日前,國金通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宣告成立。
國金通用是由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昆侖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工業園區地產經營管理公司以及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基金公司,注冊資本1.6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7840萬元,佔比49%;昆侖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360萬元,佔比21%;蘇州工業園區地產經營管理公司及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資2400萬元,各佔15%。
國金通用將通過提供符合投資者需求的理財產品、專業穩健的投資管理、周到細致的客戶服務和規范務實的公司經營,讓投資者體驗財富增值的幸福。
前身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原名成都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成都建投」),系於2002年12月24日經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由成都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前身成都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8月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600109。公司現有總股本500,121,062股。
2006年10月30日
公司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公司與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芝堂集團」)等進行重大資產置換及用非公開發行新股方式支付資產置換差價的議案,公司以全部資產及負債評估作價22,224.17萬元,加評估基準日至置出資產交割日期間置出資產發生的期間損益,和九芝堂集團、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涌金」)、四川舒卡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舒卡股份」)擁有的國金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原國金證券」)合計51.76%股權(作價66,252.80萬元)進行置換。九芝堂集團以置換出公司的資產、負債及1,000萬元現金為對價,收購成都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有的公司33,482,696股股份(占總股本的47.17%)。
2006年12月8日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國資產權〔2006〕1485號」《關於成都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權轉讓有關問題的批復》文件,同意成都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將其持有的公司國家股33,482,696股轉讓給九芝堂集團,股份轉讓完成後,九芝堂集團持有公司33,482,696股股份,占總股本的47.17%。魏東先生為公司最終控制人。
2006年12月29日
公司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與重大資產置換相結合進行,重大資產置換作為股權分置改革對價的股權分置改革議案。
2007年1月24日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證監公司字〔2007〕12號文核准公司與九芝堂集團、湖南涌金和舒卡股份進行重大資產置換,並發行不超過7,500萬股的人民幣普通股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原國金證券51.76%的股權;以證監公司字〔2007〕13號文批復同意九芝堂集團、湖南涌金公告成 國金證券董事長
都城建收購報告書並豁免要約收購義務;以證監機構字〔2007〕23號文核准公司分別受讓九芝堂集團、湖南涌金和舒卡股份持有的原國金證券51.76%股權。
2007年7月
根據公司董事會決議並經股東大會通過,公司以2007年6月30日公司總股本141,994,737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轉增比例為每10股轉增10股。
2008年1月22日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證監許可〔2008〕113號文核准公司向原國金證券除原成都建投以外的股東發行216,131,588股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原國金證券。在完成相關吸收合並工作後,原國金證券依法注銷。公司由原成都建投更名為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依法繼承原國金證券(含分支機構)的各項證券業務資格。注冊地址遷址到成都市青羊區東城根上街95號。截至2008年3月26日,公司已完成上述相關事項的工商登記。
公司經營范圍
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代理買賣;代理證券的還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的自營買賣;證券的承銷;證券的投資咨詢(含財務顧問);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叄』 股權轉讓款支付糾紛有哪些
股權轉讓糾紛是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因股權轉讓交易發生的糾紛,比如股權交割、股權轉讓款支付等等,以股權轉讓合同為最為基本的法律文件。股權與騰訊眾創空間,股權眾籌與眾創空間:線上線下的巧妙融合。下面是股權轉讓款支付糾紛:原告:李某被告:某公司2005年12月16日,某公司、張某與李某、劉某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書》,約定某公司的法人代表由原法定代表人張某變更為李某,某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00萬元不變,張某將其所持有的某公司72%的股份轉讓給李某、劉某,李某、劉某對某公司控股,並依法向工商管理部門進行登記備案,股份變更後,某公司各方出資比例為:李某占公司股份比例的52%,劉某占公司股份比例的20%,張某、王某及其他股東占公司股份比例的49%。轉讓金的支付形式及期限為:股份轉讓金額為72萬元,其中李某應支付52萬元,劉某應支付20萬元,公司盈利後,受讓方從公司的股份分紅中逐步償還轉讓方應得到的轉讓金,李某、劉某將在公司凈資產達到200萬元前還清,轉讓金的分配由張立平負責。轉讓股份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為:李某、劉某負責公司的運營工作,並負責公司的融資活動以及保障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生產,由此而形成的債權債務以及相關費用均由新股東組成的公司承擔;原公司的債務經李某、劉某認可後,可轉為新股東組成的公司的債務;經李某、劉某認可的原公司債務,可以作為新股東組成的公司優先償還的債務。在該協議書尾部,張立平代表某公司簽字,王某代表某公司專家組簽字,李某、劉某代表乙方簽字。上述協議簽訂時,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公司股東為張某、王某、趙某。庭審中,某公司承認張某與李某、劉某簽訂該《股份轉讓協議書》後,電話通知了全體股東,公司股東均表示無異議。 審判: 法院認為:李某與某公司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書》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亦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當屬有效。雙方均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義務。協議中約定,將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張某變更為李某,張某將其所持有的某公司52%的股份轉讓給李某,股份轉讓金額為52萬元,公司盈利後,李某從公司的股份分紅中逐步償還張某應得到的轉讓金,李某在公司凈資產達到200萬元前還清。在雙方對股份的轉讓作出約定之後,某公司應當到工商機關對公司變更後的股權狀況進行變更登記。某公司抗辯稱,其之所以未對股權變更狀況進行變更是因為協議簽訂後,某公司與李某失去了聯系,李某並未履行其在《股份轉讓協議書》中的義務,並且李某成立了涉嫌侵佔某公司權利的康福瑞興公司。對此法院認為,某公司抗辯理由中李某成立涉嫌侵佔某公司權利的康福瑞興公司與本案並非同一法律關系,且不影響對李某股東身份的判斷,故對於其抗辯理由法院不予採信。某公司辯稱李某並未履行其在《股份轉讓協議書》中的義務,對此法院認為,按照《股份轉讓協議書》的約定,李某的主要義務包括:第一,支付52萬元股權轉讓款,方式是從公司的股份分紅中逐步償還;第二,李某、劉某負責公司的運營工作,並負責公司的融資活動以及保障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生產。但按照《股份轉讓協議書》的約定,某公司與李某履行各自的義務是有先後順序的,即張某應當先把《股份轉讓協議書》約定的其所持有的某公司52%的股份轉讓給李某,某公司對股權變更情況進行工商登記。在某公司並未完全履行自己義務的情況下,李某有權拒絕履行相關義務。此外,雖然在張某與李某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書》之前,張某未徵得全部股東的一致同意,但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優先購買權的目的在於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和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亦認可當時公司全部股東均對於張某將部分股份轉讓給李某和王建並無異議,則某公司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並未受損,股某公司應當按照《股份轉讓協議書》之約定,將李某記載為某公司股東和法定代表人。由於在庭審中,李某的訴訟請求為根據股權變動情況進行相應的工商變更登記,並未要求將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李某,系當事人對於自身權利的處分,法院不予干涉。綜上所述,法院依照《公司法》第74條、《合同法》第67條的規定,判決如下:一、被告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將原告李某登記為某公司股東,向李某簽發出資證明書,並辦理工商登記變更登記手續;二、駁回原告李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肆』 廣洲國金文化公司 騙局在那個部門投訴
如果涉嫌消費騙局,可以向工商局舉報
涉嫌犯罪詐騙的,向公安局報警
其他糾紛,可以向法院起訴
『伍』 國金、國聯終止合並,你覺得與什麼有關系
終止合並與內幕交易有關,無論什麼原因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對證券投資者都是不負責任的。
『陸』 國金涌富是國企嗎
不是國企。國金涌富是的控股股東是國金證券,國金證券的控股股東是涌金集團,而涌金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因此國有資本對國金涌富沒有最終的控股權,國金涌富不算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