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侵犯知識產權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民事責復任:1、停止侵害;2、消除制影響;3、賠禮道歉;4、賠償損失等。(發起方式:被侵權方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責任:1、責令停止侵權;2、沒收沒法所得;3、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4、罰款;5、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發起方式:發現違法線索後進入行政程序)刑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㈡ 有幾個保險公司設有專利保險
一、中國人民保險(PICC),官網信息網頁鏈接。主要險種:
二、平安保險
並沒有在平安官網上搜到具體險種(平安保險官網網頁鏈接)。。
但是查到有說「另一家積極推廣專利保險的公司,平安產險相關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在2016年成立了專項小組,通過調研和專家咨詢,針對專利整個「生命周期」進行仔細解剖,劃分為申請、應用、保護、失效四個環節,並從中尋找、分析現行專利技術潛在需求痛點和可保風險。」(來源網頁鏈接),其他回答里也有人提到,所以不知道到底有沒有。
三、太平洋保險
也沒有在太平洋官網上查到。(官網網頁鏈接)
但是查到「7月10日上午,太平洋產險青島分公司與一科技型企業簽訂了貸款200萬元的專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單,這是自今年6月份青島市啟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專利質押貸款資助計劃、太平洋產險青島分公司獨家承擔青島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的第一單。」(來源網頁鏈接)。所以也不知道。
平安和太平洋,官網都沒有險種介紹,肯定是業務還沒開展起來,就算有也是很不成熟的那種。所以樓主想投保的話,還是選人保吧。。
㈢ 專利被侵權怎麼辦
您好,首先需要明確侵權類型
如果是間接侵權,那麼侵權表現一般以產品邏輯、運營文案的抄襲和剽竊為主。這種時候就需要確定被剽竊的邏輯有哪些,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果是直接侵權,那麼不僅需要明確侵權類型,還需要第一時間隔斷侵權鏈條,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雖然在這之後,上級給出的處理方案可能不鼓勵甚至反對我們這么做,但一般情況下,在事件全貌明確之前,只要以維護用戶/公司的利益為出發點,採取任何措施都在情理之中。
舉措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首先我們需要啟動法務層面上的處理程序,這是最基本同時也最不得已的舉措,可以說是我們處理侵權事件的底牌。具備完善的法務後盾,可以保證我們在其他所有措施都不奏效時迅速啟動法律追責程序。
然後是商務層面的警告,可以是一封公司間的郵件,也可以是一則關於侵權的官方聲明或警告,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可以對侵權方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懾。
最後是雙方產品運營層面的直接交涉,用「談判」一詞也未嘗不可。我們需要在談判當中明確侵權方的責任,並讓對方知悉我們的處理辦法,以及作出必要的警告。在談判當中應該留有底牌,避免對方獲知我們產品的底層架構、盈利模式等商業機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㈣ 知識產權保險包括哪些
我知識產權保險現在都是有具體條文明文規定
㈤ 外觀專利侵權
存在訴訟主體錯誤,直接去應訴,自辯就行了。辯護理由:你只是代回理商,且沒有相答關廠家就代理產品有可能存在侵權的風險告知,且在沒有收益的情況下就被法院通知停止銷售(網站產品銷售屬於第三方平台統計,可以作為收益的證明),你不是專利的侵權人,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侵權人應該是生產廠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七十條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㈥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
專利權是發明創造者對物品的獨自佔有的權利,專利侵權則是未經專利人同意使用或售賣專利物品的違法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很多侵權的行為,那麼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呢?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第七十條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上面是與侵權相關最直接的一些條款,首先注意第十一條中加粗傾斜的部分: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因為專利權是一種對可售商品或服務的私有獨占權,是交了保護費需要一定程度上壟斷經營的,所以一切以生產經營為目的的製造、生產、銷售、許諾銷售等行為都肯定屬於侵權行為。關於第六十九條中的已經做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這里指的是相關的廠房、設備、人工、原料、銷路、手續等都已准備就緒,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原來的計劃產量、計劃區域、計劃銷路內繼續製造和使用,但是一旦超過原來規劃的范圍,就有侵權的風險。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滿足這一條的前提是需要保留好一切相關的材料證明文件,稍微有文件資料的缺漏,都有可能使得自身不能證明對於該項技術或方案的自主設計以及是在相關專利申請之前已經做好的。關於第七十條,這一條僅限於銷售和使用的行為,因為對於使用者或銷售者而言,本身並不具有核實每一件商品的知識產權屬性的義務,因此,只要是通過合法渠道購入的,這種情況下的侵權責任一般由上游承銷商承擔。關於如何認定專利侵權?有哪些規定?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㈦ 知識產權侵權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您好,主要是出於侵權人節省金錢,以及是否侵權的意識不夠,以及監管回不力的原因。知識產答權侵權的行為,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財產權或人身權,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侵權行為是對智慧財產創造者勞動的踐踏和剝奪,是危害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腐蝕劑。近年來,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糾紛的諸多案例表明,企業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往往是由一些潛在的企業或者是競爭對手出於種種動機干擾所至,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