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責投訴予以處理是什麼意思
從字面上理解,如果有過錯責任被客戶或公民投訴,就要按規定處理。
⑵ 舉報和投訴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投訴是指消費者購物或接受服務,與企業發生爭議後,通過電話、書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自己權益遭受侵害的事實,請求協助解決爭議的行為。
舉報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舉報既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
2、提出者不同:
投訴人是認為自身權益遭受侵害的消費者;而舉報人是發現違法行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這種違法行為未必對其自身權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處理依據不同:
投訴的處理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等;舉報的處理依據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
廣大勞動者舉報投訴應注意以下事項:
1、明確區分舉報和投訴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了勞動保障監察的舉報制度和投訴制度。勞動者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如果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了自身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可以直接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
2、通過快速有效方式進行舉報
勞動者舉報用人單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時,可以通過快速有效的方式,如可以撥打本市勞動保障政策咨詢和舉報電話「12333」或者登錄上海勞動保障服務網http://s.yingle.com等便捷的方式進行舉報。
3、舉報時應盡量提供詳實信息
勞動者在舉報用人單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時,應明確提供被舉報單位的名稱、地址及違法具體行為。為更有效地對用人單位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勞動者在舉報時可以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同時也可以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便於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與舉報人聯系。
4、勞動者應及時維權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規章的行為在2年內未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因此,為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勞動者應及時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以防超過維權時效。
5、勞動者應注意收集證據材料
勞動者在工作時應注意保存好用人單位的招工招聘記錄,考勤記錄,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用人單位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相關工作憑證,以便舉報投訴時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提供,或在申請仲裁時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供。
⑶ 警方接到報警以後一般會做出何種最基本的相關處理不做相關處理和登記的一般向國家什麼機構予以投訴
警方接到報警抄後,應進行登記,填寫《接處警登記表》,如果符合立案條件,就要進行立案,然後展開調查,傳喚行為人,調查清楚後對行為人進行處罰。
如果公安機關不進行登記和處理,違反《110接處警規則》,你可以撥打110進行投訴。
也可以向檢察院進行投訴。
⑷ 請問對哪些售後服務不好的商家,能不能予以投訴
當然可以啊,抄但,投訴前看看能不能和商家進行溝通協商,如果實在不行,可以去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個人建議是:最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不然會比價麻煩,在選擇購物商場前看看整個網站的整體售後服務怎麼樣,這方面——大華旗下WTO9000商城做的還是比較強的
滿意請採納
⑸ 房產開發商最怕像什麼部門投訴舉報
房產開發商最怕質監局、勞動部門、政府。
第一,質監局,質監局會檢查開發商所蓋樓盤的質量好壞,如果質量不好的話,質監局會對開發商進行罰款並要求其拆除重蓋。
第二,勞動部門,如果開發商拖欠民工工資,那麼勞動局會對開發商依法處理,並要求其發放拖欠民工的工資。
第三,政府,開發商如果有非法集資或者有爛尾樓的情況,政府會進行干預,並對開發商作出處罰。
(5)予以投訴擴展閱讀
賠償責任
房屋在保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如經保修單位維修後導致房屋使用功能受到影響,或因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根據工程質量保證書開發商應承擔賠償責任。購買人認為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可以向《住宅質量保證書》中註明的工程質量監督單位申請重新核驗,經核驗確屬不合格的,購買人有權退房。
住宅質量保證書,是房地產開發商將新建成的房屋出售給購買人時,針對房屋質量向購買者做出承諾保證的書面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住宅使用說明書,《住宅使用說明書》是指住宅出售單位在交付住宅時提供給用戶的,告知住宅安全、合理、方便使用及相關事項的文本。
住宅使用說明書應當載明房屋平面布局、結構、附屬設備、配套設施、詳細的結構圖(註明承重結構的位置)和不能佔有、損壞、移裝的住宅共有部位、共用設備以及住宅使用規定和禁止行為。
⑹ 投訴與反映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投訴是指消費者購物或接受服務,與企業發生爭議後,通過電話、書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自己權益遭受侵害的事實,請求協助解決爭議的行為。這里的「爭議」實質上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一種民事權益爭議。舉報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舉報既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
2、提出者不同:投訴人是認為自身權益遭受侵害的消費者;而舉報人是發現違法行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這種違法行為未必對其自身權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處理依據不同:投訴的處理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等;舉報的處理依據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
4、處理方式不同:投訴的處理方式是「調解」。工商部門在收到投訴後,審核該投訴是否符合受理規定。對於符合規定的投訴,予以受理;對於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對於受理的消費爭議投訴,工商部門採用調解方式來處理。調解過程中,在工商部門指導下,企業與顧客平等協商,就修理、更換、退貨、賠償等事項進行充分溝通,根據雙方意願,積極促進雙方達成共識,並就共識內容製作調解書;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工商部門將終止調解,並建議顧客與企業通過《消法》第39條規定的其他途徑尋求救助。舉報的處理方式是「查處」。工商機關在收到舉報材料後,根據核查結果決定是否立案。對於經核查認為不存在違法行為的,不予立案;對於經核查認為具備立案條件的,立案處理。通過法定調查程序,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最終做出給予行政處罰、不予處罰、移送、銷案等處理結果。
5、投訴可以撤回,具備不能「撤回」:投訴可以撤回。消費者投訴後可以隨時撤回投訴,如對企業就修理、更換、退貨、賠償等事項提出的解決方案表示棉衣,或與企業自行和解。投訴撤回後工商部門將終止調解工作。舉報不能「撤回」。舉報人舉報後又提出「撤回」舉報的,及時企業已經與顧客達成和解,工商部門仍會對舉報人所反映的案件線索進行調查核實,對於查實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處理。
6、查處結果的強制執行力不同:投訴處理中,最終是否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取決於企業和顧客的意願,且調節結果不具有強制執行力。舉報處理中,查處工作則具有強制力,是工商部門作為市場監管者,履行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法定職責,查處結果具有強制執行力。
⑺ 上海的許多法院,檢察院都拒絕受理有關案件一般可以前往什麼機構予以投訴處理
向國務院投訴……
⑻ 濫用職權通過何種方式予以舉報或者投訴嚴重的通過什麼方式可以予以投訴以後什麼部門對其進行有效處理
檢察院是最好的,可以幫到你
⑼ 申訴、投訴與起訴的區別
投訴一般是指消費者通過書面或其它形式向有關消費者組織陳述、反映自專身權益受到侵犯、損害的事實,請屬求糾正、賠償的行為。
申訴是指消費者投書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權益受損情況,請求解決糾紛、處理經營者違法違紀的行為。
起訴是指向法院起訴的法律行為。在我國,代表國家控訴的人民檢察院、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刑事案件中的自訴人均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申訴有向行政機關舉報的性質,投訴僅是一種民事行為。行政機關處理消費者申訴,在調解的同時可以對經營者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而消費者協會處理消費糾紛,則僅僅是進行民事調解,沒有行政處罰手段。
按照國家工商總局制發的《受理消費者申訴暫行辦法》規定,有些申訴如已進入司法程序等,就不能予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