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車禍事故處理案例
一、所有關於車禍的案件都會以公安交警部門制定的事故處理報告為依據。如果不服這一報告,應首先進行行政申訴,報告被修改後才能進行民事訴訟,否則法院不會支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並送達當事人。
二、根據這件事,我估計,責任應該是,行人負次要責任,因為他在馬路上行走;A負主要責任,因為他無證照、飲酒加肇事逃逸;B負次要責任。法律依據如下: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條 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三、不過,我們說的都不算,關鍵看交警怎麼判了。至於A的刑事責任方面,不管責任如何都是交通肇事罪,這是毫無疑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四、乘車員甲沒有任何責任。
五、B不構成犯罪,除經濟賠償外不受其他處罰。
六、在賠償上面,由於是共同侵權,A與B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具體份額,作為受害者,你還是不用太在意,任由法院判定吧,反正找A或B都可以,他們都得給賠全額,不應由自己承擔的部分可以向另一方追償。依據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❷ 能舉出一些解決交通事故的經典案例嗎
交通事故糾紛案例
案例一:交通事故賠償後新發現的損害的責任。
本案爭議的是關於新發現左股骨頸骨折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郭某在車禍後,由於左脛腓骨骨折嚴重,疼痛劇烈,而沒有意識到其他部分的傷痛。出院後不久,郭某始出現左髖部疼痛並加劇、左股腫大等症狀,後來傷勢加劇,才被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而且郭某的腳部打上石膏,基本都是在床上或者輪椅上度過的,生活更加小心細致,從來沒有過任何外部沖擊,更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左股骨骨裂這樣嚴重性的損傷。這一系列症狀的發生都是由於事故造成的,法院應認定為郭某左股骨頸骨折與交通事故之間存有因果關系。
案情簡介:
2010年10月29日8時左右,郭某在韶山路被謝某的小轎車撞倒,發生交通事故,經醫院診斷為左脛腓骨下段骨折,手術後於2010年11月14日出院。2011年2月19日原告首次因左髖部不適就診,2011年3月5日MRI顯示為左股骨頸骨折。由於雙方在左股骨頸骨折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存在糾紛,而郭某又無力支付醫葯費,遂第一次起訴至法院要求謝某賠償醫療費、交通費和律師費,法院支持郭某的全部訴請。現郭某第二次起訴要求謝某支付傷殘賠償金、殘疾器具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誤工費、律師費和鑒定費。
調查經過:
接受甲的委託後,律師代向法院申請傷殘等級,同時申請對左股骨頸骨折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鑒定。
辦理結果:
經過鑒定,郭某構成道路交通十級傷殘,但難以認定左側股骨頸骨折系交通事故外傷所致。審理後,法院支持了郭某關於傷殘賠償金、殘疾器具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誤工費、律師費的請求,但是對於左股骨頸骨折與交通事故之間因果關系難以認定,該部分的鑒定費不予支持。
辦案心得:
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之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之規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本案中,由於謝某的不謹慎駕駛,致使郭某的人身受到損害。謝某對於此次交通事故負主要責任,應賠償郭某相關方面的費用。
本案爭議的是關於認定左股骨頸骨折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郭某在車禍後,由於左脛腓骨骨折嚴重,疼痛劇烈,而沒有意識到其他部分的傷痛。出院後不久,郭某始出現左髖部疼痛並加劇、左股腫大等症狀,後來傷勢加劇,才被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而且郭某的腳部打上石膏,基本都是在床上或者輪椅上度過的,生活更加小心細致,從來沒有過任何外部沖擊,更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左股骨骨裂這樣嚴重性的損傷。這一系列症狀的發生都是由於事故造成的,法院應認定為郭某左股骨頸骨折與交通事故之間存有因果關系。
案例二:汽車質量糾紛案件維權
[提要] 委託人因購買的新車使用不到三個星期即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車輛轉向節斷裂;委託人認為車輛ABS系統存在瑕疵,經協商未成後訴至法院。...
附註:本案系汽車消費中的典型案例:委託人因購買的新車使用不到三個星期即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車輛轉向節斷裂;委託人認為車輛ABS系統存在瑕疵,經協商未成後訴至法院。由於我國目前汽車ABS系統檢測鑒定條件較為欠缺,且費用高昂(達數十萬元,按現有法律規定由申請人預交),本案原告不得已放棄鑒定機會而以現有證據進行了訴訟。
本案最終以調解結案。
謹以此文向汽車消費中的信息不對稱,及權利救濟中存在的困境提出質疑。 一、原告系受損車輛的實際車主,第一被告系車輛的銷售者,第二被告系車輛的生產者
原告與第一被告達成購車協議。因原告未帶身份證,便借用司機黃M的身份證辦理了相關買賣手續。此行為系協商結果,亦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應屬有效。
第一被告系受損車輛的銷售者,第二被告系受損車輛的生產者。對此,雙方亦不應持有異議。
二、第二被告生產、第一被告銷售的車輛存在缺陷,造成原告的財產損害
(一)受損車輛存在缺陷
1、從法院委託進行的車輛左輪轉向節檢驗報告看,雖其存在若干不合規范的地方,但其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車輛的某些部件是存在缺陷的:
(1)事實與結論沖突。報告第2頁中化學成份的分析中,C元素GSA牌號標准要求是3.40-3.80,而送檢車輛的轉向節是3.36。可見,明顯超出了標准范圍,鑒定人卻做出「符合」的結論。
(2)轉向節「塑性斷裂」的結論說明。據該檢驗報告之主檢解釋:塑性斷裂與脆性斷裂相區別(後者系受外力作用突然發生的斷裂),送檢之轉向節是由於內部原因累積而造成最終的斷裂。
<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根據<企業標准化管理辦法>之規定,在不存在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企業在涉及產品安全時就應制定相應企業標准,並且必須按標准組織生產和檢驗。同時且應當在產品或其說明書、包裝物上標注所執行標準的代號、編號、名稱(未提供)。
結合檢驗報告,車輛被證明不符合企業相關標准,對人身財產具有危險性,應視為存在缺陷。受損車輛是2010年2月1日出廠,2月4日出售,2月22日即發生事故。短短22天即由「合格』逐步完成最後斷裂。如此情形,生產者將轉向節斷裂的原因指向司機操作失誤顯然是不妥的。
2、其他證據也證明車輛存在質量問題
①駕駛員黃敏陳述:車輛在正常行駛中有異常的響聲、方向盤失效(第一被告代理人認為「真實可信」、第二被告代理人則認為「比較可信」),可以認定,在事故發生當時,的確是出現了車輛性能的異常;
②事故現場圖顯示:一、司機有明顯的剎車動作;二、剎車時先左後右,兩輪制動不同步;三、剎車後車輛發生急劇左滑現象;四、剎車後車輛左右輪輪間距明顯增大,直至最後左前輪轉向節斷裂。
顯然,車輛在司機實施制動過程中左前輪被抱死。該車安裝有ABS系統,具有反抱死功能(克服緊急剎車時車輛跑偏、側滑、甩尾現象)。按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和GB/T13594-1992《汽車防抱死系統性能和試驗方法》,本案事發當時,按兩標准要求:在任何路況下,即使在極限狀態下,車輛在制動後,左或右偏移距離不得超過1.0米。
本案中,在4.4米寬的路面上,車輛在剎車後,從路右側滑到路左,最後撞向道路左邊的樹干,側滑距離超過4.0米。顯然車輛ABS防抱死系統存在著嚴重的質量缺陷。
③在緊急制動時, ABS系統運行,剎車踏板會發生反彈抖動。此時一定要堅持一腳踏死制動踏板,切忌反復踩踏,否則會導致ABS系統失靈,造成安全事故。
依<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對這一新的駕駛規范,被告未在產品說明書中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說明或警示,顯然是對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的漠視,同時也直接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第二被告代理人在庭上也列舉相關資料說明ABS系統在使用中的特殊性,只是其明知可能會造成危害結果而放任了這種結果的發生,其過錯也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我們應明確,在質量缺陷中,轉向節和ABS系統的質量缺陷可能是同時存在的,並無被告方所謂兩個原因的排斥關系。至於哪個部位缺陷更嚴重,哪個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均不影響被告最終的責任承擔。
(二)原告所受損害
事故的發生導致原告的車輛完全報廢,近十萬財產傾刻間化為烏有;另造成現場農戶的青苗損失(原告已先行墊付),而且原告不得不為清理現場而支付施救費、吊車費、拖車費後;由於事故給司機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原告為其墊付了醫葯費;後來,原告為解決這一侵權糾紛,多次前往武漢找被告人進行協商,向相關部門尋求救濟,支付大量的交通費並預付了車輛受損部件的檢驗費;其間,原告為解決糾紛往返各地,造成正常工作經營的停止。
有幾點需要說明:
1、原告所提出的請求賠償的損失總額為:113745.5元。損害里包含有醫療費、青苗費損失等原屬他人的人身和財產損失,由於原告已先行墊付,故依法享有對被告的代位請求權;
2、本產品責任侵權糾紛,雖經三次起訴,前兩次皆由原告撤訴,但實質上,三次起訴所針對的都是同一個事實,原告所請求的賠償額也均為被告的產品缺陷造成,因此並不能產生被告所謂部分請求的訴訟阻斷的效力;
(三)損害與產品缺陷間存在因果關系
正是由於被告生產和銷售的車輛存在制動上的重大缺陷(材料成份不合標准、ABS系統失靈及未作適當安全警示),不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基本的安全性,導致車輛正常行駛中出現交通事故,進一步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的財產上的損害。
三、被告未能證明其存在法律所規定的免責事由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缺陷產品的)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
本案中,第二被告作為生產者,始終未能就以上免責事由作出任何有力證明,因此不能免除其賠償責任。
四、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兩被告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三、四十四條,<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一百三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法通則>的意見>>第153條之規定,結合前述事實理由,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由於第二被告生產並交第一被告銷售的車輛存在缺陷,由此給原告造成了財產損害。原告可向兩被告之任何一位請求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至於其內部責任的劃分及追償則屬於另一個法律關系。――兩被告的賠償責任為連帶責任。
五、本案爭議的焦點之一:關於車輛缺陷的舉證責任問題
汽車作為一種復雜的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其質量的檢驗監督也具有很高的專業性,非一般的消費者個人所能完成。本案中原告所購車輛新安裝了ABS系統,以防止車輛剎車中的抱死狀態,確保安全。
根據《實施汽車強制性項目檢驗和定型試驗規程的規范性要求》項目二之「一般檢驗要求」第6條規定:當企業採用新技術(現行標准尚沒有要求的技術或其特性無法用現有手段進行判定),企業應提供足夠的資料(國外相應資質檢驗機構的報告等),經論證符合要求後方可採用。另依該法項目三之「關於強制性項目檢驗」第25條規定,ABS亦在強制檢驗之列。而該項目的檢驗目前在我國只有海南汽車試驗場和東風襄樊汽車試驗場兩地有條件進行,且費用甚巨。
結合本案情況,原告已經證明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了若干與ABS固有性能相違背的令人懷疑的情況。如果要求原告對被告所生產和銷售的車輛進行檢驗以證明其不符合相關標准,對原告來說是不公平的,這也將不適當地免除法律和社會公正賦予被告的義務,於法於理相悖。客觀上會放縱某些企業的恣意妄為,給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惡劣影響。
本案的基本事實是:原告所購車輛在正常行駛中,剎車時發生向左嚴重偏移而撞毀。
作為一個消費者,原告享有知情權:車輛為何會發生這種反常現象?如果被告不能有效說明其非產品本身原因,則應由其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
我們認為,在本案中,第二被告應舉證證明其產品不存在缺陷,也即證明「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
綜上,「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對於車輛缺陷的舉證責任當屬被告。
六、本案爭議的焦點之二:事故發生的原因屬產品缺陷,還是司機的駕駛過錯。
首先,我們已經證明:產品本身存在缺陷。
其次,原告雖無義務證明司機無過錯,但為利於法院查清事實、分清責任,對此提出兩點意見:
(一)司機持有有效駕駛執照,事故發生後,能盡力逃生並對受損車輛進行撲救。可見:司機駕駛技術嫻熟並無證據證明其明顯操作不當而造成事故。依一般判斷標准,其有努力確保自身安全的本能意願。司機在踩剎車時不可能故意撞向樹干。
(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車輛在道路行駛時,車輛突然失控,撞到路旁樹上,導致該車損毀。」
「車輛突然失控」,已為責任事故認定書確認,原告無需再予舉證。所謂司機「駕駛不慎」或操作不當,顯然已被否定。無庸諱言,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就在於:「車輛突然失控」。至於為何失控,前已證明,不再贅述。
同時,必須明確:由於產品質量責任屬於特殊侵權責任,實行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侵權事實成立且產品生產者沒有免責的事由,被告即應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有無過錯並不免除被告的賠償之責。
最後,原告在整個案件中,只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原告個人的巨大損失不應由於被告以及第三人司機的推脫而付之東流。
綜上,兩被告的產品存在缺陷給原告造成了財產損害,且其無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因此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❸ 求近幾年的交通事故真實案例
一、專業運輸車輛交通違法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1、大型客車超員行駛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1月6日8時20分許,王某駕駛天津牌照大型客車,沿新華路由南向北行駛,行至承德道交口時,遇張某騎自行車沿承德道由西向東行駛,王某因車上載人過多,造成制動失效,所駕駛大客汽車前部與張某騎的自行車左側接觸,造成張某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交通事故。
2009年2月26日17時55分許,薊縣駕駛人林某超員駕駛大客車,沿薊縣北外環由西向東行駛至營坊橋處發生側翻,造成乘車人張某、王某、李某受傷,朱某、鄭某經醫院救治無效死亡。
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機動車載人不得超過核定的人數,客運機動車不得違反規定載貨。第九十二條規定:公路客運車輛載客超過額定乘員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超過額定乘員百分之二十或者違反規定載貨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機動車至違法狀態消除。運輸單位的車輛有本條情形,經處罰不改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大客車超員行駛多是出於經濟利益的驅使,載客超員會造成車輛過重,制動性能降低,制動距離延長。同時超過車輛限定的載客人數後,乘車人員不能在車輛設定的座位就座,乘客的危險系數增高,且此部分增設的座位不能納入到乘客保險中,出事故後,乘客傷亡極易得不到應有的賠償。乘車空間狹小使車廂內人員擁擠,發生交通事故時造成的損害也將加大。
2、客車超速行駛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8月31日7時50分,李某(男,天津某政府機關)駕駛「柯斯達」牌大客車行駛至京津塘高速下行137.7公里時,因超速行駛,遇緊急情況未能及時採取措施,用車輛的右前部撞到停駛在硬路肩的由張某(男,河南省村民)駕駛的河南牌照大型貨車後尾部,造成李某乘車人王某、曹某當場死亡,楊某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乘車人趙某、王某受傷,兩車損壞的交通事故。 本事故3死2傷,後果十分嚴重。
2009年3月2日21時30分許,范某(男,天津市東麗區村民)步行由北向南橫過津塘公路,遇張某(男,山東省昌樂縣村民)駕駛遼寧牌照大客車,沿津塘公路由西向東在第一條機動車道內駛來,張某因超速行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范某受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09年1月6日02時00分,石某駕駛遼寧省牌照客車沿京沈高速公路由西向東超速行駛至事故地點時,撞到尚某駕駛的北京牌照小型貨車後尾部,後尚車先後撞到中心護欄、右側護欄,仰翻在硬路肩起火,造成駕駛人石某、乘車人周某死亡,乘車人張某受傷,兩車損壞的交通事故。
2009年3月6日10時05分,本市駕駛員賈某駕駛天津號牌的東風牌大客車沿西馬路由北向南行駛時超過規定時速,行至西關大街交口時遇行人汪某沿路口北側由東向西行走,賈某發現時因速度過快躲閃不及,車前部右側撞上汪利民身體右側,造成汪某受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09年3月9日17:20分,本市駕駛員李某駕駛天津號牌小客車,沿津晉高速公路延長線由東向西超速行駛至塘沽鹽場道口時,因速度過快未及時採取措施,車前部撞在一部沿塘沽鹽場道口由南向北行駛的二輪摩托車右側,造成二輪摩托車駕駛員和乘車人盧某、田某當場身亡。
2009年9月23日7時許,山東省駕駛員王某駕駛山東號牌的小客車沿津王路由南向北行駛至津王路15公里100米處,因超速行駛,打方向時,發生側滑,致車翻入左側溝內,駕駛人王某及3名乘車人當場溺水身亡。
案例分析
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機動車超速行駛,已成為眾多交通事故的一大誘因。車輛速度越快,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越高。「俗話說」,「十次事故九次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據專家研究發現,駕駛人在駕車過程中,從發現情況踩剎車踏板到汽車完全停住所需要的距離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駕駛人的反應距離。二是實際剎車距離。在干柏油路面上,當機動車以60公里/時的車速行駛時,駕駛人從發現情況到制動停車,剎車距離為29.7米,當以90公里/時的車速行車時,這個距離將延長到58.6米。如果是大型車輛超速行駛,不僅使制動距離進一步延長,還會對車廂內的乘車人員造成安全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機動車上道路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在沒有限速標志的路段,應當保持安全車速。《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第四款規定,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3、大型貨車超載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3月2日20時26分左右,王某駕駛河北省牌照大型貨車沿真理道由東向西直行至一號路交口向北右轉時,由於車輛超載導致失控,與沿真理道由東向西直行的騎電動自行車的李某發生事故,致使李某受傷後,於2009年3月2日20時45分左右在中醫第二附屬醫院死亡。
2009年5月28日23時05分許,本市駕駛員孔某駕駛裝載貨物超出限寬規定的天津號牌半掛車,沿楊北公路由東向西行駛至20公里處時,與對向駛來的一部小客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小客車駕駛人張某受傷、乘車人竇某死亡。
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機動車載物應當符合核定的載質量,嚴禁超載;載物的長、寬、高不得違反裝載要求,不得遺灑、飄散載運物。第九十二條規定:貨運機動車超過核定載質量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超過核定載質量百分之三十或者違反規定載客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運輸單位的車輛經處罰不改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該起交通事故肇事車輛裝載貨物超出限寬規定,是導致該起事故發生的原因。近年來,車輛違法超載的情況比較普遍,隨之而來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部分車輛運輸單位,特別是部分駕駛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未能充分認識到違法超載危害之多,其中最明顯的是超載對汽車使用壽命危害極大,它可以導致車輛油耗增加,氣缸磨損加大,離合器片燒毀,車架和鋼板彈簧片斷裂等情況。違法超載還會嚴重危及行車安全,嚴重超載會造成爆胎,引起車輛突然偏駛。超載還嚴重影響汽車轉向性能,造成轉向沉重,容易造成翻車事故。同時,據有關部門實驗證明,每超載一噸,機動車制動距離就增加1米。
4、高速公路上貨車停車修理,站在車行道發生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8月10日0:40分,周某駕駛山東牌照解放牌大貨車沿京滬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至事故地點時,遇王某駕駛的河北省牌照大貨車停在應急車道內更換輪胎,蘇某駕駛河北省牌照大貨車將車停在王某車前,並下車幫助王車更換輪胎,周車將在第四車道內更換輪胎的王某,蘇某,趙某撞到後,又與王車左側前部相撞,之後周車又與蘇車左後尾部及左後側相撞,造成王某、蘇某當場死亡,趙某、李某受傷,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
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條規定: 機動車在道路上發生故障,需要停車排除故障時,駕駛人應當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將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難以移動的,應當持續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並在來車方向設置警告標志等措施擴大示警距離,必要時迅速報警。
第六十八條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時,應當依照本法第五十二條的有關規定辦理;但是,警告標志應當設置在故障車來車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車上人員應當迅速轉移到右側路肩上或者應急車道內,並且迅速報警。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無法正常行駛的,應當由救援車、清障車拖曳、牽引。
本案例中,事故車3名車上人員,均站在車行道修車,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在高速公路上,車輛行駛均較快,當發現前方車行道上有人時,駕駛人很難及時採取應急措施,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便極有可能發展成為連環事故,且後果均較為嚴重。
5、危險品運輸車輛疲勞駕駛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5月2日5:10分,張某霧天在疲勞狀態下駕駛河北省牌照江淮中型廂式貨車,沿唐津高速公路由西向東行駛至上行147。7公里處時,該車右前部撞在前方因霧天堵車停在第二車道內由劉某駕駛的河北省牌照陝汽牌重型罐式半掛車左後尾部。造成張某車內乘車人胡某死亡、兩車及車內貨物損壞的交通事故。
案例分析
司機疲勞駕車時一種較為普遍的違法現象,因疲勞駕車而引發的交通事故更是比較常見。從生理學角度講,司機在行車中由於駕駛作業使生理上、心裡上發生某種變化,而在客觀上出現駕駛機能低落的現象稱為駕駛疲勞。駕駛人連續開車2小時後,由於連續不斷地處理交通信息的結果,腦氧氣減少,中樞神經疲勞,感覺遲鈍,注意力變得散漫,不願再做麻煩的動作,省略正規的駕駛操作。在這種情況下,觀察、判斷和操作都容易造成差錯,從而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樣的情形如果發生在視線較差的霧天,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案件經過
2009年9月22日17時10分許,本市駕駛員陳某駕駛天津號牌的「宇通」牌大客車,沿塘沽區福建路由南向北行駛左轉上海道時,與在人行橫道線上通過道路的行人王某發生碰撞,造成王某受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09年4月26日21時05分,內蒙古駕駛員楊某駕駛天津號牌的客車,行經塘沽區雲山道職專北門時,將正在橫過道路的學生趙某撞倒,造成趙某受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09年1月10日,河北省駕駛員劉某駕駛河北省號牌大客車沿遵玉公路行駛中,未能及時避讓正在橫過公路的行人張某,將張某撞倒,造成張某受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這些規定有利於讓機動車駕駛人對行人保持高度的注意,防止因疏忽大意而發生交通事故,同時也是與國際上通行的規定一致。以上幾起事故案例,當事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中均未做到對通過道路的行人進行避讓,更沒有停車讓行,造成採取措施不當發生交通事故。
二、私家車交通違法造成交通事故
1、小客車駛入逆道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8月23日00時20分,封某駕駛山東牌照「五菱」牌小型普通客車,沿津岐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至東風大橋路段時,駛入逆道與對行姚某駕駛的運載危化品的遼寧省牌照「斯太爾」牌重型半掛牽引車相撞後, 「斯太爾」牌重型半掛牽引車又與橋墩及路燈桿相撞,造成雙方車輛損壞,封某及乘車人史某當場死亡,封車乘車人張某及姚車乘車人黃某受傷的交通事故。
2009年1月11日15時30分,張某駕駛天津牌照明銳小客車,沿津圍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至崔黃口超限站南口處駛入逆行,與對行王某駕駛的天津牌照北京牌貨車發生事故,造成二車不同程度受損,張某受傷,經醫院搶救無效於2009年1月11日16時30分死亡。
2009年5月15日6時55分,本市駕駛員湯某駕駛天津號牌夏利轎車沿光華路由南向北行駛,行至龍鳳酒店對面時駛入對行非機動車道,車輛失控將3名正常行駛的騎自行車人趙某、回某、尹某撞倒後,湯某車輛沖上人行道撞上第二工人文化宮圍牆後停住。事故造成騎自行車人趙某當場死亡、回某、尹某受傷。
2009年11月23日16時00分許,江蘇省駕駛員齊某飲酒後駕駛北京號牌長城吉普車沿蘆漢公路由南向北行駛,因超車駛入公路西側對行車道,車前部右側與對向行駛的一部天津號牌夏利轎車右側前部相撞,致使夏利轎車側滑進入公路東側車道時與一輛河北省號牌的北斗星牌小客車相撞,交通事故造成夏利車上乘車人王某及其2歲女兒當成死亡,乘車人馮某、王某某因傷搶救無效死亡,夏利車駕駛員李某、乘車人付某及齊某車上乘車人石某受傷。
案例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機動車、非機動車實行右側通行。這是《安全法》對車輛在道路上通行的最基本原則的規定。根據本條釣規定,所有機動車、非機動車的駕駛人,在我國任何地方(這里不包括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我國台灣省)駕駛機動車、非機動車在道路上通行,都必須右側通行,不得違反,否則是違反道路交通規則的行為。
2、小客車不按車道行駛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5月15日,本市駕駛員湯某駕駛天津號牌夏利轎車沿光華路由南向北行駛,行至某酒店對面時駛入非機動車道,車輛失控將3名正常行駛的騎自行車人趙某、回某、尹某撞倒後,湯某車輛沖上人行道撞上圍牆後停住。事故造成騎自行車人趙某當場死亡、回某、尹某受傷。
2009年2月21日15時25分左右,梅某駕駛無牌照燃油三輪車沿金鍾河大街由東向西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接近民權門橋口時,遇李某騎自行車在其左前方騎行,雙方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李某、梅某受傷,李某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條規定,根據道路條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劃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沒有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在道路中間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道路兩側通行。駕駛人湯某違規駕駛機動車駛入非機動車道,由於非機動車駕駛人相對自身防護能力較低,且非機動車車道通行情況較為復雜,一旦機動車失控,容易給非機動車駕駛人造成較大傷害。
3、機動車闖停止信號引發的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7月22日05時20分許,河北省駕駛員曹某駕駛河北省號牌客車,沿外環線由南向北行駛至大明道交口時遇紅燈未停,因躲閃不及將正在由東向西正常通行的騎自行車人鄭某撞倒,造成鄭某當場死亡。
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通過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揮通過;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或者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應當減速慢行,並讓行人和優先通行的車輛先行」。曹某駕駛重型貨車通過路口時,南向北行方向的交通信號是紅燈本應停止等候,但曹某違反交通信號燈規定通過路口,造成發現騎車人時無法及時採取避讓措施,導致交通事故發生。
4、酒後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2月1日17時許,本市駕駛員劉某醉酒後駕駛天津號牌的長安牌小客車沿東興路由南向北行駛,至東興立交橋上時車輛失控撞到與前方行駛的一輛豐田轎車右後部,劉某車輛沖過東興立交橋中心隔離帶撞到橋西側防護牆上,劉某當場死亡。
2009年5月7日00時30分許,本市駕駛員張某醉酒後駕駛天津號牌的灰色夏利轎車載著3名乘車人沿津濱高速公路由東向西行駛至4.6公里處,因酒後操作失誤,車輛前部撞在前方同車道內正常行駛的一部河南省號牌重型半掛車後部,造成張某及2名乘車人當場死亡,1名乘車人朱某受傷。
2009年9月5日14時30分,本市駕駛員陳某醉酒後駕駛天津號牌的比亞迪轎車沿津蘆公路由西向東行駛至元利達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門前時,因酒後處理情況不當,將公路南側站立的行人李某、趙某撞倒,造成陳某、李某、趙某三人受傷,李某、趙某經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飲酒後,人的視覺和觸覺機能下降,表現為觸覺遲鈍,視力下降,視野變小;酒後駕車還會出現遠視,視物的立體感發生誤差,反應時間增多2至3倍,在這種狀態下駕駛機動車就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以上案例中,駕駛人往往存在「僥幸心理」,在飲酒後駕駛機動車,因視覺和反映能力下降,遇狀況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或操作失誤,導致交通事故發生。
5、無牌無證引發的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11月2日17時50分許,李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無號牌三輪機動車沿寶白公路行駛,超速通過東劉各庄路口時,將前方推自行車在公路上等候的學生馮某、沈某撞倒,造成馮某、沈某受傷,馮某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條規定:「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第十一條規定:「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應當懸掛機動車號牌,放置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並隨車攜帶機動車行駛證」。駕駛資格和機動車號牌是駕駛機動車上路的最基本要求。案例中,李某本身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又駕駛未經登記、檢驗的機動車,缺乏安全駕駛技能、安全意識及車輛安全性能保障,根本沒有上路行駛的權利,又超速駕駛導致交通事故發生。
三、自行車、行人發生交通違法行為造成交通事故
1、自行車闖紅燈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8月25日10時15分,馬某駕駛天津牌照大型客車,沿東興橋東側輔道由南向北行駛至中山門勝利巷附近時,遇寧某駕駛電動自行車不按照交通信號規定通行由西向東駛來,大客車撞擊寧某身體及電動自行車,造成寧某當場死亡及兩車不同程度損壞的交通事故。
2009年11月4日17時25分許,張某駕駛河北省牌照的長安牌小客車沿林大路自東向西行駛至21公里處,路口超速行駛,遇孫某駕駛自行車沿孫台村內公路自北向南不按照交通信號規定通行至此,小客車前側撞至自行車左前側,造成兩車損壞,孫某受傷後經寶坻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的交通事故。
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八條規定,非機動車通過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有停止信號時,應當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線以外。沒有停止線的,停在路口以外;向右轉彎遇有同方向前車正在等候放行信號時,在本車道內能夠轉彎的,可以通行;不能轉彎的,依次等候。自行車闖紅燈會使正常行駛的機動車駕駛人來不及做出正確的反應,機動車在緊急制動過程中,易造成失控、側滑、側翻等,不僅對自行車駕駛人安全造成威脅,對周圍的交通參與者也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2、騎車帶人橫過道路造成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3月16日20時30分許,高某駕駛天津牌照「躍進」牌小貨車,沿津岐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行至津岐公路棉紡三廠門前,遇張某駕駛自行車馱帶李某從東北向西南騎行,高某車左前部與自行車右後部相撞後,適遇呂某駕駛天津牌照「長安」小客車沿津岐公路由南向北行駛,呂某車前部與張某自行車相撞,造成張某及馱帶的李某受傷,李某經醫院搶救無效與當日死亡及三車車損的交通事故。
案例分析:
《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成人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可以附載一名不滿十二周歲的兒童,行經交叉路口、鐵路道口或者陡坡等危險路段時應當下車推行。本案例中駕駛自行車的張某斜穿公路,且車後附載1名年逾50歲的人員,遇雙向同時來車時,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以致釀成慘劇。自行車後附載的人員由於自行車的不穩定性和乘坐自行車的姿態限制,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做出應急動作,危險性遠高出正常行人,事故中往往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3、行人違法橫穿道路引發的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9年1月15日14時30分許,本市河東區衛國道華潤萬家超市前天橋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市民張某在推自行車橫穿快速路衛國道時,被沿衛國道行駛的一部天津號牌的桑塔納轎車撞倒,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後通過」。本市快速路明確規定行人不得橫穿,但張某在設有過街天橋的路段上,仍然冒險推自行車橫穿快速路,造成過往機動車在快速行駛中反應不及,導致事故發生。
4、行人上高速公路行走引發的交通事故
案件經過
2008年12月27日17時30分左右,一名行人違法橫穿京沈高速公路時,被高速公路上行駛的一部北京號牌的捷達牌轎車撞倒身亡。
案例分析
高速公路行駛車輛大多車速較快,面對突發情況時往往不能夠及時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所以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行人不得進入高速公路。本案例中,行人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行人不得進入高速公路的規定,橫穿高速公路時,高速行駛車輛無法採取有效措施,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❹ 關於交通事故的案例
《乘客開車門無意撞死人需擔責》
一,案情
2010年2月23日下午4時許,28歲的山西小伙趙軍和妻子張玲及一位朋友在安寧區劉家堡乘計程車前往汽車西站預備回老家。而在蘭州打工的26歲臨潭縣小伙丁樂當天開著朋友的助力車預備到市區辦事。丁樂騎車和趙軍乘坐的計程車分別在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前後相隔不遠同向而行。
當計程車行至亂庄村地段時,坐在後排右座的趙軍接到朋友的電話有事需提前下車,便示意司機師傅泊車。司機柴龍將車頭右轉,從兩條綠化隔離帶之間的斷口處穿過,車身微斜停在非機動車道上。合法趙軍開啟車門,右手還未從把手取下,丁樂駕車駛過此地,左側車頭徑直撞向剛打開一半的車門。只聽「砰」一聲巨響,丁樂飛出十多米遠,跌落在地不省人事。後丁樂被送往蘭石病院救治,但終因頭部重傷搶救無效於3月6日身亡。
二,車門傷人,司機需負責嗎?
3月5日,交通事故責任結論認定完畢,趙軍負有主要責任,駕駛員柴龍和受害人丁樂承擔次要責任。4月9日下戰書,趙軍被傳喚到交警隊後,立即被予以收押。以為丈夫沒有任何過錯的張玲,急忙聯系律師為丈夫「申冤」。4月11日,白銀至公律師事務所韓國福律師接受張玲委託,成為趙軍涉嫌交通肇事案偵查階段法律援助律師。4月12日,綜合分析案情後,韓律師向安寧交警大隊的上級單位、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遞交復核申請,要求依法公正裁決應由駕駛員柴龍與受害人丁樂承擔本事故的主要責任,趙軍無責。韓律師對刑事拘留決定也提出異議。同時,丁樂的家人也提出復核申請,堅持以為應由計程車司機承擔主要責任。
4月16日,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召開定案會對該起交通事故進行復核後作出了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結論。
趙軍代辦代理律師韓國福以為,交警部分以涉嫌交通肇事罪拘留趙軍的決定書系「定性混亂,合用法律不當,所做決定沒有依法裁決」。由於趙軍只是一名計程車乘客,並非道路交通運輸職員,根本不屬於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體。我是第一次碰到並代辦代理這么特殊的「乘客交通肇事被刑拘」的案件。首先趙軍作為乘客的身份,就不符合「交通運輸職員,或者非交通運輸職員」的交通肇事罪主體要件。打個比方,即偷開他人車輛,沒有駕照的未成年人開車等等這些「沒資格開車,手握方向盤駕駛車輛」的人才長短交通運輸職員。針對本案綜合判定,根據最高法的解釋劃定,趙軍作為客運合同的顧客,有權要求計程車在到達目的地後泊車。計程車駕駛員應當按照道路交通法規泊車。也就是說,計程車駕駛員泊車的位置是其承擔何種責任的樞紐。我的理解,該事故中,計程車駕駛員和受害人應當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而趙軍在不存在指使、強令駕駛員違章駕車的條件下,是不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充其量僅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❺ 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賠償案例
原告潘xx,男,1968年6月7日出生,漢族,暫住上海市。
委託代理人王xx,上海xx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王麗x,上海xx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楊浦區閘殷路。
法定代表人安xx,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徐xx,該公司職工。
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河南南路。
第三人vv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大道。
負責人汪xx,副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潘x晟,上海市xxx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潘xx訴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vv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 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陳x峰獨任審判。原告潘xx的委託代理人王麗x、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的委託代理人徐xx、 第三人vv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委託代理人潘x晟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三審 理終結。
原告潘xx訴稱, 2008年4月1 7日,被告下屬工王振x駕駛車牌號為滬aqxxx的重型半掛牽引車牽引車牌號滬b24x掛的重型平板半掛車由上海往南京方向行駛至沿江高速公路太倉線 太倉收費站時,車輛與原告潘xx駕駛的車牌號為滬a94x0重型平板貨車發生輕微碰撞,後潘xx與王x玉發生爭執。當王x玉發動車輛行駛時,導致還在王x玉車上的原告跌落倒地,造成原告受傷。經蘇州市高速公路交警大隊認定,原告與王x玉均承擔事故同等責任。原告隨即被送至當地醫院治療。
原告傷勢經鑒定為 九級傷殘。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向久jh氣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投保了滬aq9x7重型半掛牽引故責任強制險,又向第三人vv財產保險 保險股份有限公上海分公司投保了滬b24x的重型平板半掛車。
嗣後,雙方為賠償事宜多次協調,均未果。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賠償原告下列損失:醫療費人民 幣39,3 5 3.14元、鑒定費人民幣l 6 6 0元、急救費人民幣7 5元、交通費人民幣4504.5 0元、住宿費人民幣200元、殘疾賠償金人民幣94,492元、誤工費人民10400元、護理費人民幣4800元、營養費人民幣4800元、查檔費480 元 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1 o,000元、律師代理費人民幣5 ooo元。
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vv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先在交強險限額內承擔直接的賠付責任。超出部分按照事故責任分 擔,由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辯稱,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責任認定無異議。王x玉系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白限公司下屬職工,事發時系工作時間,故 其行為系職務行為。對於原告主張的醫療費、鑒定費、急救費、殘疾賠償金、查檔費,被告無異議。原告主張的交通費其中不合理的部分,不同意承擔。對於住宿費 的賠償,原告住院治療,無需發生該費用。
對誤工費的賠償,因原告提供證據難以證明其誤工損失,同意按上海市最低工資標准人民幣9 6 0元計算。關於護理費的賠償,按照每月人民幣900元計算。關於營養費的賠償,可按照每日人民幣20元計算。不同意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律師代理費。事故 發生後,原告已向被告借款人民幣23,000元,該費用應在賠償數額中應予以抵扣。
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述稱,對事故發生的時問、地點及責任認定無異議。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願在交強險內承擔賠 付責任。對於醫療費,由法院對使用葯物的合理必要性進行審查。
原告主張的急救重型平板半掛車由上海往南京方向行駛至沿江高速公路太倉線太倉收費站時,車輛 與原告潘xx駕駛的車牌號為滬a94xo重型平板貨車發生輕微碰擦後,原告潘xx下車扒上滬aqxxx的重型關持牽引車與王x玉發生爭執過程中跌落車下,與車牌號為滬aqxxx的重型半掛 牽引車相碰擦,事故中原告潘xx受傷。經蘇州市安局交通巡邏督察支隊沿江高速公路大隊認定,原告潘xx、被告司機王x玉各負事故的同等事故。滬aq9 597重型平板半掛車、滬b241 2掛重型平板半掛車的車輛所有人系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
事故後,原告隨即被送往醫院治療,被診斷為;左臏骨骨折,左大腿皮膚軟組織壞死。 2008年7月1 7日,原告出院。在治療期問,原告共花費醫療費(包括急救費)人民幣39429.14元。
另查,1、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向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投保了滬aq95x7重型半掛牽引車的機動車責任強制險,投保期限自2 007年11月7日至2 0 08年1 1月6日止;向第三人vv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投保r滬b241 4掛重型平板半掛車的機動車事故責任強制險。投保期限自2 008年1月2 9日至2 009年1與28日止。
2、受蘇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沿江高速公路大隊委託,蘇州大學司法鑒定昕對原告傷殘等級、誤工、營養、護理期限進行鑒定,結論為原 告潘xx的左下肢損傷構成九級傷殘,誤工時限為傷後至鑒定之日,營養期限為傷後四個月,護理期限為傷後四個月一護理為:匠。原告支付鑒定費人民幣1 6 6 o元。3、原告提供律師代璀贊發票一張,金額為人民幣5 000元。
再查,被告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給付原告人民幣2 3,000元。
本院認為,公民的健康權受法律保護。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殘的,應當賠償由此所造成的各項費用。由於本案系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經交警隊對事故責任做出認定,原告潘xx、被告司機王x玉各負事故的同等責任。第三人vv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雖認為王振 玉在事故中無責,但未提供證據足以推翻交警隊認定的事故責任,故本院對交警隊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予以認可。
因該起事故系兩輛機動車與行人發生的事故,故 不論機動車有否責任及責任大小,機動車方對行人的損失,均應當在強制責任保險險額范圍內平均分擔。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vv財產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機動車事故責任強制險限額內先行平均分擔賠付。因王x玉系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公司下屬職工,且事發時系工作時間. 故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應當對啄告由此造成的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
故對超出強制險的部分,由原告潘xx與被告按事故責任認定分擔責任。因原、被 告雙方各負同等責任.故原告作門行人一方,承擔40%的責任。被告作為機動車一方.承擔6 o%的責任。
本起事故造成的各項損失據實確定如下:
(一)、原、被告、第三人在庭審中,對殘疾賠償金的數額達成一致意見,於法不悖,本院可予准許;
(二)、原告主張的醫療費,憑據結算,包括急救費左內,確定為人民幣39,428。14元;
(三)、交通費的賠償.酌情考慮其在事發當地治療及處理交通事 故所需花費的交通費,酌定為人民幣300元;
(四)、原告主張的住宿費,考慮到原告專傷治療均在事發當地,離開其經常居住地較遠,家屬探望至當地住宿系人 之常情,本院酌定為人民幣1 00元;
(五)、原告主張的誤工費,因原告不能舉證其收入情況,又不能提供證據證叫其具體行業的,本院參照鑒定結論中確定的誤工時限,依據2 0 08年度上海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六)、原告主張的護理費,參照鑒定報告中確定的護理期限,按照每月人民幣1 oo o元計算,確定為人民幣4 000元;
(七)、原告主張的營養費,參照鑒定報告審確定的營養期限,按照每月人民幣900元計算,確定為人民幣1 6 o 0元;
(八)、原告主張的鑒定費、查檔費,根據實際發生的金額計算,並無不當;
(九)、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是對受害者精砷損害的賠償,考慮到事故的定 責、被告的過錯程度,酌情確定為人民幣6 00 o元;(十)、律師代理費的賠償,系原告通過司法途徑以維護其合法利益所支出的實際費用,考慮到事故責任程度、賠償標的等因素,酌定為人民幣3000元。
此外,原告同意在被告上海aa集裝箱有限公司承擔超出交強險限額外的賠償部分抵扣技告己借給原告的人民幣2 3,000元。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九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 五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第三人dd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交通事故強制險限額內賠付潘xx醫療費人民幣1 0,000元、交通費人民幣l 5 0元、住宿費人民幣50元、殘疾賠償金人民幣4 7,2 46元、誤工費人民幣312 0元、護理費人民幣2 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30 0 0元:
二、第三人vv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交通事故強制險限額內賠付潘xx醫療費人民幣1 0,0 00元、交通費人民幣1 5 0元、住宿費人民幣5 0元、殘疾賠償金人民幣47,246元、誤工費人民幣31 20元、護理費人民幣2 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3 000元;
三、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潘xx醫療費人民幣11,6 5 6.9 0元、鑒定費人民幣996元、律師代理費人民幣l 8 00元、查檔費人民幣48元;
四、上述第三項判決主文中履行的款項,與事發後被告上海市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墊付的費用人民幣2 7,000元抵扣後,餘款人民幣8499.1 0元,原告潘xx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給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305 3元,減半收取人民幣l 5 26.5 0元,由原告潘xx負擔人民幣61 0.6元,被告上海aa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915.9 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拆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員 陳x峰
二00九年三月十八日
書 記 員 沈x
書 記 員吳x
❻ 交通事故真實案例
案情簡介:
2005年3月21日山東莒縣人唐某獨自持"BD"證駕駛昌河微型麵包車到山西臨汾聯系煤炭,行駛至山西境內國道108線851KM+100M處與呂某持B證駕駛的大型貨車相撞,致唐某當場死亡,麵包車損壞。2005年4月12日當地交警隊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呂某負該事故的全部責任。經交警隊調解無果,唐某的四位近親屬以呂某、彭某、某運輸公司、某保險公司為共同被告起訴至法院,要求四被告共同賠償47萬余元。
經訴前調查,駕駛員呂某所駕車輛登記車主為某運輸公司,該運輸公司與呂某的僱主彭某簽訂了機動車消費貸款購車合同,合同約定:彭某付清貸款前,車輛所有權歸運輸公司,掛靠經營,彭某每月繳納管理費若干;事故發生前,彭某已付清全部車輛貸款,尚未進行車輛過戶。該車在某保險公司有一份保險金額為5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保險期限自2004年4月3日至2005年4月2日。其他情況:唐某死亡時30歲,系城鎮居民,生前有被扶養人兩人,分別是其母親68歲,城鎮居民,其兒子6歲,農村戶口,自2001年底隨唐某之配偶居住在莒縣縣城,但始終未遷移戶口。
判決結果:
判令某保險公司一次性賠償原告各項經濟損失237665.4元,其他被告不承擔賠償責任。
判決書分析
1、保險公司承擔直接賠償責任;
2、計算死亡賠償金、撫養費適用了山東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其中計算唐某之兒子的撫養費適用了農村居民的數據
3、計算喪葬費適用了山西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數據;
原告代理人代理意見:
1、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有義務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代被保險人賠償原告的損失。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之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對原告的損失予以賠償。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0條之規定,保險公司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直接向賠償權利人賠償保險金。
(3)保險公司賠償給賠償權利人的保險金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即《解釋》的規定,而不能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因為第三者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而本案中被保險人對原告的賠償責任必須依照《解釋》的規定執行。保險合同雙方之間關於賠償項目及標準的約定不能對抗任何第三人。
2、死亡賠償金及撫養費賠償標准應適用山東省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喪葬費應當適用山西省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數據。
(1)、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新的人身損害賠償審理標準是否適用於未到期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問題的答復》【法研(2004)81號】(下稱答復)的內容不適當、不全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第3條、第4條的規定,《答復》不屬於司法解釋,不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完全不受《答復》的約束。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28、29、30、35條之規定本案人身損害賠償項目中的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應當依照山東省2005年處理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標准,根據《解釋》第27條之規定,喪葬費應當依照山西省2005年處理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標准。
3、唐某之子應當作為城鎮居民對待。
(1)、關於如何判斷賠償權利人的居民戶口性質問題。隨著我國居民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山東省已經率先打破區分居民戶口性質,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因此應當以權利人的經常居住地來確定賠償標准,而不能機械地以戶籍性質確定賠償標准。況且,法律也沒有規定用居民的戶口來區分居民的性質。
(2)、在這方面,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廣東省公安廳聯合出台的《關於〈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後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條就規定,受害人的戶口在農村,但發生交通事故時已在城鎮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在計算賠償數額時按城鎮居民的標准對待。
(3)、另外,最近轟動國內的吉林省境內"林肯"車撞人致死案的第一、二審判決均以當地城鎮居民的賠償標准賠償了戶口在農村的被害人肖金萍的損失,原因就在於肖金萍死亡前已經隨其父親居住在城鎮范圍內的礦區職工駐地連續滿一年以上。本案中,唐某之子早在2001年底就居住在莒縣縣城。
綜合分析
本案判決書迴避了以下法律問題:
1、雇員致人損害,僱主承擔什麼責任;
2、車輛掛靠關系中,被掛靠單位承擔什麼責任。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5條35、本解釋所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
❼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例
1、案情介紹
2011年7月9日,侯某駕駛的浙小型轎車(車主系候某某)從上塘路由南向西左轉彎進入永慶路口時與由北向南鄭某駕駛的電瓶車發生碰撞,造成鄭某人身傷害及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鄭某受傷後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拱墅大隊認定:侯某承擔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鄭某承擔次要責任。
2、法律分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之規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3、判決結果
2012杭拱初民半字第XX號判決:
一、被告保險公司應賠償原告鄭某護理費2,700元、誤工費10000元、交通費300元、醫葯費15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00元、營養費1000元,合計29500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鄭某;
二、被告侯某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鄭某2500元;
三、駁回原告其他的訴訟請求。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4、律師建議
交通事故發生後,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盲目的調解與訴訟,在哪兒告?告誰?告什麼?一定要搞清楚,否則一旦啟動,進入司法程序,恐怕結果就不由您決定了。有時不同的程序會使訴訟結果大相近庭。 良好的訴訟開端是官司成功的一半。
❽ 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起訴案件
根據什麼賠償首先要看你起訴什麼。你現在按道路交通肇事起訴要求民事賠償,就按道路交通內肇事進行處理容;如果你按企業事故起訴要求工傷待遇,則按工傷條例進行審判。不是由你隨意起訴後再說要按什麼標准就可選擇的。
至於單位補辦工傷保險,保險日是從補辦日開始計算,能對你現在的事故有作用嗎?可能單位想避免的是不繳納保險被依據相關法律追責。
❾ 車禍賠償案例
以下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你自己仔細看!從第17條看到第35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3]20號)
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就有關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
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條 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並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
第六條 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第七條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八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屬於《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第十五條 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損害,因沒有侵權人、不能確定侵權人或者侵權人沒有賠償能力,賠償權利人請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六條 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
(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
(三)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
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第十九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第二十條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二十一條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第二十二條 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二十三條 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第二十四條 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第二十六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金額。
前款確定的物質損害賠償金與按照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二條 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條 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關費用。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律文書中明確定期金的給付時間、方式以及每期給付標准。執行期間有關統計數據發生變化的,給付金額應當適時進行相應調整。
定期金按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生存年限給付,不受本解釋有關賠償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條 本解釋所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
第三十六條 本解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後新受理的一審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已經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的規定。
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❿ 交通事故糾紛案例的介紹
《交來通事故糾紛案例》,中國經濟出版自社出版圖書,作者是陳國強。本書按類別分為交通事故處理程序、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交通事故保險理賠、交通肇事犯罪、鐵路運營事故及其他,共收錄了86個交通事故糾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