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同上爭議解決方式所在地是在甲方還是乙方所在地
一是按合同約定地或方式來確定合同糾紛的訴訟或仲裁的管轄地;
二是沒有約定的,一般是被告就原告原則,也可以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為訴訟地。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四條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1)合同糾紛被告所在地擴展閱讀:
合同的含義
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規定的經濟合同,屬於債權合同的范圍。合同有時也泛指發生一定權利、義務的協議。又稱契約。如買賣合同、師徒合同、勞動合同以及工廠與車間訂立的承包合同等。
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Ⅱ 經濟糾紛案件中的被告所在地應該在哪裡
如果A和你公司都是被告,A公司所在地法院和你公司所在地法院都有管內轄權,誰先立案誰取得管容轄權。如果一個是被告,另一個是第三人,被告所在地法院有管轄權。
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Ⅲ 什麼情況下合同糾紛可以在原告所在地起訴對方
合同糾紛中,原告法抄院管轄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第一,雙方明確約定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第二,合同履行地在原告所在地。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Ⅳ 合同糾紛是在原告還是被告所在地法院
這個需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合同有約定管轄的,可以到約定管轄地法院起回訴(可能是原答告所在地,也可能是在被告所在地)。如果沒有約定管轄的,但有約定合同履行地的,一般可以到合同履行地(可能約定是原告所在地,也可能約定是在被告所在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如果沒有任何約定的,按照適用一般管轄原則的,到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對於合同糾紛,除了原告住所地和被告住所地外,還有哪些法院可能有管轄權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回住所地或者合同答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同時,該法第34條又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由此可見,對於合同糾紛,一方當事人除了可以向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提起訴訟外,還可以向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不過,要向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必須要有雙方當事人的書面協議為前提,如果雙方當事人沒有協議約定可以由這三個法院管轄,那麼這三個法院同樣沒有管轄權,而只能由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Ⅵ 《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回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答法院管轄。 (註:新民事訴訟法是第二十三條)
【釋義】 特殊地域管轄(又稱特別管轄),是指以訴訟標的所在地、法律事實所在地為標准確定案件管轄。
合同糾紛的管轄確定標准有兩個,分別是合同履行地和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的確定是相對復雜的問題,對此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有專門的規定,此處不贅述。
Ⅶ 關於合同訴訟管轄地的問題
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原則如此,但是不同種類合同有區別
Ⅷ 合同糾紛法院歸屬地
合同糾紛訴訟歸屬地的確定方式有以下幾種:
1、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內定:「因容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關於合同糾紛,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當事人應向這兩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合同當事人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合同糾紛,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3、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亊人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Ⅸ 被告住所地 如何確定
首先,依據有效協議管轄優先於法定管轄適用的原則,先看協議管轄。該案中雙方曾協議約定如果發生爭議由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
《民訴意見》第17條:當事人協議不明或協議選擇了兩個以上可協議選擇的法院管轄的,協議無效,所涉及的糾紛依合同糾紛管轄的規定來確定管轄法院。可見,雙方關於管轄的協議是無效的。
其次,我們來看法定管轄。合同糾紛案件的法定管轄包括:(1)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2)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第一,住所地就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也就是乙市。住所地與公民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以經常居住地為住所地。貌似有可能是丙市。但《民訴意見》第5條規定: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而李某的妻子說他外出半年,也就是說半年前李某還在乙市的家中,所以丙市夠不成經常居住地。第二,關於合同履行地。法規中規定,借款合同糾紛中,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沒有特殊約定何地為合同履行地,那麼合同履行地為貸款方所在地,本案中為甲市。由材料無法得出雙方另外約定了合同履行地,所以丙市仍然沒有管轄權。
綜上,丙市的人民法院對該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沒有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