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醫患關系的著名事件
緹縈上書救父:
公元前167年,臨淄地方有個小姑娘名叫淳於緹縈(緹縈音tíyíng)。她的父親淳於意,本來是個讀書人,做過太倉令,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治病,出了名。
有一次,有個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請淳於意醫治。那病人吃了葯,病沒見好轉,過了幾天死了。大商人仗勢向官府告了淳於意一狀,說他是錯治了病。當地的官吏判他"肉刑"(當時的肉刑有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去受刑。
淳於意幾個女兒都低著頭傷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兒緹縈又是悲傷,又是氣憤。她提出要陪父親一起上長安去,家裡人再三勸阻她也沒有用。
緹縈到了長安,託人寫了一封奏章,:"我叫緹縈,是太倉令淳於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回兒他犯了罪,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沒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說:"犯了罪該受罰,這是沒有話說的。可是受了罰,也該讓他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緹縈就救了她的父親。
這起醫患關系的著名事件直接導致了漢文帝廢除肉刑。
2. 為什麼中國的醫患糾紛如此嚴重,一個故事
因為我國對醫療領域的監督非常不力。
醫療領域亂象叢生,無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所以,上演了一場又一場「醫患鬧劇」。
3. 醫患糾紛典型案例評析的目錄
第一章醫療糾紛中的法律適用問題
案例1何玉國訴某醫院案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民法通則的關系
案例2蔣某訴嘉興市某醫院醫療損害賠償案
——醫院誤診引發的繼續治療費用應否賠償
案例3林某某訴深圳市某醫院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單位延誤診斷的侵權賠償責任
案例4湯亞輝訴達川地區某醫院醫療損害賠償案
——是否可以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患者權益
案例5劉亞芳因輸血傳染丙肝醫療糾紛案
——在輸血醫療糾紛中可否適用產品侵權責任
案例6毛某與無證游醫吳某醫療損害糾紛案
——無證游醫由於過錯造成患者損害不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案例7孫某某訴某市計生指導站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應如何適用法律確定損害賠償
案例8劉某某訴李某某及天津市某醫院將硝酸銀當麻醉劑滴入耳內造成鼓膜和面部灼傷賠償案
——退休醫生的非職務行為不能構成醫療事故
案例9張某訴南京某醫院醫療廣告欺詐案
——醫院利用虛假廣告欺騙患者應承擔相應責任
案例10王某訴江某醫療損害賠償案
——醫生使用私配葯物須擔「雙責」
第二章醫療糾紛中的舉證責任與歸責原則
第三章醫院耒盡注意義務的醫療糾紛
第四章未構成醫療事故的責任
第五章醫療糾紛中的鑒定問題
第六章醫療糾紛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第七章醫療糾紛中侵權行為的認定
第八章人身損害賠償
第九章美容引起的醫療糾紛
第十章醫療合同引發的醫療糾紛
第十一章醫療損害賠償的范圍和計算
第十二章醫療糾紛中的刑事責任
4. 歷史上最著名的醫患糾紛
廣東省化州市,作為粵西地區的一個貧窮的縣級市,因出現一樁離奇的醫患糾紛案(醫生將患者嚇死),令到這個小地方聲名在外。
在 2008年6月的一天,當時患者彭XX因連續發高燒不退,到當地化州市人民醫院就診,接診的外科蘇醫生第一日安排患者抽血檢查,作了乙肝等常規檢查後,在得知患者曾有過不潔性行為後,第二天又要求患者再次抽血檢查,這次抽血後又說是常規檢查,叫患者回家等消息。
因為醫生在第二次抽血檢查時,沒有說明是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更沒有要求患者或其家屬簽署檢查同意書或書面授權,所以患者及其家屬都不知道第二次是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但是第二天在患者及家屬毫無心理准備之下,卻被該醫生電話告知患者家屬:患者感染HIV(艾滋病),並告知不能幫患者擦汗,要分開吃飯,汗液口水都可能傳染等。而當時患者正好在電話旁,聽到醫生講到自己感染HIV(艾滋病),嚇得患者與其家屬抱頭痛哭,患者也因接受不了這個打擊而於第三天離家出走,失蹤至今杳無音迅,患者家屬報警查找也無任何消息,
事後患者家屬按照該醫生的吩咐,全家人到上一級疾控機構作HIV(艾滋病)抗體檢查,全部都沒事;患者家屬為進一步核實患者是否真的感染了HIV(艾滋病),到該醫院核查患者檢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是:該醫院檢驗科無任何該患者的HIV(艾滋病)檢驗記錄(包括電腦檢驗決錄),甚至連檢驗科的患者登記資料都是由接診的蘇醫生填寫而不是檢驗科醫生填寫,更為離譜的是,檢驗科連患者的血液標本都沒有保存,這些發現讓患者家屬感到震驚、憤怒,為此患者家屬將該醫院告上了法院。
按照規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一定要患者或其家屬自願同意並簽署同意書或書面授權,檢查為疑似病例時,要上報疾控機構並作進一步確診,當地醫院這些違法違規的過錯行為競被當地化州市人民法院以「經患者同意而作HIV(艾滋病)抗體檢查」為由認定醫院無過錯,駁回了患者家屬的訴求(醫院不提交任何證據,也無任何證據證明其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得到過患者或其家屬同意),而對於為何沒有該患者的檢驗記錄、為何不保存血液標本、為何不上報當地疾控機構等問題,判決書卻是隻字不提,目前該案正在二審當中
5. 醫療糾紛患萬主張特別教育費有何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通常來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源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2016年2月2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介紹,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繼續下降,嚴重的傷醫和醫鬧事件總體趨勢是減少的。據初步統計,在2015年是全國人民調解的處理糾紛是7.1萬起,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是繼續下降
6. 當今社會醫患糾紛尖銳醫患糾紛頻發的原因
(一)解決醫患糾紛的渠道不暢。根據法律法規規定,醫患糾紛有三條解決途徑,即:一是醫患雙方共同協商解決;二是衛生行政機關調解解決;三是直接向法院起訴。但是在規定中,均沒有涉及到醫患關系中的具體條款。
(二)患方自身原因。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患者的法律維權意識也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對醫院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醫療過失和差錯行為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是,由於醫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和受患者自身知識水平所限,容易對醫療效果產生過高的期望值,對病情的發展過於樂觀或估計不足,一旦治療效果與患者所期望的結果有所背離時就難以接受,從而導致發生糾紛。
(三)現行醫療事故解決機制明顯缺乏足夠的公平性和公信力。醫療糾紛主要由作為第三方的醫學會出具鑒定結論,但由於醫患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很容易導致鑒定結果簡單草率甚至偏向醫院。醫學鑒定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患者及家屬等不及,致使醫療官司久拖不決。司法程序耗時又費錢,醫療暴力事件往往成為獲賠最見效的手段。「小鬧小賠,大鬧大賠,不鬧不賠。」一旦暴力襲醫事發,政府出於維穩,往往不分青紅皂白要求醫院「花錢買平安」。
7.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醫患糾紛已經嚴重到今天這樣的地步
根本上講是醫療衛生制度內在問題在醫患關系方面,社會對醫療糾紛中對患者及家屬的過度容忍或縱容,所以產生比較多的醫療糾紛及比較嚴重的醫療糾紛行為。
在出現醫療糾紛時,往往會出現患者治療效果不好而出現醫生也不願意看到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等嚴重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社會上的老百姓不明真實情況往往同情患者及家屬,在患者家屬大鬧醫院時,社會和政府有意無意袒護或縱容患者及家屬,長期如此,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醫生不敢給患者看病,患者對醫生和醫院的信任也越來越低。
8. 福建南平醫患沖突事件的家屬索賠
據南平市政府2009年7月1日給福建省政府的《關於處置「6·21」醫患糾紛情況的報告》中稱,楊俊內斌入住南平市第一容醫院泌尿外科,醫生告知了患者家屬術後風險,家屬也簽了字。手術順利,但患者突發變症,搶救無效於21日死亡。死者家屬拒不移屍,扣留泌尿外科主任胡言雨和醫師王波,提出高額賠償要求。 21日,死者家屬將4名醫務人員滯留在死者病房內。家屬和院方大打出手,均有人受傷。後經多方做工作,死者家屬與醫院達成初步協議。23日,醫院的80餘名醫務人員聚集到市政府門口集體上訪,要求「嚴懲兇手,打擊醫鬧」。當晚7時,上訪人群散去。
9. 有哪些醫患糾紛讓人感到很心酸
現在社會的醫患關系十分緊張,經常有病人殺害醫生的新聞出現。有些案例讓人看了之後感到十分心酸。
家屬以回家湊錢為理由,回老家了。患者手術很成功,但由於是癌症晚期,只延長了幾個月的壽命。病人家屬認為,人都死了還交什麼醫療費。朋友的父親無奈只能帶著一家三口上門要錢。*到了病人的家裡,確實很窮。家裡有一位老人很將道理,他把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一頭老黃牛牽了過來,說,醫生,家裡就只有這一樣值錢的東西了,您牽走吧。朋友的父親嘆了口氣,什麼都沒有帶走。
而那一萬元的醫療費就從朋友父親的工資里扣,當時他每月的工資不到一百元。實際上在這個故事裡誰都沒有錯。同學的父親可謂是醫者仁心,而那家人確實是太窮了,實在是沒有辦法交上這一萬塊錢才出此下策。
還是希望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壯大,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