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假冒專利產品是否構成侵權,專利侵權被起訴怎麼辦
專利出現侵權後,一般有三種解決途徑。但是不管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途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收集專利侵權的證據。只有做好了這一步的工作,後面的措施才有了主動權,否則,後面的工作無法開展。解決專利侵權時應當收集的證據包括:1、專利權屬證據。證明原告享有專利權或者專利許可使用權。2、侵權存在證據。證明被告已經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原告應當提交被控侵權產品及其銷售發.票、專利與被控侵權產品技術特徵對比材料等證據。3、賠償金額證據。證明其提出的賠償金額有事實依據。原告應當提交能證明其提出的賠償數額的證據,如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的證據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的證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賠償數額。上述賠償數額可以包括因調查、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證據收集好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形選擇如下侵權解決方式:1、協商與和解:專利權人和被控侵權人均可自行協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糾紛。提出協商意向時一般可以向侵權方發送侵權警告函。這在我國專利法中並無規定,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被經常使用,而且還常取到較好的作用。侵權警告信的寫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口氣可以強硬,也可以緩和。一般應寫明以下內容:(1)專利權人的專利號,專利的主要權項內容;(2)對方的產品或方法侵害了該專利權,希望中止或禁止對方製造、銷售和使用的行為;(3)希望對方於何時就此作出答復;(4)如果對方不作答復,專利權人可能採取的措施。2、行政裁決或協調專利權人在侵權人侵權事實和證據充分確鑿的情況下,可向專利局等有關行政部門舉報,由其採取行政措施,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後作出行政處罰。在行政裁決過程中,有關專利行政部門基於有關當事人的申請,可對專利侵權的民事責任進行調解。3、向法院起訴:專利權人在發現侵權人侵犯其專利權後,亦可徑自向侵權行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關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等。同時有權申請對侵權人的侵權事實和證據進行訴訟保全,申請法院強制令,禁止侵權人繼續侵權行為。為保證經濟賠償的切實執行,專利權人在起訴的同時,可向受理法院申請對侵權人的等額財產進行訴訟保全。向法院提起訴訟時,選擇起訴的法院可以有:(1)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a.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b.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c.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d.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e.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2)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的分支機構,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3)專利權屬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4)專利權合同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做上述工作如果自己沒有經驗或能力,建議最好委託律師等專業人員代為處理,否則,也容易處於被動。因為處理專利侵權畢竟是專業性和程序性很強的。
② 省知識產權局有沒有對涉嫌假冒專利行為進行查處的法律職權
省知識產權局對涉嫌假冒專利行為進行查處法律職權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九條專利法和本細則所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是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專利管理工作量大又有實際處理能力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設立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
二、《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二條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開展專利行政執法,即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調解專利糾紛以及查處假冒專利行為,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循公正、及時的原則。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專利糾紛,應當遵循自願、合法的原則,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相互諒解,達成調解協議。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查處假冒專利行為,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給予的行政處罰應當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第四條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設置專門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執法人員開展專利行政執法。
案件承辦人員應當持有國家知識產權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專利行政執法證件。案件承辦人員執行公務時應當嚴肅著裝。
第五條 對有重大影響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假冒專利案件,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必要時可以組織有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查處。
對於行為發生地涉及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重大案件,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報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處理或者查處。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開展專利行政執法遇到疑難問題的,國家知識產權局應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支持。
第六條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依據本地實際,委託有實際處理能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設立的專利管理部門查處假冒專利行為、調解專利糾紛。
③ 解決專利侵權糾紛法律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十條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版即侵犯其專利權,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我國法律中規定的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方法主要有三種,包括協商、訴訟以及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至於實踐中該採取哪種方法處理專利侵權糾紛,則當事人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作出選擇。
④ 專利侵權行為有哪些,專利侵權糾紛如何解決
未經許可製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得的產品的行為;
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冒充專利的行為。
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協商解決
專利侵權糾紛是民事糾紛,由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有利於平息紛爭,化解矛盾。修改後的《專利法》第57條首先提倡這種解決方式。但是協商解決不是請求處理或者起訴的專利侵權糾紛的處理模式一般有協商解決、行政處理、司法解決和訴前臨時措施前提條件。當事人不願意協商的,可以直接通過行政或司法程序處理侵權糾紛。
2.行政處理
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是實現專利權保護的重要途徑。依《專利法》第57條規定,專利管理機關處理侵權糾紛時,有權認定侵權行為是否成立;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有權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對專利管理機關的處理決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15天內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專利管理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專利管理機關也可以對侵犯專利權的損害賠償問題進行調解。但損害賠償屬於典型的民事救濟方式,專利管理機關只能應當事人的請求進行調解,不作處理決定。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專利侵權的民事訴訟。
3.司法解決
所謂專利權糾紛的司法解決是指為了有效地對侵犯專利權行為予以制裁,給權利人以適當的補救,維護市場秩序,司法機關給予專利權人以必要的司法救濟。當專利權受到不法侵害時,專利權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專利侵權糾紛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各經濟特區的中級人民法院及各地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經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較大城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和其他中級人民法院不能作為第一審法院審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
4.訴前臨時措施
訴前臨時措施,是指在訴訟開始之前,為制止正在實施或即將實施的侵權行為所採取的措施。修改後的我國《專利法》新增的第61條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上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93條至第96條和第99條的規定。」訴前停止侵權行為的措施,在英美法和大陸法系中被稱為「臨時性禁令」,TRIPs協議第50條稱之為「臨時措施」。訴前l臨時措施可以理解為專利權人在尋求法律保護中特殊的司法救濟方法。一方面,權利人還沒有實際的損害後果;另一方面,行為人的實施行為卻受到了人民法院的禁止。這種保護方法援引了民法上對物權的保護防衛性理論①,法律允許專利權人在其權利實際受到侵害之前請求司法機關制止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可以有效地防止即發侵權後果的產生,起到了權利的防衛作用。因為專利權具有無形性,它不能像有形財產那樣為所有人通過佔有的方式來保護,它較其他財產權更容易受侵害,因此,對專利權侵權行為的規制,僅局限於侵權行為開始之時,往往會使權利人陷入被動的局面,一旦受到侵害,可能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而從事後救濟轉向事前防衛,則能更為有效地保護權利人的利益。
⑤ 假冒專利和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處罰能公開嗎
科技局,是政府主管科學技術的行政機關,其公務員有相應的行政執法權。
下屬的事業單位,可以在委託范圍內,接受委託進行執法。
其它的單位和個人,不得行使科技執法。
⑥ 侵犯專利權糾紛處理時需要注意什麼
專利權,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包括未經許可製造專利產品的行為、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等。侵犯專利權糾紛處理時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侵犯專利權糾紛處理時需要注意什麼一、專利權糾紛可以調解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二、對專利管理部門的決定不服可以起訴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三、專利侵權糾紛中的證據問題無論是人民法院還是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均要求有關人員和單位提供有關證據。專利法規定,對於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即被訴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以方便對是否侵權作出判斷,准確及時地處理糾紛。
⑦ 專利查處,專利被他人侵犯工商局可否查處
專利被他人侵犯,工商局是可以查處的,依據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
第二章專利保護
第九版條市權專利管理、工商、商務等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專利保護的預防、查處、處理工作機制,重點預防假冒專利行為和群體性專利侵權行為,依法查處假冒專利行為、處理專利侵權糾紛。
第十條市專利管理部門查處假冒專利行為、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應當依法調查取證,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拒絕、阻撓。
參考資料: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2013修訂),http://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13/09/id/1471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