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怎麼才算醫療糾紛

怎麼才算醫療糾紛

發布時間:2021-02-24 08:21:05

⑴ 怎麼樣才算醫鬧

醫鬧是指受雇於醫療糾紛的患者方,與患者家屬一起,採取各種途徑專以嚴重妨礙醫療秩序屬、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的行為。醫鬧採取在醫院設靈堂、打砸財物、設置障礙阻擋患者就醫,或者毆打醫務人員、跟隨 醫務人員,或者在診室、醫師辦公室、領導辦公室內滯留等等。醫鬧是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每天穿梭於各大醫院之間努力尋找「商機」,採取夥同患者家屬擾亂醫院就診次序的方式,向醫院索取高額賠償,這就是新出現的職業「醫鬧一族」。

⑵ 怎樣判斷是否是醫療事故

現實中,不是發生在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的人身損害糾紛就一定屬於醫療事故,此時需要做出專業的判定才能對其進行確定。那麼大家知道該怎麼判斷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嗎?關於這個問題,華律網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馬上就在下文中為您解答,希望您看過以後可以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判斷是否屬於醫療事故

1、發生醫療事故的主體

發生「醫療事故」的主體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這里說的「醫療機構」是指按照1994年2月發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機構。這里所說的「醫務人員」是指依法取得執業資格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如醫師和護士等,他們必須在醫療機構執業。

2、行為的違法性

「醫療事故」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因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而發生的事件。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醫療衛生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主要有: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獻血法、職業病防治法、葯品管理法、精神葯品管理辦法、麻醉葯品管理辦法、血液製品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衛生部門以及相關部門還制定了一大批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這些、規章、規范是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工作依據和「指南」,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自己的有關業務活動中應當掌握相應的規定,並遵循規定,以確保其執業的合法。從醫療實踐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部門關於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管理的規章、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3、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

「過失」造成的,即,是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而不是有傷害患者的主觀故意;對患者要有「人身損害」後果。這是判斷是否是醫療事故至關重要的一點。

4、過失行為和後果之間存在

這是判定是否是醫療事故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存在過失行為,但是並沒有給患者造成損害後果,這種情況不應該被視為醫療事故;而雖然存在損害後果,但是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並沒有過失行為,也不能判定為醫療事故。

以上4個方面就是判斷醫療事故的要點。醫療事故是要經過嚴格的判定之後才能確定的,此後就會按照國家對醫療事故的規定進行處理。

⑶ 醫療糾紛發生率怎麼算醫療事故發生率怎麼算低風險患者死亡率怎麼算

前不久,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為進一步了解醫院中醫療糾紛和侵權事件的發生狀況,對全國326所醫院進行了多項選擇式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醫療糾紛發生率高達98.4%。調查發現,醫療糾紛發生率與醫院床位和住院病人數及手術人次數呈正相關的發展趨勢,三級醫院的醫療糾紛多於二級醫院,二級醫院多於一級醫院。調查數據顯示,一級、二級和專科醫院的醫療糾紛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下,三級醫院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上,24.5%的三級醫院超過了每年30例。由此看出,醫院越大,收治的疑難重症病人多,病人愈後結果不良,是產生醫療糾紛多的一個因素。

全年賠償四十二億

在326所醫院中,2000年一年發生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為1-5萬元的佔29.4%,5-10萬元的佔22.1%,10-20萬元的佔15.6%,20-50萬元的佔12.9%,50-100萬元的佔6.4%,100萬以上的佔7.1%。其中三級醫院的索賠數額較高,10萬元以上數額的賠償佔60%,100萬元以上的賠償佔11.5%。據統計,2000年一年中326所醫院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總計約6000萬元左右,平均每所醫院是21萬元。目前全國共有縣以上醫院近2萬所,按照病人索賠金額20萬元/年/院這個平均數推算,全國一年醫院醫療糾紛的索賠金額高達42億,佔全國縣以上醫院醫療收入的5.9%。

七成多有過激行為

發生了醫療糾紛後,73.5%的病人及其家屬曾發生擾亂醫院工作秩序的過激行為,其中43.86%發展成打砸醫院。這些過激行為對醫院設施直接造成破壞的有35.58%,導致醫務人員受傷的有34.46%。

另外在326所醫院中有86%至96%的醫院發生過因醫療糾紛導致病人滯留醫院、不住院或不繳納醫療費用的現象,此種情況也已成為醫院面臨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問題。

醫療糾紛高發的原因

通過對多項選擇式問卷調查的分析發現,在第一大類「社會因素」選項中,63.5%的人選擇了「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快,自我維權保護意識普遍上升」導致醫療糾紛多發;選擇「由於新聞媒體炒作,製造轟動效應,誤導病人和家屬」的有88.6%;選擇「由於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負葯費比例增加引發糾紛」的有34.77%。

在第二大類「醫院內部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引發糾紛」的有49.5%;選擇「因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存在問題引發糾紛」的有29.6%;選擇「醫院管理不足引發糾紛」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務態度生、冷、硬是引發醫療糾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第三大類「患者方面的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病人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結果期望值過高,引發糾紛」的有93.8%;選擇「因希望少交醫療費而引發糾紛」的有51.5%;選擇「因對治療不滿意而引發糾紛」的有37.6%;選擇「因患者或家屬無理取鬧引發糾紛」的有49.5%。

如何減少醫療糾紛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部負責人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通過開展此次調查發現,各醫院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人員素質、技術水平、醫院管理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認為要減少醫療糾紛還是應該首先從醫院自身做起,加強自律。通過調查發現,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避免醫療過失的產生,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關鍵。

她說,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醫患雙方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認識到醫患雙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不容侵范,也是避免糾紛發生的重要一環。這位負責人認為,最重要的措施是應盡快建立一套適合當前形勢發展需要,且符合我國國情和醫療特點的法律,用以調整醫患糾紛。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才能減少人為處理的不公平因素,有利於醫療糾紛的解決。(《法制日報》記者杜海嵐)

⑷ 醫療糾紛鑒定

首先,如果司法鑒定是經過法院委託的,那麼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專據的若干規定》第27條規屬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
其次,如果司法鑒定是由醫方自行委託的,那麼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因此,應該明確司法鑒定是由誰委託的,如果是醫方自行委託的,那麼只要有證據足以反駁,就可以申請重新鑒定;如果是法院委託的鑒定,那麼只要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就可以申請重新鑒定。

⑸ 如何處理醫療糾紛,有何法律依據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專利的處分。屬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⑹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有區別嗎

一、什麼是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確定是否為醫療事故目前需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才能認定。
二、什麼是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中,一方(或多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或多方)當事人在提供醫療服務或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時存在過失,造成實際損害後果,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所爭議事實認識不同、相互爭執、各執己見的情形。
二、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的區別
醫療糾紛,涵蓋了醫療事故、醫療差錯、醫療意外、並發症和產品質量、疾病自然轉歸等,而醫療事故是主要構成部分。在許多的醫療事故中,對患者的人身損害的因素除了一些不可預見的醫療風險因素外,醫務人員的過失行仍為是主要因素。如何避免這些風險因素,關鍵還在醫務人員。在現實醫患關系中,患者由於對醫學知識的缺乏,治療方案完全由醫生單方面制定和實施,患者僅僅是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常常只是按醫務人員的要求配合檢查治療,有時甚至處於意識不清、昏迷狀態,連配合的能力都沒有,任由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處理。所以,醫務人員在醫療過程中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任何輕微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醫療損害結果,如何做到有責任心,避免疏忽,關鍵在於有無盡到注意義務。
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無論是手術、葯物療法,醫療行為本質上是一種侵襲行為,基於保護患者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應做好知情同意。知情同意包含兩個層面:第一是「知情」,即病患及其家屬有了解病情的權利,醫師有如實告知的義務。告知應作廣義理解,除應當告知病患的病情外,還應當告知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和前沿實驗性的、探索性的診斷治療方法,以及採用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預測、並發症預測,各種治療的費用預測,並以醫師自己的經驗,建議採用何種治療方案等。知情同意的第二個層面是「同意」。同意是在告知的基礎上,病患及其家屬對疾病以及治療有了充分了解後,作出適當的決定。只有取得患者的同意,才能使醫療行為正當化,才能減免醫療損害事件中醫務人員的責任。
【欽州律師】http://www.lawtime.cn/qinzhou

⑺ 醫療事故怎樣鑒定

鑒定由專家鑒定組組長主持,並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雙方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分別專陳述意見屬和理由。陳述順序先患方,後醫療機構;

(二)專家鑒定組成員根據需要可以提問,當事人應當如實回答。必要時,可以對患者進行現場醫學檢查;

(三)雙方當事人退場;

(四)專家鑒定組對雙方當事人提供的書面材料、陳述及答辯等進行討論;

(五)經合議,根據半數以上專家鑒定組成員的一致意見形成鑒定結論。專家鑒定組成員在鑒定結論上簽名。專家鑒定組成員對鑒定結論的不同意見,應當予以註明。

(7)怎麼才算醫療糾紛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學會不予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醫學會提出鑒定申請的;

(二)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個醫療機構,其中一所醫療機構所在地的醫學會已經受理的;

(三)醫療事故爭議已經人民法院調解達成協議或判決的;

(四)當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司法機關委託的除外);

(五)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

(六)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情形。

閱讀全文

與怎麼才算醫療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