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司代收代付的問題
最好的辦法是分別核算,並按業務種類劃分一下,二個公司經營品種不打架。
就你目前的情況,最好把資金分清楚,時間長了若稅務查賬可以肯定這是麻煩事。
代收付貨款委託書要三方簽字才有用。
② 企業為商戶代收代付,面臨「二清」問題,合規風險性大怎麼辦
維金攜手多家知名銀行,為企業解決交易資金合規問題,存管銀行幫助商戶對交易資金按真實歸屬方進行管理,為企業商戶及其用戶的資金安全保駕護航,進而提升企業公信力。
③ 我自己的一公司委託別人全權經營,如果對方出現糾紛是否與我有法律責任
如果你的公司委託他人經營事管理,那麼他人是以該公司的名義對外進行民事活動,在專這種情況屬下,任何與公司有關業務,包括形成的債權債務均應由公司承擔,如果這個公司是獨資企業,那麼就與你的關系了,如果這個公司是有限公司,也有你有特定關系,如公司對外債務是以公司的資產對外承擔責任的,該資產也是你與你的股東形成的,當然與你有特定的關系。要處理此類問題關鍵是看你與這個人的協議在這方面是如何約定的,是否約定在他人經營你公司期間所形成的法律責任,應該由誰承擔,如果你已經承擔,是否有權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追償。
④ 公司法定代表人代替公司支付了合同履行金出現糾紛應如何處理
1、公司和來合同相對方關於源履行合同的糾紛,按照合同相對方簽訂的合同處理,一般是先協商,協商不成的按合同起訴或仲裁。法定代表人墊付貨款對方接受的,視為公司支付合同價款。
2、公司和法定代表人關於代付貨款發生的糾紛,公司不認可法定代表人的代付行為或代付金額的,一般是先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向法院起訴。
⑤ 國內企業之間代付款,稅務方面是否有規定
企業之間代付款,必須要有業務往來,或者要有代收代付費業務合同才可以,否則,這樣入帳是不合法的!
⑥ 關於代為支付的法律問題。
1、「案由是什麼?借款糾紛還是不當得利。由於本案時間久遠,不當得利的話有時效問題。如果訴借款糾紛的話,沒有借款合同只有代付事實,能否得到法院支持? 」:
(1)你應先解決的問題不是以什麼案由起訴,而是要先看看你手裡的證據能不能支持你勝訴:訴借款糾紛,你有借款合同或是借條欠條之類的證據嗎?訴不當得利,你能證明你當初不是贈與嗎?
(2)「不當得利的話有時效問題」:借款糾紛也一樣有訴訟時效的問題:從約定的借款償還期限到期後2年;如果沒有約定還款期限,從債權人主張還款時起2年。
(3)借款糾紛:如果沒有借款合同或借條欠條之類,有當事人承認借款事實、其他知情人的證言或錄音也可以證明借款事實的存在。
(3)關鍵是:不管以什麼案由起訴,你是否有證據證明債務存在、證明你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曾經主張債權或是B曾經承諾還款,沒有時效中止或中斷的證據,你即使有借款合同也喪失了勝訴權,喪失了勝訴權,起訴又有何意義?
2、「如果訴借款糾紛,可否要求利息?利息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嗎? 」:
沒有約定利息的,一般視為無利息。但你可以要求利息,是否准許有法院確定。
3、「現B因犯罪被監禁,請問本案可否有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是。
4、「A企業為B自然人代負房款」:
(1)我來猜測一下,如果B曾經是顯要或是大權在握的人:這事最好不要再提,有可能涉嫌行賄受賄。
(2)如果B不是以上一類的人:企業權力機關在證明當時企業領導人「為B代付房款」的行為沒有經過法定程序批準的情況下,可以起訴當時企業的領導人請求讓他賠償企業的損失,但去追究B的責任、讓B返還房子或是房款,一是證據難找,二是時效已過,難。
⑦ 企業代付訴訟費如何入賬
支付訴訟費:
借:其他應收款-XX法院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內
如勝訴收回訴訟款:容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XX法院
如敗訴,收到法院開具的結算票:
借:管理費用-其他
貸:其他應付款-XX法院
⑧ 企業代付法院訴訟費,個人再把訴訟費交給企業,財務如何處理
從其他應收款里核算。
⑨ 企業代付被騙怎麼追回
不要相信,,我的已經沒事了
⑩ 如何解決第三方代付問題
實踐中,常見第三人(特別是關聯方)代付款義務人支付費用或交納保證金的現象,這種事情該如何處理,存在兩種傾向:一種認為可以忽略不計,只要該收的款項一分不少;另一種則認為這樣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應當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由於相關糾紛鮮有發生,傾向於上述第一種觀點的不在少數。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好比生活中的老子替兒子買單、哥哥替弟弟付錢或者朋友之間幫忙代付,都是司空見慣。但下面這則案例就說明,這個問題沒有那麼簡單了。 甲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應當向某擔保公司交存一筆保證金作為反擔保,合同簽定後卻是乙公司代甲企業支付,但並未出具任何書面文件確認。後來擔保公司為甲企業向銀行代償,然後直接扣留乙公司代交的保證金。這時乙公司提出異議,認為乙公司雖然向擔保公司的帳戶打入一筆錢,但不是代甲企業交納保證金,而是因為一場誤會導致,現要求擔保公司立即返還,當然遭到擔保公司拒絕,於是乙公司將擔保公司告上了法庭。擔保公司為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了許多間接證據來反駁乙公司的主張,雖然最終贏得了官司,但相當勞神費力,還花了一筆律師費。 其實,只要稍微有點法律常識,就應當知道這裡面的法律風險了。根據民法有關規定,既沒有合同依據,又沒有法律依據,使他人利益受損而自己獲利的,構成不當得利,應當向受損方返還。如果收款方不能證明收款的合同或者法律依據,則須承擔返還財產義務。既然第三方代付時,各方對代付款行為的性質沒有爭議,為何不事先對此進行書面確認呢。至於確認的方式,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下列方式之一:第一,三方通過協議書或者補充協議的方式明確;第二,付款義務人向擔保公司出具委託書,委託書上委託人和受託人皆要簽章;第三,付款義務人和實際付款人共同向擔保公司出具書面確認函。其中關鍵是實際付款方對於代付款行為的確認。 這也再次說明,偷懶和僥幸心理是滋生法律風險的溫床。 示例: 委 托 書 本公司茲委託 公司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支付編號為 合同(協議)項下 費/保證金人民幣 (大寫): ¥ 元。特此委託 委託人(蓋章): 年 月 日 確 認 函 受委託人 公司委託,本公司代委託人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支付編號 合同(協議)項下的 費/保證金人民幣 (大寫): ¥ 元。特此確認 受託人(蓋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