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共同侵權,共同侵權人之間承擔什麼責任
是指加害人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權益造成損害,共同侵權行為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主體,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構成的情形。加害人之間應當承擔連帶侵權責任。
㈡ 共同侵權如原告對其中一人撤訴其他侵權人如何承擔責任
共同侵權人對被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被侵權人對其中一人撤訴的,不影響其他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因為被侵權人有權要求部分或者全部侵權人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被侵權人有選擇起訴部分或者全部侵權人的權利。
法院一般會判決剩餘被起訴的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撤訴只是程序上的處理,撤訴後並不意味著被撤訴的侵權人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其他侵權人承擔了全部責任,在共同侵權人的內部就產生了追償問題,已承擔超出自己責任部分的侵權人有權要求其他侵權人承擔自己多承擔的部分。
例如:甲、乙、丙三人共同傷人,造成丁3萬元醫療費損失,丁起訴甲和乙,法院判甲和乙承擔3萬元的連帶責任,經法院強制執行,甲賠償丁3萬元。因甲、乙、丙三方難以確定各自的責任大小,因此在三人內部應平均承擔責任。這時,甲就有權要求乙和丙各返還1萬元給甲。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㈢ 國家行政機關聯合執法時構成共同侵權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
正確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專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屬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職權時,侵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共同行使職權 的行政機關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共同承擔賠償義務的機關之間是連帶責任,行政賠償請求 人可以以全部侵權機關為被告而要求賠償,也可以只向其中一個 侵權機關要求賠償,在該機關賠償了請求人所受損失後,再由該 機關向其他機關提出要求,讓後者承擔其應當承擔的賠償數額。
㈣ 如何劃分專利共同侵權的賠償責任
共同侵權行為人對受害人所應負的連帶責任,是指受害人有權向共同侵權人中的任何一人或數人請求賠償全部損失,而任何一個共同侵權人都有義務向受害人負全部的賠償責任。那麼如何劃分專利共同侵權的賠償責任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專利共同侵權1、共同侵權連帶責任是對受害人的整體責任。共同侵權行為人的各個行為人都對受害人負連帶責任,意味著他們都有義務向受害人負全部賠償責任。無論各行為人在實施共同侵權行為中所起的作用和過錯如何不同,都不影響連帶責任的整體性,對外,每個行為人都對受害人的賠償請求承擔全部責任。2、受害人有權請求共同侵權行為人中的任何一個人承擔連帶責任。正因為共同侵權連帶責任是對受害人的整體責任,因此,受害人有權在共同侵權行為人中選擇責任主體,既可以請求共同行為人中的一人或數人賠償其損失,也可以請求全體共同行為人賠償其損失。3、共同侵權連帶責任的各行為人內部分有責任份額。共同侵權人對外承擔整體責任,不分份額;對內,應依其主觀過錯程度和行為的原因力不同,對自己的責任份額負責。各行為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份額,是連帶責任的最終歸屬,一方面,在確定全體共同行為人的連帶責任時,須確定各自的責任份額,對外連帶負責;另一方面,當部分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了超出了自己責任份額以外的責任後,有權向沒有承擔應承擔的責任份額的其他共同侵權行為人求償。4、共同侵權連帶責任是法定責任,不得改變。共同侵權連帶責任是法定責任,不因共同行為人內部責任份額或內部約定而改變其連帶責任性質。在共同侵權行為人的連帶責任中,共同行為人內部基於共同協議免除或減輕某個或某些行為人的責任,對受害人不產生效力,不影響連帶責任的適用,只對其內部發生約束力。
㈤ 墊付人是否取得對侵權人的追償權
交通事故賠償責任主體 1.機動車送交修理或保管期間的責任主體 在車輛修理或交付保管期間,修理人或保管人因試車或使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賠償義務人死亡情形下的賠償責任主體 賠償義務人在交通事故中已死亡,而又負有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應將死者的繼承人確定為賠償責任主體。 3.車輛被質押情形下發生的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主體。 應由質權人承擔賠償責任,所有人不承擔責任 4.委託臨時開車發生的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主體 個人所有的車輛的所有人委託他人開車執行臨時事務,受託人開車肇事的,車輛所有人作為委託人,對受託人的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應列車輛所有人為被告,受託人可以不作為被告。 5.計程車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主體 (1)、客運計程車所有的計程車在運行中造成他人損害的,由計程車公司根據事故責任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2)、計程車系個人購買,但《客運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客運出租汽車准運證》登記在計程車公司名下,該計程車在運行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司機根據事故責任比例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當其財產不足清償時,不足部分由計程車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3)、計程車由司機個人所有,司機有《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且《客運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客運出租汽車准運證》登記在司機個人名下,該計程車在運行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司機個人根據事故責任比例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對該計程車進行集中管理和服務的機構不承擔責任。 6.搭乘車輛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主體 乘客就與司機之間就形成的系旅客運輸合同法律關系。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同樣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承運人就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7.乘車事故中的賠償責任 (1)、客運車輛發生意外翻沉,與山體等撞擊而發生事故的。除因傷亡是乘客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之外,承運人應承擔全部損害賠償責任。乘客作為原告起訴的,應以承運人為被告。 (2)、因客運車輛與其他車輛發生相撞等事故致乘客遭受損失的。受害人可依據客運合同關系追究車方違約責任或依據侵權法律關系追究侵權人侵權責任。前者不經公安機關處理,直接單獨起訴營運人。營運人賠償乘客損失後,可以起訴對方車輛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要求其根據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後者可以營運人和對方車輛為共同被告提起侵權賠償訴訟,此情況應當先經過公安機關處理。 8.擅自駕車發生的交通事故賠償責任主體 (1)機動車所有人或保管人存在管理上的瑕疵;該機動車的所有人或保管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且應當與擅自駕駛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 機動車的所有人或保管人不存在管理上的瑕疵,則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3)車輛所有人知道他人使用其機動車輛而不作否認表示並及時加以制止的,承擔連帶責任。 9..盜用他人車輛發生的交通事故賠償責任主體 (1)、盜用他人車輛,責任主體應為盜用者本人,不論車輛所有人對於車輛的管理有無不當或者瑕疵。 (2)、盜用人再將車借、租給他人,租用人或借用人發生交通事故時,租借人該車系盜竊所得。則盜用人作為擬制的機動車主,比照租(借)關系情況處理; (3)、盜用人再將車借、租給他人,租借人明知該機動車系盜竊所得,仍租用或借用該車,則租借人與盜用人承擔連帶責任。 10.連環購車情況下發生的交通事故 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只能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故原車主不承擔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11.車輛買賣未過戶情況下發生的交通事故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32號復函的精神,出賣方不承擔責任。 但凡與保障第三人安全有關的保險,出賣人在過戶前未經買受人同意退保的,出賣人應在保險理賠范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12.分期付款購車期間發生的交通事故 實行分期付款方式購車期間發生的交通事故,分期付款人負有責任的,由分期付款人承擔賠償責任。 13.掛靠關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 掛靠登記的掛靠人發生交通事故並負有責任的,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單位收取掛靠人管理費用的和得到經濟利益的,由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的管理費和得到經濟利益總額內承擔有限連帶責任。 被掛靠單位未收取管理費或未取得其他經濟利益,僅僅是基於地方政府管理的要求掛靠或強制掛靠,被掛靠單位不承擔賠償責任。 14.承包關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 對於承包人發生交通事故並負有責任的,由承包人承擔賠償責任,發包人或車輛所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15.借用關系中的擅自轉租(轉借) 借用人或租用人未經機動車所有人的同意將車輛轉借或轉租他人使用,次借用人或租用人發生交通事故負有責任的,由次借用人或租用人與轉借人或轉租人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16.租用關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賠償責任 租用關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由承租人承擔賠償責任,出租人承擔連帶賠償。 借用關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由借用人承擔賠償責任,在其財產不足清償時,不足部分由機動車所有人在出借車輛的價值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17.非履行僱用合同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 在非執行職務場合,由受雇駕駛員承擔賠償責任,在其無力賠償時,由僱主承擔墊付責任。由於僱主此時不享有運行利益,不能成為責任承擔者,但僱主一方對雇員具有人的支配管理責任,另一方面對機動車又具有運行支配力,所以從保護受害人的利益角度出發,由僱主承擔墊付責任,但墊付責任不等同於賠償責任。 18.僱用關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賠償責任 受雇駕駛員在履行僱用合同的職務中致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時,由僱主承擔賠償責任 19.非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 機動車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順序首先是交通事故的直接責任人(駕駛員);單位作為第一順序責任人僅限於駕駛者系執行職務中致害。在非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單位僅在駕駛者無力賠償時方承擔墊付責任,即第二順序責任人。 20.執行職務中發生的交通事故 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所在在賠償損失後,可以向駕駛員追償部分或全部費用。
㈥ 侵權連帶責任人之一承擔責任後,如何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現實問題
呂某和施某是兩名社會人員,一次去酒吧玩,與客人張某發生了摩擦,雙方還動起手來,在廝打過程中,張某被兩人打傷。之後張某將兩人告上法院,要求兩人連帶賠償損失5萬元,法院也判決兩人對賠償承擔連帶責任。由於呂某家境富裕,先行支付了5萬元。之後呂某向施某提出承擔部分費用,但施某認為呂某已經支付了賠償,且呂某也動手打人,自己不需要再給呂某錢。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這是法律對於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如何行使追償權的規定,連帶責任人對外承擔了賠償責任後,需要在內部確定各自的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賠償數額應當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在一個或者數個連帶責任人清償了全部賠償數額後,支付了賠償費用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在這則案例中,呂某和施某是連帶責任人,施某的責任並不因為呂某已經支付了相應的賠償而免除,其應該根據自身責任的大小來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㈦ 共同侵權,就賠償款項的一部分與一個侵權人達成賠償協議,能否再向全部共同侵權人主張權利
《侵權責任法》第十三條規定:"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您跟一個侵權人達成賠償協議後,還可以像另外一個侵權人繼續主張賠償權益。——律雲050號雲律師
㈧ 請問在共同人身損害案件中,其中一人已經賠償了30萬元,現在還可以向其他侵權人求償嗎
法院判決書中有說明嗎,要看是不是連帶責任,或者責任共同侵權人之間的責任大小。一般可以與其他侵權人商量及求償。
㈨ 共同侵權人之間承擔什麼責任
共同來侵權行自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即數人基於主觀上的關連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這種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實際行為人、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2、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對於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是指數人既沒有共同故意又沒有共同過失,實施的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這里所謂的行為直接結合,實際上就是客觀的關連共同。3、共同危害行為。共同危害行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並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對此,本文專門設立一個題目進行討論。4、團伙成員。團伙組織的成員的集合行為,是指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沒有團伙的集合行為則可以避免造成損害的結果發生,如果該集合行為可以歸責於該團伙,則該團伙的成員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
㈩ 共同侵權行為人在承擔責任後享有追償權,其行使追償權向法院起訴的案由是什麼急
應定追償權糾紛。《擔保法》第31條,《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版解釋》第 9條,權都規定了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也就是說追償權在法律上是有相應的規定的,法律賦予了當事人在承擔義務後,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的權利。本案的性質其實就是趙某在承擔責任後行使追償權,所以該案應定追償權糾紛。
以上來自:http://ja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