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常見法律糾紛
農村征地補償。
村民得不到公平的利益分配,賠償款遲遲到不了回村民手中,面對已經答與村委會達成一致的開發商前來徵用土地,農民們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通過什麼途徑解決燃眉之急?村委會的決定未經廣大村民的認同擅自與開發商建立合同關系,所得資金流向何處?
Ⅱ 農村矛盾糾紛怎麼化解
由農村幹部,或鄉鎮司法所協調解決,協調解決不了的,通過法院訴訟解決。
Ⅲ 農村土地權屬糾紛是怎麼解決的
農村土地權屬糾復紛的制,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Ⅳ 農村土地糾紛處理辦法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屬,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Ⅳ 農村土地糾紛-砍果樹引起的土地所有權
土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徹底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群眾就不要提以前的事了,現在專就講依法使用或屬者承包吧,法律規定以及政策不能白制定了,政府土管部門根據事實以及相關規定完全可以確定使用者,誰也不要拿不是當理說。是你說的樹有點小了,還是怎麼回事,那麼大歲數的老婆婆有能力砍樹嗎?
Ⅵ 農村祖宗土地糾紛如何打官司
你具體些行嗎?總之土地屬於集體,你們只可以轉讓使用權
Ⅶ 農村林地糾紛怎麼處理
盡快向縣級人民政府申請調處,確定土地權屬。
縱橫法律網 韋鋒律師
Ⅷ 農村土地糾紛怎麼維權
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辦法
1、相互調解
農村土地出現糾紛大多是同一個家庭成員之間內較為常見,容親戚之間出現糾紛的話,首先就是相互協商調解,也有的找自己家族裡面比較有威望的老人來裁決。如果不是牽涉到很大利益的土地糾紛,一般的通過家庭內的和解都能解決,畢竟都是自家人也比較好說話。一般一個村裡的人都有點沾親帶故的,所以調解起來一般也比較容易。
2、村委會調解
如果是相互之間調解不了的土地糾紛矛盾,這個時候農民們一般都會找到村委會來調解。因為農村土地的分配就是村集體進行的,所以對農民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了解比較清楚,而且村幹部對村裡各農民家裡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處理村民之間的矛盾也很有經驗,因此在農村調解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3、縣市仲裁
如果村一級的委員會無法解決農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問題,那麼農民們還可以向更高一級的縣市申請仲裁。我國有專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其中就明確規定了農民土地出現糾紛之後仲裁的具體流程及方式。如果農民們需要申請仲裁的需要提前了解這部立法,對仲裁的具體形式以及內容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很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Ⅸ 農村土地糾紛怎麼走法律程序
您好: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程序是指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處理受理和處理土地權屬案件的具體程序,包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申請、受理、調查、調解和處理全過程。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受理和辦理土地權屬爭議,是解決爭議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土地權屬爭議的申請
(一)申請的概念
申請:是指土地權屬爭議申請人要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接受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行為。
申請是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先決條件。申請人主張土地權屬,要求行政機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首先要自己提出申請,不提出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一般不主動處理。但人民政府交辦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直接承辦,可不須當事人申請。
(二)申請的條件
1、申請人的條件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對申請的條件作了明確的規定。
第一,土地權屬爭議申請人應與爭議的土地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有明確的請求處理對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第二,申請人申請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材料。即,申請人負有舉證的責任。
當事人也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委託代理人申請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寫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2、申請書應當載明的事項
(1)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職務;
(2)請求的事項、事實和理由;
(3)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住址、郵政編碼。
二、土地權屬爭議的受理
(一)受理的概念
受理:是指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鄉級人民政府依照爭議管轄的規定對申請人的申請決定收案審理的行為。
(二)受理的時限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申請後,首先要根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十條的規定對申請人資格進行審查,並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
1、受理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2、不受理 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辦的爭議案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審查處理。
不作為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受理的案件包括:
(1)土地侵權案件;
(2)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3)土地違法案件;
(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5)其他不作為土地權屬爭議的案件。
(三)承辦人迴避的制度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受理爭議案件後,應當及時指定承辦人,對當事人爭議的事實情況進行調查,但與爭議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承辦人應當迴避。《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承辦人與爭議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應當申請迴避;當事人認為承辦人與爭議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有權請求該承辦人迴避。承辦人是否迴避,由受理案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