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消費領域中侵權的危害

消費領域中侵權的危害

發布時間:2021-02-21 21:42:09

『壹』 關於消費時被侵權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章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仿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了,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
(七)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八)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貳』 我國法律在對於在消費領域中侵犯消費者權益進行懲罰性賠償的規定有哪些

你抄好,主要有《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五條 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其他賠償標准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七條 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還有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領域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叄』 商家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要承擔什麼後果

(一)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民事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民事責任是指經營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或者其與消費者約定的義務,侵犯消費者的民事權利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民事責任一般發生在商品或服務的交易過程中。在交易的整個過程中,先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即經營者不讓消費者知曉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受利益趨動詐騙消費者購買、使用有瑕庇的商品,接受不合格的服務。經營者侵犯了消費者兩種或多種民事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如若消費者單訴侵犯知情權,並已構成侵權的,可按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判決商家賠禮道歉等;如若消費者以經營者侵犯知情權,即以欺詐的手段致使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不合格服務並主張經濟利益,應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的規定進行處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對經營者侵犯消費者知情權、欺騙消費者的懲罰性規定,適用時要慎重,正確把握經營者欺詐行為的有無。具體適用上,可根據1996年3月15日國家工商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三條中的13種規定去衡量,符合的即可認定有欺詐行為。
(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政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行政責任是行政責任在消費領域的具體體現,嚴格地說,它既包括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定職責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經營者違反國家有關保護消費者的行政管理法規定義務,違法經營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但後者無疑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在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往往也違反了國家的行政管理法規,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對於經營者違法經營的行政責任,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衛生法》、《廣告法》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經營者應承擔行政責任有九種情形。一旦經營者實施了上述違法行為損害消費者權益,有關行政機關有權依法給與行政處罰。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肆』 惡性消費侵權案件的不良行為

所謂不良消費行為是指,存在於廣義的消費領域中,雖然不違反法律規內定,但是有違公序良俗,容有違社會公德,污染環境、浪費資源,降低消費者自身或他人生活質量,以及可能對未來消費造成不良影響的各種行為。這10種不良消費行為是:明知駕車勸飲酒;景區公物不愛惜;觀看錶演比賽喝倒彩;野生動物上酒席;處理垃圾不分類;紅白喜事過奢靡;餐後離席滿桌菜;上網成癮害健康;住宿賓館長流水、長明燈;權益受損不行動,依法維權不積極。

『伍』 舉例說明自己在消費過程中受過的侵權行為 並如何解決的

你想用可以正常使用,沒影響
不想用,可以要求退貨,商家不退,可以到工商或者消協投訴、舉報商家

『陸』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危害是什麼

就象一個普通的偷盜行為,把別人辛苦生產的財富,他偷偷的拿著去消費了。社會影響:讓人以為不用付出就能享受美好生活。

『柒』 消費者被侵權不理的危害

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分很多權利,有公平交易權,自主選擇權,身體健康不受侵害的權利等等,具體不同權利懲罰措施不一樣

『捌』 網路消費領域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有哪些

自2015年3月15日起正式實施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在總結工商行專政管理部門監管執法和消費維權工屬作經驗的基礎上,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經營者義務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並對經營者不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義務的行為明確了相應的處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於工商部門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的職責,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制定和實施,更多意義在:1、強化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2、強化服務領域消費維權;3、強化消費侵權案件查辦

『玖』 惡性消費侵權案件的發展趨勢

消費侵權案件平均案值有所增長。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視。作為商品流通領域的主要監管部門,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扼制了各類消費侵權行為的增長勢頭。但與此同時,全國工商機關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總值卻高達1.77億元,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受理的消費者申訴案件也比上年同期增長7.34%,達到20餘萬件。這說明,消費侵權案件平均案值有所增長,消費者申訴量不斷增加,消費侵權問題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商品、服務仍是消費侵權「重災區」。從工商機關查處的案件類型看,商品、服務消費侵權案件所佔比重最大並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工商機關共查處此類案件佔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總數的近九成,所佔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6個百分點。從消費者申訴的內容看,商品、服務的質量申訴所佔比重大且增長幅度大。工商機關共受理此類申訴比逐年增長,占受理消費者申訴案件總數的近60%。在商品中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仍然是消費侵權的主要形式,這類案件佔到查處案件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也是商品、服務消費領域侵權問題長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0萬元到30萬元案件查處量有所上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住房日益成為消費熱點,相關消費侵權問題也日益增多。由於這類領域涉及消費金額較高,一旦發生侵權問題往往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個體戶是消費侵權的主要責任方。無論從消費侵權案件查處情況看,還是從消費者投訴、舉報情況看,個體工商戶是消費侵權的主要責任方。從消費者投訴情況看,被訴方也主要為個體工商戶,相關案件接受9萬件,約占總量的45%;公司35268件,約佔18%。從消費者舉報情況看,違法主體以個體工商戶為主,占已處理舉報案件的37.23%。

閱讀全文

與消費領域中侵權的危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