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訴訟屬於民事訴訟中侵權行為之訴
主要涉及到《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道路交通法》以及最高院關於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
『貳』 請問道路侵權如何計算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級傷殘的標准規定如下: 4.5 Ⅴ級傷殘 4.5.1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 中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受限,需要指導; b) 外傷性癲癇,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作平均每三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月二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周四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 c) 嚴重失用或失認症; d) 單側嚴重面癱,難以恢復; e) 偏癱或截癱(一肢以上肌力2級以下); f) 單癱(肌力2級以下); g) 大便或小便失禁,難以恢復。 4.5.2頭面部損傷致: a. 一側眼球缺失伴另一眼低視力1級;一側眼球缺失伴一側眼嚴重畸形且視力接近正常; b. 雙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伴雙眼低視力1級;或一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該眼低視力1級以上,另一眼低視力2級以上; c. 雙眼低視力2級以上; d. 雙眼視野重度缺損(直徑小於20°); e. 舌肌完全麻痹或舌體缺失(或嚴重畸形)50%以上; f. 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20枚以上; g. 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重度聽覺障礙; h. 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i. 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 j. 雙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 k. 外鼻部完全缺損(或嚴重畸形); i. 面部瘢痕形成40%以上。 4.5.3脊柱胸段損傷致畸形癒合,影響呼吸功能。 4.5.4頸部損傷致: a. 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50%以上; b. 影響呼吸功能。 4.5.5胸部損傷致: a. 肺葉切除或胸膜粘連或胸廓畸形,輕度影響呼吸功能。 b. 器質性心律失常。 4.5.6腹部損傷致: a. 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嚴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b. 一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另一側腎功能輕度障礙。 4.5.7盆部損傷致: a. 雙側輸尿管缺失或閉鎖; b. 膀胱切除; c. 尿道閉鎖; d. 大便或小便失禁,難以恢復。 4.5.8會陰部損傷致陰莖體大部分缺失(或畸形)。 4.5.9 外陰、陰道損傷致陰道嚴重狹窄,功能嚴重障礙。 4.5.10 肢體損傷致: a. 雙手缺失(或喪失功能)90%以上; b. 一肢缺失(上肢在肘關節以上,下肢在膝關節以上); c. 一肢缺失(上肢在腕關節以上,下肢在踝關節以上),另一肢喪失功能50%以上; d. 一肢完全喪失功能。 4.5.11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44%以上。
用2012最新綠色輔助專區
有需求的直接搜: 問道etianlong
mzoxvuayua16553441822012-5-17 14:25:25
『叄』 《侵權責任法》與《道路交通安全法》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
《侵權責任法》第六章並未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進行全面規定,僅對《道內路交通安全法》第容76條沒有涉及的內容進行了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已經規定的規則不再予以規定,直接適用該條件的規定。可以說《侵權責任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相互補充的關系,《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於道路交通事故的大多數問題進行了規定,不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道路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等問題,而且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道路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等問題,而且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的行政責任。《侵權責任法》僅對《道路交通安全法》未予規定的特殊的使用人與所有人分離情況下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主體、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等問題進行了規定。因此在法律適用上,要將《侵權責任法》與道路交通事故相互結合。
『肆』 關於如何應對道路(施工便道)侵權索賠的法律意見
公司某項目部出現的拉沙車輛在便道上翻車,造成車輛嚴重損壞、司機傷殘的事故,現車主及司機要求項目部賠償損失引發爭議。現針對此事故的處理,現提供如下初步法律意見,供參考:一、本事故法律性質為侵權責任本案中涉及的三方當事人:車主、司機、我方項目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五條、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三)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施工便道的管理人為我方,因此,對施工便道具有設置、維護或管理的義務。道路責任是過錯推定責任,即如果我方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則推定為有過錯,應對事故損失承擔侵權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車主應對司機承擔無過錯責任,即無論車主是否有過錯都應當賠償司機損失。但本案中,車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我方追償。二、法律關系簡析假定我方侵權成立,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可知,我方與車主間是道路侵權法律關系,車主與司機間是僱傭法律關系,我方是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司機人身損害的侵權一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五條,車主可以我方為被告起訴。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司機可以車主為被告起訴,也可以我方為被告起訴。三、侵權的構成和我方的抗辯理由本案中,道路侵權賠償責任須具備如下條件:1、有致害行為,2、有受害人損害事實,3、損害事實與道路安全性的缺乏有因果關系,4、所有人或管理人對造成道路的非安全因素具有過錯。上述1、2項已成客觀事實。關健在於3、4項的證據證明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無過錯責任)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條、國家對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尚未登記的機動車,需要臨時上道路行駛的,應當取得臨時通行牌證。第十九條、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第一百一十九條、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根據上述法律法規,結合本案中,我方的免除或減輕責任的理由有:1、 我方的施工便道是按施工便道建設標准(是否有相關規定?或業主的招標文件是否有規定?)的,是符合安全通行要求的。2、 我方在管理中,對施工便道盡到了管理責任,如養護、設置了適當警示標志等。3、 受害人自己具有重大過錯。四、證據准備1、 國家、行業或業主的「便道施工標准」。2、 施工便道有第三方驗收,證明是符合使用標准。或收集事故地點的便道的數據:寬度,坡度等,以證明是標准施工的。3、 道路照片。證明在便道中設置了相應的提請司機注意等等警示標志。4、 我方是否有便道管理規章制度,是否設置了相應的安全員。5、 車輛無證照的證據:當事人自認、會議紀錄、交管部門證明、其它當場目擊證人證言。證明無證上路,違法,受害人一方有重大過錯。6、 司機是否具有合法的駕駛執照?是否具備駕駛此類車型的資格?7、 超載的證據:車輛的載重標准(生產廠家的標准和汽車使用說明書),以前的收料記錄。證明車損的直接原因是超載,受害人有重大過錯。8、 本次事故時超載的事實:前面車輛均已安全通行,而當其通行時便出現事故,是否能讓前面已通行司機或挖掘機司機等的證人證言。結合第7條推定本次超載的事實成立。9、 其它五、其它1、 無照車輛不得上路通行一般只是承擔行政責任,不是導致車損的直接原因。本次事故中對方一定是超載的事實也沒有直接證據。2、 證人如果能當庭作證,才具有充分的證明力。如果不能出庭作證須有不能出庭的理由:如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住院等。如果不願意出庭作證,則讓其寫一份證言並簽字,也比沒有任何證據好。3、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此,沒有交管部門的交通事故鑒定結論書,應當是司機方的責任。也造成本案責任的劃分缺乏基本的權威認定。4、 即使我方證據充分,但因為無法證明對方的行為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或存在主觀故意,那麼,最終則是一個責任劃分的問題,目前也沒有事故鑒定結論,而責任分配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范疇,基於現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司法不公,本案一旦進入訴訟,也可能被判承擔責任,所以我方應有心理准備。 再提醒:一、我們便道主要產生的責任來自於:1、在便道上進行施工時,未盡安全管理義務,致人傷害事件。《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五條: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2、由於我方對自己管理范圍內的便道,未盡到必要義務,產生有維護、管理上瑕疵,從而引發致人傷害事件。《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二、管理瑕疵,是指構築物存在維護不周、保護不當、疏於修繕檢修等不完善的問題,使構築物不具備通常應當具備的安全性。確定維護和管理瑕疵,通常採用客觀說作為標准,認為對維護管理瑕疵應進行客觀的判斷,惟以瑕疵的存在、不安全狀態的存在為標准,至於其產生原因如何,無需過問。根據這一標准,檢驗構築物是否具有瑕疵,強調其是否具備通常應有之安全性,凡不具備通常應有的安全性,即可認定維護和管理的瑕疵。這種標准,有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證明維護和管理瑕疵,可以採用初步推定的理論,即於損害事故發生時,先推定管理和維護有瑕疵的存在,如果維護和管理者認為無瑕疵,則須舉證證明,以推翻該項推定始可免責。 因此,可以看出道路責任是過錯推定責任,即:如果我方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則推定為有過錯,應對事故損失承擔侵權責任。當然,我方的管理不善與對方的傷害之間應當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即我方未盡義務是導致傷害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證明「無」要比證明「有」更困難,甚至有時是難以舉證的。所以說,一旦出現事故,既使對方也有過錯,法院從保護受害人價值角度出發,無論我方做得多麼完美,總能找到一些沒有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的依據,從而判決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在很多案例中有類似的反映。 三、為防患於未然,還是要不斷地做好便道的警示標志,用照片等資料記錄下來。在明顯存在危險的地方,盡可能修復它。 如果可以盡量少用或不用,可以發布「封閉通知」,張貼在入口處,其它處也可張貼,並用照片等資料記錄下來,以作為證據。 如果便道危險性確實很大,又有其它通路時,可以視情況填土封閉,永絕後患。 四、風險無所不在,我們只能做到盡可能地防範。
『伍』 我家唯一出行道路被鄰居強硬攔截至無法出行,如何才能確定對方是侵權犯法行為
你家宅基地上的面積包括被強占的地方就可以起訴。
『陸』 三家共用的道路 侵權了
可以起訴他。不用等他造好就可以起訴。
僅接受成都、德陽地區電話咨詢。
『柒』 侵權責任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詳細的那隻有全文啦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10-29/26/362098.html 《中華人民共回和國侵權責任答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05260
『捌』 侵權法第八十九條如何應用
您好,【 侵權責任法釋義】第八十九條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此條是對公共道路上的堆放物等妨礙通行的物品引起侵權的規定,承擔責任的主體即包括對公共道路負有管理責任的單位或者個人,也應包括具體實施堆放、傾倒、遺撒等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前一類責任主體承擔侵權責任應源自於其他法定或者約定的管理義務,可以理解為只要因公共道路上的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侵權的,視為對道路負有管理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未盡到相應管理義務,應該說事實上適用的是無過錯原則。後一類責任主體承擔侵權責任應源自於其在公共道路上實施了堆放、傾倒、遺撒等危險行為,應該說適用的是過錯原則。
本條是關於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造成他人損害責任的規定。
一、關於公共道路
公共道路是指公共通行的道路。根據公路法和公路管理條例的規定,公路是指經公路主管部門驗收認定的城間、城鄉間、鄉間能行駛汽車的公共道路,公路包括公路渡口、公路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本條所說的公共道路包括但不局限於公路法、公路管理條例中的公路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道路。公共道路既包括通行機動車的道路,也包括人行道路。另外,廣場、停車場等可供公共通行的場地、建築區劃內屬於業主共有但允許不特定的公眾通行的道路都屬於公共道路。
二、關於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
本條規定的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是指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物品,影響他人對該公共道路正常、合理的使用。公共道路的使用關繫到公眾的利益,在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會對他人的安全造成不合理的危險。公路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圍內擺攤設點、堆放物品、傾倒垃圾、設置障礙、挖溝引水、利用公路邊溝排放污物或者進行其他損壞、污染公路和影響公路暢通的活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機動車載物的長、寬、高不得違反裝載要求,不得遺灑、飄散載運物。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既可以是堆放、傾倒、遺撒固體物,例如,在公共道路上非法設置路障、晾曬糧食、傾倒垃圾等;也可以是傾倒液體、排放氣體,例如,運油車將石油泄漏到公路上、非法向道路排水、熱力井向道路散發出大量蒸汽。
被侵權人被堆放、傾倒、遺撒的妨礙通行物損害,有多種情形。例如,行人在公共道路上被妨礙通行物絆倒、滑倒;司機被公共道路上非法堆放的物體遮擋視線,駕駛機動車撞到路旁的建築物上。
三、關於有關單位或者個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主要是指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的單位或者個人。任何人都應當遵守道路管理規則,避免在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可能是行為人主動將物品堆放、傾倒、拋撒在公共道路上,例如,故意將垃圾傾倒在路面上;也可能是有關的單位或者個人疏於對物品的管理,導致該物品妨礙公共道路的通行,例如,在運輸貨物的時候,行為人沒有將貨物束緊,貨物在運輸途中散落到公路上。但是,也不完全排除對公共道路負有管理、維護義務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責任。為了保障公共道路具有良好的使用狀態,公共道路的管理、維護者要及時發現道路上出現的妨礙通行的情況並採取合理的措施。例如,要及時發現並清理道路上出現的妨礙通行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玖』 侵權法我家門前道路被占,村官濫用私權不予合理解決,還強行霸佔,
如果因為你家門前的路被佔用影響了你的正常出行,你可以相鄰專權糾紛起訴侵權屬方。
鄉下的宅基地前面應當保留必要的通行空間。
如果你不願意通過訴訟解決,那就可以通過媒體披露該事件。讓輿論去評價是非曲直。
當然也可以向上級政府投訴,不過效果不明顯。但是向人大 政協 紀檢監察部門投訴還是會有一定的效果。大事他們管不了,這種涉及民生的事情,他們應當願意干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