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代理侵權的問題。。
一般獨家代理的話,要簽給有資質的企業,他都沒有營業執照,你們這個內獨家代理的合同可以要求法容院確認無效,確認無效的話,你們要返還當初他交的代理費,你們當然也構不成侵權。
當然,如果他以欺騙的形式獲得獨家代理,比如偽造營業執照的話,合同可以撤銷,你們也不構成侵權,代理費也可以不退還
如果你們當初簽訂合同時已經知道他沒有營業資格,並且約定他取得資格後由他代理,在此期間你們不銷售的話,你們就侵權了,但是一般這樣約定的很少,他2年都沒有營業資格不能銷售,實際上給你們造成損失了。這個還是要看你們具體合同的情況,反正這個官司有的打,你們也是有道理的
2. 產品的地區獨家代理權被侵權,怎麼辦
可以通過當地的工商部門
和
315協會
不過這問題不是很好解決啊
最好能知道他的拿貨渠道
你也可以在廣告方面多多提高你的總代形象在輿論上給他壓力
3. 關於產品獨家代理是否侵權的問題
具體是什麼產品,有些產品是不能拒絕提供的,比如計程車的服務,內
產品的買賣合同是容雙方合議的結果,達不成買賣合約,就可以不賣。另外,沒有代理權的話,投標書中應該把這寫清楚,這樣就不會造成這樣的尷尬了。另外,A公司不會不賣該產品的,否則他拿代理權有什麼意義,可以讓能買到的人提供該產品給你公司。
4. 被起訴實用新型專利侵權,但產品是代理某個公司的,要怎麼處理
問題一抄:A公司只是代理B公司襲的產品,C公司可以告A公司侵權嗎?可以,銷售侵權產品也是侵權。問題二:B公司生產的產品,在2009年就已經生產並在工程上使用了,C公司告B公司侵權,B公司能通過「先用權」,反告C公司的專利無效嗎?這個需要分析分析該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是怎麼寫的,如果確實有改進,並且該改進不是公知技術,可能只能部分被無效。判斷是否侵權也是一樣,要以現有技術提起抗辯,必須證明你所用的技術全都是已經公開的技術。或者在專利申請前進就已經在生產、銷售、使用了。
5. 產品代理商能不能起訴商標侵權的原告
需要是產品的獨家代理或排他性代理商,才能以自身名義起訴商標侵權的原告。否則,需由商標權利人另行授權。
6. 廠商的產品有侵權了,那經銷商是否也要負法律責任
廠家產品侵權,經銷商也是要服法律責任的。涉嫌品牌仿冒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被仿冒的產品是非注冊商標產品,則構成混淆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范疇,應按《反不正當競爭法》承擔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
(一)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
第十八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六條規定實施混淆行為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商品。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並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並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種情形是被仿冒的產品標識為注冊商標,則屬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應該《商標法》承擔責任。
《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第六十條規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三條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6)產品侵權代理擴展閱讀:
案例:金華查處6起偽造阿克蘇產地蘋果銷售案
近日,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市場監管局根據市局稽查支隊的統一部署,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的商標權利人在轄區4個冷庫內查處6起偽造產地的蘋果銷售案。
據調查,2017年12月期間,徐某等6名水果經銷商。分別在陝西、甘肅、山西等地收購當地產的蘋果,裝進印有「阿克蘇糖心蘋果」和「產地:新疆阿克蘇」等字樣的紙箱,運往金華,存放在不同冷庫,以待春節前旺季銷售。
至案發時,當事人共購進此類蘋果9100餘箱,計5萬余公斤,案值30萬元,經商標權利人鑒定均為假冒「阿克蘇糖心蘋果」。
金東區市場監管局認為,當事人的行為違反新《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於「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相關條款,涉嫌虛假宣傳。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7. 代理商侵權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56條第3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版商品,能證明該商權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很清楚,你需要向法庭證明,你的產品的合法的來源,包括進貨憑證、票據、合同等等,並及時向法庭申請追加那個給你供貨的單位作為被告。只要你能證明你和供貨單位之間存在合法的手續,不存在串通的可能性,法庭就不會判你承擔責任的。
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專業性比較強,案件程序性規定比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錯過程序而不明不白的敗訴。你也不可能從網上了解到更多的解決方案,因為別人不掌握你的證據材料。所以,建議你立即咨詢專業的律師為你提供解釋,必要時,律師迅速介入,為你維護最大的合法權益,也幫你處理很多善後措施。
順便說一句,那個國外總部自然會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業律師代理本案,他們開庭前一定做過詳細周密的調查,也不排除他們已經委託了公證部門公證過購買過你的產品。因此,不要把對手想的太過簡單。
8. 產品侵權問題!急!
1、綜合你說的情況看,你代購的產品應當是廠家的正規產品,不存在產品侵權問題,你侵犯的,可能是該產品在該地區的代理商的獨家代理權。
2、你不會有刑事責任,他們在嚇唬你。代理商也告不到你:代理商與廠家有獨家代理銷售合同,在該地區享有獨家代理權,如果有其他人也在該地區銷售同一產品,應是廠家違約,代理商只能依據他與廠家的獨家代理合同去追究廠家的違約責任,卻告不到你頭上。
3、如果產品廠家實行授權銷售,你未經授權擅自銷售產品,侵犯的只是廠家權利,廠家可以起訴你請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代理商沒這個權利。
4、「如果我侵權了,要付出什麼樣的責任?」:停止侵權銷售,賠償損失唄。
5、「現在代理商那邊通過在我這買產品的人拿走了一盒!」:他們是在取證證明在他們有獨家銷售權的地區有人在銷售同樣產品。
6、代購這個詞是想遊走在法律邊緣,以為代購就不是銷售、在外地代購來的就不是在本地銷售,其實這是站不住腳的說法:你從外地代購回來後,又轉賣給他人並從中加價獲利,就是銷售行為;雖然你是從外地代購來的,但代購到手後是在本地固定地點銷售的。所以仍然可以認定為商業銷售行為。
代購不辦理執照不交稅費,如果查到你的銷售量較大,被舉報到工商或稅務機關可能會有些麻煩。
7、你現在最好想想對方能拿到證據證明你的銷售量有多大,如果銷售量不大沒太大事;另外要將為你供貨的上家的信息收集全、將你們之間的來往賬目聯系證據等保存好。
其實如果你上家的貨是真的:上家應也有獨家代理權,他將貨跨地域銷售給你,你上家也和你一樣侵犯你所在地代理商的獨家銷售權,應和你一樣承擔責任。
如果你上家賣的貨是假的或沒有代理權:他是主要侵權人,你不知情可以減輕責任。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9. 產品侵權市一級以下代理需要負責任嗎
連帶責任,不是說只有一級代理負責任,是說被侵權人可以找任何侵權人主張侵權責任,而最終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則是各侵權人內部的妥協或者調查得知最終是誰導致產品侵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