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主體有權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邱戈龍尖端知識產權律師認為這個問題按照法律規定,專利權人及利害關系人均有權向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專利權人就是專利證書上載明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如果是自然人需要提供與之相對應的身份證,如果是法人需要提供與之相對應的營業執照。如果是經過受讓而取得的專利權,不僅要准備轉讓協議及受讓企業的營業執照,還得提供國家專利局的轉讓登記證明。因為專利權雖然是民事權利,可以由當事人之間自由處分,但專利權屬於絕對權和排他權,權利產生和變更必須經過專利局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方為有效。
利害關系人指專利許可使用人。專利許可分為獨占許可、排他許可及普通許可三種形式,獨占許可是指,被許可人在一定范圍內獨家使用,任何其他人包括權利人本人也不能使用;排他許可,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只有權利人本人和被許可人可以使用,其他任何人均不能使用;普通許可,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獲得使用權,但是無任何排他權。因為獨占和排他均具有排他性,所以該兩種人均有權單獨向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他們提起訴訟時,需要提供專利許可合同(如果有備案提供備案證更好)及被許可方的營業執照。因為普通許可不具有排他性,該范圍內是否出現侵權是否予以制止,普通許可的許可使用人無權決定,所以該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無權單獨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Ⅱ 原告提起的侵權之訴中,涉及到合同效力,可否就合同效力進行審查
法庭應當審查的。
Ⅲ 因侵權糾紛提起的訴訟應由哪個人民法院管
侵權糾紛由侵權行為地和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行為實施地和結果發生地。
Ⅳ 誰有權提起商標侵權訴訟
關於可以提起商標侵權訴訟的情形。我國商標法規定: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版關系人在下列被侵權權的情形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未經權利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
2、銷售侵犯權利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
3、偽造、擅自製造權利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權利人的注冊商標標識;
4、未經權利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投入市場;
5、給權利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失。
Ⅳ 確認不侵權之訴與侵權之訴分別由權利人和侵權人向不同法院提起的時候,如何確
確認不侵權之訴與侵權之訴分別由權利人和侵權人向不同法院提起的時候,如何確?確認不侵權之訴與侵權之訴分別由權利人和侵權人向不同法院提起的時候,如何確?
Ⅵ 承運人是否有權就承運標的提起侵權之訴
你如果是抄買方,賣方和你約定的是到岸價(到達後成交),賣方承擔運費、那在中途發生損毀、滅失也和你無關,不算是交付;如果約定的是自提貨物價格(包括自己聯系安排第三方承運人),那賣方把貨物裝上運輸工具後就算是交付了;如果同樣是自提價格,但是你是委託賣方代為運輸業務(買方承擔運費),只要貨物裝上運輸工具也算是交付。
Ⅶ 一個個案,既可以提起合同之訴,又可以提起侵權之訴,
「一事」之「事」,我認為應作為「事實」講。
你前面的例子內容講的好像不太清楚。因此舉最簡單的一個例子,說明你問的問題:
市民坐公交車,買票上車到站下車。這樣某市民甲上車交錢買票,與公交公司是合同關系。途中,因為司機駕駛不當,致使甲嚴重摔傷,造成損失。
根據《合同法》規定,甲可以選擇按照《合同法》規定,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並賠償其經濟損失。違反什麼約,就是安全運送之約,造成何種損失,即醫療費、誤工費、伙食補助費、傷殘賠償金等等。
同樣,甲可以選擇按照《民法通則》規定,以公交公司侵害其人身權,造成損失為由起訴。要求其承擔醫療費、誤工費、伙食補助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等。因為其違約行為造成了甲的身體傷害,侵害其身體健康權。
「事」即是甲乘車被撞傷這一「事實」。因此,乘客甲不能就其乘車受傷造成損害的事實,既要求公交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又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提起兩個訴訟。但是,兩相比較,選擇何種之訴,對於當事人來講是有差異的。
比如:1、合同具有相對性,如果提起合同違約之訴,就不能再起訴他人,比如與公交車相撞的其他車主,而侵權之訴則可以,因為對方有過錯;2、舉證責任不同,因為合同之訴只要合同相對方違約,即便是因為第三方原因,只要舉出對方違約情事,就可要求其承擔責任;侵權不同,侵權之訴需要舉證損害事實存在,對方過錯,過錯與侵權之間的因果關系(特殊侵權除外);3、可選擇的責任不同,違約不可訴精神撫慰金,僅限於實際損失;侵權則可以要求對方承擔精神損害的賠償,即撫慰金;4、合同之訴,具有無因性,不考慮過錯對於賠償的折抵,而侵權之訴,對方過錯,可以減輕另一方的責任,按照過錯大小承擔民事責任。
因此,可選擇之訴的主動權,在於受損害方,這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據,使受侵害的權利獲得最大的維護。
附參考:
《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Ⅷ 權以外的其他權利受到侵犯,當事人是否有權提起訴訟
訴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在其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生民事爭執時,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作出正確裁判,以保證民事權利義務得以實現的權利。
訴訟權利,是為了保證訴訟程序的有效進行,法律賦予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訴權和訴訟權利,二者之間雖然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但它們畢竟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權利。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法律依據和內容不同。訴權是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以及依據憲法制定的民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賦予的。我國憲法第11條規定:「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第12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第13條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條規定,審判民事案件,解決民事糾紛,是人民法院的任務。民事主體在其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生民事權益爭執時,就可以依據上述規定,請求人民法院給予司法保護,即享有訴權。而民法、經濟法則又具體規定了民事主體在其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生爭執時,享有訴權的范圍和行使。如我國婚姻法第25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經濟合同法第45條規定,經濟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商標法第39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著作權法第11條規定,著作權侵權糾紛,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法、繼承法等也都有相應的規定。可見,訴權決不僅僅是民事訴訟法所賦予的,它首先是民事主體的一種憲法性權利、它的理論基礎是國家和法律產生以後,禁止民事具體「自力救助」,由國家給予「公力救助」。而訴訟權利,僅僅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權利,憲法和民法、經濟法沒有規定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我國民事訴訟法賦予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的內容主要有,第50條規定的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查閱有關材料;第52條規定的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第178條規定的當事人有申訴權。
(2)時間有先後之分。訴權產生在先,訴訟權利產生在後。從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生民事權益爭執時起,民事主體就享有訴權,即有權請 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作出正確裁判,以保證民事權利義務得以實現的權利。而訴訟權利是提起訴訟後才產生的權利,比如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有:起訴,應訴,委託他人代理訴訟,申請迴避,提供證據,進行辯論,查閱案卷材料,請求調解,自行和解,原告放棄或變更訴訟請求,被告承認或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提起反訴,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等等。
Ⅸ 看這個例子,我可不可以在提起侵權之訴的同時提起違約之訴
民法上一般分為侵權和違約兩大類,還有侵權和違約混和.他們的情況是混和.(如果肇事責任不是公交公司的車而是另外一方的車,那麼另外一方則是侵權人.如果都有責任則雙方都是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在侵權和違約混和的情況下,原告可以選擇提起其中一種訴訟,不能同時提起兩個訴訟事由.
提起侵權之訴的賠償一定大於提起違約之訴,但是,侵權之訴需要證明侵權人的行為與被侵權人的損失具有因果關系,舉證責任是大於違約之訴的.違約之訴只需要有合法的合同(本案中的車票),就可以了.
我的法律意見:
提起侵權之訴,因為,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和車票都比較容易搜集,證據並不是很復雜.可以提起侵權之訴.這個案件事實清楚,一般都會勝訴,只是賠償的金額的問題.
費用計算:包括醫療費、營養費、交通費、護理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賠償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