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標侵權的問題行為有哪些
根據《商標來法》的規定,下列源商標使用形式,為侵犯商標專用權的主要表現形式:(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具體包括四種情況:1、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2、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的;3、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的注冊商標相同商標的;4、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的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的。未經許可實施此種行為,無論屬故意或過失,均構成對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這類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1、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2、未經商標權人委託或者授權而製造其注冊商標標識;3、超越商標權人授予的許可權任意製造其注冊商標標識;4、銷售屬於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第四種侵權行為,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完畢。
B. 論商標權保護存在問題及對策
商標是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標識,是企業商品或者服務質量和信譽的集中體現,是相關公眾認知該企業的關鍵媒介,商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一個企業所努力的一切都是為了提高其品牌形象,也即商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商標的重要性決定了保護商標是企業管理和運營的應有之義,而商標的保護,在法律上,就是保護商標專用權,即保護企業在特定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商標的排他性權利。然而我國企業在商標保護問題上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企業的商標保護意識淡薄,於商標的作用認識不足產品和商標是品牌戰略的基礎條件。在國際上,商標被公認為最重要的知識產權,名牌商標更是價值連城。許多跨國公司和知名企業都將自己的商標視若珍寶,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進行保護。而在國內許多企業對於商標在市場競爭中決定成敗的戰略作用並不重視,對商標的忽視造成損失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企業營銷方式本末倒置,商品進入市場試探消費者反映,被消費者接受並熟知後才申請注冊商標,結果不是被他人搶注就是同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而被駁回。有的企業在商標超時使用的情況下,沒有及時續展登記,失去商標權,使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悔之晚矣。甚至有的企業在合並、兼並中,只注重對有形資產的評估,而忽視了對商標價值的評估。在權衡利益時舍棄了最具價值的部分。
二、偏重短期利益,缺乏商標的戰略布局。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企業眼中的淘金寶地。為了能夠在世界最大、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上站穩腳根,各大跨國企業往往是採取先輸出產品,然後輸出資本,最後輸出品牌等無形資產的手段搶灘登陸。而中國無論是面臨改制的國企還是試圖尋求靠山的民企,對於紛至沓來的外國資本都報以單純的信任予以接納。
三、不注重商標的使用和管理,致使假冒商標泛濫。商標是用來區別商品的重要標識,充分使用好商標能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經濟效益,有的企業使用商標時,沒有把商標、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輕重點把握好。商標特點不突出,消費者難以辨識。個別企業還存在隨意改變注冊商標的圖形、文字及其組合的行為,造成了同一產品卻有不同商標的混亂局面。不但不利於企業樹立一個長期、統一的品牌形象,也為制假販假的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商標的正確使用對於企業品牌的維護至關重要,商標的嚴格管理同樣是保護商標、維護品牌的一個重要環節。商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包括商標的設計、注冊、印製、使用、保管、倉儲、銷毀等幾大項。這其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認真對待,任何一環的缺失都可能導致商標沒有被正確合法的使用,形成損害企業品牌的潛在危機。
自我國加入WTO後,國外跨國公司進入我國市場並帶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企業應提高商標意識,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商標和品牌。
一、改變觀念,強化商標保護意識。商標是品牌在法律上的體現,商標作為企業形象和信譽的象徵。是企業參與國內、國外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所以,企業應加強對商標注冊、使用和權利的保護意識。因未正確使用商標而遭受損失的企業應及時拿起法律武器,主動利用商標保護規則,打擊侵權行為,維護企業的合法商標權益。
二、強化名牌意識、打造馳標名牌。意識實際上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意識,正確的名牌意識,能夠指導企業實施有效的名牌戰略,以長遠的眼光制訂正確的名牌發展規劃從而奪取市場、獲得效益。當前國內企業的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商標的知名度的基礎上,商標一旦涉及知名度,如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標,商標便成為了名牌商標而具有了更廣義的含義。我國對馳名商標在商標注冊程序、商標終止程序和商標使用過程等多方面都進行特殊保護。對馳名商標的反淡化、馳名商標的反搶注的規定。有效的避免了品牌形象損害、企業無形資產的流失。馳名商標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其價值甚至超過有形資產。
三、提高產品質量,加強企業內部商標管理。
更多有關專業商標知識或者更多服務,請登錄 www.shewentm.com 或者致電 010-82685045
C. 商標侵權的預防應考慮的問題有哪些
1、以核來准注冊的商標為准,自實際使用的商標僅為參考。
2、正確判斷近似商標和類似商品。
3、合理界定正常使用行為。
4、商標注冊人的違法使用不影響案件定性。如未注冊標記、自行轉讓等。
5、商標侵權人的主觀故意不影響案件定性。但流通領域以及為他人提供便利條件的,強調行為人具有主觀因素(包括故意和過失)。
6、侵權行為是否產生實際損害後果不影響案件的定性。
7、服務商標繼續使用問題。
⑴連續使用至93年7月1日的服務商標,雖與他人在相同或者類似的服務上已注冊商標(公眾熟知商標除外)近似的,可以繼續使用,但須遵守下列規定:
A、不得擴大該服務商標的使用地域;
B、不得增加該服務商標使用的服務項目;
C、不得轉讓該服務商標的圖形、文字、色彩、結構、書寫方式等內容,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區別為目的的改變除外;
D、不得將服務商標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
⑵繼續使用權人已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的,不得再享有該商標的繼續使用權。
⑶1993年7月1日後使用的服務商標,無繼續使用權;繼續使用人與商標注冊的使用發生實際混淆,引起誤認的,繼續使用人應當在使用該商標時增加地理名稱標志,以相區別。
D. 從一起商標訴訟案淺談商標侵權的幾個問題
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以下行為屬於商標侵權行為:
1.未經商標注冊人回的許可,在同一種商答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2.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3.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4.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
5. 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6. 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7. 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E. 認定商標侵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般地,構成侵權行為必須具備四個要件:一是有違法行為存在;二是有損害事實發生;三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四是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有過錯。商標侵權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因此,認定商標侵權行為無疑要考慮上述四個基本要件。同時,還應充分注意到商標侵權行為自身的特殊性。
(一)有違法行為存在
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即發生了行為人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擅自在相同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妨礙商標注冊人行使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商標違法行為的存在是侵權行為構成的前提條件。
(二)有損害事實發生
損害事實在商標侵權行為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條件。至於損害事實,可以是物質損害,也可以是非物質損害。物質損害是造成商標注冊人在經濟利益上的減少、消滅。非物質損害是因侵犯商標專用權而致使權利人的商品信譽、企業形象被損毀、貶低。非物質的損害是無形的,並且當時是無法計算的,但終歸導致權利人財產利益的減損。在實踐中,對物質損害的認定應由被侵權人舉證,而對於非物質損害的認定,舉證卻是非常難的,因此無需被侵權人舉證。只要有違法行為的存在,便認定為有非物質損害,被侵權人即可要求停止侵害。
F. 關於商標侵權問題
商標印製單位未對證明文件和商標圖樣進行核查、商標印製委託人沒有提供相關證明文版件,或者商權標印製委託人所要求印製的商標標識不符合規定,有以上三種情形之一,且印製的商標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屬於《商標法實施條例》所規定的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商標侵權行為,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並可處以罰款,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G. 如何解決當前的商標侵權問題
解決當前的商標侵權問題,是一項法律性、政策性及其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它既涉及到立法、司法和執法和管理等層面,也涉及到經濟、文化、政治、外交等領域,因此是一項巨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效率,增大處罰力度。改革開放20年是我國立法工作步入正軌、法制建設逐步走向正規化、科學化、民主化的時期,但是應當看到,由於歷史的積淀太多,目前,我國的立法體制還不夠完善,立法效率仍然較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明顯滯後於經濟發展的步伐。為改變這一現狀,應加快實現人大常委會委員專職化的進程,在立法程序上理順立法機關與政府部門的關系,進一步增大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擴大公民對法律修改的意見和建議的參與度,同時,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加大對經濟犯罪的處罰力度,嚴懲日益高科技化的違法犯罪行為,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氛圍。
(二)追究商標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理順行政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按照我國《商標法》的規定,我國商標專用權保護實行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並行的雙軌制,因此商標侵權的法律責任既有行政責任,也包括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首先,行政、司法保護雙軌制,是現階段具有我國特色的商標保護體制,由於行政保護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點,因此大部分商標侵權案件是通過行政執法機關處理的,但隨著我國商標法律與國際商標法律的接軌以及社會商標意識、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行政保護日益顯示出其不足之處。因此要求加強兩方面工作,一是增強行政執法部門隊伍總體素質、提高商標管理和行政執法水平;二是充實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機構和人員,提高知識產權審判專業化水平。其次,按照有關規定,對於商標侵權案件,涉嫌構成犯罪的,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該案件向司法部門移送。對於案件移送,雖然法律上已有明確規定,但實施起來仍不夠順暢,影響案件移送的主要因素有:1、案件的定性標准不統一;2、案件定性的法律依據不一致;3、個別行政執法部門片面追求辦案數量;4、個別司法機關的消極司法行為。實踐證明,加大執法力度,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是極其有效的措施,因此,當前既需要積極引導權利人依法通過司法途徑打擊侵權行為,更需要確保移送渠道暢通。再次,有學者認為,制裁商標侵權行為最有效的手段是損害賠償,這一見解不無道理。對於商標侵權的民事責任方面的賠償問題,現行《商標法》規定工商部門有權應被侵權人的請求責令侵權人賠償損失。這實際是關於執法部門解決民事問題的規定,從實踐看,這一規定既增加了執法部門的負擔,又不利於有效解決被侵權人的民事權利,已經不適合形勢的需要。應對方法之一是可以將此規定在《商標法》修改中刪去;或者如果確實考慮國情,可以規定執法部門可以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當事人再依照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
(三)理順行政執法機關之間的關系。「假冒偽劣」這一說法,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含義模糊、界限不明確的概念。按照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偽劣產品」包括四種情形:一是摻雜、摻假;二是以假充真;三是以次充好;四是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而「假冒」是指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即為達到冒充他人商品的目的而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也包括為實現該目的而實施的行為,具體表現即為《商標法》第三十八條列舉的幾種情形。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假冒」和「偽劣」往往是很難截然分開,有三種情形:1、有些產品只是「假冒」,並不「偽劣」;2、有些產品是「偽劣」的但不是「假冒」的;3有些產品既是假冒的同時也是偽劣的,那麼這三種情況分別適用何種法律、由哪一個部門來處理呢?按照現行《商標法》的規定,只要是生產假冒產品和銷售明知是假冒產品的,而不考慮其產品的偽劣,即屬於上述第1、3種情形的,工商部門都有權作出認定和處理。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對於上述第2、3種情形的制售偽劣產品行為,質量監督部門有權作出認定和處理。很顯然,對於第1種情形,如果是質量監督部門發現的案子,應當移交工商部門處理;對於第2種情形的,工商部門可以向質量監督部門移交。對於第3種情形,由於雙方都可以依據不同的法律進行處理,執法機關容易在侵權認定和處理發生責任競合,對於此類案件,雙方應當建立有效的協調和溝通制度,以更有力、更及時打擊違法行為。
(四)加強「知假買假」的引導以及保護消費者的舉報權:商標專用權保護與消費者的關系。發生商標侵權,受害者無疑首先是商標權利人,其次才是產品的終端用戶—消費者,但是,消費者一定是受害者嗎?其實未必,一方面,消費者如果因為商標意識淡薄、鑒別能力差而購買了侵權假冒商品,那麼其當然是受害者;另一方面,消費者如果明知該商品是侵權假冒卻因其價格低廉而購買,那麼消費者有責任嗎?從目前法律規定看,消費者是不負法律責任的,至多其只有道義上的責任。這種合法不合理的現象能否得以改變,我想似乎不是不可能,但是其操作難度可想而知。日前,近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判處一名購買假文憑者有期徒刑6個月,就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例。再次,普通消費者發現侵權假冒商品有沒有舉報的義務和獲得獎勵的權利,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目前我國《商標法實施細則》中關於普通消費者舉報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授權性規范而不是義務性規范,重在鼓勵而不是約束。另外,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一旦實施舉報行為並查證屬實能否必然獲得獎勵、如何確定獎勵額度,雖然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實際上許多執法部門已經付諸實踐,國務院有關部門也正在進行相關規章制定的調研工作,我們期待類似規章的出台,並相信這一規章的實施,不僅將促動全社會提高商標保護意識,也將會促進立法部門在修訂有關法律時會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相關權利和義務給予更多、更慎重的思考。
(五)強化區域的、國際的商標保護:處理好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商標保護關系。世界已經進入了日益成熟的信息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及區域性經濟文化的廣泛合作和交流正在向縱深發展,但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因此我們應當看到,經濟現象的摩擦和沖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商標,雖然是現代社會的微觀經濟元素,但它引發的往往是宏觀經濟現象,甚至影響到國際關系和地區關系。加強商標國際保護是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孜孜以求的目標,在知識經濟時代,加強商標國際保護尤其具有現實而迫切的意義。商標國際保護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因此加強商標國際保護的實質是加強國家間在商標注冊和商標權保護方面的協調和合作,包括立法的、司法的以及行政管理的層面。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網路商標保護問題。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網路對人類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是前所未有的,它的發展前景也是難以預料和想像的。網路商標侵權具有的前文所述的幾個特點,對於開展網路商標國際保護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面對網路商標保護,值得欣慰的是我國的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路技術已經處於比較前沿的位置,而且網路商標保護研究工作和國際社會開展研究水平比較接近而且同步發展。但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和國際社會還有一定差距,其立法精神尚不足以應對復雜的網路商標保護,而且,傳統經濟在融入世界貿易組織體系的過程中,還會遇到一系列新的問題,面臨新的挑戰。
(六)加強對商標注冊、使用和權利的維護:商標權利人與注冊商標的關系。首先商標注冊人要樹立立體保護觀念,即增加和擴大商標權利保護范圍以及與商標權利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其次是規范科學、合理合法地使用自己的注冊商標;再次是積極開展商標維權橫向聯合與縱向溝通;最後是處理好商標維權與輿論宣傳的關系。
H. 關於商標侵權的問題
1.如果這兩個商標用在相同類似商品上,應該屬於近似商標,但是否侵權版要由工商管理部門認定,權不是隨便什麼人就可以確定是侵權的。
2.同音不同字的情況,按照審查標准一般是不會判為近似的,除非字形也很近似
3.商標侵權的認定請看《商標法》第5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