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2015年明星起訴媒體侵權案例

2015年明星起訴媒體侵權案例

發布時間:2021-02-18 12:59:56

⑴ 宋慧喬起訴造謠者,娛樂圈中明星還有哪些因侵犯名譽權而起訴造謠者的案例

我記憶中明星起訴造謠者的案例,最近的就是范冰冰起訴造謠者關於范丞丞是他私生子的事情,實際上范丞丞是范冰冰的親弟弟,但是因為范冰冰一直沒有結婚,又有謠言傳出他曾經被人包養,無意中懷孕,生下孩子,謊稱是自己的親弟弟,實際上是兒子。

還有一些公眾號、自媒體造謠高曉松和鄭爽談戀愛,這真的是有點天方夜譚了,高曉松以名譽權侵權為由,起訴,要求賠償律師費、精神損失費等費用,總計約有46萬元,並且贏得了勝訴。雖然說,裹著一層互聯網的保護衣,大家不知道對面誰是誰,但是娛樂圈這種隨意造謠的風氣實在是不好,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合法的權利,所以,我認為如果起訴,就要戰到底,不能中途退縮。

⑵ 關於明星狀告我們侵犯明星肖像權

若侵犯某明星的肖像權,一般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未經許可,二是以盈利為目的專。
更重要的一點是:必須使用了屬某明星的肖像。如果經過處理且很多人都看不出是該明星,其照片並不是某明星的,那麼一般不應該認定為侵權。
但使用某明星的照片再做相應的處理,有點不妥。
劉宏勝律師手機:15237105198
13598432307

⑶ 【十萬火急】明星被侵犯肖像權案例!

案例1、未經授權,沈陽某服裝市場一老闆擅自用香港影視明星陳小春肖像進行服裝宣傳,結果被陳小春告上法庭。9月11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法院認為侵犯肖像權成立,判決被告賠償5萬元。

案例2、浙江某集團公司因欣賞方中信儒雅、知性的成熟男士形象,遂請他擔任該公司所產皮鞋的形象代言人。合約期為四年,自2002年2月1日起至2006年1月31日止,合同期內方中信需為該集團公司參與演出廣告片兩條、拍攝平面廣告三次、作現場整體宣傳活動十二次,同時可獲得代言費港幣180萬元。雙方約定,廣告片及平面廣告的版權屬集團公司;合約期滿,公司必須停止播出廣告片及通知其分銷商停止使用印有方中信肖像及名字之平面廣告及宣傳品。合約簽訂後,方中信按約履行了相關義務。合約期滿後,雙方未再續約。然而2008年8月,方中信發現該集團公司未經其同意即擅自在該公司互聯網網頁上使用他的肖像進行商業宣傳,遂訴至江蘇無錫市崇安法院,請求判令公司公開登報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120萬元。

案例3、台灣藝人蔡依林、羅志祥、楊丞琳、關穎4人,遭達志公司擅用他們的照片出售牟利,於是提告求償各台幣100萬元(約24萬人民幣)。法院今天一審判達志公司須各賠償4人50萬余。台北地方法院判決指出,4人的經理人公司均屬於天熹娛樂公司。達志公司未經天熹公司與4名藝人同意,將4人的照片張貼在達志的網站上出售,4人認為肖像權被侵害,因此提告並分別向達志求償100萬元。達志公司則辯稱,他們是向《時報周刊》合法取得著作權授權,沒有侵犯4名藝人的肖像權,也沒有對他們的形象與名譽造成減損。 法官判決認為,侵害肖像權與侵害名譽權並不同,未取得肖像權而公開傳播或販賣相關商品,已侵害他人肖像權,至於是不是有貶損4名藝人,則是名譽權的問題,並不相關。

⑷ 求近兩年新聞侵權案例

去相關論壇找找。

⑸ 在哪裡可以找到關於媒體打官司的案例

朱德庸訴《上班這點事》節目侵權案終審判決:2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決定撤銷原審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北京電視台、唯眾傳媒、第一財經「構成不正當競爭關系」的判決及處罰,並駁回朱德庸的全部訴訟請求。 2
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朱德庸起訴北京電視台、上海唯眾影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眾傳媒」)和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財經」)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後,做出了終審判決:撤銷原審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北京電視台、唯眾傳媒、第一財經「構成不正當競爭關系」的判決及處罰,並駁回朱德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始末:

著名主持人劉儀偉主持的《上班這點事》節目,是由上海第一財經頻道和上海唯眾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中國首檔輕喜劇風格的職場脫口秀電視節目,2007年1月節目一經播出即反響熱烈,收視表現十分優異,成為上海第一財經頻道的品牌欄目,並在包括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BTV-5及全國眾多城市的數字頻道持續熱播。

《上班這點事》以都市白領為主要收視群,為廣大上班族打造了釋放壓力和傾訴內心的精神高地,成為深受全國都市白領喜愛和信賴的節目。每期邀請兩位白領精英為嘉賓,並設定一名話題體驗者,共同與主持人劉儀偉形成談話空間,以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聊身邊的職場話題。許多電視業內專家評論稱,在《上班這點事》節目推出之前,國內電視界職場類脫口秀市場尚屬空白,此節目的推出和熱播對國內電視節目的創新與主流消費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9年4月,台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北京電視台、第一財經、唯眾傳媒公司侵犯著作權並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稱電視欄目《上班這點事》與其所著漫畫《關於上班這件事》名稱相似,且在電視欄目的廣告宣傳中使用其漫畫中的標志性語句,要求三被告在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播放致歉聲明並賠償各項損失五十萬元。案件原審法院認定朱德庸關於侵犯著作權的主張不能成立,但支持了朱德庸關於不正當競爭的相關訴訟請求,判令唯眾傳媒和第一財經在第一財經網站刊登聲明消除影響並共同賠償朱德庸五萬元,駁回了朱德庸對北京電視台的訴訟請求。一審判決後,朱德庸和兩被告均上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終審判決: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接到上訴後第一時間受理了此案,經過嚴格的調查取證和公正公開的審理過程,對案件的兩大爭議點做出了最終裁決。

爭議一:《上班這點事》節目是否侵犯《關於上班這點事》一書著作權?

《上班這點事》節目名稱同朱德庸《關於上班這件事》書名是否相似?北京電視台為播放《上班這點事》要求唯眾傳媒製作的節目宣傳片中某位嘉賓所說的 「你可以不上學,可以不上網,也可以不上當,但是你不能不上班」與自朱德庸《關於上班這件事》第一章引言相似是否構成侵權?這兩個要素是朱德庸起訴北京電視台、上海唯眾傳媒和第一財經公司侵權的主要理由。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認定:「上班」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任何人均可以進行評論的公共話題。朱德庸不能因為著有《關於上班這件事》一書,就禁止他人就同一題材創作不同內容和形式的作品,否則將會妨礙社會公共利益。雖然《上班這點事》節目標題、宣傳短片中出現的被控內容與朱德庸書中的部分內容近似,但上述內容僅為《關於上班這件事》的作品題目和內容片斷,在整部作品中比例極小,未構成該作品的實質或核心,尚未達到侵犯著作權的程度。

爭議二:電視節目《上班這點事》同漫畫書《關於上班這件事》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認為:本案中朱德庸主張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僅限於《上班這點事》節目的名稱與其所著書籍名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宣傳短片中出現了與其書中內容近似的內容,並且,朱德庸的書是一部四格漫畫作品,而《上班這點事》節目是一檔無固定台本的脫口秀節目,兩作品表達方式迥異,而事實上《上班這點事》節目的內容也並未涉及《關於上班這件事》一書,因此,並不能構成不正當競爭。

代理北京電視台與唯眾傳媒出庭的是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主任徐強律師,徐強律師在收到終審判決後鬆了一口氣,他認為,一審判決後,由於朱德庸的炒作,使得上訴時的審判壓力很大,但二審法院沒有受到所謂名人的干擾,公正地做出了終審判決,反應了案件的客觀真相,維護了正當的創作,符合我國著作權法的立法精神,對於鼓勵藝術創作,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十分重視,視為國家發展大計。中國電視產業由於「制播分離」等更有益於市場化競爭的政策的放開,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在此接點上,本案被告方、「制播分離」的優秀先行者和實踐者上海唯眾傳媒、第一財經公司及北京電視台所受到的公正裁決顯得尤為寶貴,規范的法律保護和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無疑是中國電視產業繁榮發展的堅強後盾。

⑹ 吳亦凡名譽侵權案勝訴,為何這些自媒體膽子那麼大啥都敢說

作為自媒體,膽子大吃個夠,膽子小吃不著。

近些年來自媒體的飛速發展,導致許多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自媒體賬號。但是自媒體對於話題方面的限制並沒有太多的要求,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說一些或者有些真憑實據的定論,或者不著邊際的奇怪言論。

自媒體的膽子大啥都敢說,其實建立在沒人使用監督權,就算被發現懲罰也不重,畢竟沒有因言獲罪這種事情。

⑺ 劉歡起訴好聲音侵權 劉歡為什麼要起訴侵權背後真相揭秘

關於訴訟糾紛查詢,無法在互聯網准確獲知相關信息,因為不是所有案件都屬於必須公開審理的范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同時,當事人可以持有效證件到法院查詢,或者關注法院公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⑻ 鍾漢良肖像權糾紛案勝訴, 獲賠經濟損失200萬,明星是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的

鍾漢良,復1974年11月30日生於中國香港,影制視演員,歌手,舞蹈演員他於1993首次在香港廣播電視台初次登台。1995年,第一張專輯《奧里亞》發行,連續兩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最受歡迎偶像」。

據悉,2018年10月,被告華創新材公司受鍾漢良委託,以使用鍾漢良肖像、盜用鍾漢良簽名、進行虛假商業宣傳等具有招商引資性質,向法院提起訴訟。最終,被告人被判構成侵犯鍾漢良肖像權和姓名權他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天內中止了侵權行為他在自己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向鍾漢良公開道歉30天,並依法賠償鍾漢良經濟損失200萬元。

⑼ 34位明星起訴網友侵害名譽權,你支持明星維權嗎

支持。我覺得明星也是人呀。他們也擁有基本的人權,有正常的權利。明星在一些輿論中,通常是處於劣勢狀態。明星想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必須支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⑽ 近期影響較大的新聞侵權案例

葉挺家屬起訴侵權者案宣判的重大意義
28日上午,葉挺將軍家屬起訴西安摩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回名譽侵權一案一答審公開宣判。該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畫」曾發布含有侮辱烈士內容的短視頻,篡改葉挺在獄中寫就的《囚歌》並加入低俗語句,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法院判決摩摩公司公開道歉,並向原告支付精神撫慰金10萬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以來,由英烈家屬為原告起訴侵權者的第一案,這一判決充分昭示了國家懲治侵犯英烈名譽行為的堅強決心。
彪炳史冊的英雄事跡標注了戰火年代的時代坐標,鐫刻在民族豐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廣泛的社會道德認同。英烈的形象和榮譽,既是後輩兒孫的寶貴財富,更是凝聚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之源。我們必須營造全社會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圍,樹立英烈名譽不容侵犯的正確意識。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長期處於和平年代、遠離硝煙炮火,一些人對英烈的敬仰逐漸「褪色」;甚至有人心懷惡意,詆毀攻擊英雄,美化侵略歷史、發表辱華言論,挑戰了人類道德底線,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閱讀全文

與2015年明星起訴媒體侵權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