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安機關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這一條規定是否真的
公安機關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是真實有效的規定。
根據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
最近發現一些基層公安機關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案件為名,直接插手干預一些經濟糾紛案件的處理,有的甚至強行收審、扣押一方當事人做人質,替另一方逼索款物。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必須劃清經濟犯罪和經濟糾紛的界限,嚴格依法辦事。在當前詐騙、投機倒把等經濟犯罪日趨嚴重的情況下,依法查處按管轄分工應由公安機關管轄的經濟犯罪案件,這是各級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
二、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問題的處理。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要去干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經濟糾紛問題。
三、遇有到公安機關投訴的經濟糾紛事項,應當告知當事人到有關主管機關去解決,或及時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
(1)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其他規定
一、各地公安機關承辦經濟犯罪案件,必須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案件管轄的規定。要正確區分詐騙、投機倒把、走私等經濟犯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准確定性。凡屬債務、合同等經濟糾紛,公安機關絕對不得介入。
二、嚴禁濫用收容審查手段。在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對於不符合國務院和公安部規定的收審條件的人,不得使用收審手段。對來華的外國人中犯詐騙罪或有重大經濟犯罪嫌疑者,應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不得採用收容審查手段。
三、堅決杜絕強行抓捕收審經濟糾紛當事人作「人質」,逼債索要款物,徹底糾正「以收代偵」、「退款放人」的非法做法。
❷ 警察個人插手經濟糾紛有什麼相關的法規處罰,限制嗎
沒有的,警察以個人名義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親戚朋友無償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只要沒有其他違法行為,是不構成濫用職權的,只有他利用警察身份來干預導致他人合法權益被損害才會考慮是否構成濫用職權
❸ 警察不得介入經濟糾紛有什麼相關法律條文
沒有相關法律條文,但是有出具通知。
公安部早就出台過《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及《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等三項通知,三令五申強調嚴禁插手經濟糾紛,糾正辦理經濟案件中的各種違法行為和不正之風。
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能幹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問題。
公安機關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不是簡單的不正之風問題,而是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它嚴重損害了人民警察以及政府的形象和聲譽,漠視甚至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必須堅決糾正和嚴肅查處。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要繩之以法。
要杜絕這種現象,一方面,公安機關應強化法律素質和業務本領,提高辨別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辦案能力;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也應將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問題納入法律監督范圍。
雙管齊下,才能堵住公安機關非法插手經濟糾紛的漏洞,才能有效防範和避免警察權的濫用,保障市場交易的穩定、持續和安全,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法治秩序。
❹ 什麼叫插手經濟糾紛
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引起的爭議。它內包括平等主體之間涉及經濟容內容的糾紛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行政管理相對人與行政機關之間因行政管理所發生的涉及經濟內容的糾紛。
可加好友聊聊!
❺ 公安局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把經濟糾紛立案成詐騙為他人要帳怎麼辦
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投訴。
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版權干預經濟糾紛權案件處理的通知》(〔89〕公(治)字30號)、《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公通字[1992]50號)、《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公通字[1995]13號)對禁止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有明確的規定,工作中,必須劃清經濟犯罪和經濟糾紛的界限,決不能把經濟糾紛當作詐騙等經濟犯罪來處理。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問題的處理。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要去干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經濟糾紛問題。否則,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當事人和主管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各地公安機關承辦經濟犯罪案件,必須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案件管轄的規定。要正確區分詐騙、走私等經濟犯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准確定性。凡屬債務、合同等經濟糾紛,公安機關絕對不得介入。
如果當事人確屬經濟糾紛,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投訴。
❻ 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如何追究黨紀責任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❼ 不準公務員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原因有哪些
本項是關於領導幹部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禁止性規定
❽ 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如何追究黨紀責
違規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違紀行為,是指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法律法規及其他政策性規定,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採取各種方式影響經濟糾紛各方利益及正常管理活動的行為,包括直接或者間接、明示或者暗示等方式的干預和插手行為。「經濟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發生的糾紛,包括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糾紛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行政機關之間因行政管理所發生的經濟糾紛。經濟糾紛有兩大類:經濟合同糾紛、經濟侵權糾紛。
需要強調的是,要准確區分把握該違紀行為與非違紀行為的界限及行為要素。根據違紀構成四要件的規定,
一是該違紀行為主體是特殊主體,必須是黨員領導幹部;非黨員領導幹部,不構成本違紀行為。
二是該違紀行為在客觀方面違規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必須造成不良影響的,才構成本違紀行為;未造成不良影響的,不構成本違紀行為。
三是干預和插手的是經濟糾紛,如果幹預和插手的不存在經濟糾紛,不構成該違紀行為。
四是該違紀行為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要素,即包括經濟糾紛管理活動和非管理活動,須是司法訴訟前的活動。
構成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違紀行為,應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黨紀處分條例》)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追究其黨紀責任。
❾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屬於違反什麼行為
屬於違反經濟工作紀律行為。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第一百二十六條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介機構服務等活動的;
(二)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兼並、破產、產權交易、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資產轉讓、重大項目投資以及其他重大經營活動等事項的;
(三)干預和插手批辦各類行政許可和資金借貸等事項的;
(四)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
(五)干預和插手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賃等事項的。
(9)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擴展閱讀:
遵守黨的經濟紀律的重要性
黨的經濟工作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黨員和黨的幹部在經濟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規范和准則。隨著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和加入WTO的情況下,加強經濟工作紀律特別是財政金融工作紀律顯得越來越重要。
能否不斷健全和切實執行各項經濟規章制度和紀律規范,不僅關繫到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經濟工作,而且還會影響到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經濟秩序的穩定。所有從事經濟工作的黨員和幹部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都要嚴格遵守經濟工作制度特別是財政金融工作制度,不得超越職權規定插手這些工作。要繼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關鍵是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規范作用、制約作用和威懾作用。
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無論哪一個領導班子,哪一個幹部,不遵守經濟工作紀律,都要追究責任。對於負有檢查監督責任的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如果不去檢查,監督不力,出了問題也要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