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武漢市醫療糾紛

武漢市醫療糾紛

發布時間:2021-02-18 03:37:31

❶ 侯立新的成就及榮譽

1.心仁術獲盛贊
一個好的醫生,就是要能治病、治好病、治好別人治不好的病。侯立新說。他看病有兩怪,只用中葯不用西葯;擅治未病之病。何為未病?他解釋道,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因此,他將精力放在了傳統的中醫推拿、針灸以及人體的保健上。 1995年大年三十的晚上8點,新年的鞭炮聲剛沉靜下來,一位年輕人急匆匆找到他說:我父親得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醫院的方案是進行股骨頭人工關節置換;我擔心老人年歲大了,做手術吃不消,求求您想個辦法。長期以來,醫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病人腰痛,醫生頭痛,意即腰痛難治。再三掂量,侯立新收下了這位病人,並對年輕人說:我試治3個月,無效再考慮手術治療。那3個月,侯立新寢食不安,查閱了許多文獻資料,制定了一個又一個方案。3個月不到,患者的疼痛消失。一年後,關節功能恢復良好。 1996年3月,美國田納西科技大學約翰·布魯教授到武漢某大學做訪問學者,聽朋友說武漢有一個治腰椎病的名醫,於是專程找到了侯立新。以前,約翰·布魯教授走路都直不起腰,腰椎疼痛非常嚴重,在美國和中國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明顯改善。經過侯立新的針灸治療後,慢慢地,他就可以挺直腰板走路了,腰痛好多了。約翰·布魯回國後發來感謝信,信中說:古有李時珍,今有侯立新。
2.公益慈善
隨著侯立新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湖北省和武漢市多名老領導找到他,請他做自己的私人健康顧問。時任武漢市委書記黎智還專門把他推薦給武漢市民盟,使他成為了一名盟員。由於民主黨派有提案的任務,很快,他便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亞健康研究所。2003年,他被推選為江岸區民營中醫行業工會主席。於是,他和同行們聯合調查了3萬多人。結果顯示,武漢75%的教師、公務員處亞健康狀態。針對這種情況,他自己出資20多萬元,撰寫了《亞健康中醫防治》一書,並把書全部捐給了武漢市民。 2006年,他當選為武漢市政協委員。2007年1月7日,他在武漢市政協會議上提出《關於加強市民防治亞健康疾病意識的建議》,得到了武漢市市長阮成發的贊同。阮成發表示,武漢市政府立即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終於,在2008年,武漢市政府同意將立新中醫院和武漢立新亞健康研究所列為醫保定點醫院,這在民營醫院里鳳毛麟角。 2010年1月7日,侯立新在武漢市的兩會上提議盡快成立武漢市醫療糾紛調委會,建立醫患糾紛調處的第三方平台,成功化解醫療糾紛。很快,他的提案得到了湖北省、武漢市政府領導的重視,並承諾力爭年內在武漢市推行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工作。 人們更稱道的是,在中醫界頗有名氣的侯立新不僅醫術高明,而且常懷仁心。一年365天,侯立新天天都有免費義診的病人,20多年來從不間斷。多年來侯立新在市區社區農村義診每年達2000人次,上門送醫送葯一年1000多人次。健康講座50餘場,自費編寫出版著作耗資50餘萬,全部免費贈患者及農村缺葯少葯地區患者。1998年抗洪、2003年SARS病毒、5.12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侯立新親自到災區一線義診,個人累計捐款捐20餘萬元。他獨創了中國第一家個人義診網--侯立新義診,導致夫妻的生死別離……2012年,侯立新當選為2011年度感動湖北十大人物之一 ,獲中央電視台聯合中國網路電視台2014年「尋找最美醫生大型公益活動」候選人。

❷ 此案法院的判決是否公正如不公,工公正的判決結果應該是什麼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辦

回復:
你姐的案子所涉的三份鑒定書,本人沒有看到,不便隨便下結論。但僅從你的陳述看,判決書可能是有些問題。
建議你在二審時請一個你信得過,且對醫療糾紛方面的案件比較幫你代理,效果可能要好些.

❸ 武漢市東西湖區的好人好事有哪些

2014年2月「湖北好人」武漢市事跡材料

發表時間:2014-04-29 16:22 來源:湖北文明網

輪椅上的燦爛「星光」——曹一鋼
他,出生8個月時就因患腦癱而四肢癱瘓,從此便與輪椅相伴;他,雖身體重殘、家庭困難,卻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捐出去;他,就是「武漢星光熱線服務中心」的創辦人——曹一鋼。命運給了他一記沉重的打擊,他卻用不屈的意志和無私的精神在輪椅上譜寫了一麴生命的華章,讓我們看到了輪椅上的燦爛「星光」。
2000年,曹一鋼創辦「武漢星光熱線服務中心」,開通了免費心理咨詢、職業介紹、紅娘三部熱線。幾年來,他共為1000多名殘疾人朋友提供心理咨詢,用現身說法的方式對求助者進行思想引導和勸服,幫100多名殘疾人找到了工作,為200多名殘疾人免費牽線,至今已經結婚的就有50多對。
熱心的他還多次組織殘疾朋友們外出散心,舉辦相親聚會,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因此被殘疾朋友們親切地稱為「曹哥」。據不完全統計,他的各類捐款已達1萬多元。
2000年,一次偶然,他在報紙上讀到四川女子周仁菊的辛酸故事,捐出1500元幫她治病。對方只收下500元,曹一鋼便將退回的1000元捐給醫院籌建骨髓庫。兩次捐款的消息見報後,引發極大反響,各界群眾紛紛給周仁菊和骨髓庫捐款。
2008年,汶川地震時,曹一鋼與肢殘人林厚凱、黃成民、萬毅及志願者張承志5人,將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節省的2500元人民幣交給漢陽區殘聯胡明忠主任手中,請他轉交給四川汶川和北川等重災區,以此表達殘疾朋友的一片愛心。
曹一鋼說:「因為自己身有殘疾,所以更能深切地體會殘疾人的難處和心情。我希望用自己的殘軀盡可能幫助那些同樣殘疾的朋友和其他有困難的人,讓他們更加堅強地面對生活。」嘴咬筷子,「啪啪啪」在鍵盤上敲一陣,製表、填字、列印……當散發著油墨香的紙張從列印機吐出時,曹一鋼的一筆生意就做成了。現在的他每日靠嘴巴咬起聽筒,接聽熱線,閑余時咬著筷子打字、復印以賺取微薄的費用維持生活,但他依然樂觀地繼續著自己的星光之路。「我和其他3位朋友還准備捐獻出遺體用於醫療。雖然我是個殘疾人,但人總不能白來世界一趟,總應該為社會做些什麼,那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再說,廢棄物都能再利用,何況是人呢?」
春風化雨鑄幸福 樂為和諧作基石——蘭毓雲
蘭毓雲,女,現年75歲,45中離休教師, 家住武漢市武昌區文明路67號。她一輩子從事教育和工會工作,為國家輸送了大批的優秀人才,自己有三個孩子現分別在英國、美國、中國擔任醫師、總經理、高級教師等,她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是老師、有的是醫生,有的是商界精英。50多年來,她義務為人牽紅線,搭鵲橋,幫助大男大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另一半,成績斐然,至今共有600對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另有360對男女正在熱戀中。被評為武漢市第一「超級紅娘」、「江城十大好媽媽」、「感動湖北十大人物」、「湖北省文明家庭標兵」、「全國文明家庭標兵戶」。
蘭老師常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看到一對對男女相識、相知、相愛,再共同走入結婚禮堂得到一生的幸福,是非常美好、甜美的事情,從小處來說是撮合了他們,從大處來說,是為社會做了一點有益的事,我們生活無憂,子女也已成才,為別人的幸福出一份力也算是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這種事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爭取介紹成功1000對甚至更多的人手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每天來找她找朋友的大男大女絡繹不絕,常常出去5個,進來10個,登記還得排隊,最高峰的時候,從早到晚來人不斷,從早上7點到晚上22點總有人來訪,一天要工作18個小時,她從不厭煩,任勞任怨,不收一分錢,惟願多「製造」美滿愛情。她將他們的信息分類登記,而且還會逐條登記,為其中的合適者牽線搭橋,她說「看到一對對新人經我們介紹從陌生到相識,從相愛到步入婚姻的殿堂,我就有說不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為了更多人擁有美麗的愛情,她會一直努力,爭取介紹成功500對,1000對……」
她與老伴相扶相依、患難與共。在文革中,老伴政治迫害,勸她離婚,她斷然拒絕。在老伴重病期間,她親自做好護理工作,細心照料,使他很快戰勝了病魔,老伴很是感動。她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為子女入學、家庭教育、提高學生成績不懈努力。她的家庭氣氛十分和諧,經常開家庭音樂會,唱紅歌、和經典歌曲,跳民族舞,打太極拳,曾數次在省、市電視台舉辦家家樂等文藝比賽活動獲獎。她熱心共公益,義務奉獻。社區在開展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她自編自演了多個文藝節目。每次演出活動,均有她策劃,兩個多小時的節目,從組織編排、節目創作、導演等工作,到具體的服裝道具的製作、資料的復印、音響的配合、接待工作等,均有她熱情參與,無私奉獻。社區在武昌區「首義之歌」比賽中獲得了風采獎,在前年參加省群藝館中老年卡拉OK歌曲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她所輔導的節目均獲市、區一等獎、二等獎。在組織單位節目演出中,從不收取報酬,有時單位在經費困難時,她自己主動付出,為使活動順利、圓滿完成,有時自己為活動出資幾百元錢。
她是花堤社區優秀調解員。前兩年45中決定要把家屬區與學校分開,遭到家屬區的強烈抗議、抵制。她從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無論白天黑夜,她主動宣傳政策,上傳下達,溝通思想,勸阻不良行為,最終使家屬滿意,學校圓滿完成任務。她盡職盡責,及時解決家屬關心的問題,多次為45中宿捨出謀劃策,及時表揚好人好事,及時提醒安全和天氣信息。在她的管理下,45中宿舍多次被評為五好門棟先進門棟,她家被評為五好家庭,並在電台進行播放,在創建兩個文明建設中被評為「百名文明市民」。她常說:我所做的點點滴滴,是每個社會公民為創建文明城市應盡的義務。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普通市民,都默默地立足本職,踴躍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努力實踐「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七旬女婿悉心照料九旬癱瘓岳母二十載——邱昌平
「這個好女婿在我們社區沒有人不知道,他對岳母跟親娘一樣孝順,就算許老太太有親生兒子也不一定比他照顧得好。」提起邱昌平,門棟長韓世珍不禁伸出了大拇指。二十年來,邱昌平堅持天天照顧岳母,看到這個女婿這么周到,鄰居們也經常上門看望老人,有的還幫助老人理發,有的陪老人嘮嘮嗑。「大家都說,這真是個難得的好女婿,有這樣好的女婿照顧,讓我們這些中老年人都羨慕得很呢。」
好女婿邱昌平:能照顧老人是一種幸福
東亭小區A棟3門401一對年逾古稀的夫婦,吃力地將一位已至耄耋之年的老太太扶上輪椅。妻子忙著為老太太梳頭,丈夫則為老太太穿鞋。這對夫婦便是邱昌平和胡愛珍,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則是邱昌平的岳母許璟秀。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溫馨的畫面,對邱昌平和胡愛珍夫婦來說卻是每天都要進行的普通生活環節。
老人願意跟著我們生活,這是看得起我們,應該感到幸福才對!」邱昌平笑了笑。二十年前和妻子接過了照顧岳母的擔子,一挑就是二十年。剛開始幾天,邱昌平和妻子還覺得能照顧老人挺好。過了幾天,兩口子便感覺吃不消了。後來,兩人都感到身心俱疲。但是,兩人相互鼓勵、支持,終於將照顧老人的重擔堅持挑了下來。
洗尿布洗衣服女婿包了
推開許璟秀老人的家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狹小的客廳,客廳里擺放著一張圓形飯桌,,這個只有六七十平米的房子,打掃得一塵不染,就連廚房做飯的炊具都擦得鋥亮。93歲的許璟秀老人腿腳骨不靈便,因為中風患病生活二十餘年不能自理。老人的卧室不僅通風敞亮,床鋪也收拾得一塵不染,許璟秀老人坐在輪椅上,身上穿著淺粉色的外套,看上去很精神。老人開心地指著邱昌平說:「這都是俺這好女婿的功勞,把家裡收拾得乾乾凈凈。」老人告訴我們,女婿每天來除了打掃家裡的衛生,還要給自己洗換下來的衣服和尿布。「其實我是真不願意讓他幫我洗,一個大老爺們,他非要給我洗,真是比我閨女還貼心。」
聽到岳母不停地誇獎自己,一旁的邱昌平變得不好意思起來,搓著手憨憨地笑著。現年72歲的邱昌平衣著打扮上都顯得很朴實,年過古稀的他頭發也已經全白。邱昌平原來是武漢手錶廠的退休職工,退休後,岳母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照顧岳母上。 「我的胃不好,女婿經常給我熬小米粥,做飯前都問我想吃什麼口味,每天削至少一個蘋果給我,我牙不好,他就用勺子挖出來喂我。」說到這,老人眼眶不禁紅了。對於女婿邱昌平,93歲的許璟秀老人如此評價。
老人不敢多喝水他急了
「以前為了少給女婿、女兒添麻煩,我每天都盡量少喝水,甚至不喝。」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年紀大了經常喜歡喝水,但如果喝多了水,晚上行動不便經常會尿到床上,第二天女婿還要洗床單、清理床鋪很是麻煩,因而她便盡量少喝水。女婿發現這個情況後很生氣,並對她耐心勸導,叮囑她喜歡喝就多喝點,不要嫌添麻煩而忍著。
在老人的枕頭邊看到,他們准備了一個按壓式保溫杯,保溫杯放在一個塑料盒子里,這樣老人不僅方便喝水,也不容易灑到床上。床頭上還放置了整整一排的尿不濕。
說話期間,他將陽台上曬的尿布和床單收拾了進來,這些都是早上他剛洗的。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人的坐便盆清洗干凈,然後再把地板用濕布擦拭一遍,開一小會窗通風透氣,為了消毒殺菌,卧室里還專門放置了一小瓶醋。
多年勞累,多種疾病纏身
照看老人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而對於已經年逾古稀的夫婦來說,著實有些吃不消。幾年下來,二人都患上了多種疾病。
「以前每天都要給老人翻身、按摩,加上買菜、拎重物等,我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邱昌平說,犯病的時候,他疼得根本坐不到椅子上,有時疼得能把碗扔出去。
除此以外,頑固性失眠也折磨著邱昌平。白天,他要照顧老人,晚上又無法入睡,整晚的失眠使他的精神狀況極度下滑。「那時,我就感覺我的腦袋是水泥摻和垃圾做成的,既有眩暈感又有針扎的感覺!」據邱昌平回憶,一次正在做飯時,他突然感到一陣頭暈,趕緊雙手扶住灶台才沒有摔倒。邱昌平夫婦也因為多年勞累,均身患高血壓。
孝敬老人,要有「四不精神」
「老年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需要關懷和幫助的階段!」邱昌平說,老人需要的幫助分為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從生理上說,老人的身體機能遠不如年輕人,日常生活需要年輕人照顧;從心理上說,老人在晚年會有強烈的孤獨感,需要年輕人的陪伴。
在邱昌平看來,黨是國家的天,父母便是家庭的天。許多老人在晚年得不到兒女的細心照顧,在離開這個世界時是非常痛苦的。都說「百日床前無孝子」,許多年輕人在父母過世後痛哭流涕,但這不及在父母健在時為他們喂一口飯。有的人在父母死後為他們燒很多紙,可把全世界的紙燒光了,也抵不上為父母生前洗一片尿布。
邱昌平認為,照顧老人很辛苦,但為了照顧好他們,必須要有不怕吃苦、不怕吃虧、不怕勞累和不怕埋怨的「四不精神」。「只要老人願意跟著我們,我和妻子就願意照顧下去!」邱昌平說。
爭做醫調糾紛「內行人」——王佩蘭
她是百姓心中的「暖心人、解憂人」,調解中的「內行人、滅火人」,充滿著對這一方水土的深深愛戀。面對醫療矛盾糾紛,她像水一樣潤物無聲;面對劍拔弩張,她像山一樣堅韌不拔,讓人民調解成為百姓解決醫療矛盾糾紛的第一選擇。
現年58歲的武漢市漢陽區醫療調解委員會主任王佩蘭,自2010年成立漢陽區醫療調解委員會以來,作為首席調解員的她,以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紮根醫調工作。在近三年的工作中,共受理醫療糾紛108起,調解成功108起,成功率為100%。調處重大醫療糾紛25起,防止矛盾激化18起,簽訂民調協議書108份,協議執行率100%。受理涉訴金額550餘萬元,調解協議賠付金額238萬元。先後獲得「漢陽區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優秀人民調解員」等榮譽稱號。為化解漢陽區醫療糾紛,打造平安漢陽,維護醫患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出一名模範調解員的優秀品質和風采。
用「痴心」修煉獨門硬功 爭做醫調糾紛的「內行人」
王佩蘭是漢陽區衛生局一名普通的退休幹部,但她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描繪出一幅不平凡的畫卷。一生紮根在基層工作崗位上的她不甘於安逸的退休生活,憑借豐富的法學知識、醫學知識,毅然投身到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中,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繼續發光發熱。她熱衷人民調解工作,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善於應對不同類型的矛盾糾紛採取針對性的調解方法和措施。在工作實踐中,王佩蘭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調解方法,即「平怒氣、聽傾訴、准分析、妥解決」,在醫療糾紛的調解工作中展現出卓越的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群眾利益無小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方利益出現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為了應對這一形式,王佩蘭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工作生活之餘,抓緊一切時間,自我施壓,認真學習《人民調解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學以創新。通過學習法律、醫學、人民調解的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業務工作和應變能力,成為民調工作的行家裡手。
用「誠心」打開群眾心結爭做醫調糾紛的「暖心人」
漢陽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共12個街道,112個社區(村),總人口58萬,醫療機構328個。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醫療安全意識日益增強,醫療技術的客觀局限遠不能滿足人們對疾病診治的高期望,使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呈上升態勢。
2012年4月的一晚,羅某因「頜面部裂傷,顱底骨折」入住某醫院腦外科住院治療。6月8日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對該醫院的治療搶救過程非常不滿,認為院方搶救不及時、方法不得當,要求醫療機構給家屬一個說法。該醫療機構請求王佩蘭幫助分析,出面調解此事,面對當事人的信任,王佩蘭義不容辭。通過對案情的分析,她感覺到如果處理不善,很有可能發展成一起涉法的信訪案件。王佩蘭開始仔細調查,詳細了解整個事件的始末。經調查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突發猝死,醫方也及時實施了緊急心肺復甦搶救等措施。由於患者家屬情緒非常激動,揚言要用屍體堵醫院的門。王佩蘭一邊對患者家屬進行耐心的溝通疏導,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堅強,穩定家屬情緒,待患者家屬心情平靜後,王佩蘭竭力用患者家屬能接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其講解法律知識,運用醫療專業的知識與患方一起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解釋醫院急救程序無原則上的過錯;另一方面王佩蘭積極與醫方溝通協調,指出患者已辭世,對家屬造成的傷害無法彌補,希望醫方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對患者家屬給予一定的人道幫助,減免患者的部分住院醫療費用。最終王佩蘭通過這種情理法「心門鑰匙」,徹底打開了雙方症結,避免了一場因醫療糾紛聚眾鬧事事件的發生。
用「愛心」調處人間真情 爭做醫調糾紛的「解憂人」
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王佩蘭從建章建製做起,不怕吃苦、不怕委屈,面對當事者雙方的不理解,她沒有怨氣,一心想著為群眾化解矛盾。正因為她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才有了緩解醫患關系、穩定社會秩序、建設和諧社會的成果;正因為她一步一個腳印搭建醫患溝通平台,才架起了醫患之間溝通的橋梁;正因為她爭當醫患矛盾 「解憂人」,才有了對每起醫療糾紛的處理做到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實效,真正做到小糾紛不擴大,大糾紛不激化,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平息了一場又一場糾紛,為維護轄區正常的醫療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13年5月4日,賀某因咳嗽不適,到某診所就診,在皮試為陰性的情況下,醫生為其注射頭胞類抗生素葯物,隨後卻出現過敏性休克,醫生立即轉送上級醫院搶救,患者終因搶救無效死亡。患方認為醫方有重大過錯,要求醫方給予賠償77萬余元。其醫方認為,其醫療行為無重大過錯,要求做屍檢和醫療事故鑒定,查明其死亡原因。由於患方不同意做鑒定,因而無法啟動鑒定程序,患方矛盾日趨激烈,發展到患方人員圍堵政府機關。區醫調委介入後,王佩蘭考慮到患者家庭十分困難,有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如不給予適當的補償,患方不可能接受。而醫方在沒有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的情況下,不同意給予患方高達77萬元的補償也有法律支持。王佩蘭深知調解工作不能硬來,只能用心用情和他們溝通,設身處地地站在他們的立場,換位思考問題,最終尋找到平衡點,促使糾紛調解成功。為此,王佩蘭始終堅持在協調各方的利益,始終將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經過10餘天的不斷努力和協調,終達成給予患者補償和救助共30餘萬元的調解協議,妥善化解了一場棘手的醫療糾紛。得到區委、區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醫患當事人的高度贊揚。
用「公心」破解疑難糾紛 爭做醫調糾紛的「滅火人」
為提高轄區內醫務人員的醫療安全意識,王佩蘭主任定期到各醫療機構進行專門的法律法規、醫患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緊密結合自身多年處理的醫療糾紛案例,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便於廣大醫務人員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贏得了醫療機構的廣泛好評。
「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一直都是王佩蘭的座右銘,她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不是為了名和利,只是源於她對調解工作的一腔熱情。做醫療人民調解員不單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就夠了,還需要用情用心,帶著一顆公平公正的良心去做工作,這樣才會贏得醫患雙方的信任。患者江某因患胃癌於2012年5月到某三級醫院住院治療,期間護士在給江某進行自體幹細胞免疫治療輸血時,將其他腸癌患者的血液輸錯給了江某。為此,該醫方與患者家屬自行協商達成10萬元的賠償協議。本以為平息的糾紛卻在一月後因患者突發右腦大面積梗塞死亡而矛盾驟升,家屬認為患者的死亡與輸錯血液有直接關系,提出要求醫方給予賠償120萬元。醫方認為患者的死亡原因系腦血管疾病所致,不同意再給予賠償,其家屬在索賠無果的情況下,欲採取極端行為,印製了千餘份的控訴書,從該院的門診大樓的頂層向下撒放控訴書報復醫院。為制止事件進一步擴大發生,王佩蘭多次與其家人溝通,在雙方情緒激動,不配合調解工作的情況下,不畏辛苦,幾次三番上門與家屬進行疏導,同時積極做醫方的工作。在王佩蘭的不懈的努力下,歷經2個多月的協調,終於促成雙方達成補償8萬元的調解協議,避免了一場醫鬧事件的發生。
人生本無定義,但我們每個人必須為人生賦予定義。每當看到矛盾糾紛當事人最終化干戈為玉帛時,王佩蘭的心中就有一種成就感。面對肩負的使命,她將無怨無悔、義無反顧地繼續走下去,甘當醫療糾紛的「和諧使者」。

❹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怎麼投訴護士介入科

醫院一般都有專門的部門處理投訴和醫療糾紛,可以到導醫台查詢,祝樓主好運!

❺ 哪裡投訴武漢市中醫醫院服務態度

打電話到武來漢市衛生局醫政處投訴,源
醫政處是負責全市醫政管理工作;監督全市醫療機構對有關規章制度、醫療技術標准、服務規范的貫徹落實;指導處理醫療糾紛的。
負責人:羅時珍 電話:82770091
打12345市長專線也可以。
管不管用就不知道了。

❻ 武漢市園博園到江岸區醫調委怎麼走

||

軌道交通6號線

53分鍾復(制12.5公里)| 步行1.9公里 |3元

❼ 這算不算醫療過失是否可以向醫院要求賠償

醫療案件一般需要確定院方有責任的情況下,才會產生賠償。具體是否有責任需要閱讀病歷資料。

❽ 武漢有哪些英雄事跡

現年58歲的武漢市漢陽區醫療調解委員會主任王佩蘭,自XX年成立漢陽區醫療調解委員會以來,作為首席調解員的她,以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紮根醫調工作。在近三年的工作中,共受理醫療糾紛108起,調解成功108起,成功率為100%。調處重大醫療糾紛25起,防止矛盾激化18起,簽訂民調協議書108份,協議執行率100%。受理涉訴金額550餘萬元,調解協議賠付金額238萬元。先後獲得「漢陽區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優秀人民調解員」等榮譽稱號。為化解漢陽區醫療糾紛,打造平安漢陽,維護醫患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出一名模範調解員的優秀品質和風采。 王佩蘭是漢陽區衛生局一名普通的退休幹部,但她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描繪出一幅不平凡的畫卷。一生紮根在基層工作崗位上的她不甘於安逸的退休生活,憑借豐富的法學知
識、醫學知識,毅然投身到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中,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繼續發光發熱。她熱衷人民調解工作,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善於應對不同類型的矛盾糾紛採取針對性的調解方法和措施。在工作實踐中,王佩蘭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調解方法,即「平怒氣、聽傾訴、准分析、妥解決」,在醫療糾紛的調解工作中展現出卓越的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群眾利益無小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方利益出現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為了應對這一形式,王佩蘭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工作生活之餘,抓緊一切時間,自我施壓,認真學習《人民調解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學以創新。通過學習法律、醫學、人民調解的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業務工作和應變能力,成為民調工作的行家裡手。 漢陽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共12個街道,112個社區(村),總人口58萬,醫療機構328個。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醫療安全意識日益增強,醫療技術的客觀局限遠不能滿足人們對疾病診治的高期望,使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呈上升態勢。 XX年4月的一晚,羅某因「頜面部裂傷,顱底骨折」入住某醫院腦外科住院治療。6月8日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心
跳驟停,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對該醫院的治療搶救過程非常不滿,認為院方搶救不及時、方法不得當,要求醫療機構給家屬一個說法。該醫療機構請求王佩蘭幫助分析,出面調解此事,面對當事人的信任,王佩蘭義不容辭。

❾ 尋電話號碼

如果卡上的接觸銅片沒有氧化或者油污以致不能良好接觸的話,一般是卡槽內的幾個小彈片的問題,可以使用尖銳的鋼針之類慢慢挑一下,使之彈性更好一些——注意不要用力太大搞斷彈片.....

閱讀全文

與武漢市醫療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