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事糾紛的什麼是海事糾紛
在我國,對海事糾紛的處理大致可以概況為四種途徑、三種機構、兩套制度。版
處理海事糾紛的四種途權徑是協商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
處理海事糾紛的三種機構是港務監督、海事仲裁委員會和海事法院;
兩套法律制度是海事仲裁製度與海事訴訟制度。
② 海事糾紛選擇仲裁還是訴訟多
在我國,對海事糾紛的處理大致可以概況為"四種途徑、三種機構、兩套制度"。
處理海版事糾紛的權四種途徑是協商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
處理海事糾紛的三種機構是港務監督、海事仲裁委員會和海事法院;
兩套法律制度是海事仲裁製度與海事訴訟制度。
③ 國際海事欺詐的防範措施
鑒於國際海事欺詐活動的巨大危害,防止海事欺詐應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對於正在加強經濟實力,走向世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項任務顯得尤為緊迫。有效地防範、打擊海事欺詐,應從國內、國際兩方面著手。 1.增強我國外貿企業的風險意識,加強對合作方的資信調查。
資金和信譽是進行國際經貿活動的經濟基礎和履行合同義務的道德保證。因此在與外方簽訂貿易合同前,必須詳細調查合作方的名稱、責任形式、注冊資本、經營范圍以及法定代表人的真實情況、法人資格證書、營業執照、資產負債表、開戶銀行和商業信譽、經營業績甚至簽約代表的授權委託書等等。同時,根據國際慣例,還可向其索取由權威機構出具的資信證明。如果不能夠確認對方當事人提供的資信證明文件的真實性,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對對方的資信狀況做進一步的調查。例如,通過與外國銀行有密切業務聯系的中國銀行和其他銀行進行調查;向當地商會或同業公會進行調查;通過駐外使領館的商務機構進行調查;通過境外華僑國體或通過外國的律師事務所進行調查。必要時還可自行實地考察。
2.選擇合適的貿易條件,斟酌合同條款,防止漏洞的發生。另外,在合同的執行過程中,不輕易改變合同履行的條件。
在簽訂進出口合同時應注意選擇對己方有利的貿易術語。對此,筆者認為,在出口貿易中,應盡量爭取採用CIF和CFR條件;在進口貿易中,可採用FOB條件。這樣,己方就掌握了租船訂艙的主動權,有利於船貨銜接,防止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欺詐。在爭取不到租船訂艙權利時,應在合同中嚴格制訂租船標准,增加相應的保障條款。同時,應合理選擇貨款支付方式。此外,還應盡量爭取在合同中訂明受本國法院管轄並適用本國法律,以便日後發生糾紛需要訴諸法院時,能處在一個於己方熟悉而有利的環境中。
3.選擇安全船舶,加強裝船監督,並及時掌握船舶的航運狀態。
由於國際海事欺詐與海上運輸的密不可分,因此,防範欺詐的關鍵環節在於船舶的使用和監督。當己方享有租船訂艙的主動權時,可以藉助一些國際組織(國際海事局、勞埃德船級社等)選擇資信良好的船舶公司。如果採用租船方式運貨時,己方應堅持通過可靠的運輸部門的代理來租用船舶。貨物在裝運港裝船時,己方可派人隨同核查貨物及船舶。貨物起航後,買方應隨時了解船舶航向,定期向承運人或船東查詢船舶方位。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保險公司,盡快展開調查工作。
4.加強法律保護意識,積極採取法律救濟手段。
加強法律保護意識,不僅體現在審查合同條款、杜絕漏洞的產生方面,還應該表現在欺詐發生之後積極尋求法律救濟途徑、挽回經濟損失方面。案發之後,當事人應在索賠期限內及時提出索賠請求。在仲裁的方式下,首先盡量爭取在我國國內仲裁機構進行。其次,可選擇工作業績良好的國際仲裁機構仲裁,如巴黎商會仲裁院、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倫敦仲裁院等。無論是在仲裁程序還是訴訟程序,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及時將對方財產予以強制扣留。裁決或判決作出後,如果對方無意履行,當事人應及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以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一旦受騙,還可藉助世界著名的國際商帳追收機構對欠款進行追討。 加強國際合作是防範海事欺詐的一種必要手段。從現今形勢看,海事欺詐的跨國性、復雜性以及危害的嚴重性已遠遠超出了某個國家可以控制的范圍。因此,各國在加強本國監控手段的同時,應加大合作力度,聯手打擊海事欺詐者。目前,應呼籲迅速召開世界各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全面探討關於反欺詐的國際合作問題,並制定相應的國際公約。參加會議的國家必須正視到海事欺詐的現狀及危害,意識到反欺詐斗爭的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討論國際貿易欺詐的國際合作可行性,為在實踐中通力合作、協同行動奠定良好基礎。
制定防止國際海事欺詐的國際公約是實現國際合作的法律保障。雖然許多國家的刑法對欺詐犯罪都規定了刑事責任條款,但實際上海事欺詐者受到的刑事處罰很少,因而遠達不到懲治防範的效果。為實現國際貿易的長治久安,防範海事欺詐應納入法制化軌道。其中一重要途徑就是制定相應的國際公約,以此來統一協調行動。本世紀以來,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已制訂並實施了一些防範危害人類安全行為的國際性公約,如關於制止在航空器內犯罪的公約等。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調整國際貿易活動的普遍遵循的國際公約。我們應在總結國際社會相互合作,共同對付跨國犯罪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一部反對海事欺詐的、包括沖突法規范和實體法規范在內的國際公約,從法律上謀求對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保護。
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國際組織也參與了反欺詐斗爭。例如70年代末的遠東地區調查隊(FERIT),聯合國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IMO,又稱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商會的國際海事局(IMB)和商業犯罪局(CCB)等等。尤其是倫敦的國際海事局,作為一個專門性的非商業組織,它在預防海事欺詐的發生、識別欺詐行為、提高國際社會防範欺詐的總體水平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由於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單靠一個國際海事局來對付全球性泛濫的國際海事欺詐是不現實的。
鑒於國際海事欺詐的特殊性及其發展趨勢,防治國際海事欺詐需要作長期不懈的斗爭,一方面需要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患於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各國的積極合作,嚴厲打擊海事欺詐活動,以法律手段來嚴厲制裁欺詐者,以保證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的安全,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各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④ 發生海事糾紛到哪個法院訴訟
如果是涉外,到國際海事法院訴訟。
⑤ 海事侵權糾紛案件包括哪些
1、船舶碰撞損害賠償案件,包括浪損等間接碰撞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2、船舶觸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及其岸上的設施或者其他財產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觸碰碼頭、防波堤、棧橋、船閘、橋梁以及觸碰航標等助航設施和其他海上設施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⑥ 海運糾紛屬於什麼案
海運糾紛屬於民事案件。
海運糾紛屬於我國《民事案件案由回規定》第七部分答第十九《海事海商糾紛》的范疇。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是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情況,對民事案件案由進行了規定。
根據201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法〔2011〕41號),對2007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38次會議討論通過《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第一次修正。
⑦ 海事糾紛的產生原因
海事糾紛產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海難事故的肇事者或責任人不願內承擔自己的責任容,其主要表現為五種情況:
1.海事活動中產生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給雙方造成了損失,雙方當時人均有責任,但雙方都不願承擔自己的責任,或者其中一方不願承擔責任或僅承擔小於應承擔的那部分責任,從而引起的海事爭議。
2.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僅給一方造成了損失,但雙方當事人都有責任,本應由雙方按比例承擔,但無損失的一方不願承擔引起的爭議。
3.由於一方的責任,造成另一方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負有責任的一方拒不承擔全部或部分責任,從而引起了雙方的爭議。
4.由於意外事故或不可抗力的原因導致有關當事人的損失,在界定是否是意外事故或不可抗力而另一方是否可以免責的問題上雙方產生的爭議。
5.由於非爭議雙方當事人的原因,即第三方的原因導致的海事糾紛,雙方均不應承擔責任。
從法理上分析,海事爭議主要表現為物權和債權之爭。物權之爭主要體現在船舶、貨物的所有權問題上;債權之爭主要體現在合同和侵權行為問題上。
⑧ 在國際海事組織IMO,香港是准會員,台灣被拒絕加入。如果香港和台灣發生海事糾紛,IMO應該怎麼處理
同學,我也在做著這道題,沒想到你那麼直接
去維基網路上面看看吧,英文的,我也是在那裡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