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告律師庭審後明顯歪曲事實遞交的代理詞合法嗎
律師在訴訟過程中提交的材料包括代理辯護及詞只要是按照法院規定的規格和程序提交的,都是合法的。至於是否歪曲事實則由法官來判定以是否採納。
⑵ 什麼叫律師代理詞是否需要交給法庭
律師代理詞也稱為律師代理意見,是代理律師根據案件審理情況結合本案的版證據,就訴訟程序權是否合法、案件事實或證據應該如何認定、案件應該如何適用法律等方面向法院提出的意見。
代理詞應該交給法庭,這樣既可以讓法官對律師的代理意見有更明確的認知,又可以彌補在庭審中所口頭陳述的代理意見或法庭辯論意見的不足。
⑶ 律師代理詞
代理詞(民事一審用)
審判長、審判員:
依照法律規定,受原告(或被告)的委託和ХХ律師事務所的指派,我擔任原告(或被告)ХХ的訴訟代理人,參與本案訴訟活動。
開庭前,我聽取了被代理人的陳述,查閱了本案案卷材料,進行了必要的調查。現發表如下代理意見:……(闡明案件事實、訴訟請求的依據和理由,或闡明反駁原告起訴的事實、訴訟請求的依據和理由)……(提出建議)。
ХХ律師事務所
律師ХХ
Х年Х月Х日
邱興華律師辯護詞
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有關規定,陝西理衡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邱興華的委託,指派我們擔任其辯護人參加訴訟活動,通過剛才的法庭調查,我們認為
公訴機關對案件的定性是准確的,現發表以下辯護意見,供合議庭參考:
一.在故意殺人罪中,邱興華具有酌定從輕處罰情節
邱興華被緝拿歸案後,如實向漢陰縣公安機關供述了在鐵瓦殿的整個犯罪事實,具有良好的認罪態度,建議合議庭在量刑時予以考慮。
二.在搶劫罪中,邱興華具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
法庭調查表明,邱興華還如實供述了漢陰縣公安機關還未掌握的搶劫案的犯罪事實,在如實供述後,邱興華至今沒有翻供,根據《刑法》第67條2款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對於什麼是"其他罪行",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自首與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中作出了進一步的限定,即與司法機關已掌握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很顯然,故意殺人與搶劫在刑法上就屬於不同種罪行,因此,我們認為邱興華對兩次搶劫的如實供述,完全符合《刑法》對自首的規定,也符合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在認定邱興華構成搶劫罪時,應同時認定其具有自首這一法定從輕處罰情節並在量刑時加以考慮,方為尊重事實、尊重法律。
三.邱興華案件的犯罪成因和警示
邱興華觸犯兩個刑事罪名,致11人死亡、兩人重傷,給多個家庭留下了難以癒合的精神創傷,今天的開庭審判固然是回歸刑法的立法宗旨,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但就案審案尚不足以警示世人,我們還應該適當的分析一下邱興華案件的犯罪成因。
在偏遠封閉的山村,47歲的邱興華有初中文化,又會幾樣手藝,在當地應該屬於衣食無憂的所謂"能人",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能人",在1999年,舉家搬離了自己的出生地,此後的7年裡,頻頻更換居住地點,在顛沛流離中,他從事過多種行業,試圖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現狀,但現實讓其處處碰壁,關愛無處可求,無助無人願幫,困境中為邱興華指點迷津的竟然是一位算命老人,使得邱興華確信唯有依靠祖先的庇護,方能興家立業,於是,他來到了深山道觀--鐵瓦殿祭祖還願,然而,在與道觀管理人員發生沖突後,他的心理世界崩潰了,關心子女學費、希望孩子能有書讀的邱興華,對小學老師至今感恩的邱興華,偏離了他自身原有的人生航線,最終走上了今天的被告席。
⑷ 律師在法庭上的代理詞及辯護詞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刑事辯護律師在法庭上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一、給各位出庭人員展現最佳的精神狀態。「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人認為,作為一個律師,有必要在邁入法庭時就給眾人營造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不僅包括衣著整潔得體,符合律師形象,還應適時搭配以恰當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忌無精打采,目光膽怯。在正式開庭前最好是保持微笑,給自己和委託人以信心,同時也是表示對法官和公訴人的尊重。
二、模範的遵守刑事訴訟程序規定,聽從法官的合理安排。該質證的時候就質證,該辯論的時候就辯論。在這次控辯賽上,本人有幸見到鄭*劍*民老師正是參賽選手之一。為什麼稱鄭*劍*民律師為老師呢?前幾天本人參加了深圳市2008年實習律師集中培訓,鄭律師為主講人之一,他主講的題目是刑事訴訟實務,在課堂上,本人首先被鄭律師機智幽默的語言表達所吸引,後又為鄭律師推心置腹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教誨而生敬佩之情。在模擬法庭上,鄭老師依舊機智不失幽默,熟練援引各項法律規定,語言簡潔但句句正中要害。而且與其他的參賽律師相比,鄭老師的普通話是難得的相對標准。但是,鄭老師犯了簡單的錯誤,他不應當在質證時就主張各項證據之間無關聯性。按照比賽規則,律師在質證時只須承認或否認證據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鄭老師的實力無疑是雄厚的,但正因為這些簡單的錯誤,倒致鄭老師雖進入十佳刑辯律師之列但得分不高。
三、發言有理有度,抑揚頓挫,忌語速過快過慢。所謂有理有度,是指律師在據理力爭時要言簡意賅,不重復羅嗦。為突出重點,可以適當的採用疑問句和反問句,同時調整至恰當的語氣語調。在刑事法庭上,公訴人與律師互為對手,兩人針鋒相對,但目的不是大吵一架決一雌雄,而是通過辯論說服法官採納自己的意見。這次控辯賽上有對參賽選手很顯眼,入場後經雙方首次發表控辯意見,兩人就不停的在掐架。公訴人即控方每出示一項證據,辯方即律師都要對該證據的關聯性駁斥一番。這種情況下如果控方是個聰明人,他會說辯方剛才的發言與證據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無關,待到辯論階段他會作詳細闡述以回應。但這位檢察官沒這樣做,他不甘示弱,立即對律師的發言進行反駁。當時的比賽規則是,在質證階段,律師的發言時間為五分鍾,公訴人的發言時間為15分鍾。直到這位律師把五分鍾都用完了,主持人禁止她再講話時,她仍顯得意猶未盡,只能眼睜睜看著控方繼續出示證據。公訴人證據還未出示完,主持人又說控方時間也到了,公訴人的半句話只得卡在那裡。在辯論階段和總結階段,兩人仍然是互相咬住不放,都是只到主持人說時間到了喊停時,才不甘心的閉嘴。其實他們的發言說來說去都是差不多基本相同的意思,看上去滔滔不絕,只是讓人費勁去抓住重點。
四、不卑不亢。本人總結了一下,這次參賽的檢察官們總體上是年紀輕輕、朝氣蓬勃,有些人可說是後生可畏。與之相比,參賽的刑辯律師整體上年紀偏大,資格老,經驗豐富。當一位年長的律師在控辯賽上的對手是初出茅廬的檢察官時,本人猜想那位律師根本沒把他的控方對手放在眼裡。不知是因為經驗不足還是一時的疏忽大意或是緊張,年輕的檢察官竟犯了個低級的法律運用錯誤,這就使年長的律師更加得意忘形,辯論時是越來越亢奮,講話是越來越不講究措辭,不僅直白的貶斥控方對手的專業水準,甚至情緒激昂到對公安、檢察院兩大司法機關挨個進行了抨擊。這令本人在台下看得有點瞠目結舌。在法庭上,這樣的發言方式能贏得委託人的信任和好感,但無疑會使法官厭惡。公訴人和律師各為其主,在法庭上互為對立,但這種對立並不是敵我矛盾的那種對立,只是各司其職,共同推時社會主義的法制進步。本人認為律師和檢察官應互相尊重、共同提高。當面對的公訴人博學多才、經驗老到時,作為律師不應自卑,相反可通過法庭上的交鋒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當面對的公訴人年少且經驗不足時,作為律師應有尊老攜幼的氣度。
五、就事論事,不扣帽子,也不自我褒揚。上文就說到了,公訴人和律師在法庭上只是各司其職,共同推進司法公正。因雙方對案件的審判意見不同,需要在法庭上進行一番辯論說理,供法官聽取後再根據具體案情決定採納哪種意見。所以律師在法庭上只須就事論事,那種為達目的,而貶低公訴人專業水平或人格,或「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說自己「已進行了充分、全面、深入的論證」的做法,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招致法官及公訴人的反感。
六、踏實穩重。律師是專業人士,應努力彰顯自己的專業形象,忌為出風頭而故弄玄虛,最好不要搖頭晃腦。
七、發言過程中保持與法官的目光接觸。這樣既可以使法官不走神,確實在傾聽自己的講話,也可以大概了解到法官是否已聽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八、適當的靈活運用生活常識與專業技術,使辯論說理更加充分。
⑸ 看到網上有的律師的代理詞(其實就是一篇總結性發言)很精彩
你好!代理詞因代理而產生
⑹ 被告的律師代理詞怎樣寫
一、代理詞的條理必須清楚
代理人需要對案件有清楚的認識,對庭審中雙方的爭議焦點有精確的把握。才能對案件有正確的認識。代理人在代理詞中一定要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有的放矢,中心要突出。說理要有力度。
二、代理詞的語音需簡明、精確
言不在多而貴在精。該表達的表達清楚就可以,感性的抒情沒有必要,法官的判決是依據事實和法律而不是人情世故,即使是人情世故也不是紙上的。法條和法理也沒必要詳細陳述,你寫的是代理詞而不是法律意見書,你面對的是和你一樣精通法律的法官,而不是需要你普法的非法律人員。過多的法理闡述,只會引起法官的反感,點到為止。
三、代理詞的所有觀點都必須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如果是證據,必須是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有想當然的觀點,依照常理,依照習慣之類的詞最好不要寫。
舉例說明:
代 理 詞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XXXX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被告XXXXX的委託,指派我擔任其與原告XXXX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的一審訴訟代理人。下面根據庭審質證和認證的證據及相關的法律規定,發表如下代理意見,望合議庭採納。代理人認為,原告的訴訟請求不成立,其主要事實和理由如下:
一、買賣合同是否成立。
采購訂單上明確規定:「若接受本訂單相關條款,請於三天內回復。」對此我方認為:
(1)訂單的性質。本案中訂單的性質是要約。
(2)訂單是否已經失效及訂單失效的法律後果。依照該條款,對方的承諾期限是三天,而對方並未在三天之內回復我方。所以依法要約已經失效,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是買賣合同沒有成立。所以,我方認為,作為本案中主要證據的訂單已失效,買賣合同未成立。
二、如果買賣合同成立,被告也沒有拒收貨物的行為。
(1)原告沒有被告XXXX的證據。
(2)被告並沒有通知原告送貨的義務。對送貨義務的承擔,雙方沒有約定。對3,220支硅膠的交貨方式,都是由原告送貨上門,這點原告在庭審上也作了認可;在原告送貨前,被告也沒有通知送貨。 所以,被告認為沒有義務來通知原告送貨。
三、如果買賣合同成立,在18個月後,被告認為該合同已經沒有履行的必要。被告對原告突然提起訴訟感到費解。
據此,懇請貴院依法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代理人: XXX律師事務所律師
2017年01月
⑺ 關於商標侵權案件代理詞要怎麼寫
敬的合議庭:
我作為被告xx的代理人,對本案發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關於本案是否構成商標侵權的問題
原告主張被告商標侵權的法律依據是《商標法》第52條第(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具體是認為被告的商標侵權行為是「擅自製造注冊商標」。被告認為,被告的行為不符合「擅自製造注冊商標」的構成要件,應不構成商標侵權,理由如下:
1、侵權人的主張狀態是故意,所以才可以稱之為「擅自」,過失不會構成「擅自」。被告是受他人的委託印刷涉案商標,並沒有要侵犯原告注冊商標權的主觀故意,而且原被告之間完全屬於不相同的行業,不存在任何的競爭關系,所以也不可能會存在侵犯原告注冊商標權的故意。
2、被告不存在製造行為。所謂製造注冊商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是製造人本身並不擁有他人的注冊商標的圖案,通過模仿他人的注冊商標的圖案而重新設計出來,也就是說製造注冊商標在本質上是一個「仿製」的過程;而印刷注冊商標,是一個從「有」到「有」的過程,也就是已存在他人的注冊商標圖案,並對該商標進行印刷,所以印刷商標的過程在本質上是一個「復制」的過程。所以被告印刷涉案商標的行為,不是一個製造注冊商標的行為。
3、根據《商標法》的規定,注冊商標的權利范圍限於「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對於在與注冊商標不相同或者不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並不構成侵權。同樣對於在認定「擅自製造注冊商標」屬於商標侵權行為時,亦應當考慮商品類別,否則就可能會得出矛盾的結果。例如,甲擅自製造了與原告相同的注冊商標,並把他使用在「鋼鐵」類商品進行銷售,由於「鋼鐵」類商品與原告注冊商品核定的「食品」類商品完全不同,所以根據《商標法》第52條第(一)的規定,並不構成商標侵權。如果甲是「擅自製造注冊商標+使用+不同類商品」的行為都不構成侵權,而被告僅僅是「擅自印製注冊商標」一個行為就構成商標侵權,則於法不通。所以,被告認為,在認定「擅自製造注冊商標」為侵權行為時,應當有一個隱含的條件「所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必須要使用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而本案沒有證據證明被告所印刷的注冊商標要使用在與原告注冊商標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
二、關於被告注冊商標是否構成馳名商標的問題
根據《商標法》的規定,馳名商標的認定有兩種途徑:(一)國家工商總局認定;(二)法院在訴訟中司法認定。目前,工商局及法院均沒有對被告的注冊商標認定為馳名商標,所以被告的注冊商標不構成馳名商標。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在下列民事糾紛案件中,當事人以商標馳名作為事實根據,人民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認為確有必要的,對所涉商標是否馳名作出認定:(一)以違反商標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為由,提起的侵犯商標權訴訟;(二)以企業名稱與其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為由,提起的侵犯商標權或者不正當競爭訴訟;(三)符合本解釋第六條規定的抗辯或者反訴的訴訟。」,本案並不符合司法認為需要認定馳名商標的條件。
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及馳名商標認定的民事糾紛案件管轄問題的通知》規定:認定馳名商標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原告在訴訟請求中並沒有提出過馳名商標的認定,所以合議庭亦不應當對原告注冊商標是否馳名進行認定。
三、關於停止商標侵權問題
停止侵權的前提是有侵權行為在持續存在,現在沒有證據證明被告還有侵犯原告注冊商標權的侵權行為存在,所以原告主張停止商標侵權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四、關於原告要求被告公開聲明、消除影響的問題
公開聲明並不是我國法律所規定的承擔法律責任的一種方式,所以原告主張此項權利於法無據。本案涉案商品並沒有進入市場,並不會對原告的的聲譽產生任何影響,所以原告要求被告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無事實依據。
五、關於賠償損失的問題
1、《商標法》採用的是實際損失原則
《商標法》第56條第1款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該條所規定「所獲得的利益」及「所受到的損失」採用的都是實際損失原則,也就是以實際發生的損失作為賠償的依據,這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條及第15條中也可以得到確認。
在本案中,被告所印刷的箱子還在倉庫中,並沒有進入市場,沒有進入市場就根本不可能與原告的產品產生競爭,不會造成原告產口銷售額的下降,所以根本就不會對原告的權益造成損失。由於涉案的箱子還沒有出售,原告也沒有從中獲得任何的利潤,所以也談不上侵權所得。所以,由於原告沒有損失,被告也沒有所得,被告不應當賠償原告。
2、本案不應適用法定賠償
根據《商標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適用法定賠償的前提條件是「被告侵權所得」或「原告因侵權所受損失」無法查清,而本案並不符合上述前提條件,「被告侵權所得」或「原告因侵權所受損失」可以查清,所以不應當適用法定賠償,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條規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商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該商品單位利潤無法查明的,按照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計算。」也就是說,侵權所得=侵權商品銷售量*該商品的單位利潤,在本案中,涉案的紙箱並沒有銷售,所以銷售量是0,所以乘以該商品的單位利潤,侵權所得也是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規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計算。」也就是說,原告侵權損失=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但是由於涉案紙箱並沒有進入市場,不會影響到原告產品的銷售,也沒有侵權產品的在銷售,所以原告的侵權損失也是0。
綜上,根據「侵權所得」及「因侵權損失」兩種方式,計算出的結果都是0,所以「侵權所得」及「因侵權損失」的結果都是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不應當適用法定賠償。
3、即使適用法定賠償,法定賠償的范圍也是確定的
(1)法定賠償及「侵權所得」方式和「因侵權受到損失」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雖然計算方式不同,但是從最終得出的結果應當是盡可能的一致,也就是都應當以「實際損失」作為衡量的標准,不同過分偏離這一標准,前文已經論述,原告的實際損失實際為0,所以本案不應當再對原告進行賠償。
(2)如果要賠償的話,賠償數額的上限也是確定的,因為在本案中,被告一共印刷了涉案紙箱2000個,每個1.95元,一共3900元。考慮到印刷行為的利潤不超過10%,所以被告的利潤總額至多是390元。
所以即使適用法定賠償,賠償的范圍亦應當是在0-390元之間。
4、如果合議庭要適用法定賠償,除了上文提及的賠償范圍之外,另請注意以下因素:
(1)原告所主張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名牌產品」等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范圍,與本案不具有關聯性。
(2)原告雖多次獲得上海市著名商標,請合議庭注意:(a)最近一次上海市著名商標的稱號是2008年評定的,此稱號已於2010終止,也就是說原告商標目前並不是上海市著名商標;(b)《商標法》上並沒有關於著名商標的規定,也就是說從國家層面上是不認可著名商標的,所以上海市關於著名商標的認定對於法院沒有拘束力。
(3)原告的公司成立於1998年,在原告成立之前,涉案商標所獲得聲譽與原告無關。
(4)原告在法庭上亦認可,只有涉案商品進行流通,才會擠占原告市場,也就是意味著,涉案商品沒有銷售,也就不會對原告造成損害。
(5)雖然被告無法舉證委託人的存在,但是根據本案的情況及原告代理人在庭審中的表現,被告可以合理懷疑是原告是一種「釣魚式的打假」。根據審判實踐,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是有相當懷疑時,法庭亦應當充分考慮此因素,否則同樣的事情可能會重復上演。
綜上,被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僅是違反了國家的行政部門的規定,對於原告並不會產生實質上的損害,所以被告不應當再對原告承擔法律責任。被告的行為已經受到工商機關的處罰,被告已經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且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日後的生產管理活動中嚴格遵守法律,加強管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被告代理人:xx
以上是商標侵權案件代理詞範文可以作為參考
⑻ 民事訴訟的律師代理詞是否需要給原告看律師說代理詞與原告沒有關系,不讓看。
當事人具有知情權,代理律師應當尊重和配合委託人,應當給當事人看,它也是律回師完成代理業務答的工作一部分。並且代理詞是公開的,與當事人有切身利益關系的。
你找的律師對你太不責任了,而且缺乏律師職業道德,沒有為當事人盡心服務,如果不滿意你可以另外換律師
⑼ 商標侵權原告代理詞該怎麼寫,有什麼需要注意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受XXX公司的委託和XXXX律師事務所的指派,我擔任其一審訴訟代理人。庭前,我認真審閱了卷宗資料,調查了解了有關情況;經過庭審,對案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現發表代理意見如下:
一、被告嚴重侵犯了原告的商標專用權,並生產銷售了大量侵權商品。
1、起訴狀中對侵權商標的描述應為「今表郎」,「金錶郎」系筆誤。
被告稱,起訴狀對侵權商標的描述為「金錶郎」而非「今表郎」。事實上,原告及法院持有的起訴狀對侵權商標均描述為「今表郎」,被告向法庭出示的起訴狀對商標描述為「金錶郎」。然而,原告及法院持有的起訴狀完全一致,且每頁均有頁碼和印章。「金錶郎」系原告筆誤。
2、被告稱沒有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對侵權行為的真實性不認可是很荒謬的,並且其生產銷售的數量應當較大。
被告當庭陳述,其主動向高碑店市工商局繳納了2000元罰款,期望工商局不要再向原告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目的就是為了規避原告向其依法起訴而承擔賠償責任。很顯然,被告明知自己的行為構成了侵權的,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是由工商部門依法出具的,是對被告侵權行為的公權力確認。
另外,《行政處罰決定書》提到,查扣了被告「2014年8月底」生產的35件飲用純凈水。也就是說被告僅在8月底的幾天時間內就生產了不少於35件的侵權產品。被告也當庭承認,其使用的是侵權商標標識,並稱由於現在工人不太多,沒能生產更多。
綜上,被告承認了其商標侵權行為,並且生產銷售的數量應當較大。
3、被告提供的證據,無相應證明力。
一是,關於「外觀設計」專利證書。由於此專利的權屬人不是被告,與本案沒有關聯。
二是,關於「今表郎商標注冊受理通知書」。注冊商標自核准注冊之日起生效。原告的「今麥郎」注冊商標系中國馳名商標,核准注冊時間在先;被告使用的足以誤導公眾的「今表郎」仿冒「商標」,申請受理時間在後。即,被告對「今表郎」仿冒商標沒有在先使用權。
綜上,被告提供的證據沒有相應證明效力,不能阻卻其侵權行為的違法性。
二、原告為制止被告的商標侵權行為,支付了較多必要費用。
一是,原告委派多名工作人員對被告的侵權行為進行了走訪調查、並配合工商部門查處了侵權產品等,支付了較多差旅費用。由於原告經營地點在北京,差旅費用標准較高。
二是,原告支付了合理的律師代理費用。原告依法委託了代理律師,代理費用金額符合《河北省律師收費標准》。
三、被告應當對其商標侵權行為,依法向原告承擔賠償責任。
原告權屬的「今麥郎」商標系中國馳名商標,被告生產、銷售等商標侵權行為,嚴重誤導了公眾、擾亂了經濟秩序、詆毀了原告的良好聲譽,並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等,請法院依法支持訴請。
以上意見,請合議庭採納。
此致
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人:
律師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