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不侵權之訴」應當等同於「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
本來就只有三種民事訴訟:請求之訴、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
你之所以找到這兩種稱呼,可能是由於翻譯的原因。
最高院用的是「確認不侵權之訴」。
❷ 請求確認不侵權 在發出侵權警告之後多久向人民法院起訴
隨時可以起訴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襲通則》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律對訴訟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❸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概念
因知識產權權利人的侵權警告函,他與不特定的義務人之間,原本存在的正常法律關系,處於不明確狀態。在快速化、復雜化、高度化的現代社會中,法律關系的不明確,將導致經濟、社會的重大損害。所以企業在收到侵權警告函時,就應當靈活運用確認訴訟的預防性機能,先請求法院進行不侵權的確認,盡量減少損失。[1]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在我國是一種新興的訴訟類型,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人們認知它需要一個過程。 2002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作出的《關於蘇州龍寶生物工程實業公司與蘇州郎力福公司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案的批復》,被認為是我國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最早法律依據。但是,該批復並沒明確表示出不侵權之訴制度設計的目的,這也導致後來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處理產生了分歧。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案由規定》,其中的第152個案由確定為確認不侵權糾紛,而且最高法院將此類糾紛定義為「利益受到特定知識產權影響的行為人,以該知識產權權利人為被告提起的,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該知識產權的訴訟。」至此,確認不侵權糾紛才作為三級案由正式被最高人民法院所認可。[2]
在國際上,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是應對侵權亂訴的普遍手段,是侵權警告函收受方,進行主動反擊的有利武器。發達國家制定各種各樣的知識產權法保護其企業的知識產權,企圖以此壟斷市場,遏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並從中牟取利益。而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舉步維艱。在現實生活中,權利人還經常發出侵權警告函,意圖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不正當競爭,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該如何應對?大多數時候企業只是想到進行不正當競爭之訴,而不正當競爭需以主觀上故意、行為上捏造和散布虛偽事實、結果上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為條件,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侵權警告函都不符合該條件。而這個時候,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是防止權利人濫用知識產權的重要手段。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除了與知識產權法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還與很多其他的法律法規息息相關。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壟斷市場,與反壟斷法有關。為了防止其他企業搶占市場,隨意發出侵權警告函,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不正當競爭,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有關。企業為了利益,任意排放污染物,與環境保護法有關;不善待勞動者,與勞動法有關。有時候需要跨國訴訟,與國際法和國際條約有關。
[1]張衛平:《訴訟架構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42
[2]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M],法律出版社,2005
❹ 確認不侵權之訴中催告是必要的么
您好,在最高法院的批復((2001)民三他字第4號)中,確立了「確認不侵權之訴回」的審判規則,答並明確了訴權的構成要件。對該批復具體分析,請求確認不侵權之訴的構成要件包括:
1.被告發侵權警告,原告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構成侵權;
2.原告的利益已經受到了損害,損害與被告的行為有有因果關系,
3.被告不在合理期限內主動甚至迴避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4.符合《民事訴訟法》基本的立案條件;
綜上所述,確認不侵權之訴被告對原告的對原告的催告或者警告是必須要件。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❺ 確認不侵權之訴中催告是必須的么
第一、在最高法院的批復((2001)民三他字第4號)中,確立了「確認不侵權之訴」的審判規回則,並明確答了訴權的構成要件。對該批復具體分析,請求確認不侵權之訴的構成要件包括:
1.被告發侵權警告,原告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構成侵權;
2.原告的利益已經受到了損害,損害與被告的行為有有因果關系,
3.被告不在合理期限內主動甚至迴避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4.符合《民事訴訟法》基本的立案條件;
第二、根據上述分析,確認不侵權之訴被告對原告的對原告的催告或者警告是必須要件。
❻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受理條件
作為侵權之訴的延伸,確認不侵犯知識產權之訴在地域管轄方面仍然適用侵內權之訴的相關容規定,即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除此之外,還須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的規定的前提條件,即「權利人向他人發出侵犯專利權的警告,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經書面催告權利人行使訴權,自權利人收到該書面催告之日起一個月內或者自書面催告發出之日起二個月內,權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訴訟,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專利權的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此原則目前在受理商標、著作權等其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也普遍參考適用。
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提起的確認不侵權之訴,應以利害關系人收到警告,而權利人未在合理期限內依法啟動糾紛解決程序為前提」。
❼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介紹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是一種確認之訴,要求法院確認實體法律關系。
❽ 確認商標不侵權起訴對象是誰
一、確認商標不侵權起訴對象是誰?
使用注冊商標行為人起訴商標權人,確認自己沒有侵犯商標權的確認之訴。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與傳統的、常見的商標侵權訴訟不同。商標侵權訴訟的原告是注冊商標權利人,被告是涉嫌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之人、銷售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的銷售商;訴訟的目的在於商標專用權人制止侵害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向侵權人索要賠償。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案件的原、被告與商標侵權訴訟的原被告正好相反,其原告是涉嫌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之人,被告是注冊商標專用權人;訴訟的目的在於確認原告使用注冊商標的行為不構成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
二、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的意義何在?
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是一種新型的訴訟類型,其性質屬於確認之訴。與確認不侵犯專利權訴訟、確認不侵犯著作權訴訟共同構成了知識產權類訴訟案件的一大特色。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的產生可以說是知識經濟繁榮的必然結果。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逐漸成為公司企業的核心戰略和重要武器。公司企業通過商標權利的戰略布局,充分發揮品牌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於優勢地位。然而,在市場環境的激烈競爭下,一些商標權利人通過惡意搶注商標行為,超出正當使用權利的界限,炒作自身、貶損他人、利用商標權利敲詐、威脅,對競爭企業造成惡劣影響,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尤其是對一些即將要上市的企業而言,在上市的關鍵時刻成為知識產權訴訟案件的被告,會嚴重拖慢甚至停止上市的步伐。這些企業往往為了大局考慮,會向商標權人妥協,支付原本無需的巨額補償費。在這樣的情勢下,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應勢而生。
綜上所述,商標對於企業來說十分重要,現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深入人心,作為商標的正常使用方,可以向法院發起確定商標不侵權之訴,作為原告,准備好訴訟狀,將商標權利人列為被告,在庭審的時候用事實和法律依據闡述自己使用商標的合法性。
延伸閱讀:
簡述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有哪些
著名商標復審的流程
商標侵權訴訟時效是多久
❾ 確認不侵權之訴與侵權之訴分別由權利人和侵權人向不同法院提起的時候,如何確
確認不侵權之訴與侵權之訴分別由權利人和侵權人向不同法院提起的時候,如何確?確認不侵權之訴與侵權之訴分別由權利人和侵權人向不同法院提起的時候,如何確?
❿ 確認不侵權之訴的受理條件有哪些
您好,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批復,確認不侵權之訴的受理條件版為民事訴訟法權第一百零八條之規定,即原告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理由、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法院民三庭認為,確認不侵權之訴與普通的民事案件無異。在上述條件中,「原告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的認定至關重要。
相關法規:
《民訴法》第一百零八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