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因此產生的糾紛由受贈人自負

因此產生的糾紛由受贈人自負

發布時間:2021-02-16 13:07:22

『壹』 110在解決民事糾紛給當事人造成傷害怎麼辦

110在解決民事糾紛給當事人造成傷害,首先要看是什麼原因什麼性質的傷害,如果內是對當事人的正當執法而容造成的傷害,一般情況下應該是不承擔什麼責任的,即當事人後果自負的那種。如果是執法過當等情況導致的對當事人的誤傷,一般會給你相應補償的,你也可以固定相關證據,申請國家補償。

『貳』 急求!如何讓贈與行為受法律保護 請懂相關法律的朋友給予幫助!

你的情況很難,有兩個問題難以解決:

1、當初的贈與行為是口頭的,沒有書面記錄,現在贈與人之一已經過世,另一方已經神志不清,缺少證據。

2、交付房產證給你的行為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房子沒有實際過戶,房產證在你手上也不代表房子給你了。

最後分析一下如何補救:

因為房子是贈與人的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已經過世,那麼過世一方擁有房子的一半所有權,繼承就應該開始了,李銘已經過世,並沒有書面遺囑,贏按照法定繼承,因此其子女(包括合法的養子)和丈夫對這一半房子都有繼承權,所以,即使你和贈與人的丈夫再簽訂贈與合同,也不可能拿到全部的房子了,只能拿到部分了。

因此,你要補救有以下幾步路要求:

1、贈與人的其他子女(養子除外)和丈夫是否願意將房子給你,如果願意,簽訂贈與合同需要他們所有然簽字參與,但是沒有養子簽字,房子你只能得到大部分,養子還是有權繼承的。

2、養子是否具有合法的養子地位,這一點你可以提出質疑,如果僅是養子有異議,但是其又不具有合法養子地位的,那麼房子你還有希望得到。

3、贈與協議可以簽,但是最好要進行公證。

4、還有一個難點要注意,如果丈夫方已經神志不清,你的受贈可能最後還是一場空,要訂合同趁早。

最後情況,案件比較復雜,獲得贈與的希望不是太大,如果房子價值較大,建議聘請一個律師操作。

『叄』 由於房產贈與方有債務糾紛,對受贈方有沒有影響

有的。很可能被認定為無效行為。在存在負債的情況下,拒絕到期債務的償還而贈與財產,可能被認為轉移財產、規避債務的執行,而無法得到法院的認可。

贈與合同,不屬於善意取得的情形之一。

『肆』 贈與房產沒辦理過戶,但受贈人已接受,一直在居住,其他人要法定繼承,請問此贈與有法律效力嗎

接受贈與要明示
各地房管部門貌似都有時間限制
自接受贈與之日起1~3個月內到房管部門辦理過戶手續

之前有新聞報道有個小伙接受奶奶贈與的房產,但兩年都沒辦理過戶手續。最終房管拒絕變更登記

『伍』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接受贈與嗎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接受贈與,有接受贈予的權利。

山東省沾化縣法院審結一起特殊繼承糾紛案件。2001年,8歲的張小龍和父親張龍一起回老家看爺爺張成吉(老伴已故)。張成吉得知孫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且在班上擔任班長後,十分高興。他告訴小龍:你好好學習,將來上重點大學。爺爺明天給你存5000元錢,讓你以後用。

第二天,張成吉果然帶張小龍去銀行,以小龍的名義存了5000元錢,並給孫子看了存摺。2002年12月,張成吉因病去世,留下存款30000元。張家三兄弟在對30000元財產進行分配時產生了矛盾。張龍認為寫有小龍名字的存摺不應算遺產。

這筆錢屬於小龍所有,剩餘的25000元才是遺產,由三兄弟繼承。對此,張家的其他兩個兒子堅決不同意,他們稱:張小龍年紀尚幼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接受贈予。他是張家的孫子,其他孩子也是張家的孫子,或者給每個孩子5000元,然後遺產平分。

或者哪個孩子都不給,三兄弟平分遺產。為此,他們起訴到法院。法院審理後認為: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其民事活動。」

本案中,張成吉以張小龍名義存的5000元錢應視為對張小龍的贈予,歸小龍所有。張成吉生前為張小龍存款,是其處理自己財產的行為,他願意給哪個孫子或不給哪個孫子是他的自由和權利,不一定對每個孫子都要平等。

張成吉死後,其沒有處分的財產可視為遺產處理,對於遺產,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由合法繼承法人繼承,而不能任意處分。在調解無效情況下,遂作出判決:寫有張小龍名字的存摺歸張小龍所有,剩餘的25000元存款作為遺產在張龍三兄弟間分配。



(5)因此產生的糾紛由受贈人自負擴展閱讀:

由於中國《合同法》把贈與合同的性質規定為諾成合同,即贈與人與受贈人一旦達成合議合同即告成立,對雙方具有約束力,贈與人對受贈人有要求其履行的權利。一般情況下,諾成合同是不允許當事人享有任意撤銷權的。

但由於贈與合同為無償單務合同,受贈人為純獲利益者,贈與人並不能從受贈人處取得任何財產代價,在贈與合同成立後,若不許贈與人撤銷贈與,則即使贈與人因一時沖動、思慮不周而為贈與的的意思表示,也須負擔履行贈與合同的義務,這對贈與人要求未免過於苛刻,有失公允。

『陸』 【任何基於本授權而產生的一切法律糾紛和責任均由我司與被授權人承擔連帶責任,與貴司無關】

不是一個人。「貴司」指的是對方公司,「被授權人」是拿著授權委託書的那個人。如果產生法律後果,由出具授權書和拿授權書的人承擔連帶責任,與對方公司無關。

『柒』 請法律高手解答。

一、你父親把房子贈與給你,房產局收費相對於房屋買賣,收費低不少。具內體收費額需要到你當地容房產局咨詢;
二、房產繼承;就是等你父親百年以後,你憑你父親事先做好的遺囑公證書,直接到房產局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有個費用是最低的。
基本就這兩種辦法。

『捌』 代人購房出現糾紛,誰應承擔舉證責任

2003年2月,賀某所在的單位要修建職工集資房。2月8日,賀某受在外地工作的妻弟李某的委託,在單位以李某的名義購買了房屋一套。房款由賀某交付給了單位。此後,賀某又代李某對房屋進行了裝修。2003年11月24日,李某因公死亡。待李某喪事處理完畢,賀某以自己在代李某購房過程中,房款系自己墊支為由,要求李某的妻子陳某給付其墊支的房款,但遭陳某拒絕。賀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陳某支付其墊支的所有購房款。法院審理過程中發現,此款究竟是誰所出,雙方均沒有充分的書面證據,那麼本案的舉證責任該由誰承擔呢?

依法分析

首先,要搞清本案中的法律關系。本案中,原告賀某在代被告一方購房的過程中涉及兩個合同關系:一是從對外關繫上看,賀某代理李某買房,與單位之間系房屋買賣合同關系;二是從對內關繫上看,賀某與李某之間是民事代理關系。就房屋買賣合同而言,當事人能夠舉證,證明單位收到了房款,對外的買賣合同不存在任何爭議,故本案不是買賣糾紛;之所以會發生本案糾紛,是因為賀、李在對內的代理合同履行上出現了問題。

其次,要理清代理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在本案的對內代理合同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原告賀某而言,其權利是收取李某交來的房款,如果在代理過程中代李某墊支過款項,有權向李某索取。賀某的主要義務是代理李某與單位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代李某向單位繳納房款及辦理與購房相關的其他事宜;對李某而言,其主要義務是將購房款交與賀某,然後由賀某代其將此款交與單位,如賀某在代理過程中墊支過款項,李某一方應向賀某積極支付。那麼此房款究竟是賀、李二人誰出的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因為,否認權利存在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就權利消滅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合同義務因一方當事人履行而消滅,因此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對合同是否履行的事實或合同不能履行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1)合同已經履行完畢的,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就合同履行完畢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2)合同履行過程中,由於債權人分立、合並或者變更住所而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發生困難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困難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3)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因法定事由的出現而中止履行時,應當對對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其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其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其三,喪失商業信譽;其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4)負有合同履行義務的當事人要求提前或部分履行債務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而遭到債權人拒絕的,應當就提前履行、部分履行及遭到債權人拒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在本案原、被告雙方之間的代理合同中,根據上述法律關系的分析,李某一方負有證明其已將購房款交付給賀某的舉證責任,由於李某已死亡,支付房款是對李某、陳某夫妻共同財產的處分,所以責任應由李某之配偶陳某承擔。現陳某不能證明上述事實,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應由其承擔舉證不利的法律後果。

技巧提示

本案還涉及代理權發生爭議的舉證責任。主張權利存在的人應當對權利產生的案件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因此,凡因代理權發生的爭議,由主張有代理權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1)證明代理權的發生依據。法定代理、委託代理和指定代理等代理權的發生依據。(2)證明代理權的范圍。從時間上看代理權是否已經終止;從授權范圍上看是否超越了代理許可權。(3)對表見代理的證明責任。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因被代理人的行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表徵,從而應由被代理人承擔其後果和責任的一種代理。在由表見代理引起的糾紛中,主張有代理權的人應當證明表見代理中的以下事實:其一,行為人實施了無權代理行為。即雖無代理權卻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合同。其二,相對人依據一定事實,相信或認為行為人具有代理權,在此認識基礎上與行為人簽訂了合同。如被代理人明知行為人以本人名義訂立合同而不作否認表示;行為人持有某單位的介紹信、空白合同書等。其三,相對人主觀上須為善意、無過失。其四,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簽訂的合同,應具備合同有效的一般條件。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玖』 把「由此產生的任何經濟糾紛」寫成了「由此產生的任何經濟費用」,這關系大嗎

當然大了,表達的意思都不一樣。
原本要寫的那句話是為了免除銀行的責任的,你這么寫銀行那裡都通不過

『拾』 第一繼承人與受贈人賠款糾紛

如果確認贈與協議有效,可以得到房產,賠償款因為沒有處理所以會按法定程序處理,兄弟無法得到。

閱讀全文

與因此產生的糾紛由受贈人自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