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補償性投訴

補償性投訴

發布時間:2021-02-16 01:14:37

Ⅰ 拆遷補償舉報

可向當地縣級政府反應,如果說不能得到解決可以向省級土地管理部門反應。

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一)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徵用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二)土地補償費的標准、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三)安置補助費的標准、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四)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和支付方式;

(五)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六)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第十六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徵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第三章 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

第十七條 被徵用土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標准本辦法未作規定的,由雙方約定;約定不成的,由雙方認可的或者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具有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通過評估確認。

第十八條 菜地青苗(含套栽套種果樹及其他經濟作物)補償,以承包合同所確定的地類為補償依據。

溫室和大棚為一類菜地,按下列標准補償:

(一)常年生產蔬菜的溫室菜地,每平方米15-18元;

(二)季節性生產蔬菜的溫室菜地,每平方米5-15元;

(三)大棚生產蔬菜的菜地,每平方米5-12元。

裸地生產蔬菜的青苗補償,按下列三種地類標准補償:

一類菜地,每平方米4-7元;

二類菜地,每平方米4-6元;

三類菜地,每平方米4-5元。

專業種植果樹或其他經濟作物的土地,以《吉林省佔用林地砍伐林木補償標准》的規定和專家的論證結果,作為補償依據。

Ⅱ 補償性賠償金和懲罰性補償金有什麼區別

補償性僅限於補償實際損失,即補平虧損的部分,受償方沒額外的收益。
懲罰性則帶有懲罰意味,會要求雙倍或者更高的賠償,但一般僅限於對方有欺詐等惡劣行為時才適用

Ⅲ 資損賠付等於什麼是兩個業務投訴

1、資損賠付等於什麼不是兩個業務投訴,只相當於一個業務投訴。內

2、資損賠付,是指違約方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造成的財產或者利益減少的一種責任形式。賠償損失是一種重要的違約責任方式,有明顯的救濟功能。

3、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股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它不僅適用於違約責任,也適用於侵權行為及其他一些民事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失;不僅適用於有效合同的違約行為,也適用於無效合同所造成的損害賠償。本文所研究的賠償損失,僅指因違約所負的賠償損失。

4、因合同當事人的違約行為,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害時,依法應當賠償所造成的賠償損失其損失的賠償應遵循下列原則進行:完全賠償原則;合理預見原則;減輕損害原則;損益相抵原則;責任相抵原則;經營欺詐懲罰性賠償原則。

Ⅳ 補償了就不能投訴了怎麼委婉說

你就說補償了,那麼這件事情就解決了,不能夠再產生其他的問題了。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Ⅳ 什麼是民事補償性賠償

補償就是補償,賠償就是賠償,賠償 出錢的人有責任,或有過錯,補償 出錢的人沒責任,沒過錯,補償有人道人情味,賠償有法律性。

Ⅵ 懲罰性責任與補償性責任有什麼區別

根據責任的功能和目的,分為懲罰性責任與補償性責任。

懲罰性責任是以制裁責任主體為主要目的,從而起到教育和預防作用的責任,如行政處分和刑事處罰。補償性責任是以彌補和恢復因有責主體違法導致他人受損和正常秩序受破壞為主要目的的責任,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一般來講,刑事責任主要是懲罰性的,民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的,而行政責任既可以表現為懲罰性責任,也可以表現為補償性責任。

懲罰性責任與補償性責任除了功能和目的不同之外,還存在以下兩個明顯區別:

一是責任發生的根據不同。懲罰性責任發生的根據主要是責任人的主觀過錯,在確定和追究責任時雖然也考慮客觀損害,但責任的有無與大小主要取決於責任人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以及主觀惡性程度,客觀損害並不是懲罰性責任的必要條件;而補償性責任發生的根據主要是客觀損害後果,即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的實際損害。

二是責任的載體不同。法律責任的載體包括財產、行為、精神和人身四種。懲罰性責任的功能和目的是給責任人造成某種痛苦,從而防止違法行為的再次發生。要達到這種懲罰目的,既可以以人身和財產作為責任的載體,又可以以行為和精神作為責任的載體,而且還可以以責任人的職務身份作為責任的主體;補償性責任的功能和目的是恢復遭受破壞的法律關系和法律秩序,這就決定了它必須以財產和行為作為主要的責任載體。

Ⅶ 拆遷賠償不合理應該去哪個部門投訴

被拆遷人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裁決,如果對裁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一)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一般而言,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作出拆遷許可、拆遷決定、拆遷補償裁決等行政行為的,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為被告。

(二)人民政府。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訴訟中,以人民政府為被告的一般是以下幾種情形:

(1)由人民政府下屬的「拆遷辦公室」充當拆遷人同時又作出許可決定和裁決;

(2)由人民政府或者土地管理局成立的臨時性組織,如「拆遷指揮部」等充當拆遷人,同時作出許可決定和裁決;

(3)由政府專門成立的土地儲備中心充當差遣人由人民政府作出裁決。在城市房屋拆遷行政糾紛時,出現以上三種情形的,人民政府為房屋拆遷行政訴訟的被告。

2001年11月1日施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拆遷管理」一章中,相繼規范了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兩種法律事實,就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已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和未簽訂補償安置協議這兩種情況。

按1996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6)12號文規定,對於當事人雙方已簽訂補償安置協議,涉訴的按民事案件受理,後一種則屬於行政案件。

(7)補償性投訴擴展閱讀:

拆遷補償不公平申請行政訴訟的方法:

1、起訴。起訴人在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作出6個月內起訴。

2、審查受理。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狀後7日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3、答辯。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4、開庭。宣讀開庭秩序---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

5、作出判決。

6、上訴。對於不服一審判決的,應當收到判決書後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

7、開庭審理或書面審理。

8、判決或裁定。依法改判或裁定撤銷一身裁定、維持原判決或裁定、裁定發回重審。

9、申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拆遷條例

Ⅷ 懲罰性損害賠償和補償行賠償的區別

懲罰性賠償很少的,目前我國立法中只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欺詐責任。補償性專賠償主要是指沒有賠屬償義務人沒有過錯,但損害後果的發生又與其存在密切關聯,比如緊急避險中的受益人,對受害人的責任就是一種典型的補償性責任。

Ⅸ 補償性損害賠償和懲罰性損害賠償有哪些內容

補償性損害賠償
(1)完全賠償原則
根據《合同法》第113條第一款的規定,違約方承擔補償性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實際損失和可得利益的損失兩部分。①實際損失。指因違約行為遭受的財產損害和人身損害,但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②可得利益的損失。主要指利潤的損失,例如獲得標的物以後轉賣所獲得的純利潤;獲得機器設備後投入使用所獲得的營業純利潤。
(2)補償性損害賠償的限制
①可預見規則。根據《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損害賠償的數額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②減損規則。根據《合同法》第119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③損益相抵。如果違約行為在給對方造成損失的同時,還給對方帶來了收益或者給對方減少了費用的支出,則在計算損害賠償的數額時應當減去該收益或者節約的費用。例如:委託人甲指示受託人乙拋出A股票,購買B股票,乙未按照甲的指示辦理,而是購買C股票。3個月後甲發現此事時,B股票每股上漲了100元,C股票每股上漲了70元。在計算乙對甲的損害賠償數額時,應當將其在C股票上為甲賺的錢「刨出」。
懲罰性損害賠償
(1)經營者對消費者實施欺詐行為時的三倍賠償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其構成要件有三:
①一方為經營者、一方為消費者。
②消費者以消費為目的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
③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符合欺詐的構成要件。
(2)房地產銷售企業對房屋購買人承擔的懲罰性損害賠償責任。
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8、9、14條的規定,在七種情形下,商品房的購買者有權主張已付房款雙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需要意三點:
①消費者購買商品房受到欺詐的,不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的規定主張三倍懲罰性賠償。
②該懲罰性賠償僅適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購房者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如果房屋的出賣人不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則不適用。
③該懲罰性賠償的雙倍,不是合同標的額的雙倍,而是已付房款的雙倍,這是其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不同之處。
具體而言:購買商品房時的雙倍懲罰性賠償,規定於下列三個條文,共規定了七種情形:
①《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8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②《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9條規定:「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③《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14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際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3)生產或者銷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十倍懲罰性賠償
《食品安全法》第96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閱讀全文

與補償性投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