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夥協議糾紛~
合夥糾紛應該不影響經營的,即使退夥,按照所佔比例分配就是了。從你的問題看,你投資版80%,對方卻權和你平均分配利潤,這是否涉及技術投資、關系投資?我看你們退夥的爭議主要是對方佔20%還是50%的份額。你最好還是請個專業點的律師代理案件,於情、於理、於法地解決糾紛。
Ⅱ 開酒吧與合夥人擬定合同要點。
首先明確你的股權份額以及管理許可權的所有者,比如有的人出錢有的人出力等等。其次,注意好時間的劃分,我知道一些例子就是合夥人鑽了時間差的空子轉移財產的。說起來很多 你可以就具體問題問我
Ⅲ 合夥協議糾紛法院一般怎樣處理
合夥協議糾紛,只是屬於民事案件當中的一個案由,任何一個民事案專件訴訟到法院,法院都要經過屬開庭審理,法官會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以及案件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判決。像你所說的合夥協議糾紛,只是一個案由,法院都是根據證據和案件事實來判決的,無法根據一個按由來判決。如果根據一個案由判決,那麼同一個案由的案件就會出現同一個結果,對當事人是有失公平和公正的。所以說,如果訴訟之前,最好組織好相應的證據。
Ⅳ 個人合夥糾紛如何適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1992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你院(1991)桂法(經)字第23號《關於審理合夥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的財產能夠清償聯營或合夥債務的,應當以合夥型聯營體或個人合夥的財產清償。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無財產清償或者其財產不足清償聯營、合夥債務的,應當由聯營成員或合夥人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夥型聯營各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體成員之間、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聯營體各成員、各合夥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各聯營體成員、合夥人之間爭議不大的,為簡化訴訟程序,可以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一並確定聯營、合夥各方承擔債務的份額,但應在裁判文書中指明合夥型聯營各方、各合夥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各方、合夥人之間對如何承擔責任爭議較大,將聯營體、合夥組織對外債務糾紛與聯營、合夥糾紛一並處理不利於案件及時審結的,可以分開審理。如果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合夥型聯營各方對聯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的,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必須確定聯營各方應當承擔清償債務的份額。
Ⅳ 合夥經營糾紛問題
你的問題太籠統,這樣對於問題的解決有難度。
1、首先要確定,合夥協議內是否約定了退夥的條件,退夥的後容果及合夥財產的分割,債權債務的處理等。
2、有約定的依約定,如果沒有約定的,在發生了法定的退夥事由時合夥人也可以要求退夥。
新的《合夥企業法》已於今年6月1日實施,有很多新的內容,建議你請律師咨詢,這樣對問題的解決、損失的控制有幫助。
Ⅵ 個人合夥糾紛調解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調解個人合夥糾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公民按照協議提供資金和實物,並約定參與合夥盈餘分配,但不參與合夥經營、勞動的,或者提供技術性勞務而不提供資金、實物,但約定參與盈餘分配的,視為合夥人。
2、合夥人對於個人合夥所欠債務承擔無限清償責任。
3、只提供技術性勞務,不提供資金、實物的合夥人,對於合夥經營的虧損額,對外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對內則應按照協議約定的債務承擔比例或者技術勞務折抵的出資比例承擔;協議未規定債務承擔比例或者出資比例的,可以按照約定的或者合夥人實際的盈餘分配比例承擔;沒有盈餘分配的,按照其餘合夥人平均投資比例承擔。
4、在合夥經營過程中嗇合夥人,應當訂立入伙合同。
5、合夥人要求退夥,書面協議有約定的,按書面協議處理;書面協議未定的,原則上應予准許。
6、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合夥人退出合夥時未按照約定分擔或未合理分擔合夥債務的,退夥人對原合夥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夥人已分擔合夥債務的,對其參加合夥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
7、合夥終止時,對合夥財產的處理,合夥人之間有書面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書面協議,又協商不成的,如果合夥人出資額相等,應當考慮多數人意見酌情處理;合夥人出資額不等的,可以按出資額佔全部合夥額多的合夥人意見處理,但要保護其他合夥人的利益。
Ⅶ 合夥協議糾紛
該案非常離奇--------首先,該案案由不是合夥協議糾紛,因為爭議標的是借款而不是合夥事宜。其次,C沒有向B借款,B單獨起訴C必敗訴,A與C為夫妻等於自己起訴自己法院不會受案。
Ⅷ 合夥協議糾紛訴訟請求怎麼提出
1、這類糾紛現實生活中很多。由於合夥的雙方或者多方都是關系不錯的親戚、朋友、同學等,所以發生糾紛大多數也都能自己協商解決好。
2、如果協商解決不成,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前法院對這類案件很少受理的。現在因為實行登記立案,法院必須受理。但是,無法給雙方判決出一個結果,大多數都是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3、理由是: 法院審理個人合夥糾紛案件時,不能適用《合夥企業法》的相關規定,即使可參照該法條去處理,也缺乏可操作性。因個人合夥財目的混亂,當事人自己無法清算,通過審計、會計鑒定的方式,仍不能查明合夥經營期間的賬目情況,此時,即便合夥收入清楚,合夥現有財產明確或部分明確,只要雙方對支出存有爭議,法官就會以帳目不清,盈虧無法確定,或舉證不能為由駁回原告要求分割合夥財產的訴訟請求。司法實踐中,有的合夥人故意讓帳目無法查清;有的一方當事人認為帳目和財產均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不肯配合帳目清算,對於合夥經營的實際收入和支出等事實就難以全面查清,為的就是要原告無法舉出證據,法院無法處理,達到永久佔有的目的。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規定:立案後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或者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裁定駁回起訴。
5、也有人認為,可以先就查清的事實辦法先行判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0條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按照共有理論的通說,依照此規定處理。合夥帳目不清,在有部分財產和賬目清楚地情況下,就明確的部分先行判決,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緩和了當事人雙方之間的關系,有利於矛盾糾紛的化解。
Ⅸ 簽訂合夥協議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民營企業中,由於產權機制、管理機制的自主性,兩個企業之間的合作,往往具有高效性,但也不可避免的失之於草率和盲目。不規范和不理性的操作方式為合作雙方日後糾紛埋下了隱患。而具體到合夥實際,一年合夥,兩年紅火,三年散夥成為了合作企業難以走出的怪圈,這一怪圈極大地阻礙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要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在合作之初就應該規范公司的各項制度。這樣做,既能使大家不傷感情,避免糾紛的發生,又能使公司順利地發展壯大。在這個階段,可以聘請律師代為擬定、審核公司的各項制度及相關協議,再由合夥人就具體條款提出修改建議。 第一,確定合夥之前的准備。 1.合作前,清理自身的賬目。理清自身賬目,為的是將來合作中清晰自己的投入,萬一發生爭議,能夠明確自己的權益。 2.認真審查對方的資本實力。審查合作夥伴的資本實力,同時也是在檢驗對方的誠信。在合作中,如果對方實力不強但以實力雄厚的面目出現,不但增加了風險,也容易發生爭執。 3.擬定合作協議。合夥協議寫得越清楚、越明白,對合夥人彼此的保護程度也就越高。 第二,簽訂合夥協議應該注意的問題。 1.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各個合夥人應該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2.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或者監督的權利。 第三,合夥協議的主要內容。 1.利潤分配與雙方的權利義務。說明分享利潤和承擔損失的方式以及具體事務的承擔,經營過程中的合理支出的計算。 2.投票權和決策權。一般而言,各個合夥人有同等的投票權,這在涉及企業重大事務時具有非同小可的意義。 3.合理的分享利潤權。比如說明在合夥者即使生病或者休假也有權利分享利潤,但須作出一定的時間限制。這通常也是引發爭議的重大問題,需要在合夥協議中列明。 5.訂立合理的財務制度。最重要的是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對會計准則達成協議或讓可靠的會計人員從事這一工作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對於不參加實際經營的合夥人,尤其要堅持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