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投訴和控告

投訴和控告

發布時間:2021-02-14 21:47:58

1. 控告和起訴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①控告是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司法回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答犯罪嫌疑人,要求依法予以懲處的行為;

②起訴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法院對特定案件進行審判的行為。

2、過程不同

①控告一般是由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提出,主要是基於維護自身權益而要求追究被控告人刑事責任;

②起訴必須是由具有起訴權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為的是通過審判對被告人定罪判刑或追究被告人的經濟賠償責任。

3、作用不同

①控告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權利,作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重要手段,還是刑事案件立案材料的主要來源;

②起訴是人民法院審理各種案件的前提,法院如果接受起訴同意進行審理就稱為受理,而起訴的成立標志訴訟中審判程序的開始。

2. 申訴和控告有何區別

申訴和控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兩者有不同之處:(1)目的不盡相同。申訴專的目的主要是為屬了維護自己的合法人事權益,而控告除了有維護公務員合法權益的目的外,還有要求上級機關或者其他專門機關依法懲辦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機關及其領導人員的目的。(2)客體不同。申訴的客體是人事處理機關的決定,控告的客體是侵害公務員合法權益的機關及其領導人員。(3)范圍不同。申訴的范圍法律明文規定,主要涉及人事關系,而對機關及其領導人員的控告內容沒有限制,對機關及其領導人員的任何違法違紀行為,只要公務員認為該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都可以進行控告。(4)程序不同。申訴有法定的較為完善的復核、申訴、再申訴程序,有層級限制,公務員只能按照層級逐級申訴,而控告不受層級限制。

3. 求舉報和報案,控告的區別

報案、舉報或控告(刑事訴訟法84條)
(1)報案指任何單位和個人(含被害人)發現犯罪事實後,向公安檢察院法院報告請求審查處理的行為,報案人一般為偶然發現犯罪行為或事實,並不知道實施人是誰。
舉報是指與案件無直接利害關系的其他知情人向公安司法機關揭露犯罪事實或嫌疑人的行為
控告是指受犯罪行為侵害的受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為了維護被害人的利益,向公安司法機關指控犯罪人及其犯罪事實,請求追求其刑事責任的行為
報案與控告的區別:前者僅報告犯罪事實而不知曉犯罪人,他的主體為任何人,而控告人只能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它既控告了犯罪事實,又控告了犯罪人。
控告和舉報的區別:二者都是向公安司法機關告發犯罪人的犯罪事實和線索,區別在於控告的主體和目的(維護被害人的利益),後者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目的。
報案和舉報的區別:前者僅報告犯罪事實和行為,後者必須加上為何人所實施的該行為。
(2)區別以上三者的意義在於:
報案人、控告人和舉報人的訴訟權利不同及對報案、舉報、控告的不同要求
a.
從訴訟權利上講,公安司法機關不予立案的決定應通知控告人
b. 從要求上講,應告知控告人舉報人的誣告責任,但應區別錯告和誣告

4. 控告與控訴的區別

1、定義解釋:
控告:是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司法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要求依法予以懲處的行為。
控訴:原意為告訴、申訴、陳訴。指向有關機關或公眾陳述受害經過,請求對於加害者做出法律的或輿論的制裁的意思。

在我國,控告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權利和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重要手段,也是刑事案件立案材料的主要來源。公民的控告權受到國家《憲法》和其他法律的保護。 檢舉向有關部門或組織揭發違法、犯罪行為。

2、享有權利的主體不同。申訴是指沒有上訴權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有錯誤,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處理的一種訴訟請求。
《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2款、3款規定,「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3、提出的時間不同。申訴人應當是原審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申訴是一種補救措施,只發生在判決結果生效以後。控告的目的在於要求依法予以懲處的行為。控告發生在判決以前。
4、針對的對象不同。申訴是事後的補救,申訴的對象是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在申訴期間,原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如發現申訴有理的,由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再審。控告是指向司法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控告的對象是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

5. 舉報和報案,控告的區別

第一,提出的主體不同。控告只能由被害人提出;舉報只能由與案件無關的第三人提出;而報案可以是被害人,也可以是第三人提出。

第二,是否知曉具體的犯罪嫌疑人不同。控告和舉報已經知曉具體的犯罪嫌疑人,而報案只知曉犯罪事實存在,但是卻不知曉犯罪嫌疑人是誰。所以大家從這兩點來把握,基本上可以准確的區分控告、舉報和報案。

報案,是指有關單位或個人發現犯罪事實發生而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報告的行為。

舉報,是指有關單位或個人將其發現的犯罪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發、報告的行為。

控告,是指被害人(包括被害單位)將其發現的犯罪事實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發、報告的行為。

(5)投訴和控告擴展閱讀:

意義:

1.便於與舉報人(舉報單位)取得聯系,詳細了解被舉報人(被舉報單位)的情況;

2.便於檢察機關及時調查取證,盡快掌握和查清被舉報人犯罪事實和證據;

3.節省人力、物力;

4.表明舉報人敢於承擔舉報責任,對所舉報的內容敢於承擔法律後果;

5.便於答復查處結果、反饋信息;

6.便於表彰、獎勵舉報人,弘揚社會正氣。

參考資料:網路-報案

參考資料:網路-控告

6. 舉報信和控告書 的區別哪個懲罰力度大

定義上基本沒什麼區別:舉報信,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公民發現具體犯罪行為回時,所答寫的具名或匿名舉報材料;控告是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司法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要求依法予以懲處的行為。控告一般是由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提出,主要是基於維護自身權益而要求追究被控告人刑事責任。個人認為,控告書效果會好點。

7. 如何區分申訴和控告

申訴、控告的區別
1.申訴和控告的對象不同。申訴所針對的是公務員的人事處理機關對公務員作出的人事處理決定。控告所針對的則是機關及其領導人侵害公務員合法權益的行為。
2.申訴人和控告人自身的情況不同。申訴人自身涉嫌違法違紀,需要受到人事處理,但個人認為處理是不公正或有誤。控告人一般沒有違法違紀行為,其合法權益不應受到侵害,但由於種種原因而被侵害了。
3.申訴和控告對象不同。申訴一般是先請求原處理機關復核,原處理機關如果不予復核或公務員對復核決定仍不服,再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上級機關申訴。控告則可直達上級機關或專門機關。
4.申訴和控告被受理後的處理不同。申訴被受理後,有關機關一般只作書面審理和處理決定。控告被有關機關受理後,有關機關則要立案調查,並區別違法侵權行為的不同情節予以處理。對違法不犯罪的行為人可直接作出處理決定;對違法犯罪需判刑的行為人,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給予制裁。

8. 請問:申訴和控告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來

申訴,是指自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對某一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正確,而向國家的有關機關申述理由,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

控告是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司法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要求依法予以懲處的行為。

4、范圍不同。

申訴的范圍法律明文規定,主要涉及人事關系,而對機關及其領導人員的控告內容沒有限制,對機關及其領導人員的任何違法違紀行為,只要公務員認為該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都可以進行控告。

5、程序不同。

申訴有法定的較為完善的復核、申訴、再申訴程序,有層級限制,公務員只能按照層級逐級申訴,而控告不受層級限制。

9. 舉報是屬於檢舉還是屬於控告

舉報不屬於檢舉也不屬於控告。
舉報是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版位和個人向司法機關權和有關部門檢舉、揭發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線索的行為。
控告是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司法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要求依法予以懲處的行為。
檢舉是指向有關部門或組織揭發違法、犯罪行為。-jianju... 檢舉(jiǎn jǔ)是指向有關部門或組織揭發違法、犯罪行為。

10. 檢舉與控告有什麼區別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

一是行為的主體不同,檢舉人一般是與違紀案件沒有直回接關系的人,答既不是同案人,也不是被害人;而控告人則是直接或間接的受害人,或是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及親屬等。

二是行為的目的不同,檢舉一般是出於義憤或為了維護公共利益;而控告一般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

閱讀全文

與投訴和控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