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賣「集資房」,協議是否有效
集資房是改變住房建設由國家和單位統包的制度,實行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回面共同承答擔,通過籌集資金,建造的房屋。集資房能否買賣,首先應當看集資房的賣方者是否擁有基本全部產權,包括是否有房產證、土地使用證等;同時還要看其單位有無特別限制條件等。一般來說,集資建房在取得房產證5年後、補交土地出讓金交易後,即具有商品房的性質,可以自由交易。具體來說,根據集資房出資性質,情況有所不同。第一種情況,集資房是由職工全額集資建成的。這種情況,將來可以辦理100%的產權,在產權證領取後,房產是可以自由上市交易。第二種情況,集資房是單位和職工共同出資建造的。這種情況下,將來為職工辦理的是部分產權,另部分產權屬於單位。職工想要轉讓部分產權的產權房,首先要取得合法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其次,要看產權共有人單位制定的具體政策,並經過單位的同意,同時單位具有優先購買的權利。買賣集資房需要辦理過戶才可成為產權人,如果以朋友的名字購買,那麼需要辦理過戶才可成為產權人。
『貳』 集資房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集資房是改變住房建設由國家和單位統包的制度,實行政府、單位、個人內三方面共同承擔,通過容籌集資金,建造的房屋。集資房能否買賣,首先應當看集資房的賣方者是否擁有基本全部產權,包括是否有房產證、土地使用證等;同時還要看其單位有無特別限制條件等。一般來說,集資建房在取得房產證5年後、補交土地出讓金交易後,即具有商品房的性質,可以自由交易。具體來說,根據集資房出資性質,情況有所不同。第一種情況,集資房是由職工全額集資建成的。這種情況,將來可以辦理100%的產權,在產權證領取後,房產是可以自由上市交易。第二種情況,集資房是單位和職工共同出資建造的。這種情況下,將來為職工辦理的是部分產權,另部分產權屬於單位。職工想要轉讓部分產權的產權房,首先要取得合法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其次,要看產權共有人單位制定的具體政策,並經過單位的同意,同時單位具有優先購買的權利。買賣集資房需要辦理過戶才可成為產權人,如果以朋友的名字購買,那麼需要辦理過戶才可成為產權人。
『叄』 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合同是否有效
給你個例子,你根據你們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是最好的。 轉讓協議
甲方: 乙方:
經甲乙雙方友好協商,甲方將位於北海市公園路49號的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單位集資房轉讓給乙方,現雙方就轉讓事宜協商如下:
第一條 甲方擁有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集資建房房子一套(待建),現將該集資房轉讓予乙方,乙方須付甲方轉讓費人民幣貳萬元整(¥20000.00元),轉讓費在協議簽訂當天一次性付清給甲方。甲方已交給單位集資建房定金人民幣肆萬貳仟元整(¥42000.00)由乙方於協議簽訂當日一次性交還給甲方。
第二條 甲方將所有有關該集資房的操作事宜交付乙方處理,甲方不負擔任何責任。協議簽訂後,乙方必須遵守甲方單位集資建房的規定,按要求交納集資建房款項,如乙方違反單位集資建房的規定,造成的後果由乙方負責。
第三條 自轉讓生效後,該集資房的位置、樓層和戶型的選擇以及該集資房甲方所享受的福利和所負擔的義務均由乙方負責,甲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第四條 過戶手續由乙方負責,甲方協助乙方辦理有關手續,但不負擔過戶費用。
第五條 乙方在甲方集資房過戶到乙方名下之前,涉及到甲方房屋所有權的事宜須經過甲方同意。
第六條 乙方在甲方集資房過戶到乙方名下之前,涉及到甲方房屋抵押權的事宜須經過甲方同意。
第七條 乙方在甲方集資房過戶到乙方名下之前,乙方不得將該房屋用於各種擔保。
第八條 該協議簽訂後,甲乙雙方不能私自違約,若乙方違約不要甲方集資房,乙方賠償甲方違約金人民幣壹拾肆萬元整(¥140000.00,不包含轉讓費);若甲方違反協議將房屋轉讓他人,則甲方賠償乙方違約金共計人民幣壹拾陸萬元整(¥160000.00)。
第九條 如因政策或甲方單位原因造成該集資房無法興建,甲方須歸還乙方轉讓費人民幣貳萬元整(¥20000.00)和建房定金肆萬貳仟元整(¥42000.00)。
第十條 該合同一式兩份,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簽字): 乙方(簽字):
身份證號碼: 身份證號碼:
聯系電話: 聯系電話:
住所: 住所: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簽於 簽於
『肆』 單位同事之間的集資建房轉讓合同能否起法律效益
集資房是改變住房建設由國家和單位統包的制度,實行政府、單位、個人三方面共同承擔,通過籌集資金,建造的房屋。集資所建住房的權屬,按出資比例確定。個人按房價全額出資的,擁有全部產權,個人部分出資的,擁有部分產權。
若出賣人擁有全部產權,當然可以將房產依法轉讓。只要交易雙方辦妥過戶手續即可。但賣方若只享有房產的部分產權,其單位就可依據法律及與員工的約定,享有對員工的轉讓行為設定限制條件、優先購買等權利。
若集資所建房產無其他限制轉讓的條款限制,則《轉讓合同》是有效的。
『伍』 合同有效嗎 集資房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集資房是改變住房建設由國家和單位統包的制度,實行政府、單位、個人三方面共回同承擔,通答過籌集資金,建造的房屋。集資房能否買賣,首先應當看集資房的賣方者是否擁有基本全部產權,包括是否有房產證、土地使用證等;同時還要看其單位有無特別限制條件等。一般來說,集資建房在取得房產證5年後、補交土地出讓金交易後,即具有商品房的性質,可以自由交易。具體來說,根據集資房出資性質,情況有所不同。第一種情況,集資房是由職工全額集資建成的。這種情況,將來可以辦理100%的產權,在產權證領取後,房產是可以自由上市交易。第二種情況,集資房是單位和職工共同出資建造的。這種情況下,將來為職工辦理的是部分產權,另部分產權屬於單位。職工想要轉讓部分產權的產權房,首先要取得合法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其次,要看產權共有人單位制定的具體政策,並經過單位的同意,同時單位具有優先購買的權利。買賣集資房需要辦理過戶才可成為產權人,如果以朋友的名字購買,那麼需要辦理過戶才可成為產權人。
『陸』 集資建房在未取得房產證時簽訂的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在《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內的房地產,不得轉讓」。容房屋買賣雙方訂立的買賣合同是否有效這個問題:
我國《物權法》第15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依據物權法相關規定依法登記權屬證書只是物權變動的權利要件,而不是買賣生效要件,在尚未取得產權的情況下,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行為屬於債權行為,不是物權行為,只要符合合同的成立要件,就應當認定為合同有效。
『柒』 關於集資建房轉讓糾紛的相關問題
這要看看張某與單位是否有合同,如果有合同,要看合同中是否明確集版資的性質,屬於福利還是他權種性質,是否可以轉讓給第三方等。如果張某與單位有集資合同,並且約定不許轉讓,或者是張某與單位沒有合同,他也證明不了單位在集資建房,那麼你與張的合同是無效的,你可以要求張返還本金及利息。
如果他與單位有合同,並且無限制轉讓,你與張的合同是有效的,你所造成的損失可以向張某索要,張某則向單位主張權利。
也就是說,無論哪種情形,你都可以得到本金與利息。建議去協商,本金部分應該沒有問題,至於利息,如果協商不成,也不建議起訴,因為訴訟產生的費用要比這些利息多。
『捌』 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集資建房資格轉讓是否有效
所謂集資建房是指集資單位向職工或是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統一用於建築房屋給集資人使用,集資人享有有限或全部房屋產權的一種集資形式。也是政府為低收入群體居民利用企事業單位自用存量劃撥用地,自行集資建設,按成本價銷售,以解決職工住房困難的一種方式。
贊成第一種意見認為有效的理由一:在房屋建設前雙方簽訂的「集資房屋轉讓」,實際上是「集資建房的請求權轉讓」。故本案糾紛應為集資建房資格轉讓協議糾紛,並非房屋所有權轉讓糾紛,應當適用我國《合同法》相關規定。本案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願、協商的基礎上訂立的《房屋轉讓協議書》,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協議內容也沒有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協議應屬合法、有效。
第一種意見認為有效的理由二:《房屋轉讓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涉案房屋在訂立協議時被申請人尚未實際取得,故被申請人對集資房的權利尚停留在一種資格權利,在法理上可歸為一種期待利益,屬債權范疇,可以依法轉讓。由於取得該集資房尚有集資款等債務需要履行,協議的性質可定性為權利義務的概括轉讓。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效力。《物權法》第15條規定: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所以雙方當事人訂立的《房屋轉讓協議》合法有效,被申請人不同意繼續履行合同,違反了等價交換、誠實信用和鼓勵交易的原則,導致協議無法繼續履行,申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要求應當得到支持。
其實,「理由一」認為 :「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願、協商的基礎上訂立的《房屋轉讓協議書》,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協議內容也沒有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固然沒有問題,但是,由於集資房的產權分為兩個部分,集資戶只享有部分產權,另一部分產權(如房屋所佔住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仍然屬於國家。如果認可其房屋這樣進入房屋交易市場,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權的規費無意被集資戶納入腰包。因此,照此下去,不但其他應該得到救濟住房的居民沒有後續享有救濟住房機會,而且國家將受到巨大經濟損失,國家制定的救濟住房政策完全失去存在的意義。
認為有效的理由二的,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效力。以及《物權法》第15條規定: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為法律依據,同樣應該是對上述「半產權」集資房的理解與一般完全產權房屋的外延概念相混淆。
筆者認為:根據《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24號)的相關規定,即:第11條「嚴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經濟適用住房屬於政策性住房,購房人擁有有限產權。購買經濟適用住房不滿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購房人因各種原因確需轉讓經濟適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價格並考慮折舊和物價水平等因素進行回購。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滿5年,購房人可轉讓經濟適用住房,但應按照屆時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與經濟適用住房差價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納土地收益等價款,具體交納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確定,政府可優先回購;購房人向政府交納土地收益等價款後,也可以取得完全產權。上述規定應在經濟適用住房購房合同中予以明確。政府回購的經濟適用住房,繼續向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出售。」
第12條「加強單位集資合作建房管理。單位集資合作建房只能由距離城區較遠的獨立工礦企業和住房困難戶較多的企業,在符合城市規劃前提下,經城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利用自用土地組織實施。單位集資合作建房納入當地經濟適用住房供應計劃,其建設標准、供應對象、產權關系等均按照經濟適用住房的有關規定執行。在優先滿足本單位住房困難職工購買基礎上房源仍有多餘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統一向符合經濟適用住房購買條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價收購後用作廉租住房。各級國家機關一律不得搞單位集資合作建房;」結合對「集資建房」轉讓的全面理解和依據《若干意見》的規定,經濟適用房(包括集資建房)的原購房者所具有的產權不是完全房屋產權所有者,若要具備必需:1、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滿5年;2、按照屆時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與經濟適用住房差價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納土地收益等價款。
本文來源於網路!
『玖』 單位集資房轉讓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集資房轉轉讓協議屬於房屋買賣合同的一種,因此集資房轉讓協議的寫法基本上與其他二手房買賣協議是一樣的。集資房轉讓協議的主要內容有:
1、當事人的相關信息(姓名、工作單位、住址、身份證號等);
2、集資房的具體信息(樓層、房號、具體位置等)
3、集資房轉讓的價格以及支付方式;
4、雙方的違約責任二、集資房轉讓協議範本
集資房轉讓協議
轉讓方(以下簡稱甲方): 工作單位: 住址: 身份證號:
受讓方(以下簡稱乙方): 工作單位: 住址: 身份證號:
一、經自願協商達成一致,甲方將@@集資房名額指標轉讓給乙方,由甲方出面並以甲方的名義購買單位一套@@平米集資房,但是所需的購房款一律由乙方來承擔。(因房子尚未建造,樓層、房號以及具體位置後定),並由乙方支付甲方經濟補償金肆萬伍仟元整。
二、由於所需的購房款一律由乙方承擔,並由乙方支付甲方經濟補償金肆萬伍仟元整。故此套房屋所有產權自始到終已歸乙方所有,甲方不得有異議。
三、按本單位集資房建房進展所需一切報名費、集資款,由乙方及時如實支付甲方轉交給單位,每次甲方要出具相應收款證明給乙方。由甲方取回的單位收費憑據交乙方自行保管。
四、建房階段中,一切建房費用有所變化,均與甲方無關,一切由乙方自行支付。(建房費用為集資房標准)
五、因不可抗拒原因,此集資房不能建成使用時,甲方應無償退還乙方所支出的全部各種費用,即報名費、集資款和乙方支付甲方經濟補償金。
六、房子建好後,交乙方入住使用。
七、甲方應無條件地將房屋過戶給乙方,當允許辦理房產過戶手續時,甲方要出具各項證明,積極配合乙方辦理,辦理房產轉讓手續的各項費用由乙方自行支付。
八、如有違約,將支付違約金。甲方違反本合同約定,將支付乙方伍萬元整違約金。乙方違反本合同約定,將支付甲方伍萬元整違約金。
九、本合同未盡事宜,由雙方另行協商,並簽訂補充協議,補充協議和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
十一、本合同自甲、乙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
十二、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