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修改的圖片如何界定版權
圖案裡面的某些特色標志或圖案,如果只是單純調整顏色和色調的話,還是有侵權的可能的。
比如:網路的logo是藍色,你改成紅色。
Ⅱ 怎樣才算有版權,需要申請什麼的么別人怎樣使用你的圖片算是侵權
判定一件作品是否擁有版權,需要確定其是否具有獨創性,即自己獨立創作、源於本人,並達到一定的智力創造水準,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作為版權保護。比如用相機隨意搶拍的圖片、一段足球比賽的純錄像,根本沒有任何創造水準,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
專利法保護的對象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一張簡單的圖片達不到申請專利的條件。如果你的圖片達到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那麼,別人除了合理使用情況外,其他的情況都屬於侵權,無論其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以營利為目的僅僅是刑事處罰的構成要件。
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2)圖像侵權的界定擴展閱讀:
在著作權許可合同中,有三種基本類型:普通許可、排他許可和獨占許可。
所謂「普通許可」,是指許可方許可被許可方在規定范圍內使用作品,同時保留自己在該范圍內使用作品以及許可其他人實施該作品的許可方式。
所謂「排他許可」,是指許可方許可被許可方在規定范圍內使用作品,同時保留自己在該范圍內使用該作品的權利,但是不得另行許可其他人實施該作品的許可方式。
所謂「獨占許可」,是指許可方許可被許可方在規定范圍內使用作品,同時在許可期內自己也無權行使相關權利,更不得另行許可其他人實施該作品的許可方式。
Ⅲ 網路圖片的知識產權怎麼界定
可能會來侵權。因為很多圖片都是源有版權的,同時沒有過保護期進入公有領域。侵權的話,一是權利人可能會發律師函要求你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如不同意和解,那麼可能會提起民事訴訟;二是向版權管理部門投訴,如該行為損害了公共利益,就可能會被行政處罰;三是如果公司是通過此來吸引客戶,並因此獲利的話,達到一定數額和程度將可能被刑事處罰。
Ⅳ 如何辨別一張圖片是否屬於侵權圖片
看眼力 一般如果你在別的地方看過的話有可能是,如果那張畫和他本人的其他畫風格大相徑庭,那就有嫌疑了。
Ⅳ 圖像版權問題,什麼情況算是侵權比如一些一些有水印的圖片,擅自使用會侵權嗎如果只是用來做頭像的呢
有水印的就是不希望別人盜用的有水印的就是不希望別人盜用的有水印的就是不希望別人盜用的
Ⅵ 圖片侵權法從哪年實施
以下是該通知內容: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關於涉圖片類
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1、如何確定原告關於涉案圖片著作權權屬的證明標准?能否根據圖片庫經營者對涉案作品標注的水印或權屬聲明認定其著作權人身份?
答:原告應舉證證明其著作權權屬,不能僅因涉作品數量多,手續繁瑣對方當事人對其權屬無異議而不作任何舉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31號)第七條規定,結合圖片庫行業性質,行業現狀、相關經營者證能力等情況,並基於引導此類經營主體規范開展業務、合理維權的裁判指引目的,實踐中一般不能僅憑當人自行標注的可修改的水印和版權聲明來認定權屬。圖片庫經管者著應提供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初步證據以證明其權利歸屬。被告提出抗辯予以反駁的,根據雙方舉證情況和民事訴訟證據規則作進一步審查和綜合判斷。
說明:關於權屬證明,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定:「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出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此系基於傳統作品發行傳播領域的通常情況而作出的依署名初步推定作者身份的規定。但在互聯網領域,圖片庫經管者作為相關網站管理者,對其網站上的作品可自行並修改水印和版權聲明,該種標注和聲明隨意性大、可信低,不能簡單視同為「署名「,故不能僅憑此類標注推定其著作權人身份。應注意的是,基於「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要求,原告應對涉案作品權屬提供相應證據,但對此類證據不宜一概而論,應根據個案情況,結合當事人權利獲取情況、舉證能力、對方當事人的反駁證據以及行業慣例、案件實際情觀導因綜合確定。考慮到著作權產生。流轉、許可、使用等環節較多,交易鏈條較長,對普通著作權人的權屬舉證要求一般不宜過於苛刻,以免不合理地增加權利人的維權成本。但對於以經營圖片為業的著作權人,基於該類公司往往系通過委託、購買、許可等正常交易方式獲得相應著作權利,其有能力提交相應合同、交易憑證、作者轉讓聲明等證據;作為著作權繼受者和經營者,其有審核和證明相關圖片權利來源的義務;故從此類公司行業性質、舉證能力和更好引導規范其開展相關業務等方面考慮,此類圖片庫經營者更應規范審核並留存相關權利來源的證據,故對此類公司的著作權權屬舉證一般宜作更高要求。
2、涉案數碼圖片容易被篡改,如何判新是否原件?
答:判斷涉案數碼圖片是否原件,最終目的是確定涉案作品是否屬於原創,繼而讓明其權屬。因此,對於涉案數碼圖片的真實性判斷,除了可從技術層面進行審查之外,還可以關注當事人用以證明創作過程的其他證據。當事人提交的相關委託創作合同、拍攝現場記錄,連續拍攝的同組其他畫面、圖片發表情況等,均可作為認定涉案數碼圖片系其拍的考量因素。
3、若當事人僅僅獲得著作權人收於或轉讓的訴訟權利,而未獲得著作權人授予或轉讓的相關實體權利,該當事人是否可以提起維權訴訟?
答:僅獲得著作權人授予或轉讓的訴訟權利而未獲得實體權利的當事人,不屬於適格的原告,對其起訴不予支持。
4、如何確定攝影圖片是否具有獨創性?對公共建築、自然景象的拍攝是否可以構成攝影作品?
答:不宜對攝影作品的創作高度作過高要求。若相關攝影圖片由攝影者獨立完成,且攝影者對拍攝選定對象的構圖,取景或拍攝方式等做出個性化選擇並形成一定獨特視覺效果,即使其拍攝對象是公共建築、自然景象,也可以作為攝影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5、若原告主張保護的涉案圖片涉及的都是傳統要素,能否以該圖片主要使用了公有領域的表達為由認定其不構成美術作品,或在侵權判斷上從嚴把握?
答:對於涉傳統要素的美術圖畫,若其純粹對現有圖畫或現有作品的復制,則不滿足獨創性要求,不屬於智力創作,不構成美術作品;但若其在傳統要素基礎上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選擇、安排、取捨,形成有審美意義的一定差異性表達,滿足獨創性要件的,應作為美術作品予以保護。
在界定此類美術作品的保護范圍時,應注意實現司法保護力度與創作高度的協調統一,在侵權比對上,應重點審查被訴圖案與涉案作品的創作高度、被訴圖案與作品相金絲的程度,從而作出相應侵權判斷。
6、若原告委託進行電子證據固定的電子數據存在證機構並未去的《電子認證服務許可證》,而僅有獲得有資質企業的授權和服務支持,對該類主體取證形成的電子證據是否可以採信?
答:證據的作用在於查明相關案件事實,電子數據存證取證只是固定證據的一種手段,不能僅因進行電子數據取證存證的機構未取得相關許可證,就對該證據不予採信。在判斷此類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及其證據洗哦里時,應根據電子數據的相關法律規定和民事訴訟證據規則進行綜合判斷,一般可考察進行取證存證的行為主體的資質資信情況、取證存證過程、電子數據本身記載的內容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等相關因素,結合案件其他證據或者日常生活常理作出正確判斷。
7、在涉圖片類侵權糾紛案件中,被告往往以涉案圖片的用途系輔助文章以說明某個問題為由,作「適當引用「合理使用抗辯。如何審查該抗辯是否成立?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調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判斷被訴侵權行為是否屬於適當引用的合理使用,一般考慮如下因素:(1)被引用的作品是否已經發表;(2)引用目的是否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3)被引用的內容在被訴侵權作品中所佔的比例是否適當;(4)引用行為是否影響被引用作品的正常使用或者損害其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由此可見,圖片用途僅系前述要素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判斷個案情況是否符合「適當引用」合理使用抗辯,可根據前述要素予以全面審查。
8、涉圖片類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如何適合法定賠償,應考量哪些因素?
答:根據相關著作權法律規定,結合涉圖片類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實踐,在適用法定賠償確定相關判賠數額時,一般考慮如下因素:(1)作品的類型和獨創性程度;(2)作品知名讀和正常市場價值;(3)權利人為創作或取得相關權利而付出的合理成本;(4)被訴侵權行為 性質、情節等;(5)被告的主觀過錯;(6)其他因素。
來源:廣東省版權保護聯合會
Ⅶ 怎麼查一張圖片是否侵權
圖片的侵權 一般涉及的就是圖片的著作權,商標的圖形注冊,外觀專利的申專請。
就查看一屬個圖片是否侵權就要看本身圖形的著作權有木有登記,著作權是設計之初自動產生的,也不對社會公告,比較難查,即便是原作者不做著作權登記也是很難證明出處,換個角度在你可以自己想像了。
但是商標是對社會公告的,這個可以查到,就商標而言,是否侵犯他人權利就很好判斷了。
至於外觀專利的查詢只是能查到專利號。
(7)圖像侵權的界定擴展閱讀:
圖片侵權的具體賠償標准:
發生圖片侵權,賠償標准應按照以下因素順序確定。
1、圖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圖片侵權人的實際侵權數量;
圖片侵權應先考慮實際損失,即圖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圖片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給權利人帶來的實際損失。
2、圖片侵權人的非法盈利;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無法估算的,賠償標准還可以按照圖片侵權人的非法盈利多少來估算需要賠償的數額。
3、上述都無法確定時,由法院根據具體詳情來判決。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的非法盈利都無法估算時,法院將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分析具體的情形,最後根據實際的情形來確定賠償的多少。
參考資料:網路-侵權
Ⅷ 圖片侵權如何界定
如果使來用的是別人自的圖片做素材,然後你在別人的的圖片上加以修改,一般風景圖片的辨識度比較小,且無作者水印標識,可能會無法界定是否侵權;但是如果是人物照片的辨識度就屬於比較高的,可能一般就屬於侵權了,我也是一名攝影師(不太出名 在此就不吹牛了),一次偶然機會被大咖師兄推薦了一家專門代理攝影師圖片侵權的公司 叫什麼 計易數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說是能幫我們攝影師維權,不用花錢 而且還有錢拿,我比較謹慎,剛開始不相信,擔心受騙 後來是別人試驗了下維權成功後,作為旁觀者我才加入他們的簽約維權攝影師隊伍的,每個月還真有幾千塊左右的進賬,好像是他們有個什麼圖盾爬蟲系統,能檢索誰侵權別人的圖片了,具體文本侵權能檢驗出來不 ,我還不知道,做攝影師這一行,還挺辛苦的,為了得到一張美圖 連續幾夜跟拍是常有的事情,你作為一個設計師,沒事不要隨便使用別人的作品,近些年大家維權意識都增強了不少,沒事還好,攤上了事情,還真是說不清,有時候不是賠錢的事兒!
Ⅸ 關於圖片侵權問題
一、怎麼算侵權?
除了《著作權法》二十二條規定的十二款,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都算侵權,具體12條如下: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二、要申請嗎?
可以申請著作權登記,也可以不申請。
以不申請的居多,因為作為專業攝影師或者圖片公司享有著作權的圖片都會很多,不可能一一申請。比如世界最知名的華蓋創意公司擁有著作權的圖片超過800萬張,而且每天都在增加,都申請著作權登記是不現實的。
三、如何證明自己擁有圖片著作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
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可以作為證據。
在作品或者製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明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