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可以要精神損失費嗎
按現有司法實踐中所掌握的原則,在發生交通事故後,如果傷者沒有構成傷殘等級的,一般沒有精神撫慰金;只有構成傷殘的,才可以主張精神撫慰金(即精神損失費)。
B. 人身損害案件中精神損失費怎麼確認
你好,為在審理民事侵權案件中正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有關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精神損失費賠償標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十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精神損失費賠償標准]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望採納!
C. 丈夫受到人身傷害,妻子身有精神損失費之說嗎
這要看丈夫受到的人身傷害的程度,如果程度很大,妻子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費的。
D. 精神損失費的標准怎麼計算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4)人身侵權精神損失費擴展閱讀:
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性質,是財產賠償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損害賠償仍然以財產方式作為主要救濟手段。
就廣義而言,精神損害賠償包括賠償損失,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但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救濟方式是賠償損失。賠償損失的方式,是財產救濟手段,即以由侵權人向受害人給付財產的基本形式,救濟受害人受到侵害的權利。
對於財產的損失用賠償方法救濟,是財產救濟手段;對於非財產的精神損害用賠償的方法進行救濟,仍然是財產救濟手段。
(2)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填補損害。
精神損害賠償具有多種功能,如補償功能、懲罰功能、撫慰功能、調整功能,等等,但是作為財產賠償,其基本功能必然是填補損害。就財產損失而言,賠償的目的完全著眼於填補損害。精神損害是無形損害,絕大多數的精神損害無法用財產的標准加以衡量。
但是,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就是以財產的方式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對受害人精神利益損失和精神痛苦的賠償,具有明確的填補損害並使該損害得到平復的功能。在這一點上,財產損害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雖然有所不同,但就填補損害的基本功能而言,卻是一致的。
(3)我國民事立法明文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方式之一是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的兩個條款均規定有「賠償損失」,這里的賠償損失與該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民事責任方式中的「賠償損失」系同一概念。
因此可以理解我國的賠償損失責任方式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人身傷害的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這樣可以構成一個邏輯分明、層次清楚的完整賠償結構。既然如此,確認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是財產賠償責任,既有事實根據又有法律根據。
E. 工傷有沒有人身損害費和精神損失費
沒有的。工傷賠償包括:醫療費、停工留薪期工資、住院伙食補助、護理專費、交通屬費住住宿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如解除勞動關系的,還有一次性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醫療補助金,等等。具體數額須結合本人工資、所在省份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情況確定
F. 精神損失費賠償標准
2018年精神損失費賠償標准:
自然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嚴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和1萬元五個等級;一般性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個等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十一條
受害人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其過錯程度減輕或者免除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6)人身侵權精神損失費擴展閱讀
精神損害賠償,是隨著《民法總則》的公布實施而在中國建立的一項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國公民權益的拓展。
精神損害賠償是因侵犯人格權致使公民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侵犯公民的人格權可能產生兩種結果,一是物質上的損害,如受害人進行治療的費用,一是精神上的損害,如受害人心理創傷和精神痛苦。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賠償損失既指對物質損害的賠償,也包括對精神損害的補償。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不能彌補受害人名譽,榮譽等損失時,還需要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來解決。
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在於以物質形式彌補和減輕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心靈的創傷,慰籍受害人的感情世界,對侵權人予以制裁。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只限於上述法律規定的人格權種類,不能任意擴大。
基本原則
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上,由於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沒有規定明確的賠償標准、最高和最低限額。因此,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是審判實踐遇到的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
精神損害不同於財產損害,無法適用等價賠償的原則來衡量。因此,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在堅持一定原則的基礎上,依照具體的案件情況,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平衡各方利益,使其賠償數額適當合理。
補償限制原則
由於精神損害是一種無形損害,很難用物質尺度來衡量,依據一般的侵權損害賠償原則難以正確處理,賠償數額的確定只能是一種補償性的,而不是等價性的,只能是適當補償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親屬所受到的精神損害,通過對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親屬的經濟補償,使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親屬感情上的痛苦得到減輕或消除,從而起到撫慰作用。
公平合理原則
公平合理原則就是平衡原則,這是處理民事案件普遍適用的原則。具體要求是:既要考慮金錢賠償的民事制裁作用,讓侵權人得到懲戒,又要從實際出發,給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親屬以適當的賠償金,以彌補其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
自由裁量原則
法官判案的自由裁量權,是法律賦予法官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賠償數額靈活確定的權力。在審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涉及精神損害賠償時,法官應依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以及審判實踐經驗,結合具體的案情,確定一個適當的賠償數額。
G. 法院判了精神損失費保險公司不賠
既然是法院判定的保險公司肯定會賠的,如果不賠可以申請法律執行。
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精神損失費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若是交強險,則保險公司應承擔精神損害撫慰金訴訟費、鑒定費等的賠償責任。尤其是精神損害撫慰金,爭議較多,簡單細說依據如下:發生交通事故,受害人向肇事方和交強險保險公司主張權利,是因為肇事方侵害了其合法權益,是侵權之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因侵權造成的損害包括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因此,保險公司應承擔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責任。依據第三者利益保護原則及保險分擔風險原則,交強險是為第三人利益而設立的保險,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利益,從性質上來講已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它承擔的侵權責任,而非合同責任,因此,保險公司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而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賠償限額中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次序問題的批復》中,明確規定:人身傷亡所造成的損害包括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保險公司應該賠償。
二、若是商業險,則保險公司不承擔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責任。因為此時保險公司承擔的是合同責任,而在商業險中大都約定精神損害不賠,因此,保險公司不承擔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賠償限額中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次序問題的批復》(2008)民一他字第25號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8)皖民一他字第0019號《關於財保六安市分公司與李福國、盧士平、張東澤、六安市正宏糖果廠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三條規定的「人身傷亡」所造成的損害包括財產損害和精神損害。
精神損害賠償與物質損害賠償在強制責任保險限額中的賠償次序,請求權人有權選擇。請求權人選擇優先賠償精神損害,對物質損害賠償不足部分由商業第三者責任險賠償。
此復二00八年十月十六日
2、《保險法》66條的規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保險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訴訟的,被保險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費用,除合同另有約定外,由保險人承擔。
參考規定:依據保險法、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法等,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項目包括:喪葬費、死亡補償費、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食宿及誤工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護理費、康復費、交通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住宿費、誤工費、醫葯費、診療費、住院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且合理的後續治療費、整容費、營養費以及被保險人依照法院判決承擔或調解承擔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建議:審判實踐中,受害方及車主請求判決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內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並沒有超出車主與保險公司關於賠償限額的約定,是會得到法院認可和支持的。因此,在不超出保險責任限額的情況下,當事人完全可以主張由保險公司來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以充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7)人身侵權精神損失費擴展閱讀
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性質,是財產賠償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損害賠償仍然以財產方式作為主要救濟手段。
就廣義而言,精神損害賠償包括賠償損失,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但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救濟方式是賠償損失。賠償損失的方式,是財產救濟手段,即以由侵權人向受害人給付財產的基本形式,救濟受害人受到侵害的權利。對於財產的損失用賠償方法救濟,是財產救濟手段;對於非財產的精神損害用賠償的方法進行救濟,仍然是財產救濟手段。
(2)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填補損害。
精神損害賠償具有多種功能,如補償功能、懲罰功能、撫慰功能、調整功能,等等,但是作為財產賠償,其基本功能必然是填補損害。就財產損失而言,賠償的目的完全著眼於填補損害。精神損害是無形損害,絕大多數的精神損害無法用財產的標准加以衡量。
但是,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就是以財產的方式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對受害人精神利益損失和精神痛苦的賠償,具有明確的填補損害並使該損害得到平復的功能。在這一點上,財產損害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雖然有所不同,但就填補損害的基本功能而言,卻是一致的。
(3)我國民事立法明文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方式之一是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的兩個條款均規定有「賠償損失」,這里的賠償損失與該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民事責任方式中的「賠償損失」系同一概念。因此可以理解我國的賠償損失責任方式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人身傷害的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這樣可以構成一個邏輯分明、層次清楚的完整賠償結構。既然如此,確認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是財產賠償責任,既有事實根據又有法律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