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利侵權判定原則的等同原則
在實際中,被控物適用該原則判定侵權是很少的,很多的情況下,適用的是等同原則。所謂等同原則,就是盡管被控物不具備專利權利要求的全部特徵,但是被控物不具備的專利特徵在被控物上面能夠找到該特徵的等同替換物,此種情況下,被控物判定侵權。比如,一項專利,其權利要求為,一種機器人的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
具有六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驅動臂,驅動臂內設置有電機,電機經齒輪傳動接位於驅動臂端部的驅動輪。被控物的結構為,具有六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驅動臂,驅動臂內設置有電機,電機經鏈條傳動接位於驅動臂端部的驅動輪。被控物缺少專利權利權利要求中的齒輪傳動特徵,但是由於鏈條傳動屬於齒輪傳動的等同替換,所以被控物適用等同原則,屬於侵權。
上述的案例屬於一個非常典型的適用等同原則判定侵權的案例,實踐中,適用等同原則的情況都要比這個案例復雜。如何適用等同原則,一直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難點問題。而且,即使在專利保護制度非常發達的美國,對此問題,司法界也沒有達成共識。中國實施專利法不到20年的時間,而歐美國家實施專利制度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中國在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時,很多的都是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尤其是美國的經驗,因此,在探討如何適用等同原則的問題時,研究美國等同原則的歷史發展更能夠從根本上理解等同原則,進而找到適用於中國的等同判斷標准。
1853年的威南訴丹麥德一案是美國最早使用等同原則判定專利侵權的案例之一。威南設計了一種呈圓錐形的,可以平均分配壓力的車廂,該車廂獲得了專利。丹麥德設計了一種車廂,該車廂的車廂上部呈八角形,下部為到金字塔形。威南訴丹麥德專利侵權。一審法院認為,威南的專利權利要求規定車廂為圓錐形,丹麥德設計的車廂不是圓錐形,所以侵權不成立。美國最高院認為,專利權人不可能造出一個絕對的圓錐體;如果被告的車廂的形狀已經與圓錐體足夠接近,它的功能和效果和專利基本一樣,法院應該判定專利侵權成立。鑒於這個案子的特殊情況,法院應採取特別措施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這種特別措施後來被稱為等同原則。
在1950年的格里夫油罐案中,美國最高人民法院對等同原則在現代專利法中的地位重新加以確定。格里夫油罐案中,原告專利的權利要求為以鹼土性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焊劑。原告的主要成分為鎂,鎂屬於鹼土金屬,其硅酸鹽是鹼土性硅酸鹽的一種。被告的產品為錳,錳的硅酸鹽不屬於鹼土性硅酸鹽。原告的專家證人指出,鎂和錳成分作為焊劑功能相同。法院根據等同原則判專利侵權成立。法院在判決中寫到「法院應該認識到,完全一模一樣地照抄照搬在實踐中是非常少見的。如果允許其他人稍加改動就照抄照搬專利,那麼專利保護就變成空洞無用的東西。等同原則的核心就在於防止其他人剽竊專利發明的成果。」
從判決中可以看到,美國法院最設立等同原則的初衷是防止被告照搬照抄專利,以做非實質性改動來逃避承擔侵權責任。由此引申出一個問題,在被告沒有進行抄襲的情況下,能否適用等同原則。多數國家的法院都自動適用等同原則,而不考慮被告是否有抄襲行為,中國也採用此觀點。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因為,等同原則的本意在於公正合理的對專利的保護范圍進行限定,而不僅僅局限於文字,專利是否構成侵權不以被告故意為前提條件,如果認定抄襲後才能夠適用等同原則,無疑等於承認了故意為專利侵權的前提條件。
1983年休斯航空公司訴政府一案中,是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第一次將整個專利發明和等同原則聯系在一起。休斯航空公司專利的權利要求有兩項技術特徵,一個是位於衛星上把衛星運行姿勢的有關數據傳送給外部控制系統的裝置,另一個是位於衛星上用於從外界接收調整衛星運行姿勢的信號裝置。一審判決認為,被控物不具備權利要求規定的兩種裝置及其等同物,因此不構成侵權。二審聯邦巡迴法院認為,被控物都具有噴氣式發動機、日光感應器和無線電器械,區別在於被控侵權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來取代權利要求規定的兩種裝置,一審法院關於只有被控物具備了權利要求的每一個特徵或等同物時,才算侵權的觀點是錯誤的,法院應該把專利發明作為一個整體和整個被控物進行比較,如果被控物用大致相同的方式、完成大致相同的功能、並且達到大致相同的效果,法院就應該根據等同原則判定專利侵權成立。聯邦上訴法院把「整個專利發明」和等同原則聯系在一起,並且明確指出,即使被控物缺少權利要求規定的某一項技術特徵及其等同物的時候,專利侵權也有可能成立。
這個判決體現出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等同是指整體等同,而不管被控物中是否具備權利要求中的每一個特徵或者等同物。這種思想無疑是對專利權人是有利的,但同時這種思想又帶來了另外的問題,適用這種思想進行侵權判定,可能會使專利的保護范圍變得模糊不清。因為正常情況下,專利權利要求的各個特徵共同構成了權利的保護范圍,被控物具備權利要求中的每一個特徵或者等同物才能夠構成侵權,而適用這種思想進行侵權判定,可能被控物缺少了其中的一項或者多項特徵仍能構成侵權,公眾會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專利的保護范圍是什麼。
在1987年的潘沃特公司訴威蘭德公司一案中,聯邦巡迴法院在判決中對等同原則做了與前一個介紹的判決不同的論述。潘沃特公司專利的權利要求為:「一個自動分類機,包括:1、根據被分選物的重量發出相應信號的電子秤量裝置;2、用於預定基數的第一基準信號裝置;3、用於比較電子秤量裝置所發出的信號和第一基準裝置的預定基數的第一比較裝置;4、根據被分選物的顏色發出相應信號的光學探測裝置;5、用於比較光學探測裝置所發出的信號和第二基準裝置的預定基數的第二比較裝置;6、根據被分選物的位置變化發出相應信號的里程裝置;7、根據里程裝置和第二比較裝置所發出的信號,連續指示被分選物在電子稱量裝置與光學探測裝置之間傳送過程中的位置變化的第一位置指示裝置;8、根據里程裝置、第一比較裝置和第一位置指示裝置所發出的信號,連續指示被分選物被稱量後位置變化的第二位置指示裝置;9、根據第二位置指示裝置決定被分選物類別的卸貨裝置。「專利說明書顯示權利要求所規定的各個裝置構成了一個封閉式的電路系統。被控物用一個計算機程序代替了這個封閉式電路系統。一審法院認定,被控物不具備權利要求所規定的指示功能或等同物,專利侵權不成立。潘沃特公司上訴時提出,一審法院把權利要求所規定的技術特徵和被控物逐一進行比較,這種適用等同原則的方法是錯誤的。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維持一審判決,在判決中指出:「如果被控物以幾乎同樣的方式,完成幾乎同樣的功能,並且達到幾乎同樣的效果,根據等同原則,侵權有可能成立。這個原則並不意味著法院就可以忽略掉權利要求里的某一技術特徵。在適用等同原則時,法院必須把每一項技術特徵都視為權利要求的一部分。每一項技術特徵都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原告必須證明每一項技術特徵或者它的等同物都在被控侵權物里存在後,法院才能認定專利侵權成立。」在這個案子中,被控物沒有專利權利要求中所謂的第一位置指示裝置和第二位置指示裝置,也沒有貯存和傳遞被分選物位置變化數據的功能,而是使用計算機把被分選物的顏色和重量的數據貯存起來,加以分析,由於被控侵權物不具備原告專利權利要求里的每一項技術特徵或者等同物,專利侵權不成立。
在該判決做出後,美國的專利界最初以為那種「整體等同」而不管是否具備每一個專利特徵的判定方法將不再適用,但是在此之後,美國仍然有「整體等同」而缺少專利特徵被判定為侵權的案例出現,也就是說在美國,如何適用等同原則仍然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在美國的專利界,還有一種觀點是,兩種適用等同原則的方法是可以並存的,法院根據具體的案情來決定採用哪一種方法。
⑵ 什麼是專利侵權 等同原則,等同原則是什麼意思
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解答,等同原則是專利侵權訴訟中,專利權人為維護其自版身的合權法權益,用以對付專利侵權而經常使用的一項判定專利侵權的原則。
等同原則的基本理論是:將被控侵權物的技術構成與專利權利要求書記載的相應技術特徵進行比較,如果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研究了專利權人的專利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後,不經過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諸如採用等同替換、部件移位、分解或合並等替換手段實現專利的發明目的和積極效果的,並且與專利技術相比,在目的、功能、效果上相同或者基本相同,人民法院將適用等同原則判定侵權。
⑶ 專利侵權等同原則要不要包含全部技術特徵
等同原則,是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僅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而且包專括與該必屬要技術特徵實質上等同的技術特徵。盡管被控侵權物不具備專利權要求的全部特徵,但是其不具備的專利特徵在被控侵權物上面能夠找到該特徵的等同替換物,此種情況下,被控侵權物判定為侵權。
等同原則的適用:
適用等同原則,一直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難點。專利侵權案件中,應綜合考量法律文義、立法目的和適用效果,使案件處理與經濟科技發展和文化創新的現實需求相適應,妥善處理好法律的穩定性與社會需求的變動性之間的矛盾。根據《最高院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等同特徵是指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徵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並且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特徵。」
⑷ 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1)字面侵權,即從字面上分析比較就可以認定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專必要特徵相同,連技屬術特徵的文字表述均相同;
(2)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必要技術特徵完全相同,所謂完全相同,是指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相比,其專利權利要求書要求保護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均被侵權物的技術特徵所覆蓋,在侵權物中可以找到每一個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徵;
(3)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技術特徵使用的是上述概念,侵權物中出現的技術特徵則是上述概念下的具體概念,亦屬於技術特徵相同;
(4)侵權物的技術特徵多於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徵,也就是說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相比,不僅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的全部特徵,而且還增加了特徵。
⑸ 什麼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等同原則
等同原則是進復行專利侵權判斷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含義是指:侵權人以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公知的實質上相同的方式或技術手段,替換專利獨立權利要求的部分必要技術特徵,產生實質上與專利技術相同的功能和效果,這時,應當認為未脫離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仍應認定侵權,這是判斷專利侵權的重要原則。
⑹ 什麼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等同原則
專利侵權判定中的等同原則
等同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最重要的司法原則之一,也是專利法中倍受爭議的話題.專利權利要求與等同原則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專利的權利要求並不限於其字面含義,在專利司法中可以根據等同原則對專利權利要求進行解釋,將專利保護范圍擴展到專利技術特徵的等同物;另一方面,專利權利要求也對等同原則的適用形成制約,對專利權利要求的解釋不能超出語言本身的彈性限度,否則就是重寫權利要求.通過對專利權利要求發展的論述,該文分析了等同原則的產生背景.該文還討論了等同原則的法理基礎,認識到等同原則是專利制度中平衡專利權人的利益與社會公眾利...
展開
等同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最重要的司法原則之一,也是專利法中倍受爭議的話題.專利權利要求與等同原則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專利的權利要求並不限於其字面含義,在專利司法中可以根據等同原則對專利權利要求進行解釋,將專利保護范圍擴展到專利技術特徵的等同物;另一方面,專利權利要求也對等同原則的適用形成制約,對專利權利要求的解釋不能超出語言本身的彈性限度,否則就是重寫權利要求.通過對專利權利要求發展的論述,該文分析了等同原則的產生背景.該文還討論了等同原則的法理基礎,認識到等同原則是專利制度中平衡專利權人的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這一宗旨的體現,在實踐中又體現著衡平的特性.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
⑺ 專利侵權認定原則的怎樣的
專利侵權認定原則的怎樣的?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那麼專利侵權認定原則的怎樣的?專利侵權認定原則專利侵權認定原則的怎樣的?其一、全面覆蓋原則的適用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徵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即如果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其二、等同原則的適用在專利侵權判定中當適用全面覆蓋原則判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不構成侵犯專利權的情況下應當適用等同原則進行侵權判定。等同原則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徵經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保護的技術特徵相比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等同的技術特徵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也包括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必要技術特徵相等同的技術特徵所確定的范圍。等同特徵又稱等同物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技術特徵是專利權利要求中相應技術特徵的等同物。專利侵權認定原則的怎樣的?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⑻ 什麼是專利侵權行為,什麼是判定專利侵權的等同原則
等同原則是進行專利侵權判斷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含義是指:侵權人以所內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容員公知的實質上相同的方式或技術手段,替換專利獨立權利要求的部分必要技術特徵,產生實質上與專利技術相同的功能和效果,這時,應當認為未脫離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仍應認定侵權,這是判斷專利侵權的重要原則。
⑼ 專利侵權等同原則中基本相同的功能,效果.涉案產品與專利區別技術特徵有相同的功能,也有不同的功能.等同
你好呀。
等同原則,是指被控侵權物中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專征經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保屬護的技術特徵進行比較,從字面上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同的技術特徵。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等同物應當是具體技術特徵之間的彼此替換,而不是完整技術方案之間的彼此替換。適用等同原則判定侵權,僅限於適用被控侵權物中的具體技術特徵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相應的必要技術特徵是否等同,而不適用於被控侵權物的整體技術方案與獨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技術方案是否等同。
即系以專利文件的權利要求,與涉嫌侵權產品的被控行為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