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事訴訟與民商事仲裁都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有效方式,但兩者在制度上有所區別.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民事訴訟與民商事仲裁都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有效方式,但兩者在制度上有所區別。下列哪些選項
民事訴訟與民商事仲裁都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有效方式,但兩者在制度上有所區別。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民事訴訟可以解決各類民事糾紛,仲裁不適用與身份關系有關的民事糾紛
B.民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仲裁實行一裁終局
C.民事訴訟判決書需要審理案件的全體審判人員簽署,仲裁裁決則可由部分仲裁庭成員簽署
D.民事訴訟中財產保全由法院負責執行,而仲裁機構則不介入任何財產保全活動
正確答案:A,C
Ⅱ 民事糾紛如何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通俗地說,民事訴訟就是打民事官司,即作為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或者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發生糾紛,如財產所有權糾紛、合同糾紛、侵權糾紛、財產繼承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通過審判解決爭議,保護自身的合法民事權益。 民事訴訟由訴訟活動和訴訟關系這兩方面的內容組成。訴訟活動,是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和訴訟參與人所進行的能夠發生訴訟關系的活動。訴訟活動既包括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也包括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訴訟關系,是指人民法院和一切訴訟參與人之間,在訴訟過程中所形成的訴訟權利義務關系。比如:原告向法院起訴,法院對起訴進行審查,這樣原告與法院就產生訴訟關系。法院受理案件後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並讓其答辯,法院就與被告發生了訴訟關系。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構成民事訴訟的主要內容。 民事訴訟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民事訴訟必須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才能使訴訟活動具有法律效力,才能產生訴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第二,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僅是人民法院,也包括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第三,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都起著很大的作用,但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始終起著主導決定作用。 第四,民事訴訟由若干個階段組成,各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任務,但各個階段前後連貫,互有聯系,只有在完成前一階段任務的前提下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如為解決民事權益爭議,先得經過一審判決,對一審不服才能進入二審階段。並且,各個階段內部又都有各自的先後順序,如一審階段須先經過起訴和受理才能進入審理前准備,審理前准備完畢後才能進入開庭審理,此後才能作出判決。
Ⅲ 民事訴訟在解決民事糾紛中的地位和原則是
民事訴訟法是觸決民事糾紛最有效的途徑,本人認為理由:
1、法院作為國家機關,具內有公信力,容人們願意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2、訴訟解決問題相對最徹底,一般不存在反悔的可能;
3、訴訟最主要是它有國家強制力保障,一方拒絕履行判決,可以強制執行;
4、訴訟不僅是解決糾紛最有效的途徑,還是解決糾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
Ⅳ 論民事訴訟中民事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你的題目不通,民事抄糾紛解決襲機制包括訴訟、仲裁、調解等多個方面,民事訴訟只是糾紛解決機制的一種,你的題目應該是「論民事訴訟在民事糾紛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這方面比較權威的著作是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原理與實務》,沈恆斌主編
Ⅳ 民事糾紛與社會矛盾的關系如何,如何認識民事訴訟在解決民事糾紛中的地位作用
民事糾紛是社會矛盾的表現形式之一,民事糾紛及時有效解決有利於化解社會內矛盾,反之,民事糾紛積容壓容易誘發社會矛盾。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包含訴訟解決方式和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如:協商和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民事訴訟是糾紛解決機制的一種有效方式,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解決方式相比,民事訴訟具有強制性、權威性等特點。
Ⅵ 訴訟在民事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你的題來目不通,民事糾紛解源決機制包括訴訟、仲裁、調解等多個方面,民事訴訟只是糾紛解決機制的一種,你的題目應該是「論民事訴訟在民事糾紛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這方面比較權威的著作是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原理與實務》,沈恆斌主編
Ⅶ 關於民事糾紛解決方式的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在我國,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下列四種:(一)和解(二)調解(三)仲裁(四)訴訟
和解。即專當事人自行協商解屬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是否行使處分權能、何時行使處分權能以及以何種方式行使處分權能概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調解。糾紛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糾紛主體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糾紛主體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仲裁。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
訴訟。民事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
Ⅷ 為什麼說民事訴訟的目的體現在解決民事糾紛方面
認為民事訴訟的出發點和目的並不是從既有的實體權利出發確認當事人之間版原有的權利義務關權系,而是要解決當事人間的糾紛。如果從民事訴訟的產生及運作結果本身考察,那麼確實可以認為解決糾紛是民事訴訟直接的具體的目的,但若以解決糾紛『作為民事訴訟的目的,不免失之於過分的單純化。』
Ⅸ 訴訟在民事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訴訟的地位:
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是解決民事糾紛的第四種方式。
訴訟作用:
主要是可以充分全面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比較公正,處理的結果生效後具有終局的法律效力,具有執行力,訴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因此,國家往往要對訴訟的主體、程序、制度等做出嚴格的規定。
(9)民事訴訟目的解決糾紛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程序
1、原告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來 源的,視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屬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訟訴。
2、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提起訟訴的消費者必須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確的被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以銷售者或服務者作為被告。
如果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時,可以將銷售者或生產者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法律將對生產者、銷售者起訴的選擇權賦予了消費者,由他們選擇最方便自己進行訴訟、最有履行判決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對象作為被告。
4、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即具體地提出經營者違約、侵權行為的事實和給自己造成的損害,以及經營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等。
5、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民事案件中,對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民事訴訟,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可向其中的任何一個轄區的法院起訴。
(2)對侵權行為,應向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3)對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中發生的訴權,應向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訴訟,應向事故發生地或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
(4)《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應向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起訴。
6、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訴訟有效期為權利人在知道自己權力受到侵害起二年之內。
民法通則還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的四種情況:
(1)身體受到傷害請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
7、起訴應向人民法院遞交訴狀,並按被告人數提交副本,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