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交通事故獲保險理賠後,還能向侵權人索賠嗎
可以,
本來就是向侵權人索賠的,
保險是你自己買的和別人沒關系。
2. 醫療費新農合已經報銷,還能再要求侵權人賠償嗎
一般來說,法院會判決侵權人賠償,優先把報銷的額度還給新農合。
3. 意外傷害醫保報銷後還能通過法院追加第三者責任賠嘗
這個現在還存在爭議,你最好詢問一下相關律師。
說法一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屬於人身保險
柳殿奎(桐柏縣人民法院法官):人身保險,是指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當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發生死亡、傷殘、疾病、年老等事故或生存至保險期滿時,由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財產保險,是指以財產及其有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當被保險人的財產及其有關利益因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災害事故而遭受經濟損失時由保險人給予補償的保險。
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是指當被保險人由於遭受意外傷害需要治療時,保險人給予醫療保險金的保險。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具有一些特點,例如意外傷害造成醫療費用的支出,是一種經濟損失,這種損失的數額可以確定。但是,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畢竟是基於人身發生意外傷害而形成的保險,不能因涉及經濟損失而將其歸屬於財產性質的保險。
《保險法》第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人身保險業務,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業務。」該條款非常明確地把意外傷害保險劃分在人身保險中,因此,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應屬於人身保險范疇。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提出意外傷害醫療保險金及住院醫療保險金屬於補償性質,其將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歸屬於財產保險或者認為「應當視為財產保險」的觀點並無法律上的依據。
說法二損失補償原則不適用於意外傷害醫療保險
蘇家成(桐柏縣人民法院法官):損失補償原則是適用於財產保險的一項重要原則,即當保險事故發生並使被保險人遭受損失時,保險人必須在其承擔的保險金給付義務范圍內履行合同義務,對被保險人所受實際損失進行填補;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旨在彌補被保險人因承保危險發生所失去的利益,被保險人不能因保險給付義務的履行而獲得額外利益。
《保險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法律賦予保險人行使代位追償權也是財產保險中「損失補償原則」的體現,其目的就是防止被保險人通過購買保險而獲取不當利益。
同時,《保險法》第四十條限制了財產保險的重復投保,規定在財產保險中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各保險公司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各保險公司按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關於人身保險,《保險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後,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償的權利。這就明確限制了保險人行使代位追償權,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而且,保險法對人身保險並無重復投保的限制。
因此,「損失補償原則」不適用於人身保險,當然也不適用於本案中宋詩宇人身保險的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由此可見,本案的原告宋詩宇既有權向肇事者主張侵權賠償,也有權依據保險合同向保險公司主張保險賠償。
說法三保險人未明確向投保人說明的免責條款無效
柳殿奎:保險合同是最大的誠信合同。本案中保險人提供的《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合同》屬於格式合同。本案保險合同第三條第一款第四項即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根據《保險法》第十八條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於保險人免責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對該條規定中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該條所規定的「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前或者簽訂保險合同時,對於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後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後果。
同時,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3年5月20日在《關於機動車輛保險條款的性質等有關問題的批復》中明確指出,保險法和合同法在規定有關說明義務的同時,並沒有具體規定說明義務的履行方式,但一般來說,僅僅採用將保險條款送交投保人閱讀的方式,不構成對說明義務的履行。保險人對自己是否盡到明確充分的說明義務負有舉證責任。
4. 醫保已報銷的部分侵權人不用賠償嗎
不是這樣的,醫保報銷與索要侵權人賠償是兩回事,兩者並沒有任何關聯,同時也沒有任何法律法規有這樣的規定
5. 在工傷保險中已報銷的醫療費能再要求侵權人負擔嗎
工傷保險參來保范圍:
凡在我省境自內的各類企業的職工、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工傷保險條例決定參加工傷保險;
繳費比例:工傷保險基金的徵集比例應根據各行業工傷風險類別和工傷事故及職業病的發生頻率實行行業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按用人單位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徵集,標准為工資總額的0.3%至2.5%。
工傷辦理程序:
職工傷殘鑒定結論或工亡批復下達後,用人單務工人員參加工傷保險位應及時指派專人與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聯系辦理待遇申報撥付手續;
申報時,用人單位應填寫《職工工傷(亡)保險待遇申報審批表》和《工傷醫療費核銷驗收單》連同醫療費原始發票、《工傷認可證》或《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因工殘廢證》、勞動行政部門對工傷職工因工死亡批復、工傷(亡)之前12個月的工資發放表、供養直系親屬證明、職工本人身份證和繳費證明等一並上報;
屬交通事故的,須上報交警部門對事故的責任分析和處理意見;
屬因公外出期間失蹤的須上報當地公安部門出具的失蹤證明和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宣判書;
工傷(亡)兼有民事賠償的應積極尋求民事賠償,在民事賠償完後,填寫《職工工傷(亡)民事賠償情況表》連同民事賠償調解書等有關文書復。
6.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已經報銷醫療費,還能要求侵權人賠償嗎
不能、如果這樣的話就是重復報銷、但是你可以向侵權人索取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交通費等賠償
7. 醫保已報銷的部分還能要求侵權人賠償嗎(
住院及特殊病種門診治療的結算程序:
定點醫療機構於每月10日前,將上月出回院患者的費答用結算單、住院結算單及有關資料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後,作為每月預撥及年終決算的依據;
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每月預撥上月的住院及特殊病種門診治療的統籌費用;
經認定患有特殊疾病的參保人員應到勞動保障部門指定的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葯,發生的醫葯費用直接記帳,即時結算。
急診結算程序:參保人員因急診搶救到市內非定點的醫療機構及異地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或單位墊付,急診搶救終結後,憑醫院急診病歷、檢查、化驗報告單、發票、詳細的醫療收費清單等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辦理報銷手續。
8. 醫保已報銷的部分還能要求侵權人賠償嗎
住院後商業醫抄療保險襲理賠是按保險合同來報銷的。不同商業醫療保險其報銷范圍是不同的。
1、部分商業醫療保險的保險合同規定,實際醫療費用須在社保報銷范圍內才能報銷。若已從社保或其他社會福利機構取得賠償,保險公司僅給付剩餘部分,社保不能報銷的(進口葯、特效葯、特護病房等),此類商業醫療保險同樣不能報銷,其作用僅在於對社保報銷後,對需按比例自負的部分進行賠償。
2、部分商業醫療保險則規定,只要是報銷范圍內實際發生的合理費用,都可按報銷比例或在一定免賠額後,得到保險公司賠償。
3、消費者在投保商業住院醫療保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清楚其保障范圍和免除責任。
商業醫保賠付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一、費用報銷型。
即根據被保險人支出醫療費用後,憑其原始收據向保險公司索賠,在最高保險限額內實報實銷。但為避免多重索賠、出現索賠金額超過實際費用的情況,如果社保已經報銷,保險公司就只能按照補償原則,補足所耗費用的差額。
二、定病種定額賠償型。
這種保險與實際醫療費用無關,理賠時也無須提供發票,只要確診患有屬於合同約定的疾病時,保險公司都將按照合同對投保人進行賠付。
三、住院津貼型。
這是針對投保人的住院治療進行的一定補貼。
9. 報銷的部分醫葯費,可否向侵權人主張賠償
您好,對此問題,存在以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已獲醫保報銷的,並不屬於直接損失不應再予以賠償。一方面,賠償與損害相當是侵權責任法的基本理念。人身損害賠償屬侵權行為法的范疇,侵權行為法的基本目的在於補償受害人因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無損害即無責任,損害事實的存在是構成侵權行為的首要且必要條件,這也是民事責任基本功能及損害賠償法的最高原則。另一方面,平等保護受害人與侵權人雙方的合法權益時民法的基本思考方法。醫保作為一種社會保障,與侵權法的保障作用屬不同層面。若將醫保已報銷的費用納入侵權人的賠償范圍,不僅有將一切損害都通過侵權法進行保障之嫌疑,這有違侵權法的立法宗旨,而且無疑使受害人活動額外賠償,這種對受害的過度保護違背了平等保護受害人與侵害人的理念。
第二種觀點,對醫保報銷部分的醫療費,仍然應當予以賠償。醫療保險與人身損害賠償屬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受害方從醫保部門報銷的醫療費不應從被告應予賠償的醫療費數額中扣除。
第三種觀點,對醫保報銷部分的醫療費,仍然應予賠償。雖然通過醫保報銷了醫療費,但是醫保的使用會影響到參保人今後自付費用部分的比例,統籌支付的費用也應該屬於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受害人有權向侵權人主張賠償。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