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嚴厲打擊商標侵權的司法解釋
給你介紹個專家的網站,知識產權領域的權威——馮曉青
http://www.fengxiaoqingip.com/
他上面的法律回法規、案答例比較豐富,有需要可以上他的網站看看。
⑵ 商標侵權的侵權原因是什麼
1、未經商標來注冊源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反向假冒」;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⑶ 商標侵權的原因有哪些
1、高額利潤的誘惑。
假冒國際品牌產品,通常情況下可以獲取高額利潤。而且因為品牌效應,銷售比較容易。由於高額利潤的驅使,致使侵權或假冒精品名牌產品的不法行為屢禁不止。
2、現行政策法規存在缺陷且執法力度不夠。
近幾年來,為規范市場,雖然我國政策法規立法數量逐漸增多,但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系統的法律法規來確認市場執法和監督管理機構名稱、地位、取權與體制。
行政執法手段缺乏,難於震懾不法分子。作為商標侵權的一個重要執法部門,當前工商行政管理體制與嚴格依法行政、行政法治的建設與經濟的發展還有不相適應的環節。
3、許多消費者偏品牌而不重產品本身,這也是產生商標侵權的一個溫床。
商標一開始就是用來讓顧客識別的,當這一信息被定位以後,顧客就只認牌子而不管其他了。其實,社會發生了分工,商標開始異化等一些國際知名企業認為設廠不經濟,便把加工的任務交給了其他生產者,公司則全力創立品牌,並且也不一定做整個市場的營銷。但一些消費者只重視商標,而忽視了商標所代表的商品品質和內涵,從而導致一些打擦邊球的產品得以在市場上走俏。
商標侵權的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
對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具體措施如下: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對侵權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2、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商標權遭受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被侵權人可以要求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償損失。其中,侵權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如果前二者都難以確定,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
3、刑事責任
除了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外,侵犯商標權還可能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製造注冊商標標識罪、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商標侵權的處理途徑
1、向侵權人所在地或侵權行為地的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控告或檢舉。
2、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理不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法院在處理商標侵權案件時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如下:
(1)要求處理的當事人不同。
按照《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和《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之規定,任何人都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控告或檢舉商標侵權行為,既可以是被侵權人,也可以是被侵權人以外的其他人。而請求人民法院處理商標侵權案件的當事人,必須是被侵權人。法院不受理其他人的起訴。
(2)對被告要求不同。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受理商標侵權案件時,只要求提供侵權事實存在,被告不一定十分明確;而人民法院要求被侵權人起訴時,必須提供明確的被告,否則不予受理。
(3)受理原則不同。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從保護消費者利益、制止不正當競爭、維護社會正常經濟秩序出發,即使無人控告、檢舉,也要「主動查處」商標侵權行為。人民法院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沒有被侵權人起訴,人民法院不處理商標侵權案件。
⑷ 中國企業為什麼要去商標侵權呢
原音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增長迅速,採用OEM方式在外貿中占很大份額,而由此造回成商標侵答權情況比較嚴重。
一方面,企業急需加強相關法律知識。
另一方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企業致富心切,以及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漏洞,編織騙局,令企業受損,自己從中牟取不當利益。
⑸ 什麼情況會涉及到商標侵權
商標法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做出了法律上的界定,有下列五種: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里所稱的同一種商品是指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的商品;類似的商品是指在商品的功能、用途、原料、銷售渠道、消費對象、生產經營者等方面,易使消費者難於辨別其來源而產生誤認、誤購現象的商品;相同商標是指在視覺上無差別或差別甚為細微的商標;近似的商標是指對商標進行整體比較,不易辨別,使消費者產生混同的商標。
(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是指作為商品的銷售者不應當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如果銷售就是一種商標侵權行為。但是要使每一個經銷商品的人,弄清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商品的使用商標的狀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考慮實際情況,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這項法律規定。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里應當強調的是,商標作為區別商品來源的標志,它的有形載體是商標標識,商標是通過商標標識發揮識別商品的作用。商標標識包括帶有商標的包裝物、標簽、封簽、說明書、合格證等物品。正是由於商標標識是體現商標專用權的一種載體,所以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這些商標標識的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
(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項侵權行為的產生是由於在經營行為中未經商標注冊人的同意而更換商標,所謂經營行為是將商品更換了商標後再投入市場。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也屬於是商標侵權行為。這一項是概括上述四項不能包含的其他商標侵權行為,從這一項規定中表明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最基本的特徵,就是給他人的商標專用權造成損害,可以說,是否造成損害是是否侵權的重要標志。
⑹ 經常聽說商標侵權事件,為什麼會造成侵權
商標侵權是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版用與其注冊商標相權同或近似的商標的;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
商標侵權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有:
第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
第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第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第四、未經商標注冊人的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第五、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第六、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
第七、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
⑺ 為什麼企業要做商標監測
一、商標監測的作用和目的:
1、可盡早發現他人申請的相同或近似商標,在初審公告期即可提出異議,及時「截殺」近似商標,提前消除相同或近似商標可能對商標權人造成的潛在危害;
2、及時掌握商標動態,第一時間得知商標續展時間、被異議、被「撤三」、被爭議等商標異常情況,令企業可以迅速做出應對反應,保護企業商標權利;
3、通過商標監測還可以充分了解競爭對手和企業所處行業的商標注冊情況,及時了解競爭對手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
4、全面了解市場動態,對擅自使用企業注冊商標的侵權商家、假冒偽劣產品迅速採取必要措施,及時制止與打擊商標侵權行為,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二、商標監測方式:
1、網路監測 隨著網路侵權、網路售假問題的日益增多,企業對商標進行網路監控也變得越來越必要。
一方面,企業可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網站,對企業商標進行定期檢索,及時獲知商標異常 動態,並查看是否有他人注冊近似商標或在其他類別注冊相同商標的行為,以便企業可以快速採取應對措施。
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在各大電商平台和銷售產品的專業性網站進行重點監控,全面掌握網路售假信息,保存相關證據,及時向各大平台進行投訴,將有效遏制網路侵權問題的發生。
2、市場監控 企業可在重要市場定期進行暗訪或做好商標監控布局,建立長效的監控機制,及時掌握假冒產品信息及商標侵權行為,並做好檔案記錄,快速採取行動,向相關執法機關投訴,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及時消除侵權產品和侵權行為對企業信譽產生的不良市場影響。一般來說,企業可通過市場監控與網路監控結合的方式進行立體化商標監控,以便全方位、多角度、靈活地保護企業商標權利。
綜上所述,商標監測對大中型企業顯得尤其重要,因為知識產權在這些企業的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所具有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一方面,這些企業的商標經常成為被仿冒的對象,需要嚴加防範;另一方面,為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追趕、超越競爭對手,必須隨時學習先進的知識產權管理、運作經驗,提高自身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