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侵權行為中,什麼叫過錯責任,什麼叫無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民事義務並致他人損害時,應以過錯作專為責任的要屬件和確定責任范圍的依據的責任。可見依過錯責任原則,若行為人沒有過錯,如加害行為因不可抗力而致,則雖有損害發生,行為人也不負責任。還有,在確定責任范圍時應當確定受害人是否具有過錯,受害人具有過錯的事實可能導致加害人責任的減輕和免除。侵權責任以過錯責任為原則,以無過錯責任為例外。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依照法律規定不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為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即不論當事人在主觀上有沒有過錯,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貳』 締約過失責任與侵權責任有何區別
締約過失責任與侵權責任都是法定責任,二者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締約過失責任不同於侵權責任,區別主要表現在:
(1)責任前提不同。締約過失責任發生於為締約而進行接觸磋商的當事人之間,雙方在締結合同為目的的活動中,產生了一定的信賴關系。而侵權責任的發生不需要當事人之間存在任何關系,侵權人與受害人只有在侵權行為發生時才會產生侵權損害賠償關系。所以,侵權責任不存在締約過失責任所要求的前提與基礎。
(2)違反的義務性質不同。締約過失責任是因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先合同義務,例如:通知、保密等義務而產生,這些先合同義務獨立於合同之外。而侵權責任則違反了不得侵害他人財產和人身的一般義務。
(3)構成要件不同。締約過失責任以締約人一方主觀上有過失為成立要件,而某些侵權責任,不以過失為要件。
(4)賠償的利益損失不同。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是信賴利益的損失,不是現有財產的毀損滅失,也不是履行利益的喪失,而是因為相信合同的有效成立導致的信賴利益的損失。而侵權責任保護的不是信賴利益,在受害人遭受信賴利益的損失的情況下,不能根據侵權行為要求賠償。
(5)締約過失責任是一種補充性的民事責任,是在不能適用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情況下所採納的一種責任。
『叄』 侵權責任過錯原則是什麼
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過錯責任原內則是指以過容錯為歸責的依據,並以過錯作為確立責任和責任范圍的基礎的歸責原則。
以下是幾種典型的過錯責任形態:
1.網路侵權,指發生在互聯網上的各種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具體包括兩項規則:一是通知規則或提示規則,即「通知——刪除」責任,指在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時,只有在受害人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以後,網路服務提供者才有義務採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二是知道規則,指網路服務提供者只有在
『肆』 請問:侵權責任中的無過錯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一般過錯責任)有什麼區別
第一,構成要件不同。
無過錯責任在構成要件是只有3個構成要件,內而一般侵權責任是四個構容成要件。
無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1.損害事實;2.違法行為;3.因果關系。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有:1.損害事實;2.違法行為;3.因果關系;4.主觀過錯。
第二,無過錯責任一般都是由法律規定的。
『伍』 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的區別
1、性質不同。過錯責任的行為具有違法性,無過錯責任的行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違法性特徵;
2、前提不同。過錯責任以存在過錯為承擔責任的前提,比如說故意傷害,無過錯責任不以過錯為前提,比如說產品質量責任;
3、判斷條件不同。無過錯責任行為人不必過錯,過錯責任有過錯。
具體釋義:
過錯責任原則是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准則。按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侵犯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民法歸責原則中的一個特殊原則。主要含義是指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的事實客觀存在,以及行為人的活動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損害後果是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讓行為人對損害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5)過錯責任和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依據上述規定以及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相關條款之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損害的發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規定由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特殊歸責原則;它是一種基於法定特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其目的在於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有效彌補受害人因特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
它與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共同構成現代司法制度中侵權民事責任的三大歸責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構成要件: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
2、特殊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和免責事由的法定性。沒有法律條款的明文規定,不能構成無過錯責任;同時,沒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不能免責。
3、特殊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行為人不必過錯。是指責任的承擔不考慮行為人是否具有過錯,在認定責任時無需受害人對行為人具有過錯提供證據,行為人也無需對自己沒有過錯提供證據,即使提供出自己沒有過錯的證據也應承擔責任。
『陸』 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區別
過錯責任原則和無復過錯責任原則制的區別:
主要區別就是根據侵權行為人的有無過錯不同,是否承擔責任不同。
1.過錯責任是指侵權行為人只有主觀的故意過錯,才能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2.無過錯責任則是指不管侵權行為人是否有主觀過錯,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在侵權責任法中,基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例外,則無過錯責任原則。
PS:遵循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民事侵權案件有:
產品缺陷責任、
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2.環境污染責任、
3.高度危險責任、
4.違規飼養動物的責任、
5.飼養違禁動物的責任。
『柒』 侵權一般過錯責任原則以什麼為條件
您好,1.一般過錯責任原則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充分必要條件,即內行為人僅在容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2.以過錯為責任的構成要件,即行為人只有在主觀方面有過錯的情況下,才可能承擔民事責任。
3.以過錯作為決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標准或者說最終決定性的根本要素,無過錯即無責任。
4.貫徹「誰主張權利、誰提供證據」的原則,受害人在請求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時,應對加害人在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負舉證責任。如果不能舉出證據證明加害人在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加害人就可以不承擔民事責任。而加害人無須證明自己沒有過錯。
5.過錯程度與責任相一致,即過錯程度決定著責任的形式、范圍、減免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捌』 誰能最通俗的解釋一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中的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萬分感謝!
應該說「jayrao"的回答是比較詳細的,但鄙人認為不夠准確,理由如下:
我國《侵權責內任法》的歸責體系采容」二元論「體系,及過錯原則和無過錯原則。
關於過錯原則,「jayrao"已經論述的很詳細,鄙人不再贅述。
但諸如幼兒園小孩兒被侵權的情形適用的雖然是過錯推定,但仍是過錯原則。即推定你有過錯,承擔責任的前提也是你有過錯,但舉證責任倒置,應有侵權人承擔其無過錯的舉證責任。還有物件致人損害、產品致人損害(新產品質量法規定)等使用的也還是過錯推定原則,實質上也是過錯原則的另一種適用情形。
無過錯原則即是當事人有無過錯都應承當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例如高度危險責任、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責任等,一旦對人造成損害,即應承擔侵權責任。其免責或減輕責任的前提是被害人有過錯。
至於共同責任,即雙方都無過錯公平承擔損失的情形其實是一種責任的分擔方式,我國《侵權責任法》未將其列入歸責原則體系。
希望對您有用。
『玖』 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有什麼不同
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區別:
主要區別就是根據侵權行為人的有內無過錯不同,是否承擔責容任不同。
1.過錯責任是指侵權行為人只有主觀的故意過錯,才能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2.無過錯責任則是指不管侵權行為人是否有主觀過錯,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在侵權責任法中,基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例外,則無過錯責任原則。
PS:遵循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民事侵權案件有:
產品缺陷責任、
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2.環境污染責任、
3.高度危險責任、
4.違規飼養動物的責任、
5.飼養違禁動物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