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糾紛案件中的被告所在地應該在哪裡
如果A和你公司都是被告,A公司所在地法院和你公司所在地法院都有管內轄權,誰先立案誰取得管容轄權。如果一個是被告,另一個是第三人,被告所在地法院有管轄權。
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② 經濟糾紛解決途徑有哪些
我國解決經濟糾紛的途徑和方式有四種,分別是:
(一)
雙方協商處理解決經濟糾紛
在發生經濟糾紛後,買賣雙方心平氣和坐下來協商,違約一方當事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對方弄清是非曲直,能夠理解自已違約的原因。必要時,雙方各自作出一定讓步,最後達成和解,消除分歧。
這種作法可節省費用,
而且氣氛和緩,
靈活性大,
有利於雙方貿易關系的發展。
(二)
他人調解處理解決經濟糾紛
經濟糾紛發生後,雙方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由,不能達成諒解,需要雙方都非常信任的第三方居中調解。
調解在性質上與協商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最後的解決辦法還須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同意才能成立。
(三)
指定機構仲裁解決經濟糾紛
仲裁是指買賣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明確今後如有經濟糾紛,自願把他們之間的經濟糾紛交給仲裁機構進行裁決;
或在經濟糾紛發生之後,
買賣雙方相互訂立協義指定仲裁機構進行裁決。仲裁是解決經濟糾紛的一種主要方式。
只有在訂立合同時,設有仲裁條款的經濟糾紛適用仲裁。或經濟糾紛發生後,雙方協商未成,
第三者調解未能獲得雙方的認可。買賣雙方為了有效解決經濟糾紛,冷靜下來達成了仲裁協議。才能向專門的仲裁機構,
或者臨時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四)
司法機關審理
司法機關審理即向法院訴訟。
買賣雙方當事人協商不成,
調解未果,
又無誠意達成仲裁協議,
只能由司法機關介入當事人之間的經濟糾紛,
作出最後的判決。
司法機關審理經濟糾紛所耗費的時間長,
支付的費用大不說,
關鍵貿易雙方之間的關系進入了僵局,不利於雙方貿易的發展。如果不是迫不得已,
一般不建議使用司法機關審理。
補充:
經濟糾紛,又稱經濟爭議,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經濟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
③ 經濟糾紛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
1.平等主體之間:仲裁、民事訴訟。
【提示】「或裁或審原則」:平等主體回之間出現經濟答糾紛時,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訴訟中選擇一種解決方式,有效的仲裁協議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轄權,只有在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或者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轄權。
2.不平等主體之間: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提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方式都是針對縱向關系經濟糾紛的解決方式,都由行政管理相對人一方提出申請,選擇哪種方式與糾紛的性質有關。具體來說,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可採取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④ 經濟糾紛,我該到哪方所在地起訴
可以委託律師在山東起訴。
⑤ 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1.協商
合同當事來人在友好的基礎源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這是最佳的方式。
2.調解
合同當事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可以要求有關機構調解如,一方或雙方是國有企業的,可以要求上級機關進行調解。上級機關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而不能進行行政干預。當事人還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機關、仲裁機構、法庭等進行調解。
3.仲裁
合同當事入協商不成,不願調解的,可根據合同中規定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在糾紛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4.訴訟
如果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後也沒有達成仲裁協議,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尋求司法解決。除了上述一般特點之外,有些合同還具有其自願的特點,如涉外合同糾紛,解決時可能會援引外國法律、而不是中國相關的合同方面的法律。
⑥ 經濟糾紛,去派出所報案,是要到事發地還是到那個人的老家去
你們簽訂合約了嗎?簽訂合約了合約里有約定的就按照合約約定的地點!如果沒有可以是合同履行地,或者就是簽訂地,如果不是最方便的是就是被告所在地!
⑦ 經濟糾紛解決途徑有哪些
一、經濟糾紛解決途徑如下:
仲裁與民事訴訟是兩種不同的爭議解決方版式。當事人發生爭議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權訴訟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解決方式。有效的仲裁協議可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只有在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或者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的情況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轄權,這在法律上稱為或裁或審原則。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方式的選擇則與糾紛的性質有關。根據法律的不同規定,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時再起訴;有的則只能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訴訟;還有的則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的方式解決,由行政機關對糾紛作出最終裁決。
⑧ 報警是屬於經濟糾紛案要通過哪些過程追回錢
如果屬於經濟或者債務糾紛,公安機關不會立案,但是可以去法院進行民事訴訟,並申請強制執行。
⑨ 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一是和解當經濟合同在履行過程中,雙方發生了分歧意見,當事人在充分協商和相互諒解的基礎上,自願達成合解。當然,這種和解不能違反法律、政策和公共利益。
二是調解 合同雙方當事人發生了合同爭議,彼此又不能達成和解,可以由雙方當事人的上級單位,合同仲裁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主持進行調解,從而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
三是仲裁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不成時,可以依據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它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當事人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經濟合同糾紛,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的,可以依法對其作出裁定或判決。
(9)經濟糾紛應該去哪報案擴展閱讀:
產生經濟糾紛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結合我國經濟活動的情況,產生經濟糾紛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
1、進行經濟活動的依據不規范。市場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其依據不規范是引起經濟糾紛的主要原因。君子合同隨處可見,導致經濟合同履行過程無章可循,從而產生糾紛。
2、在進行經濟活動中,不嚴守規則,有些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不嚴格依法辦事,根據自己的利益,故意不履行合同或訂立假合同,因而產生糾紛。
3、有關部門的行政干預,而導致經濟糾紛。
參考資料來源:經濟糾紛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