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簡述侵權損害的特點

簡述侵權損害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1-12 09:01:44

A. 簡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與不當得利返還之債的區別

第一,兩者的構成要件不同。返還不當得利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一方取得版利益,他方遭受損失權,一方取得利益與他方遭受損失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一方取得利益無合法根據。而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具有損害事實,存在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侵權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

第二,責任形式不同。返還不當得利責任的形式主要是返還財產,而侵權責任的形式是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

第三,舉證責任不同。在追究侵權責任中,一方當事人必須證明他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但無須證明他方獲利;而在返還不當得利責任中,一方當事人無須證明他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但須證明他方當事人已獲得利益。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B. 簡述產品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與一般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區別

違約責任如合同違約,屬於合同法。損害賠償責任在很多法律中有具體表現,如侵權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等。違約責任是根據合同一方應該履行的責任沒有履行。損害賠償是對他人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進行賠償。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C. 簡述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哪幾種類

(一)停止侵來害; (二)排源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D. 一般侵權的民事責任有哪些特點

一般侵權行為是指因行為人對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財產權和人身權,並造成損害的違法行內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容特殊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對在沒有過錯的心理狀態下造成的他人財產和人身權損害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二者的區別是:
1) 構成要件不同。特殊侵權行為不要求行為人對其造成的損害後果具有過錯,而一般侵權行為以行為人有過錯為成立要件。
2) 抗辯理由不同。一些在一般侵權行為中適用的抗辯理由,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不能成為特殊侵權的抗辯理由。
3) 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特殊侵權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為賠償損失;而一般侵權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除賠償損失外,還有如返還財產、排除妨礙、停止侵害等。
4) 適用的范圍不同。為了防止特殊侵權行為民事責任被濫用,特殊侵權只被限制在法律有明文規定的范圍內。而一般侵權行為的范圍則沒有該限制。

E. 簡述侵權責任的構成條件

1、侵權責任包括過錯(含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它們的構成要件不相同。
2、《內侵權責任法》容第6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關於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行為的違法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因果關系和行為人主觀有上過錯四個方面。
3、《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這就是關於無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無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以及因果關系三個方面。

F. 簡述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

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
[解答]過錯責任原則,又稱過失責任原則,它以內行為人的過錯作容為歸責的根據和最終要件。
(1)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責任的構成要件
(2)以行為人的過錯程度作為確定責任范圍、責任形式的依據。
(3)貫徹"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特定情況下,也採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法。

G. 行政侵權賠償責任的特點是什麼

構成行政侵權賠償責任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必須是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只有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才能容申請行政賠償。

2.必須有造成損害的事實。若沒有造成損害的事實,賠償則無從談起。

3.違法的行政行為和損害的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就是說因為行政行為的原因,才造成了損害的事實結果。

4.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確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錯誤)。

H. 簡述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和特徵

1、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

一般認為,所謂共同侵權行為也稱為共同過錯、共同致人損害,是指數人基於共同過錯而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侵權行為。

2、共同侵權行為的特徵

(1)主體為復數

在共同侵權行為中,加害人及責任人必須為二人或二人以上,這也是共同侵權行為與單獨侵權行為的區別。

(2)加害行為的共同性

共同侵權行為中,數人的加害行為需要具有主觀或客觀上的共同性,即數個行為人之間的行為相互聯系,構成一個統一的致損原因。

(3)損害結果的同一性

損害結果的同一性,是指共同侵權行為導致的損害結果不可分割,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4)民事責任具有連帶性

在共同侵權行為中,任何一個共同侵權人都有義務向受害人負全部的賠償責任,受害人有權向共同侵權人中的任何一人或數人請求賠償全部損失。

(8)簡述侵權損害的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大陸民法關於共同侵權行為及其連帶責任的規定,是規定在《民法通則》第130條。這個條文的內容是:「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這一規定簡明、准確,幾乎是無可挑剔的。

如果要找毛病的話,就是規定得太簡單了,沒有規定具體的規則,也沒有規定共同危險行為。正是由於這三個條文的規定,就在本來簡單明了的《民法通則》關於共同侵權行為及其連帶責任的問題上,極大的復雜化了。其主要引起的問題是:

第一,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屬性的界定應當選擇哪種立場?究竟選擇主觀主義還是客觀主義的立場?如果選擇客觀主義的立場,應當用什麼標准確定?

對此,《民法通則》在第130條中沒有作出具體規定;在我國大陸地區的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一直堅持的是主觀主義立場,即數人共同致人損害,只有具備共同過錯的要件,才能構成共同侵權行為。

第二,對於共同侵權行為的類型,應當怎樣界定?在共同侵權行為與無過錯聯系的共同加害行為之間,是不是還有必要規定第三種侵權行為的形態?如果需要規定這樣的侵權責任形態,應當怎樣確定它的構成要件和責任形態?

事實上,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釋在共同侵權行為與無過錯聯系的共同加害行為之間,增加了一個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或者叫做准共同侵權行為。這種做法是不是妥當?對於共同侵權行為的類型究竟應當作出怎樣的規定?

第三,共同危險行為及其責任的規定是必要的,但是對於免除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一責任的條件應當怎樣規定?現在的司法解釋規定是否可行?

對於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釋採取的立場是「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在一般的立場上,認為共同危險行為本來就不是共同侵權行為,在所有的共同危險行為人之間,其實只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加害人,責令全體共同危險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本來就是因為無法證明真正的加害人,同時真正加害人又確實存在於他們之間,只是由於為了保護受害人賠償權利的實現,才不得已作了連帶責任的推定。

第四,連帶責任的規則應當怎樣確定?上述司法解釋第5條規定的規則是否可行?

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釋關於連帶責任的規定,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改變了連帶責任的基本規則,受害人對於共同加害人必須同時起訴,否則就視為原告對不起訴的共同加害人賠償權利的放棄,因此不得主張對他們所應承擔的責任份額。

I. 侵權責任法的特點

侵權責任法的特點: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一條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J. 試述特殊侵權行為的概念及特點有哪些

特殊侵權行為,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在侵權責任的主體、主觀構成要件、舉證責版任的分配等方面不權同於一般侵權行為。應適用民法上特別責任條款的致人損害的行為。在我國民法通則中,屬於特殊侵權行為的情況都有具體的條文明確加以規定。
特點:
(一)特殊侵權行為適用過錯推定責任或公平責任。
(二)特殊侵權行為由法律直接規定。此處的法律包括民法的特別規定和民事特別法的規定。
(三)特殊侵權行為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適用倒置原則,即由加害人就自己沒有過錯或者存在法定的抗辯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四)法律對特殊侵權行為的免責事由作出嚴格規定。一般免責事由通常包括不可抗力和受害人故意。此外,受害人的過錯、第三人的過錯、加害人沒有過錯或者履行了法定義務也可能基於特別規定成為免責事由。
(五)特殊侵權行為的責任主體和行為主體存在分離現象。如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致人損害所承擔的民事責任。

閱讀全文

與簡述侵權損害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