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消費者侵權
隱瞞真實情況肯定算是侵權。
樓主還是消消氣,畢竟沒有造成重大損失。消協去也是調節促和。
消氣,消氣
B. 消費者權益的侵權表現。
比較典型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
侵犯安全權比如顧客在購買商品或回享受服務時寄存的答貴重
物品被弄丟,或者吃飯地滑摔倒;
侵犯知情權(知悉真情權)如生產廠家提前標寫生產日期 ;
侵犯選擇權(自主選擇權)消費者買衣服試穿後就要求買下.
侵犯公平交易權比如商家缺斤少兩;
侵犯受尊重權如以拿商品為名搜身侵犯人格尊嚴受尊重.
C. 消費者被侵權後,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抄者權益保護法(2014年3月15日)第三十四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五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D. 消費者被侵權起訴商家和廠家需要什麼材料什麼流程
1、先打12315投訴,試試行不行。
2、起訴的話,可以把廠家和商家一塊起訴,也可專以只起訴商家。
3、至屬於什麼理由,你的理由還不夠充分嗎。要求,那要看你有什麼要求了,換新機還是退款?
4、材料,起訴狀一式三份、保修卡、電腦照片,這些都以A4紙復印,到商家所在地的基層法院立案庭立案。。法院只收復印件,開庭的時候把原件帶到法院。
5、根據你說的情況,勝訴沒有問題。起訴狀不會寫的話,我可以幫你寫。
打官司挺簡單的,不麻煩。
E. 什麼是消費者侵權
消費者權益,顧名思義就是作為消費者我們所擁有的權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部分規定的都是消費者應該擁有的權力。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第十三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四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利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F. 當消費者購買的產品發生侵權責任的時候,適用哪一部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
《民法能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責任或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產品質量法》則只規定銷售者和製造者。運輸者、倉儲者在運輸、倉儲產品過程中,可能存在經營缺陷,將其也列為賠償義務主體是正確的,但與製造者、銷售者相比較,應為第二順序的賠償義務主體。
由此可見,我國產品責任法將生產者和直接銷售者作為基本的責任主體,而對於其他人員,如運輸者、倉儲者、非直接銷售者雖然對產品缺陷負有責任,但消費者不能直接向其請求賠償,而只有生產者、銷售者在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後,再向這些人追償。這樣規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費者請求的方便。我國《產品質量法》第30條第2款作了與之不同的規定:「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可見,如果銷售者能夠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即非直接出售人,則該提供者應承擔責任。
另外,當消費者因產品缺陷受到損害時,是先向生產者提出賠償請求,還是先向銷售者提出賠償請求呢?《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給予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受害人選擇銷售者還是生產者作為被告,或者選擇二者作為共同被告起訴,依其自主意志決定,不受其他限制。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的請求,判決由作為被告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由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賠償責任。
倉儲者、運輸者是產品缺陷來源的,亦為賠償義務主體,但他們不是產品侵權賠償法律關系的基本主體,受害人並不直接向倉儲者、運輸者請求賠償,而是在銷售者、生產者在承擔了賠償責任以後,對產品負有責任的運輸者、倉儲者有義務賠償銷售者、生產者的損失。因而,運輸者、倉儲者是產品責任賠償關系消滅以後產生的另一種求償法律關系的賠償義務主體。它的賠償義務,是因自己造成的缺陷而賠償銷售者、製造者因賠償損失而造成的損失。
2、服務的提供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3、營業執照的持有人或借用人。由於在我國借用他人營業執照進行非法經營的現象為較普遍,所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7條對此作了專門規定: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
4、展銷會的舉辦者或者櫃台的出租者。由於各種展銷會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購物方式,櫃台的出租者在許多商場已非常普遍。所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櫃台租賃期滿後,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追償。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G. 消費者被侵權後,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維權
你好,根據維權的便捷程度,以及付出成本的高低程度將維權的途徑分為:協商、投訴舉報、調解、仲裁和訴訟這五種。
H. 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應該怎麼界定
消費者在消費者的過程中,對於消費產品是有足夠的知情權,但許多經營者卻在消費的過程中,對消費者進行蒙騙,比如缺斤少兩等等,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那麼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應該怎麼界定?華律網有更多知識,歡迎瀏覽。
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應該怎麼界定
總體來說,凡是消費者在選購、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與正確的決斷、選擇、使用等有直接聯系的信息,消費者都應有了解。作為消費者,其實現知情權主要有本種方式,經營者違反了這三種方式,均構成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一是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標明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即消費者知悉信息,這也是經營者應當主動履行的義務。二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詢問和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有關情況,即消費者主動獲取信息。三是消費者不僅要知悉商品或者服務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知曉其真實情況,這種知曉真實情況,應當是限於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推出其商品或者服務的同時,經營者有義務提供真實的情況,如果經營者提供的信息不實,消費者可以主張交易無效。
知曉消費者知情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界定經營者是否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知情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構成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歸納起來,侵犯知情權的要件有以下四點:(1)消費者的損害事實。由於經營者的行為導致消費者在選購、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不能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而導致消費者的權益到損害,這種權益並不特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之後產生的損失,也包括消費者信任了經營者的虛假陳述而在締約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損失。(2)經營者行為的違法性。一般表現為用文字的方式表明商品或服務的有關情況;對消費者詢問、了解商品或服務的有關情況置之不理或不作明確答復,或者玩弄文字游戲,或者告知的內容不具有真實性等。雖然法律認為人們並沒有義務公開對自已不利的信息,但是,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法定的,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的,經營者有告知義務的情形主要有:經營者事前隱瞞了瑕庇的;經營者為給對方製造假象而做了模稜兩可的陳述;只有經營者具有有關銷售物或服務的知識而消費者不可能了解其事實的。經營者不讓消費者知曉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是對法定義務的違反,即是違法行為。(3)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所謂因果關系,系客觀現象的必然聯系,前面現象為因,後面現象為果。出現侵犯消費者權益時可以從結果去找原因,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確不知道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這是結果。這種結果如是經營者未明示或問而不答造成的,即可認定行為和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4)經營者的過錯,即主觀上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當然,侵犯知情權主要是故意。
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應該怎麼界定?消費者如面對侵權的行為,想要維權可以通過法律進行維護,但要提供足夠證據。華律網上面還有律師長期駐留,要弄清楚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的各個內容,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律師。
I. 消費侵權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1)消費侵權的主體是經營者。
2)消費侵權的對象是消費者。
3)消費侵權發生於消費活動過程中。
4)消費侵權的客體是消費者權益。
5)消費侵權主要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特別法規制。
J. 消費者被侵權起訴商家需要什麼材料什麼流程
消費者侵權可以先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提供辦卡證明,
可以錄音商家拒絕,這都是材料。
起訴商家也可以自己提供這些材料。
我覺得沒必要起訴。
先投訴,不能解決再說。不過我覺得這個消費者協會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