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調解校園傷害事故糾紛遵循什麼原則
《人民調解法》第三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回則:
(一)在答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㈡ 校園矛盾的成因和危害有哪些
校園欺凌的成因分析
1、個人因素。就欺凌者而言, 想要通過欺凌行為來彰顯自己, 嘩眾取寵, 來獲得某種心理享受。這種行為動機和欺凌者自身要強霸道的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 欺凌者也缺少對他人基本的尊重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就被欺凌者而言, 一般都是性格膽小、老實的學生, 對欺凌者有畏懼、怯懦的心理。在欺凌行為發生之後,往往選擇閉口不言, 不願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一方面, 他們認為尋求幫助可能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害怕傷及自尊。
另一方面,也害怕在尋求幫助之後欺凌者可能會對其實施更加嚴重、惡性的報復。就旁觀者而言, 往往認為校園欺凌與己無關。殊不知正是在校園欺凌中的這些沉默者,才助長了欺凌者的氣焰, 導致了嚴重後果的發生。
最後,處於校園時期的未成年人,心智發育不成熟, 辨別能力不足,遇事容易沖動,面對一些問題也不能夠理智地解決和處理,青少年的這些鮮明性格特點,都為校園欺凌提供了可能。
2、家庭因素。校園欺凌的根源在家庭。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模仿學習的過程,一些家長做事不講規則、處理問題粗暴、不善溝通,孩子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接受適應了相應的處事原則, 也會形成不善溝通、暴力處理問題的性格。
一方面,一些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忙於工作,父母對於孩子在校情況關心不足,使得孩子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幫助,孩子在受了委屈之後也無處傾訴。另一方面,一些家長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時代的要求,教育觀念滯後。
對於校園欺凌,認為只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而選擇忽視,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忽視,使得孩子最後的寄託也被打破了。
3、學校因素。
第一,學校的監管不力給校園暴力提供了滋長的土壤, 學校的政教處和任課教師同時負有責任。在校園欺凌發生前和發生過程中,學校和班主任沒有及時地發現問題,在監督管理上缺位。
第二,在校園欺凌之後, 學校沒有相關可依的規章制度。以至於問題不能很好地處理,欺凌者不能得到適當的處罰,被欺凌者也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第三,學校沒有為學生培養好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沒有一貫的相關教育課程,缺乏相關知識的宣傳,沒有培養好學生的自尊與他尊的意識。最後,學校沒有和家庭做好溝通工作、形成聯動機制, 以共同保護學生, 防止校園欺凌。
4、社會因素。社會上的一些暴力觀念, 電視、電影中出現的暴力情節,網路游戲中的格鬥情境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行為。
新媒體上也充斥著暴力文化,推崇暴力解決問題,形成一系列諸如「簡單粗暴」等網路語言, 都對學生們的價值觀產生著悄然的負面影響。校園欺凌的社會共同意識尚未形成, 公眾對於校園欺凌認識尚不深入。
近年來, 我國不斷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但是對於校園欺凌問題的處理則處於無規可依的狀態, 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尚不健全。目前,我國處理校園欺凌只能援引《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處理。
校園欺凌的危害分析
校園欺凌的危害不是單向的,而會對欺凌者與被欺凌者雙方同時產生極大的危害。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對社會產生消極影響,影響良好健康的社會風氣。
1、校園欺凌對欺凌者的危害。一方面,對於校園欺凌的欺凌者而言, 校園欺凌會嚴重阻礙其身心健康與發展。欺凌者通過欺凌的形式,以給自身提供優越感,然而這種優越感是錯誤的、扭曲的。
在步入社會時,一旦這種優越感消失,便會不安與自我否定,不利於良好性格養成的同時,欺凌者可能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分子。另一方面,校園欺凌者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欺凌行為而遭受學校處分甚至法律懲罰, 輕則被學校開除,失去繼續學習的機會,重則進入牢獄,影響終生。
2、校園欺凌對被欺凌者的危害。首先,身體傷害。若欺凌者對被欺凌者進行毆打等肢體沖突,絕大多數情況下欺凌者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小群體,而被欺凌者往往處於弱勢地位,會受到肉體的折磨和身體傷害。小則肉體損傷,大則丟失寶貴的生命。
其次,心理傷害。心理傷害不同於身體傷害,但危害性卻遠遠超過身體傷害。欺凌者一般選擇性格老實、膽小的同學,若受到長期的肢體校園欺凌,可能因為害怕而選擇忍氣吞聲, 閉口不言。而使原本就不自信的性格更加脆弱,變得自卑、自閉、造成心理陰影, 影響健康性格形成。
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最終輟學, 影響終生。同時, 欺凌者的行為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被欺凌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很可能在以後很長的時間里會對世界產生抗拒、冷淡、片面的觀點, 致使幸福獲得感程度降低。若被欺凌者受到長期的社交孤立等軟暴力, 會致使其喪失社交能力, 以至性格孤僻, 嚴重影響其良好品格的形成。
3、校園欺凌對社會的危害。由於互聯網的廣泛應用, 消息傳播的速度大大提升, 校園欺凌的風氣對於社會的影響是隱形的、非物質的, 同時也是巨大且消極的。
校園欺凌對社會公眾安全心理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 據統計, 有六成學生對校園暴力心生恐懼, 八成家長擔心孩子會受到校園暴力。由此可見, 校園暴力不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2)校園傷害糾紛處理擴展閱讀
杜絕校園欺凌的幾點思考
1、提升個人素養,杜絕校園欺凌問題發生。首先,在校學生在面對校園暴力時要及時與家長、老師溝通, 能夠正確調節自我心理狀態,學會釋放情緒與尋找幫助。要學會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如若受到校園欺凌要勇敢地站出來,絕不忍氣吞聲,尋求法律保護,絕不做校園欺凌的被欺凌者。
其次,在校學生要加強道德修養,善於通過溝通解決矛盾,絕不做校園欺凌的實施者。最後,我們也絕不做校園欺凌的旁觀者,絕不選擇冷漠, 要勇於幫助被欺凌的同學,絕不助長校園欺凌的風氣。
2、肩負家庭使命, 保護孩子遠離校園欺凌事件。家庭是每個孩子人生成長的第一站, 家長負有保護和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新時代背景下, 家長要不斷革新教育理念, 對校園欺凌形成正確的認識。
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對校園欺凌知識予以傳授,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校園觀念, 絕不做校園欺凌的實施者、受害者和旁觀者。培養孩子溝通的能力,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要關心孩子在校的生活狀況, 及時與老師溝通, 及時化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保護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完善學校規章制度,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學校在杜絕校園欺凌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學校要做好防範校園欺凌的長線准備,形成防止校園欺凌的教育體系。設置一貫的相關教育課程, 加強培養學生的防範欺凌意識。
第二,學校要加強對校園欺凌的監督和管理。首先,教師作為與同學生們關系最密切的人, 負有觀察監督的責任,一旦發現校園欺凌問題要及時與相關同學進行溝通, 第一時間向學校反映情況, 並且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行成校園與家庭的聯動機制。其次,學校應加強校園值班和巡查工作,在校園隱蔽角落設置攝像頭,實現校園監察全覆蓋。
第三,形成一套有關校園欺凌的體系辦法, 在欺凌發生之後, 有規可依, 能夠按照相關的校規校紀及時處理, 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第四,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 培育學生自尊與他尊的意識, 絕不做欺凌者, 也絕不甘於做被欺凌者, 同時也不做不作為的旁觀者, 對校園欺凌說「不」。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相關主題班會、黑板報、校園廣播, 或請警察做相關知識的講座等形式來培育校園文化氛圍。
4、加強價值觀引導, 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
第一, 政府要加強對公眾社會價值觀的引導, 加強對社會上暴力文化的管理, 優化網路環境, 推進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 推進大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公眾對校園欺凌的認識, 形成全社會聯動機制, 防止校園欺凌的發生。
第二, 政府要完善針對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只有制定了法律法規, 才能有法可依, 推進校園欺凌的法制化進程。我國可以借鑒挪威、英國、日本等國成熟的法治體系, 推進防範校園欺凌。
第三, 政府要對學校提出針對校園欺凌的教育要求, 使學校把防範校園欺凌納入到教學常態化進程中。同時, 政府要對校園欺凌開展專項督導治理, 落實相關責任人, 嚴肅處理校園欺凌問題。
㈢ 校園傷害由誰負責 法官講解校園民事糾紛
「學生放學後在教室里打逗受傷,學校要負責任嗎?」「學生課間打籃球時受傷,學校有責任嗎?」聽了整整3個小時的講座後,老師們還在連珠炮似的不停發問。近日,朝陽法院的女法官張雯和姜春玲在北京市教育學院朝陽分院給120多名中小學的校長和骨幹老師講起了校園內的民事糾紛。 兩位法官介紹說,校園傷害發生後學校是否有責任和承擔多大責任都得依具體案情而定。而案情千差萬別,有時一個細微情節的不同甚至是老師說話的語氣和態度不一樣都可能影響到責任的認定。她們用實際案例作了說明。 前不久一位私立中學的學生小偉在學校組織的石花洞參觀活動中不慎傷了腳,住院治療。家長認為學校失職,起訴索賠,結果被法院駁回。原因是,學校已經在活動中告訴大家要注意安全,也有老師在一旁看護,學生的受傷完全是意外事件,學校不應承擔責任。而另一類似案例中學校就承擔了部分責任。某中學因修操場,臨時在公園里上起體育課。一名學生課上踢足球,不慎受傷。朝陽法院認為,公園不是正規體育場地,不適宜開展足球這樣危險性較高的運動,所以判學校承擔部分責任。 再比如學生在學校打籃球時意外受傷,如果球場完全符合標准,學校就不用負責任;但如果球場坑坑窪窪,就應該負一定責任。兩學生因矛盾打架,一人受傷,如果老師在矛盾發生之初已經進行教育勸阻,在事後也積極組織救治,學校就沒有責任。 法官提醒老師們,現在的學生和家長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學校想避免在校園傷害中承擔責任,一定要多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努力盡到自己的教育管理義務,提供合乎標準的教學設施和食品用品,並且在發生情況後積極補救。
㈣ 在大學宿舍被孤立了怎麼辦
被舍友孤立的時候,不要太在意,可以只關注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行,沒必要把別人的行為強加到自己的情緒里來。
與其把時間耗費在這些跟自己目標不相同的人身上,還不如好好休息一下,開始第二天的事情。因個人性格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被孤立,需要慢慢的做自我調整及改善,相信其他人會慢慢喜歡上自己的。不得不說有一些人天生就交不到朋友,不是過分自卑就是有某種缺陷。
(4)校園傷害糾紛處理擴展閱讀
和室友處理好關系的方法;
1、學會包容差異性,大學室友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俗話說南船北馬,南米北面。各地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要學會尊重室友的當地風俗習慣,學會包容這種差異性,也不要對別人的風俗評頭論足。
2、意識到寢室是一個公共空間,一個寢室一般4~8個人不等,大家共同使用這個空間,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活動不要影響到別人。例如看影視作品時最好戴上耳機別開外音,如果要開外音注意控制音量,盡量不要在宿舍吃具有很大氣味或特殊氣味的食物等。
3、做好自己的事情,學會管理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很重要,歸置好自己的物品。注意自身的衛生,及時清洗衣物等。將自己的事情處理好也是一個好方法,可能不會讓室友很喜歡,但絕不會讓室友討厭。
4、嘴笨不代表人笨,爭贏不一定真贏。寢室也是室友之間交談的場所,大家的思想觀點相互交匯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而且可能還會因為某個事情而爭論,記住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因為嘴笨並不代表人笨,爭贏了不一定就真贏了。
㈤ 產生家校糾紛的學校安全事故的解決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家校糾紛」中包含著多層教育元素,
一是愛的教育。孩子受到「傷害」,教版師、家長及權同學適時地噓寒問暖能孩子感受「愛」的溫暖;
二是誠信教育。當事學生為了逃避批評往往會說謊,家校雙方應教育孩子實事求是,讓孩子懂得誠信和勇於擔當的重要性;
三是公平教育。家校雙方客觀分析「糾紛」,公正公平化解「糾紛」,有利於孩子明辨是非,明白事理;
四是遵規守紀教育。學校和家長應當通過事件,讓孩子從中吸取教訓,從心底里敬畏法律法規和學校制度,不再重蹈覆轍。所以,如何正確對待「家校糾紛」意義重大,對孩子而言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學校和家長千萬別孤立看待「家校糾紛」,將「家校糾紛」與對孩子的教育隔離開來。
家長介入孩子的「傷害」事件,是為了讓孩子今後不再受到傷害,而不是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家長和學校若沒有正確對待「家校糾紛」事件,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並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切莫以為「家校糾紛」與對孩子的教育無關,忽視了「家校糾紛」中隱含的教育意義,應謹防「家校糾紛」背後對孩子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
㈥ 校園意外傷害糾紛的處理
與其監護人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訴訟
㈦ 校園傷害糾紛怎麼處理
運動必然存在受傷的風險,只要他不是故意的,就不用承擔責任,因為版沒有過錯,他陪你醫權療費也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追究,就意味著以後不會有人和你一起運動和玩了,因為有可能你會受傷的,姚明打籃球被打多少次,骨折,也沒聽說索賠之類的。你自己考慮呢?
㈧ 目前我國解決校園傷害事故糾紛的主要途徑主要有幾種
目前我國解決校園傷害事故糾紛的途徑主要有協商和訴訟兩種。
1、協商:
消費者與經營版者在發爭議後,就權與爭議有關的問題進行協商,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
2、訴訟:
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平等主體當事人之間發生經濟糾紛提起訴訟,適用《民事訴訟法》解決紛爭。
(8)校園傷害糾紛處理擴展閱讀
我國民訴法規定,起訴必須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一般認為,這里的訴訟請求指的是當事人所欲達到的具體法律上的效果。原告所提出的訴訟請求一定要具體明確,具體明確的訴訟請求應是:
1、在質的方面,必須具體明確請求給付什麼、請求確認什麼或請求形成什麼
2、在量的方面,必須具體明確請求多少,比如應明確請求或付金錢或種類物的具體數量。在具體案件中,法院可依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確定當事人爭執的法律關系(即訴訟標的)。
訴訟標的是任何一起民事糾紛案件都必須具有的,它作為當事人爭執的特定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便成為法院裁判的對象。
㈨ 在調節校園傷害事故應遵循什麼原則
《人民調解復法》第三條規定,人制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㈩ 校園學生之間發生沖突,造成輕微傷害的解決辦法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專上十日以屬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學校太黑了,人家肯定有關系。學校沒有權力對學生處以罰款,而且還是那麼大的金額。學校的行為是違法的,可以去法院起訴學校。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案例。